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小編認為生活經驗是學生思考的源泉,一切學習的邊緣都挨著生活,生活也可以帶來好的學習方法,小編把自己的自己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以經驗為基礎,引發(fā)學生思考
生活經驗是學生思考的源泉。多彩的世界處處蘊含著數學,校園里乒乓球臺是長方形的,紅領巾是三角形的,罐頭瓶是圓柱形的,太陽、月亮地球、三球運動,出現了“年、月、日”等等。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更多的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
知識經驗是思考的起點,建構主義認為:“數學學習過程,是在已有經驗基礎之上的一種主動建構過程?!睖贤ㄐ屡f知識的聯系是幫助學生思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學習分數除法應用題時,把分數乘法的數量關系和分數除的意義融合思考就很容易。再如:學習圓柱表積計算時,是以圓柱表面積和底面積的計算方法為生長點。
二、以問題為核心,激發(fā)學生思考
第一,引導學生發(fā)問。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存在是思維的動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引學生發(fā)問。……同一信息通過提問發(fā)散出了多種不同的思考方式。
第二,教師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教師設計問題的精心與否直接關系著能否激發(fā)學生思考以及思考程度的深與淺。學生認識的發(fā)展是觀念上的“平衡--失衡--再次失衡”的反復漸進過程。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提出能引起學生認訓沖突,激發(fā)學生從淺層次的感知到深層次思維的問題。
這樣層層設問,誘導學生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打破了已有知識的局限性,激活了學生思維。
三、規(guī)范思維的邏輯,做到思之有序
思維是有邏輯性的,它是客觀的而不是隨意的;它是確定的而不模糊的;它是貫通的而不孤立的。當面臨新的數學問題時,應要求學生依據一定的邏輯順序思考,順應思維的基本形式,促進思維條理性的發(fā)展。
引導歸納,規(guī)范程序。歸納推理是從多個前提得出結論。如: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分別為學生準備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學生通過探索后,部分組得出:銳角三角形的面積=寬×高÷2,部分組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還有部分組得出:鈍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最后引導學生歸納: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這種根據多個探索結果總結出的結論,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公式的理解,而且在思考中感悟了思考的方法。
指導學生演繹,嚴密推理。演繹推理的格式為“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也就是人們說的“三段論”。
四、拓展思維空間,做到思之有創(chuàng)
第一,要敢于猜想。猜想是人們在揭示問題實質、探索客觀規(guī)律時憑借自己的想象,進行估計、推測的一種思維方式。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fā)明和發(fā)現?!苯虒W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多方進行驗證,能鍛煉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放手讓學生嘗試驗證、合作、交流,必定能發(fā)現特征。
第二,要善于求異。求異不能滿足循規(guī)蹈矩的思維方式,要善于跳出條條框框,敢于尋覓問題解決的新辦法。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只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目標,更應關注學生數學地思考,使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現實問題,真正做到為形成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而教。提高數學思考能力,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并且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