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1000字(3)
2017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1000字篇5
黨的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理論做了系統(tǒng)總結?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實現這一總任務,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報告還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毋庸置疑,目前有很多大學生對報告中的這些術語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但這些政治術語又都是我們日常政治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詞匯,所以我們要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相關基礎課程和形勢教育課程的學習,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對這兩門課程聞名色變,而要轉變觀念,認真投入對這類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自己對這兩門課程的興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和理論水平,開闊自己的政治眼界,摘掉“政治盲”的帽子。 報告中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理論的總結和創(chuàng)新是有深遠意義的,他是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堅定了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心靈自信。我們同學一定要加強對黨的最新理論的學習,發(fā)現其中的奧秘,理解在中國的國情大背景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要性?而不要受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隨波逐流,惡意攻擊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當你真正投入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你會發(fā)現其博大精深的體系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確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報告指出;要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科技創(chuàng)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zhàn)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也旗幟鮮明地提出,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須堅持把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可見,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了當下中國的時代最強音。我們大學生如何做到創(chuàng)新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思考。首先是要將創(chuàng)新意識落實到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jié),比如思考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之更適合自己的學習要求,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是要積極參加創(chuàng)新型學術科研競賽,比如”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充分利用好這些競賽提供的平臺。使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質的提高。最后就是要多多參加社會實踐。多多關心與自己所學專業(yè)相關的最新理論成果和科研動態(tài),要善于發(fā)現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與自己所學專業(yè)的契合點,并開展論證和調研,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為自己將來的就業(yè)和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做好準備。
2017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1000字篇6
如何提高大學生素質一直是一個社會話題,隨著近十幾年來高校連續(xù)擴招,大學生群體的急劇增大,大學生中思想道德、知識水平、就業(yè)能力等一系列問題不斷凸顯,社會上對大學生是否真正具備高等人才的優(yōu)秀素質有了很深的擔憂。大學生,作為這個社會上的精英群體,是否禁得起當代社會競爭的驚濤駭浪,是否擔得起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任務?
對于現今大學生素質方面的問題,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并且看法比較統(tǒng)一的,比如大學生空有理論實際經驗不足,重視文化知識培養(yǎng)忽視思想品德修養(yǎng),誠信,倫理,善惡觀念缺失等等。這些都是問題,很嚴重的問題,也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但在這里我想主要談一談近幾年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學生的就業(yè)素質問題。
說到大學生就業(yè),可能大多數人都會立馬反應出一個字——難!確實難 ,大部分都難,只有很少一部分對得到的工作滿意的。而究竟難在哪?我想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是知識技能不過關。大學生經歷了煉獄般的高考,一到大學大部人分就放松了,吃喝玩樂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學也不例外,或者參加太多社團活動,或者談戀愛,或者男生打游戲,女生逛商場,學習遠不如高中時用功。大學課程也是得過且過,勿論精通了,四年本科學到的只是其實并不多。(這也是現在有很多企業(yè)招聘寧愿要職業(yè)技校的學生也不要本科學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為此把簡歷
改成了大專畢業(yè))這樣的大學生畢業(yè)之后,無論專業(yè)知識還是職業(yè)技能都是不過關的,用人單位當然不敢要。
第二,是工作經驗的不足。這是一個老問題了,似乎也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盡管現在大學都有實習學分要求,也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但學生很多都是陽奉陰違,做做表面工作就混過去了,沒有多大實際改觀。我所接觸的很多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都曾在實習報告上做過假,雖不是說所有人都如此,但起碼可以說明這種現象確實存在。現在一些用人單位提供就業(yè)培訓機會(有些是騙人的),但大多數公司沒有那么“好心”,也沒那個“耐心”,而毫無工作經驗的應屆本科生往往成為這中間的淘汰者。
第三,對自身定位不明確。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所以仔細說一說。
定位不明確,比較普遍的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很多大學生,尤其是重點大學的學生,大多有些心高氣傲,對未來也是理想地充滿信心。他們往往給自己定下了過高的目標,而在應聘過程中又往往不能如愿,“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點高校大學畢業(yè)生所呈現的突出問題。
另一種是瞎跟風。每個不同時期都會有一些比較熱門的職業(yè),比如80年代搞外貿,90年代下海經商,00年生產鋼筋水泥,05、06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08年投資、報考公務員,09年„„受自然利益驅使,投身熱門行業(yè)本無可厚非。但很多大學生卻是盲目“從熱”,沒有考慮這個行業(yè),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響,或者
受他人誤導,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虛名的誘惑,總之他們很多人選擇了也許并不適合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領域有所建樹的機會。很多大學生看人家出國了,好,我也出國;看人家考公務員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進外企,也都存在著這種跟風現象。對國家來說,拿出大量財力、物力來培養(yǎng)大學生,而現在大學生的個人能力沒有得到其應有的、最充分的發(fā)揮,沒有在國家缺少人才的崗位上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不能不說這是國家的一種損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損失。
根據上述所談到的問題,如何來提高大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的任務就擺到了眼前。解決這一問題,這需要國家,學校和大學生自身的共同來作用。
對于國家來說,應首先做好宏觀調控,完善各項就業(yè)機制,尤其是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有利于大學生就業(yè)指導和培訓的政策措施,從大局上做好大學生就業(yè)導向工作。
對于各高校來說要加強對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正確定位,發(fā)揮個人特長。同時,及時提供就業(yè)信息,并對將來情勢加以分析,讓學生通過咨詢和指導,對就業(yè)趨勢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有利于自身定位和個人長遠發(fā)展。
大學生自身則要保持一個理智的、清醒的頭腦,自己適合什么,水平如何,選擇哪種職業(yè)有利于今后更好地發(fā)展都要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在選擇專業(yè),選擇課程,考慮畢業(yè)后考研還是就業(yè),出國還是進外企,考公務員還是當村官等等這些選擇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我到底適合什么,人家適合的就一定也會適合我嗎,我未來的人生究竟要怎么走。找出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才能達到人生潛力最大的發(fā)揮,我認為這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