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教案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教案設計
事物是發(fā)展的,初二政治教案也是發(fā)展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教案設計,希望你們喜歡。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冊教案設計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一、課標的具體要求
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誠信的復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把握誠信的含義。了解“一諾千金”的內涵。懂得什么是“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知道誠信的智慧與誠信守則。
2、能力目標
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覺遵守誠信守則。
能運用誠信的智慧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3、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誠實做人,講究信用。
辦事盡職,實事求是。把誠信作為立身之本。
三、學情分析
不良社會風氣對學生的影響。盡管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在不斷地加強,但社會轉型時期人們因道德上的迷茫導致弄虛作假、坑蒙拐騙、損人利己現象不可避免。這些現象對初中學生的影響不可輕視。譬如考試作弊、言行不一、借物不還、胡亂許諾等在學生身上時有發(fā)生,所以講究誠信做人已經成為關系到初中生健康成長的一件大事。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容易引發(fā)誠信問題。初中生正處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賴半獨立、半封閉半開放的心理發(fā)展階段。他們情緒波動大、易沖動,在朋友面前會輕易許諾,而難以兌現;成人感的產生,使他們有愛面子的心理,為保全面子有時不惜弄假,對問題認識膚淺,使他們容易被欺騙和欺騙人。所有這些現象都要求我們加強誠信教育。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誠信是金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體會到誠信是立身之本
教學過程:
導入:案例分析:(案例來自教材116頁)
一、討論:(1)她為什么失業(yè)?(信用問題)
(2)---7000萬=== 7個億(誠實問題)
這兩個案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用一句話或一個詞語說說案例一的教訓,案例二的啟示!
(3)交流有關“誠信”的案例(如:“狼來了!”“烽火戲諸侯!”)
二、走進生活:
(1)(小品表演來展示)好朋友是這樣離開他的!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編輯2――3個生活片斷,說明因為他的不誠信而最終失去了一個個好朋友。(比如:他人多找了錢給自己而不退;借書不還;做了錯事反而栽給朋友等!)
(2)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經歷過他人對你不誠信的時候或事情?他給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樣的?對你們的交往有什么影響?班級內交流。
(3)活動:你為什么和他(她)交朋友?請寫出三點原因,最后全班交流。
(本問題教師課前先作調查,實踐證明,誠信的頻率是最高的!)
三、情景測試:出示漫畫----礦泉水瓶的背后:一個礦泉水瓶從某個教室的窗外飛出,被值日教師看個清清楚楚。
值日教師第二天告之該班班主任。班主任來到班里面向全體同學追查這一事情??墒谴蠹叶颊f沒有扔,也沒有看到誰在扔。但可以肯定這個礦泉水瓶是從這個教室的窗口扔出的,所以在座至少有一個人不講誠信,如果你是班主任,你準備怎樣使同學們講真話?
四、故事續(xù)寫:寓言——當他把誠信丟了之后……
五、活動:編寫誠信的格言
第二課時:做誠信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誠信的智慧
教學思路:
導入:源自生活中的一個問題:我該怎么辦?
例如:我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今天必須要作好相關的準備,可是一個遠方的客人來電說當晚要來造訪,我該怎么回答?
一、誠信守則:
誠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誠信的要求是確定的。但講誠信的條件又是非常復雜的,要結合具體的情境作出正確的選擇!
3、解讀生活:
(1)王婆賣瓜,該不該夸?
(2)考試作弊,已蒙混過關,合適的態(tài)度是:坦白;不坦白但下不為例;總結經驗,下次作弊手段更高超?
(3)小明的媽媽撿到一個錢包,看看周圍沒人發(fā)現,于是叫小明別說,你認為小明該怎么辦?
(4)爸爸吸毒,該不該舉報?
(5)我最好的同學告訴我,他早戀了,那么我該不該告訴老師呢?
三、誠信的智慧:
這些謊言之所以被人們接受、提倡,最主要的原因是出自善心。
Q:通過前面的解讀,你認為你心目中的善應該是怎樣的?
三、情境測試:A、B、C同在一個辦公室,A出差回來,給B捎了一件禮物。C發(fā)現了B的禮物,問是哪里來的?如果你是B,你將怎么回答?為什么?
是的,古人言:人之初,性本善。向善是人性的體現??墒?hellip;…
討論:出示漫畫:一位長者對一位年輕人說,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如果你是這位年輕人,你對長者的勸告持怎樣的態(tài)度?為什么?全班討論?;厝ズ蠛透改柑接懸幌?看看父母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四、練習:你覺得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或什么時候需要善意的謊言?目的是為了什么?引導學生結合對生活的理解說得具體一些。
試論新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我們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全部歷史證明,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新中國思想政治工作50年曲折發(fā)展的歷史也充分表明,能否有效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環(huán)節(jié)”和“生命線”的作用,取決于對我國國情、黨的中心工作、人的思想行為活動特點及思想政治工作自身規(guī)律四大要素的科學把握……
一、正確把握國情,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
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頁。)我國生產力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多種經濟成分和各種利益群體的同時并存,決定了意識形態(tài)領域必然呈現多種思想觀念相互碰撞、矛盾斗爭錯綜復雜的局面,這構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前提。
其一,意識形態(tài)領域與社會存在復雜性特點相聯系的各種思想觀念多樣并存,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千差萬別。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地位和各種思想多樣共存的關系,是思想政治戰(zhàn)線一項長期任務。建國初期,劉少奇就根據我國新民主主義國情,提出必須從意識形態(tài)多樣性的實際出發(fā),既堅持無產階級思想的領導地位和發(fā)展方向,又照顧允許其它非無產階級思想合法存在的現狀。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基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國情,以及人們思想活動的新特點,我黨提出“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fā),從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出發(fā),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1999.9.29。)“根據不同對象的情況,不同時期的實際,講究道德的層次性,注意工作的漸進性,明確區(qū)分應當提倡的、必須做到、允許存在的和堅決反對的,既照顧多數,又鼓勵先進”,“努力尋求道德建設與經濟政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性、方向性與務實性、靈活性高度統(tǒng)一起來,徹底克服和糾正了長期以來脫離我國歷史發(fā)展階段及工人思想實際的單一化、簡單化、款條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其二,意識形態(tài)領域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始終存在,正確認識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復雜課題。三大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毛澤東一方面指出革命時期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要求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題;另一方面,他又強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政治戰(zhàn)線上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階級斗爭還很尖銳”。(注:《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17-418頁。)進而于八屆三中全會重提兩個階段、兩條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求開展思想政治戰(zhàn)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從而極端夸大了意識形態(tài)領域階級斗爭狀況,嚴重混淆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混淆了政治問題和學術問題的界限、政治斗爭、政治批判取代了說服教育。歷史和現實表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階級斗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意識形態(tài)領域存在的矛盾大多數已不具有階級斗爭性質,“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內部大量存在的不屬于階級斗爭范圍的各種社會矛盾,采取不同于階級斗爭的方法來正確地加以解決”,(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7頁。)反對把階級斗爭擴大化的觀點。同時,“對敵視社會主義的分子在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社會生活上進行的各種破壞活動,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和進行有效斗爭”,(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7頁。)反對淡化政治、淡化意識形態(tài)領域階級斗爭,忽視放棄思想斗爭的錯誤傾向。在對外開放條件下,警惕防范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滲透與顛覆活動,也是新時期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注:江澤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0.6.28。)
其三,正確開展黨內兩條戰(zhàn)線的思想斗爭,善于識別思想戰(zhàn)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反對“左”右兩種錯誤傾向的干擾,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總結。“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從1957年起的二十年間出現的錯誤,主要都是‘左’”(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頁。)。新時期開始后,鑒于以往思想政治戰(zhàn)線重右輕“左”,寧“左”勿右的沉痛教訓,鄧小平于1979年3月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確定了對來自“左”、右兩方面錯誤思潮同時進行批判的原則,中央制定了進行兩條戰(zhàn)線思想斗爭的正確方針,根本扭轉了以往黨內思想斗爭中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的片面性。從十年動亂結束到改革開放起步,再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過程中,我黨在兩條戰(zhàn)線的思想斗爭中,堅持從實際出發(f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不搞運動,不隨意上“綱”,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創(chuàng)了正確進行黨內思想斗爭的健康局面。在此基礎上,十四大明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左”、右錯誤的主要表現、危害和區(qū)分原則。“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237、377頁。)成為全黨的共識。
二、統(tǒng)覽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全局,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戰(zhàn)略性、能動性
明確黨在一定歷史時期的中心工作是事關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全局的決定性因素,才能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正確的目標依據。中共八大對當時我國主要矛盾的分析,實際上提出了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轉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任務。但1957年后,由于黨在指導思想上出現了脫離生產力發(fā)展的實際,一味追求提高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程度和企圖“以階級斗爭為綱”來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嚴重偏差,把政治和經濟對立起來,割裂開來,宣揚“政治可以沖擊一切、代替一切”,導致思想政治工作誤入歧途。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后,我黨“把四個現代化建設,努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提出“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237、377頁。),“經濟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經濟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問題”,“政治工作要落實到經濟上面,政治問題要從經濟的角度來解決。”(注:《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195頁。)把政治和經濟、思想政治工作和發(fā)展生產力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在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轉變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
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保證黨在社會主義時期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動作用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黨先后提出“思想戰(zhàn)線是社會主義革命中的一條極端重要的戰(zhàn)線”,“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的保證”。(注:《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記》,學習出版社2000年版,第86、88、98頁。)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我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戰(zhàn)略地位。提出“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其中“思想建設決定著我們的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性質”,“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zhàn)略方針”,“將關系到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30頁。)要求從整個世界的大局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大局的高度認識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戰(zhàn)略意義,“這是保證我們黨始終做到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注:江澤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0.6.28。)。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體現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
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人們運用科學理論指導,自覺改造主觀精神世界的實踐活動,具有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科學體系及發(fā)展規(guī)律。1951年劉少奇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思想政治工作這一特定概念才得以確認并廣泛使用。我黨明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努力摸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使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科學化”。(注:《中國共產黨財貿企業(yè)基層組織工作暫行條例》1982.5。)《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情況,闡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針原則、規(guī)律和方法。從而大大深化了對思想政治工作本質特點和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
正規(guī)化、制度化建設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后,立即著手在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各級學校普遍建立黨組制度、宣傳網制度、高校政治工作制度。1951年初,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與間整各級黨委宣傳部的工作機構的指示》、《關于加強理論教育的決定》,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操作機制。六十年代調整時期,中央關于農業(yè)、工業(yè)、科研、教育等方面一系列工作條例中,專門對各部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針、原則、目標、要求、任務等內容做出明確詳細的規(guī)定,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探索上邁出重要一步。十年動亂結束后,我黨制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立法的形式專門對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做出原則性規(guī)定。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制訂了《國營企業(y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關于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關于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及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細則,形成了全國范圍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網絡化的體系,健全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科學的確認和建立是新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紀50年代,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傅鐘曾提出“政治工作是科學”的命題。隨著思想政治工作的撥亂反正,80年代初期,在全國范圍掀起一場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問題的討論,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對象、規(guī)律、特點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一致確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的論斷。1983年初,中共中央書記處委托中宣部、中組部、全國總工會、婦聯、共青團等聯合召開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組成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中國職工思想政治研究會,創(chuàng)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物,全面啟動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進程。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轉《國營企業(y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提出“籌辦以培養(yǎng)思想工作的領導干部為目標政治院校”,并在有條件的大專院校增設政治工作專業(yè)。一年之后,在我國高等教育學科中誕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開創(chuàng)了以正規(guī)化方式培養(yǎng)思想政治工作專門人才的辦學模式。與此同時,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究也得到空前發(fā)展,研究領域由具體應用課題研究到基本理論探討;由微觀分析到宏觀指導;由本體理論到相關學科不斷擴展和深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走上科學化、系統(tǒng)化、正規(guī)化的發(fā)展道路。
四、立足人的思想行為活動規(guī)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研究掌握人的思想認識特點和行為活動規(guī)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建國初期整風整黨運動中,劉少奇提出:“由于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還應該注意另一些黨員情緒的變動”,“重新給他們以革命的教育”。(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二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150-151頁。)中央《關于加強理論教育的決定》按照黨員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把理論學習劃分為初、中、高三級,循序漸進開展政治常識、理論常識和馬列經典著作的學習?!蛾P于加強干部文化教育的指示》要求防止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不顧工農干部的特點和實際要求”的做法。在社會主義改造中,我黨把握中國農民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種積極性”和“兩面性”特點,把人的思想改造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有機結合起來,在徹底消滅剝削制度的同時,實現了剝削者向勞動者的歷史轉變,成為我黨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又一偉大創(chuàng)舉。新時期開始后,胡耀邦提出要求從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和最本質的問題入手,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人的思想認識特點及其規(guī)律。《國營企業(y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原則作為“檢驗我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否真正相信、依靠人民群眾的一個重要標志”。(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1088頁。)
看了“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教案設計”的人還看了:
1.初二政治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