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新課改文章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傳統(tǒng)高中數學教學的弊端逐漸凸顯,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樹立正確的教學思路。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中數學新課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數學新課改文章篇1:高中數學新課改淺談
教師是新課改的實施主體,對一線教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課堂教學。我結合自己對新課改的理解,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些看法與認識。
一、低起點,融知識于符號中
嘗試:在常用數集的符號表示中,正整數集記作N+或N+,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細心的學生就有疑問:原本表示自然數集,在右上角或右下角分別添加+怎么就能表示正整數集呢?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面對這樣的小問題尤其是數學符號的選用,考慮到教學時間,用“約定俗成”加以回答也未嘗不可。但也很有可能出現(xiàn)這樣一種結果:時間是節(jié)省了,學生心中卻對數學產生一種“冷冰冰”的感覺,打消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在教學中花了不多的時間作了簡單解釋(雖然此時還沒有學習補集運算,但絲毫不影響學生理解),學生茅塞頓開,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有不少學生在學習函數定義域時用類似方法又“發(fā)明”了許多數集的符號,看到這些符號真有一種“心有靈犀”的感覺。而更重要的是,我用實際行動驗證了數學的嚴謹性和精確性,這比口頭動員的效果要好得多。受此啟發(fā),在后面的教學中,每當引進一個新的符號時,我總是盡量將相關符號的發(fā)展歷史展現(xiàn)給學生。如冪的符號“a”,三角函數符號“sin、cos、tan”,對數函數的底“e”,虛數單位“i”,積分號“∫”,等等,它們就像星星之火,照亮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道路。
反思: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記錄、表達科學語言的文字。數學語言系統(tǒng)是一個符號化的系統(tǒng),現(xiàn)代數學如果沒有精確的符號是難以想象的。用符號表達數學的方法和內容是數學的一大特點。正因為如此,數學語言的系統(tǒng),不同于一般的語言系統(tǒng),如漢語、英語、德語,數學語言是一種國際化的語言。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對學生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概括美,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從全局把握,融知識于體系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函數為主線分兩個方向重新安排了教學內容。其一,在講授完函數概念后,向學生介紹一批具體函數的模型: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再介紹兩個特殊函數:具有周期性的函數——三角函數,以正整數集或其有限子集為定義域的函數——數列,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深刻理解函數本質。其二,以函數為工具,把其它知識納入其中。如果用函數的觀點看待方程,那么方程的根就是函數的零點。如果用函數的觀點看待一元二次不等式,那么不等式的解就是使函數值大于0或小于0的x的取值范圍。如果用函數的觀點看待線性規(guī)劃,那么線性規(guī)劃問題就是目標函數(二元函數)在可行域(函數定義域)內的最值問題,最終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函數思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高中數學新課改文章篇2:淺談高中數學新課改
摘 要:當前高中數學新課改相當關鍵,尤其對于學生的能力以及素質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新的標準,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當中還應當時刻明確高中數學新課改的難點和重點,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工作的發(fā)展。針對這一內容展開論述,詳細分析了高中數學新課改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同時對其中的指導宗旨等進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促進高中數學新課改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改;研究分析;教學思想;教學理念
面對當前全新的高中數學新課改,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教師不僅應當提升自身的親和力,同時還應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自主性的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大的主動性,使學生可以更加自由的方式進行學習,以更好地理解課程的相關知識和難點。此外,教師也應當在高中數學新課改的改革要求下確立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更好地促進知識和能力的結合,促進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一、創(chuàng)設豐富的高中數學教學情境
在當前高中數學新課改趨勢和要求之下,教師應當很好地為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設出豐富的情境,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標準確定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理念和基本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往往學習相當枯燥和乏味,所以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的過程中難以培養(yǎng)自身的積極性。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可以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同時還可以增進其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梢耘c學生多交流,了解他們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huán)境問題、旅游問題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
二、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
提供盡可能多的參與機會,讓學生在生活實踐及動手操作中改變學習方式,合作、交流。注意讓學生通過互動體驗、相互交流來認識數學和數學思想,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在當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增強學生思想意識為主導的原則,不斷促進學生和課堂之間教學策略方案的改革,靈活地交叉運用,提高質量。
總的來講,加強對高中數學新課改的意義重大,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面對當前全新的高中數學新課改,在實踐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提升自身的親和力。綜上所述,根據對當前現(xiàn)代化的高中數學新課改基本要求和基本的標準等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從實際的角度著手對教學過程當中的難點和重點等進行綜合性研究,旨在為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革新,更好地符合當前高中數學新課改的需求。
高中數學新課改文章篇3:對高中數學新課改的幾點感悟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與過去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相比,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整體性以及不確定性,更加凸顯學生的i幾體性。在 教育教學的實施過程,筆者深深體會到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師必須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變數學課程的忠實執(zhí)行者為課程決策者,創(chuàng)新開發(fā)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學習和吸取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抨的機會、數學問題情景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 規(guī)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于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
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淺談兒點對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標志的高中數學新課改的感悟。
首先,課程理念上更加細化新穎《數學課程標準》提出10個明確的基本理念,即提供 發(fā)展平臺,構建共同基礎:提供多樣課程,適應個性差異:倡導積極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時俱進地認識雙基強調本質,注意適度形式化:體現(xiàn)數學的文化價值: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建立合理、 科學的評價體系。筆者認為這些理念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尊重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差異性。把過去強調的“雙基認定為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概念,在繼承這一數學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摒棄過于繁瑣的 計算、人為設置的技巧化難題及機械記憶的負擔。而把導數、數學處理、數學建模、統(tǒng)計與概率、微量、使用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學習數學作為新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與時俱進,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需要。增強應用意識,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發(fā)展實踐能力。新課改新教材改進與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讓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和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使高中數學課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在課程中體現(xiàn)數學的文化價值與魅力。
一改過去《數學教學大綱》,},僅對數學的作用、高中數學課程進行簡短的闡述,而沒有清晰的課程理念弊端,給師生以課程理念全新的感受。
其次,課程結構體現(xiàn)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有新意《數學課程標準》在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設置上有新的創(chuàng)意,提出多種選擇方案,體現(xiàn)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在設置面向全體學生打好共同基礎的必修課數學外,又為部分學生希望在人文領域、社會科學方面發(fā)展設置選修系列,還設置供文理兩類學生共同選擇的富有拓展性和挑戰(zhàn)性的選修課程系列。旨在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閱讀、交流、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
同時《數學課程標準》為提供更多選擇性給子時間上的保證,這主要通過必修課時的減少來實現(xiàn):《數學課程標準》必修課總課時數為《數學教學大綱》必修課總課時數減少10課時,使學生高中3年學習期間可自主選擇選修課的課時數增加,選擇性更能落到實處。過去《數學教學大綱》設置必修課、選修工和選修II的研究性學習課題來體現(xiàn)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但選擇有限,必學有余,即選擇不足。 第三,課程內容關注”學生體驗與感受“和”知識產生的背景“,給人新啟發(fā)新課標,選取的內容與過去《數學教學大綱》相比有一定變化。課程主要分為必修和選修,分為數學探究、數學建模、數學文化3個部分。學生只要完成10個學分的必修課,即達到高中畢業(yè)的要求。其課程的內容除新增算法、統(tǒng)計外,其余大部分與《數學教學大綱》相同,是能被大部分學生所掌握的。但要求有所變化,給子新的啟發(fā):新課標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感受,強調知識產生的背景。新課標還對一部分內容重新設計,進行調整、整合,使得課程盡量符合每位學生的不同 發(fā)展,提高學生自覺運用數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處理課程內容,結果是學生有更多精力來理解數學的思想和本質,根本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從而高質量地、有效地完成高中數學新課程計劃,達到其學業(yè)目標。
新課標還同時明確:數學探究、建模及數學文化要結合相關教學內容,設計成相對集中的活動形式,貫穿于整個高中數學課程,滲透在各個模塊教學過程中以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鉆研數學,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多方面、多層次預測學生集中的活動中提出或遇到的問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積極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也是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引導者、促進者。而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更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誘導“與”引導“,即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引導他們I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 科學家走過的路,促其養(yǎng)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習慣,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讓學生做數學學習的主人。
教師還要優(yōu)化教學模式,擯棄教師獨霸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 教學關系的形成。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i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i -_,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xié)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i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fā)展的任務。
總之,新課改,新的教學方法,新課程,新的教學思 想,都必須建立在學生愛學、樂學、想學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為他們將來更好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看過“高中數學新課改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