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
對即將到來的七年級歷史期中考試,同學應嚴陣以待。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編的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大家快來看看吧。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題
(考試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
1、繼秦漢之后,中國第二次大一統(tǒng)的輝煌時期是 ( )
A.商周時期 B.西晉時期 C.隋唐時期 D.明清時期
2、隋朝時開鑿的南北大運河最北端的是 ( )
A、長安 B、涿郡 C、洛陽 D、余杭
3、下列有關唐朝科舉考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通過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的制度 B、強調(diào)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C、為士子創(chuàng)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D、對參考者有嚴格的家庭出身年齡的限制
4、“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說此話的人在位期間出現(xiàn)的盛世局面( )
A. “文景之治” B. “開元盛世” C. “康乾盛世” D. “貞觀之治”
5、李芳同學想給右圖作注,恰當?shù)氖?( )
A、出使西域,抗擊匈奴 B、西行天竺,求取佛經(jīng)
C、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D、七下西洋,宣揚國威
6.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都( )
A. 怠于政事 B. 大興土木 C. 重用賢能 D. 誅殺重臣
7.隋朝的統(tǒng)治跟下列哪個朝代相似 ( )
A.東漢 B.秦朝 C.東晉 D.西漢
8.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不包括 ( )
A.尚書省 B.中書省 C.門下省 D.行中書省
9、學完中國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學對隋唐史進行了概括,其中與歷史比較吻合的是( )
A. 中華帝國的衰落 B. 中華民族的大融合
C. 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 D. 中華文明的起源
10.下列圖片不是反映唐對外交往和民族往來關系的是 ( )
、
A.唐招提寺 B.大運河第一橋 C. 步輦圖 D.大雁塔
11.據(jù)你所知,吐蕃就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 )
A.回族 B.滿族 C.藏族 D.漢族
12.下列有關唐朝民族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日臻鞏固 B.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
C.“羈縻州”體現(xiàn)了“一國兩制”的精神 D.松贊干布仰慕中原的文化
13.我國現(xiàn)在實行的是省級行政區(qū)劃。這種區(qū)劃最早實行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4.宋代市民日常生活豐富多彩,生活在宋代東京的市民,做不到的是 ( )
A.去瓦舍勾欄欣賞各種表演 B.在夜市開店,通宵做生意
C.和朋友們在茶館品茶 D.跟隨鄭和船隊一起到西洋游歷
15.交子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 )
A.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 B.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C.商業(yè)的繁榮 D.市民階層的需要
16.下列哪項是成吉思汗的業(yè)績? ( )
A.建立蒙古政權 B.滅亡南宋和統(tǒng)一全國
C.正式定國號為元 D.相繼滅亡西夏與金
17.《馬可•波羅行紀》中描述“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此城”是指 ( )
A.唐朝長安 B.北宋東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18.我國現(xiàn)在56個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 )
A.蒙古族 B.回族 C.維吾爾族 D.朝鮮族
19、我國宋代的江西景德鎮(zhèn)后來居上,成為 ( )
A. 絲織業(yè)中心 B. 制瓷業(yè)中心 C. 棉織業(yè)中心 D. 造船業(yè)中心
20、下列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時期,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偎逄茣r期 ②秦漢時期 ③夏商西周時期 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荽呵飸?zhàn)國時期 ⑥明清時期 ⑦遼宋夏金元時期
A.③②⑤①④⑦ B.③⑤②④①⑦⑥ C.③⑤①④②⑦⑥ D.③⑤②①④⑦⑥
二、判斷改錯題(20分)
21、唐朝時候,天竺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國來學習交流。 ( )
改錯:
22、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于隋唐時期,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廢除。 ( )
改錯:
23、在三省六部制中,負責政令審議的是中書省。 ( )
改錯:
24、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煬帝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運河。 ( )
改錯:
25、占城稻是11世紀由福建最早從美洲引種的農(nóng)作物。 ( )
改錯:
26、牛轉(zhuǎn)翻車是江南人民把農(nóng)田和水利結合起來的杰出創(chuàng)造。 ( )
改錯:
27、宋代的百姓購物消費十分方便,不僅可以在日市逛街,而且晚上還可以到夜市吃
夜宵。 ( ) 改錯:
28、宋代南方人的主食以稻米為主,肉類以羊肉為主。 ( )
改錯:
29、1271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正式定國號為“大元”。 ( )
改錯:
30北宋丞相文天祥堅持抗元,他堅守民族氣節(jié),寧死不屈,慷慨就義。 ( )
改錯:
三、讀圖說史:(13分)
31、請仔細觀察以下兩幅圖(13分)片,結合圖二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3分)
材料二:北宋東京城內(nèi)人口稠密,居民超過百萬,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城里買賣和居住的地方已經(jīng)分不清,隨處可開設商店,小商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區(qū)之內(nèi),城廂內(nèi)外均可沿門叫賣,商品可以在白天、晚上交易,三鼓以后還可夜市,通曉不絕。城內(nèi)還有飲食 街、馬行街、衣料鋪、藥 ——大河網(wǎng)——河南材料一
(1) 圖一是哪個朝代哪個都城的平面圖?(2分)
(2) 圖二描繪了圖一的都市風貌。2010年上海世博會把它制作成多媒體長卷來輝映其“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請寫出畫名及其作者。(4分)
(3)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北宋東京的商業(yè)活動有哪些特點?(3分)
(4) 當時該城內(nèi)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yè)的場所,稱作什么?(1分)官宦士人出行乘坐哪一種代步工具?(1分)
(5)結合圖二、材料二談談你對北宋城市經(jīng)濟生活的認識。(2分)
四、材料分析題(8+19、共27分)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中國古代曾長期領先于世界,以唐朝為最,唐朝前期出現(xiàn)了①治世、盛世的局面,經(jīng)濟發(fā)展,②對外交往活躍、③國內(nèi)民族融合、文化輝煌。
(1)“用事實說話”,請你分別用一個史實證明材料中序號代表的觀點。(各2分)
?、?② ③
(2)依據(jù)材料,請你提出一個問題。(只提問,不作答)(2分)
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分)
材料一:1005年,宋遼雙方訂立和議:遼朝撤兵,宋給遼歲幣。
材料二: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材料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宋史〉
(1)材料一、二說明,兩宋時期我國政權并立,和和戰(zhàn)戰(zhàn)。請說出三個少數(shù)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權名稱。(6分)
(2)材料一在歷史上稱什么?(2分)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在北宋和哪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之間?(2分)
(3)最能說明材料二這句話的一次戰(zhàn)役是哪次?(2分)
(4)材料三這句話說明了當時我國經(jīng)濟格局上的一個什么特點?(2分)材料一、二與材料三中出現(xiàn)的格局有什么關系?(2分)
(5)在那戰(zhàn)戰(zhàn)和和的年代,你認為是戰(zhàn)好還是和好?為什么?(3分)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D C C B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D C A C B B B
二、判斷改錯題(20分)
21、( × )改錯 天竺 改為 日本
22、( × )改錯 明朝末年 改為 清朝末年
23、( × )改錯 中書省 改為 門下省
24、(×)改錯 隋煬帝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運河 改為 隋的暴政
25、( × )改錯 美洲 改為 越南
26、( × )改錯 牛轉(zhuǎn)翻車 改為 圩田
27、( √ )改錯
28、( × )改錯 羊 改為 豬
29、( × )改錯 成吉思汗 改為 忽必烈
30、( × )改錯 北宋 改為 南宋
三、讀圖說史:(13分)
31、(1)北宋東京(2分)、 (2)《清明上河圖》;張擇端;(4分)
(3)特點:①住宅區(qū)和商業(yè)區(qū)沒有明顯區(qū)分。②商業(yè)活動沒有時間限制或出現(xiàn)了夜市、曉市。③出現(xiàn)了專門的街市。(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3分)
(4)瓦舍(瓦子);轎子;(各1分);
(5)商品經(jīng)濟繁榮;市民生活豐富多彩(任答一點,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分)。
四、材料分析題(8+19分)
32、(1)①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貞觀之治”,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史稱“開元盛世”等。
(2分)②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游等。(2分)③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西北各部首領稱唐太宗為“天可汗”等。(2分)(2)你怎樣理解唐朝的對外交往政策?(2分)
33、(1)契丹族——契丹(遼國);黨項族——西夏;女真族——金國(6分)
(2)澶淵之盟(2分) 西夏(2分)
(3)郾城會戰(zhàn)(2分)
(4)我國經(jīng)濟重心移到南方(2分) 材料一、二使南方保持和平安定的環(huán)境,南方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2分)
(5)和好。因為和平有利于各族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有利于我國多民族的統(tǒng)一。(意思相近即可,如認為戰(zhàn)好,理由不錯也可酌情給分)(3分)
看了“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