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精神及今后的發(fā)展
今天,進入了21世紀,人們對中華武術的認識不斷加深,中國傳統(tǒng)武術受到世人較多的關注和青睞,特別是第29屆北京奧運會以后,因為武術作為舉辦國家的特設項目進入了奧運會(不計入金牌總數),武術將會在世界上得到更好、更廣泛的發(fā)展?,F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武術成為人們健身的良好方式。特別是中老年人,更是熱衷于把武術這一傳統(tǒng)體育項目作為健身運動的首選。在獨生子女越來越普遍的今天,青少年,特別是獨生子女,大多在家長的溺愛之下缺乏鍛煉的機會,難以磨練堅強的意志,缺乏自強不息的精神。武術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隨著時代和文明的不斷進步,武術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對武術的基本知識、武術的精神進行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武術精神及今后的發(fā)展。
武術精神及今后的發(fā)展1傳統(tǒng)文化中體現的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一語最早出自《周易》中“乾”卦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梁啟超先生對“乾”卦的卦辭進行了解釋,他說:“乾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剛毅,雖遭顛沛流離,不屈不撓。”“健”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和變易性的特點,所以人效法天的“健”同樣也具有積極、主動和變易性。這恰恰能體現人的主觀能動性。?。杭催\行不止,亦即剛強不屈之意。這整句話的意思是“天”為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努力進取,決不懈怠。因此“自強不息”即是要人們具備像天那樣的堅忍剛毅、永不停息的優(yōu)秀品質。正如司馬遷所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雖身受宮刑,但忍辱負重,發(fā)奮讀書,終成《史記》。這些圣賢正是因為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才做出了一番大事業(yè),有了大成就。由此看出:人在效法天“健”而踐行“自強不息”的人道時,就是積極主動,充分發(fā)揮自覺能動性的全過程。在一個人的人生過程中,不論遇到什么艱難困苦,都要永遠保持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堅強的毅力來克服各種困難,永不停息地前進。中華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志存高遠、奮發(fā)向上、多難興邦、不屈不撓、勵精圖治,都視為“自強”的具體表現。自覺培養(yǎng)自己自尊自信的品格,不卑不亢的人格,以及不安于小成,不誘于小利的精神風貌等,努力將自強不息發(fā)揚光大。
武術精神及今后的發(fā)展2武術中的自強不息
2.1 武術的形成發(fā)展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了燦爛的東方文明,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文化。其中武術作為一個不可缺少的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中閃爍著燦爛的光輝,以至今天武術成為中國的國粹、國寶,武術的很多項目都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發(fā)源于原始人類的生產勞動,形成于軍事戰(zhàn)爭,發(fā)展于自商周到唐的幾千年里,成熟于明清。歷史的發(fā)展,時代的前進,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形成為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文化色彩濃厚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這是一個能對許許多多的人產生巨大吸引力的體育項目。
2.2 武術精神之“自強不息”
(1)武術精神的發(fā)展
武術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中華武術的精神。中華武術精神的最初形態(tài)表現為各門各派所提倡的武德。早在兩千多年前,《左傳·宣公十二年》就對武德作了規(guī)定,它提出“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大、定公、安民、合眾、豐財”?!洞呵锕攘簜鳌芬苍嬲]習武者必須“德”“技”兼?zhèn)洌?ldquo;道”“術”兼修。武術的各門各派都很講究“未曾學藝先識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的武德精神。佟忠義著的《武士須知》一書中,就以“有恒心,守紀律,尚謀略,勿驕矜,重信義”作為武德標準。少林戒約提出“習武術者,以強體魄為要旨”,“只要備以自衛(wèi),且戒逞血氣之私,有好勇斗狠”,提倡“濟危扶貧,匡扶正義”和“不可逞強凌弱之舉”的德行。中央國術館也曾經把“愛國、修身、正義、助人”作為武德規(guī)范。
(2)武術精神“自強不息”的內涵
這樣武術精神就逐漸發(fā)展為以保家衛(wèi)國、修身養(yǎng)性為主要內容的精神。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孟子曾經說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所謂大丈夫”。剛健有為、自強不息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武術精神的基本內涵,是中國人積極人生態(tài)度最集中的理論概括和價值提煉。古今中外,個人的自立與事業(yè)成功,國家的富強與民族的興盛都離不開自強不息的精神。
“自強不息”是說永遠奮發(fā)向上、永不止息、永遠自強、不被環(huán)境所屈服、積極奮斗、積極進取、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精神的“自強不息”的基本內涵是:自強不息,顯然人是主體,自就是自主、自立、自信、自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人要面對人生,面對世界,首先要學會獨立自主,要學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只有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面對人生中所要發(fā)生的諸多事宜,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坦然地面對,并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作出解決問題的決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當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國的外交政策,可見獨立自主的重要性。所以人要學會自立。在學會自立的同時,還要學會自信,要有自信,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人要生存只有靠自己。人具備了自信,做事才能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人只有自己自信了,別人才能相信你。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詩就說明了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甚至比天才的智慧更重要。
“強”,是強大或強健強壯的意思。這里的強大有兩個方面的意義,即:一種是人的強健的體魄,另一種則是上升一個高度,是指強大的國家,強大的民族。一個人強壯強大就不怕別人的欺負,在受到別人的欺負時,就會勇敢去抵抗,去拼搏,就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倘若國家或民族是軟弱無能的,就會受到別的強大的國家的欺負凌辱,只有強大了,別的國家就不敢欺負你,你才有能力去拼搏。一人習武,可以保身,一國尚武,國富民強。我們中國就是很好的例子,在1842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大眾的麻木無知,受到了各國列強的侵略,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任意踩踏,胡作非為,燒殺搶掠,使中國受到了無法估量的損失。但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開始發(fā)展,向著光明的方向發(fā)展前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經濟不斷發(fā)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到現在,中國應該說比以前強大很多,沒有哪個國家敢來欺負。
“不息”,“息”的意思是滅了,沒有了,完了。不息就是不會滅,不會消亡,永遠存在,生生不息。自強不息,就是說自強的這種意志品質需要不斷地追求,不斷地發(fā)展,所以我們要繼承自強不息的精神,并把它發(fā)揚光大。這樣,不僅對我們個人前進乃至整個國家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和巨大的推動作用。
(3)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歷史體現
武術精神是中華體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體現。自強不息,在鑄造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決定性作用。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民族英雄發(fā)揚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甚至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 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源頭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國的上古的神話,從個體神話到集體神話,很多都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如《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精衛(wèi)填?!贰ⅰ队薰粕健返鹊?,他們都是靠的自強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做事的。
漢代衛(wèi)青、霍去病,為保家衛(wèi)國,鎮(zhèn)守邊疆,征戰(zhàn)沙場。宋朝岳飛、辛棄疾等都習武從軍、報效國家。武功超群的著名民族英雄岳飛岳武穆,為保江山,力抗金兵。傳說他耍的一手好槍法——岳家槍。岳母刺字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岳母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如同這四個字,岳飛一生為國而勞,征戰(zhàn)沙場,保家衛(wèi)國。盡管當時的朝廷腐敗無能,但岳飛在《滿江紅》里說得好,“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元帥的光輝業(yè)績流傳千古,名垂史冊。明代文韜武略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為抗倭寇,救沿海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和少林僧人刻苦精心研究武藝,終破倭寇,使民族精神大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義士“扶清滅洋”,前赴后繼,為國捐軀。“鑒湖女俠”秋瑾習武以振興中華為己任。還有我們眾所周知迷蹤拳高手霍元甲,在中國飽受外國列強侵略凌辱的時候,在“東亞病夫”的帽子扣在中國人頭上的時候,是他不畏強暴勇敢地站出來,與外國所謂的大力士、武士等比武打擂,打敗了各國武士,打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他的迷蹤拳、霍家拳,當時可謂風靡一時,孫中山先生親自題寫“精武會”,眾人紛紛入會,并立《精武會訓》:“凡我會員,必須以仁愛為懷,服務為旨,以我所有,助人所無,犧牲個人力量,以求造福人群”。這就振奮了民族精神,使許多有志之士,紛紛加入其中救國救民。李連杰主演的電影《霍元甲》,把霍元甲演得很真實,特別是為國家利益與榮譽,不計個人利益與得失,與俄國大力士、日本武術比武,在比武中,雖然知道自己已深中劇毒,但為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榮譽,繼續(xù)作戰(zhàn),直到最后倒在了擂臺上,這是中國的一大損失。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不能只看電視的精彩場面,還要深入體會當時的環(huán)境時局,想想我們的國人所受的恥辱,來增強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責任感,這是應該在這部電影里學到的。
從上古一直延續(xù)到現在的幾千年的中華民族,有著無數的先輩英雄在詮釋自強不息的內涵和意義。支撐中華民族五千年綿延發(fā)展,屢遭磨難而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根本,正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武術精神及今后的發(fā)展3自強不息是民族精神之根本,要傳承和發(fā)揚
3.1武術精神的自強不息要通過學校體育傳播發(fā)展
而我們當代的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和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他們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年代炮與火的考驗,也沒有體驗過困難時期物質極端匱乏的痛苦。家庭和社會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很多是嬌生慣養(yǎng)的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寶貝。父母的寵愛,家長的過度呵護,使他們的人生經歷挫折和磨難太少,他們如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吹日曬、雨淋霜打,開出來的花朵也是不成器的。正因為如此,當代的青少年一代缺乏血性,沒有堅強的毅力、不屈的精神、剛強的意志。眾所周知,自古凡成大事者,都是經歷了不知多少磨難的。孟子曾這樣說道:“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見磨礪意志的重要性。
(1)青少年一代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鍛煉堅強的體魄,磨礪堅定的意志,養(yǎng)成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體育鍛煉是必不可少的,現在中小學都有體育課,但似乎很少有教授武術的體育課,武術應該在中小學中推廣,因為武術是中國的傳統(tǒng)體育,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別的體育項目所不及的。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教授一些動作,要把這種精神教授給學生。以武術這種體育項目為載體,可以講些關于武術的名人軼事,比如上面的這些例子,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以這種方式灌輸給學生,來鼓勵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形成這種思想,對他們以后的人生應該會有幫助。不僅如此,這些英雄的偉人效應還能極大地促進武術的發(fā)展。
(2)現在大學的體育專業(yè)的學生,有武術的普修課,但普修課似乎只是注重技術的實踐,而缺少理論的學習,雖然在技術上有很好的造詣,但理論上幾乎一無所知,這樣就沒有真正學到武術,因為武術的精神、特點與文化,在實踐中學的很少,只有在書本里面或者老師傳授理論時學到。因此,教師在教授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理論的灌輸。對于普通的大學生來說,是作為大學體育來選修武術,對于他們的教授,應和體育專業(yè)的一樣,理論和實踐相伴而教。這樣就能夠讓武術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3.2奧運會以后,更要發(fā)揚自強不息的精神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勝利召開,武術作為舉辦國家的特設項目進入了奧運會的殿堂。這對武術來說,是最高榮譽的比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奧委會主席羅格親自為獲獎運動員頒獎,這是武術的的最高榮譽。奧運會武術比賽能夠讓世界人民都能了解武術,學習武術,這樣就能夠讓武術走向世界。在西方體育統(tǒng)治世界的時候,東方體育也能夠發(fā)展壯大。中國的武術在傳向世界的同時也讓中華武術精神傳向了世界。因此,我們更要學習自強不息的武術精神,傳承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讓全世界的人在認識、了解和學習中華武術和中國功夫的時候,也能夠了解中華武術自強不息的精神,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并能夠學習自強不息的精神。弘揚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發(fā)展史的經驗總結;弘揚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是當代青年成才的內在需要。
武術精神及今后的發(fā)展4結論
民族精神的主旨不是中性的,它是積極的、進步的、催人奮進的。自強不息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支撐,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動力,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和重要內容之一。自強不息是一種不斷進取創(chuàng)新的精神。自強不息也就是不斷有新的追求、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藝,不斷有新的成就,永遠也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人的一生,只有不斷地追求新的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才能獲得新的進步和新的成就。自強不息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也是一種人生追求的境界,是對人生意義一種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正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能在飽嘗民族苦難、歷經變革風霜中挽狂瀾于即倒,撐大廈于斷梁。數千年來,中華民族不斷變革,不斷創(chuàng)新,始終屹立于世界東方。自強不息是推動民族發(fā)展的動力。五千年的中華民族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中華武術體現了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民族精神。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離不開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武術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意義,包括增強全民身體素質、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教育下一代青少年等。武術的這些作用同時又促進了武術的發(fā)展,使武術在全國乃至世界得到很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