太極拳推手中五個圈的重要性
太極拳推手中五個圈的重要性
圓是中國的象征美,而太極拳是古代文明的象征,練習(xí)太極拳的好處是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太極拳的特點是五個圈,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太極拳推手中五個圈的重要性。歡迎閱讀!
太極拳推手中五個圈的重要性
太極拳運動是一個圓,即是文中所說的圈,在太極推手中處處可見,每個圈的大小是不同的,將自己鎖在一個圈中便能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運動,是螺旋式的纏繞運動,動作呈弧形,連貫而圓活,其拳式每一動作的開合虛實、起落旋轉(zhuǎn)都是由一個個圓圈構(gòu)成的,所以拳論說“妙手一著一太極”、“太極是棚手,處處走螺旋”。
這些話指的都是太極拳的每個拳式動作都是以圓圈運動構(gòu)成的,這些圓圈運動有全圓、半圓、順圓、逆圓、直圓、橫圓等,在整個拳式套路中錯綜復(fù)雜地交織著。
在練習(xí)中,圈雖然很多,但是歸納起來也就是五個圈,即纏手圈、太極圈、開合圈、丹田內(nèi)轉(zhuǎn)圈和螺旋纏絲圈。
拳術(shù)里的變化,離不開這五個圈的運用,圈有大有小,可以以肩為支點劃,可以肘為支點劃,也可以以腕為支點劃,是為大、中、小圈,但無論是大、中、小圈,都需要以腰勁帶動,通過腰脊來帶動四肢運轉(zhuǎn)。
即拳論里所說的“主宰于腰”、“腰為車軸,氣如車輪”,要求以腰部的轉(zhuǎn)動來帶動內(nèi)勁和四肢如車輪般的旋轉(zhuǎn)。
通過腰的帶動,練拳時可以走大圈、也可以練中圈、小圈,即是過去講的大、中、小三圈拳,綜觀各個拳式的連接運作,都是從這幾個圈上走化而出。
雙纏手圈要求雙手一順纏,另一逆纏,同時順時針或者逆時針同一方向畫圈,可以是立體圈,也可以是平圓。
雙纏手圈的練習(xí)目的,主要是練習(xí)棚捋按擠四個勁法,在拳式里的運用有很多;太極手,兩手同時順時針或者同時逆時針向反方向劃圈。
開合手,又分為上開下合和下開上合,兩手一個順時針、一個逆時針反向劃圈;丹田內(nèi)轉(zhuǎn)手,一手一肘,同時順時針或者同時逆時針向同一個方向劃圈;螺旋纏繞手,走的也是棚捋擠按四個勁法,和雙纏手圈不同的是雙纏手圈走的是平面圓。
而螺旋纏繞手結(jié)合身法、步法,在雙纏手劃圈的同時,配合重心的前后移動,是立體的圈,要求兩臂順逆纏絲、重心前后移動、腰要左右旋轉(zhuǎn),之所以把雙纏手圈和螺旋纏繞圈分開來,就是這個原因。
把拳和三圈學(xué)說結(jié)合到一起,然后再看各個拳式之間的連接動作,就一目了然了,比如擦腳,這個動作的練法又很多,其差別就在于中間銜接的不同,是以什么形式把擦腳走出來的。
開合手、太極手、還是雙纏手;再比如,蹬一跟,也有很多練法,從這幾個圈來看,可以用開合手里的上開下合走,也可以用上合下開走,還可以用太極手走出蹬一跟。
各個拳式之間,選擇何種連接方式有什么不同的意義呢?從其實質(zhì)上、其運用規(guī)律上去探究,就很容易明白了,選擇這五個圈中的某一個作為連接動作,其技擊含義不同。
現(xiàn)將這五個圈所蘊涵的基本技擊含義簡述如下雙纏手圈,當(dāng)對方拳打來,搭手為棚,棚為太極八法之首,通過棚勁阻止對方的進攻,形成初級防御體系,然后用捋勁化勁,順著對方的勁把對方的勁走化掉。
棚勁與按勁的結(jié)合,還可直接將對方摔倒;而如果對方以腿來襲,一般就要用抄腿法應(yīng)對,抄腿多使用太極手,既要攔住對方的腿,還要保護自己。
太極手還有一個常見的用法,比如對方右拳打來,我以左手下攔對方右拳,右手走上弧,打擊對方面部,這也是典型的太極手的用法。
使用時不需要很大勁,身下沉、雙臂劃圓即可;開合手,以雙手上開下合為例說明,雙手同時上開下合,動作有些象人們在脫秋衣時的姿勢,是一個脫衣摔的用法。
當(dāng)對方順步左拳向我打來的時候,我上右腿套在對方左腿后部,左手?jǐn)r住對方左拳,右肩進身對方左腋下,身下沉,雙臂上棚下切,用切勁,將對方摔倒;丹田內(nèi)轉(zhuǎn)手,比較典型的用法一是單手折迭拿,手走順纏,再加上胸腹的折迭勁,達到擒拿對方的目的。
二是肘拿,以肘劃圓,通過轉(zhuǎn)腰,達到擒拿對方或者解脫對方擒拿的目的;螺旋纏繞手,雙纏手的基本用法再加上重心的前后轉(zhuǎn)換、胸腹的開合折迭、腰的左右旋轉(zhuǎn),即可演化出豐富多彩的實戰(zhàn)用途。
使用棚捋勁將對方引進落空,然后用擠勁,加上重心的前后移動,即可將人發(fā)出。正是“引進落空合即出”。
“棚捋擠按”四個勁法與重心、腰脊、胸腹的變化相互結(jié)合,又暗含著踩趔肘靠四隅勁的轉(zhuǎn)化練習(xí),這在“金剛搗錐”一式中有著比較精彩的詮釋。
綜上所述,這五個圈,是習(xí)練太極拳最基本的成分,是單元,通過這五個圈的習(xí)練,要熟練運用雙臂的順逆纏絲,再加上重心、胸腹、腰脊的變化,做到基本掌握“掤捋擠按踩趔肘靠”八個勁法。
無論是大、中、小圈,都要在螺旋纏繞中把八個勁法走出。初學(xué)者可以走大圈,一個勁一個勁地去體會,熟練以后,就可以練習(xí)多個勁的重復(fù)組合,通過兩手之間不同的配合,走出掤擠勁、掤踩勁、掤按勁、掤趔勁等等。
甚至還可以進行三個勁、四個勁的重復(fù)組合,當(dāng)掤捋擠按四正勁一起走出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個擒拿。
因此,這五個圈,是太極拳里最基本的東西,需要我們?nèi)シ捶磸?fù)復(fù)地揣摩,單個圈練習(xí)熟練以后,再把五個圈之間相互配合、加上身法、步法的變化,就可以演變出多種多樣的技擊用法,在此不再贅述。
太極推手中的圓圈理論
第一,虛實得分別清楚
太極拳經(jīng)日,偏重則隨,雙重則滯。雙重便是虛實未曾分清。練架式的時候,四肢百骸,從頂至足循環(huán)虛實,一手之中,其虛實之互為變換,愈密愈妙,自起手以至終結(jié)處處成圓,處處隨虛隨實。
第二,增長內(nèi)勁
難道與人比試起來真?zhèn)€一點兒力不要?經(jīng)中有四兩拔千斤之語,不過形容少力勝多力的話,然也得四兩之力,不能說毫不要力。
練太極拳時是不用力,若動作太快,如何能增長內(nèi)勁。因其動作很慢又一氣到底中間不能停留,四肢百骸不住的運動,自然能將氣力增長起來,這種氣力行家稱為內(nèi)勁。是全身活動的勁,這種內(nèi)勁著在敵之身上,也與尋常的氣力不同,能使受者有如觸電。
以上的要領(lǐng),在于大家多加練習(xí),細細去體會。
第三,研究太極拳不能不知道必須注意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的道理
人身丹田有三處,一居頭頂,道家認為藏神之地,二居中脘,道家認為蓄炁之地,三居臍下,道家認為藏精之地。虛靈頂勁者,乃頂欲虛靈,所謂存神上丹田,屏寂思慮;氣沉丹田者,乃沉氣臍下,欲其充實。
如練習(xí)架式時動作過快,心思必散亂,呼吸必急促。何能收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之效。
練習(xí)太極拳時能注意到存神納氣,最要注意的是滿身松柔不可有一寸許著力之處,其轉(zhuǎn)動周旋之能,一如落云行太空,毫無阻隔毫無停滯。
其故在太極拳皆系圓圈組成,也可以說全體皆是攻擊和招架的方法,全體沒有攻擊和招架的方法。無論頭腦如何細密之人,欲從架式中分析出如何攻擊如何招架,必是掛一漏萬。
用什么去和人比試,我們練拳術(shù)的人,都應(yīng)該知道這個快字之意義,不是兩手伸縮迅速謂之快,也不是兩腳進退迅速謂之快,快慢的分別重在兩雙眼睛,就在看機會能否迅速與否。
兩人對打時,何謂機會呢,在敵人失卻重心的須臾之間,便是機會,兩眼看到了機會趁機進攻,便能將敵人打倒仍是不一定,還得不失地位,不失方向,就能有效果。
因為敵人的重心雖失,然必須觀察其偏差所在,從何處進攻,向何方反擊,方能用力少而成功多。
兩人相打之際,進攻之機會彼此皆時時可以發(fā)現(xiàn)。有時發(fā)見稍遲,則機會已過,有時因攻擊之地位以及方向錯誤,雖進攻不能發(fā)生效力,也是錯過了機會。
推手聽勁就是重在尋找機會,以及應(yīng)從何處地位和方向進步,兩眼能不失機會,進攻也不失機會方向。分別工夫的深淺,武藝的高下全不在手腳如何迅速,而完全在此。
太極拳之所以練不用力,于練架式之外有數(shù)種推手的方法,就是要練習(xí)的人從拳術(shù)根本上做工夫,不可注意一部的動作。
太極拳以圓活為體,在練習(xí)太極拳架式時,務(wù)使全身松柔,久久自能圓活無疑。有一寸許處著力,則必停滯。練太極拳所得的是彈勁,太極拳最忌直力,原富直力者練太極拳尚須漸次使直力化為彈勁,待完全變化之后方能得太極之妙用。
練拳的人下部穩(wěn)實與否,全系于練習(xí)架式時是否能氣沉丹田,如練有相當(dāng)?shù)墓し?,確實能與每一呼吸之中都注意氣沉丹田,則下部決無不實之理。和人比試時候,其所以容易受敵人牽動或攻退,其病并不在下部不穩(wěn)實,乃腰腿不活之故。
腰腿能活,則站走隨意,沒有與敵人相頂撞的時候又何至有牽動下部與被敵人撞退之事。太極拳不以強硬為體,務(wù)必練成極柔極軟以不丟不頂為原則,使敵人雖有大力而不能發(fā)揮。
無論何種技藝皆是熟能生巧,一方面練拿,拿即是粘,一方面練走,自然由熟可以得巧。然則僅一部分功,能粘與不能粘,能走與不能走,全在功夫的深淺,若沒有相當(dāng)?shù)墓Ψ?,盡管知道粘走的方法,仍粘不住走不了。
基本練習(xí)還是按著規(guī)矩推揉,棚,履,擠,按四手,得認真分析,不可茍且馬虎放過。
推手也是一個太極的圓圈,在一個圓圈之中分出棚,履,擠,按四手,聯(lián)貫而成,在這四手聯(lián)貫成大圓圈之中,于彼此皮膚接觸之處,每一手又各成一小圓圈,每個小圓圈中又分半圓為粘,半圓為走,兩手同時粘走,虛實須得分清。
無論練架與推手皆須注意尾閭以及脊梁的中正,不偏不倚,所有動作發(fā)源于此。動作必從尾閭發(fā)端,方是以身體運動四肢,不是以四肢牽動身體。
尾閭有圓圈,則各部的圓圈能粘能走,如果尾閭不起作用,各部的圓圈也都失去了粘走之效。依次練習(xí)若干日,自有恍然之時。故歷來練習(xí)武術(shù)之人,貴在能得名(明)師。每有終年游歷,意在求師訪友,即為此等處非經(jīng)指點不可也。
太極拳應(yīng)其一氣連綿不斷,勁路集中之點無可靈求,惟其如此,所以能收通身圓活之效。不拘內(nèi)外家拳術(shù),總以能圓活為第一要義,即以圓活二字為拳術(shù)之要素也無不可。
太極拳練習(xí)的人要知道先后主隨,有條不紊,兩手之中,以何手為主何手為隨,而一手之間應(yīng)何部分先虛,何部分后實,如何方能使勁路循環(huán),成完全無缺之一。圓兩手成圓,互相救應(yīng),不能偏左或偏右之弊。經(jīng)中所謂尾閭正中者是也。
練太極拳的要含胸拔背,就在根本上防止敵人攻擊胸部的一種姿勢。練太極拳全部的方法只是惟恐?jǐn)橙瞬豢线M入其胸部,敵手一入胸部,則隨時隨地皆為練太極的進攻之機會。
發(fā)與化似二實一,不能發(fā)則不能化,不能化亦不能發(fā)。故經(jīng)云: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太極拳其從首至尾須一氣呵成,中間不能停滯,以滿身輕利,氣沉丹田為原則,依此原則,又能時時注意陰陽虛實變換,免除雙重之弊,雖無明師指導(dǎo),亦自有豁然貫通之日。練太極拳架式有真實工夫,則推手必容易進步,且不難出人頭地。
看了“太極拳推手中五個圈的重要性”文章的人還看了:
5.太極拳推手的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