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數(shù)學學習方法 > 2016年無錫市新區(qū)初一下冊數(shù)學期中試題及答案

2016年無錫市新區(qū)初一下冊數(shù)學期中試題及答案

時間: 朝燕820 分享

2016年無錫市新區(qū)初一下冊數(shù)學期中試題及答案

  在初一這一階段要怎樣有針對性的做數(shù)學練習呢?別著急,接下來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做份2016年無錫市新區(qū)初一下冊數(shù)學期中試題,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2016年無錫市新區(qū)初一下冊數(shù)學期中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24分)

  1.下列各組形,可由一個形平移得到另一個形的是(  )

  A. B. C. D.

  【考點】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

  【分析】根據(jù)平移的基本性質(zhì),結合形,對選項進行一一分析,排除錯誤答案.

  【解答】解:A、形平移前后的形狀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fā)生變化,符合平移性質(zhì),故正確;

  B、形由軸對稱所得到,不屬于平移,故錯誤;

  C、形由旋轉所得到,不屬于平移,故錯誤;

  D、形大小不一,大小發(fā)生變化,不符合平移性質(zhì),故錯誤.

  故選A.

  2.下列各式從左到右的變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x2﹣9+6x=(x+3)(x﹣3)+6x B.(x+5)(x﹣2)=x2+3x﹣10

  C.x2﹣8x+16=(x﹣4)2 D.6ab=2a•3b

  【考點】因式分解的意義.

  【分析】根據(jù)分解因式就是把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的定義,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右邊不是積的形式,故A選項錯誤;

  B、是多項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故B選項錯誤;

  C、是運用完全平方公式,x2﹣8x+16=(x﹣4)2,故C選項正確;

  D、不是把多項式化成整式積的形式,故D選項錯誤.

  故選:C.

  3.下列算式

  ①(3x)3=9x3,②(﹣4)3×0.252=4,③x5÷(x2÷x)=x4,④(x+y)2=x2+y2,⑤(a﹣b)(a2+2ab+b2)=a3﹣b3,

  其中正確的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

  【分析】①利用積的乘方運算法則計算得到結果,即可作出判斷;②利用積的乘方逆運算法則變形,計算得到結果,即可作出判斷;③先算括號里邊的,利用同底數(shù)冪的除法法則計算,即可得到結果;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開得到結果,即可作出判斷;⑤利用立方差公式化簡,得到結果,即可作出判斷.

  【解答】解:①(3x)3=27x3,本選項錯誤;

 ?、?﹣4)3×0.252=﹣4×(﹣4×0.25)2=﹣4,本選項錯誤;

 ?、踴5÷(x2÷x)=x5÷x=x4,本選項正確;

 ?、?x+y)2=x2+y2+2xy,本選項錯誤;

 ?、?a﹣b)(a2+2ab+b2)=a3﹣b3,本選項正確,

  則其中正確的有2個.

  故選B

  4.,已知∠1=∠2,則(  )

  A.∠3=∠4 B.AB∥CD

  C.AD∥BC D.以上結論都正確

  【考點】平行線的判定.

  【分析】由已知的一對角相等,利于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即可得出AB與CD平行.

  【解答】解:∵∠1=∠2,

  ∴AB∥CD.

  故選B

  5.計算(x﹣y+3)(x+y﹣3)時,下列各變形中正確的是(  )

  A.[(x﹣y)+3][(x+y)﹣3] B.[(x+3)﹣y][(x﹣3)+y] C.[x﹣(y+3)][x+(y﹣3)] D.[x﹣(y﹣3)][x+(y﹣3)]

  【考點】多項式乘多項式.

  【分析】本題是平方差公式的應用,x是相同的項,互為相反項是(y﹣3),對照平方差公式變形即可.

  【解答】解:(x﹣y+3)(x+y﹣3)=[x﹣(y﹣3)][x+(y﹣3)],

  故選:D.

  6.若x2+kxy+16y2是一個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為(  )

  A.4 B.8 C.±8 D.±16

  【考點】完全平方式.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結構特征判斷即可確定出k的值.

  【解答】解:∵x2+kxy+16y2是一個完全平方式,

  ∴k=±8,

  故選C

  7.:內(nèi)、外兩個四邊形都是正方形,陰影部分的寬為3,且面積為51,則內(nèi)部小正方形的面積是(  )

  A.47 B.49 C.51 D.53

  【考點】平方差公式的幾何背景.

  【分析】設內(nèi)部小正方形的邊長為x,根據(jù)陰影部分的面積=大正方形的面積﹣小正方形的面積列式求出x,再根據(jù)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設內(nèi)部小正方形的邊長為x,根據(jù)題意得,

  (x+3)2﹣x2=51,

  (x+3+x)(x+3﹣x)=51,

  2x+3=17,

  2x=14,

  x=7,

  所以,內(nèi)部小正方形的面積=72=49.

  故選B.

  8.若m=2125,n=375,則m、n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m>n B.m

  C.m=n D.大小關系無法確定

  【考點】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

  【分析】把m=2125化成=3225,n=375化成2725,根據(jù)32>27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m=2125=(25)25=3225,n=375=(33)25=2725,

  ∴m>n,

  故選A.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4分)

  9.生物具有遺傳多樣性,遺傳信息大多儲存在DNA分子上,一個DNA分子的直徑約為0.0000002cm.這個數(shù)量用科學記數(shù)法可表示為 2×10﹣7 cm.

  【考點】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小的數(shù).

  【分析】絕對值小于1的正數(shù)也可以利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一般形式為a×10﹣n.與較大數(shù)的科學記數(shù)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負指數(shù)冪,指數(shù)由原數(shù)左邊起第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字前面的0的個數(shù)所決定.在本題中a應為2,10的指數(shù)為﹣7.

  【解答】解:0.000 000 2cm=2×10﹣7cm.

  故答案為:2×10﹣7.

  10.若一個多邊形的每一個內(nèi)角都是120°,則它的邊數(shù)為 6 .

  【考點】多邊形內(nèi)角與外角.

  【分析】根據(jù)多邊形相鄰的內(nèi)角與外角互為補角求出每一個外角的度數(shù),再根據(jù)多邊形的邊數(shù)等于外角和除以每一個外角的度數(shù)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多邊形每一個內(nèi)角都是120°,

  ∴多邊形每一個外角都是180°﹣120°=60°,

  360°÷60°=6,

  ∴這個多邊形的邊數(shù)是6.

  故答案為:6.

  11.若關于x的多項式x2﹣px+q能因式分解為:(x﹣2)(x﹣3).則p= 5 ;q= 6 .

  【考點】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

  【分析】將因式分解的結果利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法則計算,合并后利用多項式相等的條件即可得出p與q的值.

  【解答】解:∵(x﹣2)(x﹣3)=x2﹣3x﹣2x+6=x2﹣5x+6=x2﹣px+q,

  ∴﹣5=﹣p,q=6,

  則p=5,q=6.

  故答案為:5;6

  12.若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9,x.則x的取值范圍是 5

  【考點】三角形三邊關系.

  【分析】直接根據(jù)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即可得出結論.

  【解答】解:∵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9,x,

  ∴9﹣4

  故答案為:5

  13.在△ABC中,若∠A﹣∠B=∠C,則此三角形是 直角 三角形.

  【考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分析】根據(jù)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得出∠A+∠B+∠C=180°,代入得出2∠A=180°,求出即可.

  【解答】解:∵∠A﹣∠B=∠C,

  ∴∠A=∠B+∠C,

  ∵∠A+∠B+∠C=180°,

  ∴2∠A=180°,

  ∴∠A=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為:直角.

  14.若2a=3,2b=5,則23a﹣2b=   .

  【考點】同底數(shù)冪的除法;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

  【分析】直接利用冪的乘方運算法則結合同底數(shù)冪的除法運算法則化簡求出答案.

  【解答】解:∵2a=3,2b=5,

  ∴23a﹣2b=(2a)3÷(2b)2

  =33÷52

  = .

  故答案為: .

  15.,邊長為4cm的正方形ABCD先向右平移1cm,再向上平移2cm,得到正方形A′B′C′D′,則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6  cm2.

  【考點】平移的性質(zhì).

  【分析】先根據(jù)平移的性質(zhì)求出B′E及DE的長,再由矩形的面積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4cm,

  ∴先向右平移1cm,再向上平移2cm可知B′E=3cm,DE=2cm,

  ∴S陰影=3×2=6cm2.

  故答案為:6.

  16.,在△ABC中,∠ACB=68°,若P為△ABC內(nèi)一點,且∠1=∠2,則∠BPC= 112° °.

  【考點】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分析】由于∠1+∠PCB=68°,則∠2+∠PCB=68°,再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得∠BPC+∠2+∠PCB=180°,所以∠BPC=180°﹣68°=112°.

  【解答】解:∵∠1+∠PCB=∠ACB=68°,

  又∵∠1=∠2,

  ∴∠2+∠PCB=68°,

  ∵∠BPC+∠2+∠PCB=180°,

  ∴∠BPC=180°﹣68°=112°.

  故答案為112°.

  17.,將一張長方形紙片沿EF折疊后,點D、C分別落在點D′、C′的位置,ED′的延長線與BC相交于點G,若∠EFG=50°,則∠1= 100° .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zhì);翻折變換(折疊問題).

  【分析】先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得∠DEF=∠EFG=50°,∠1=∠GED,再根據(jù)折疊的性質(zhì)得∠DEF=∠GEF=50°,則∠GED=100°,所以∠1=100°

  【解答】解:∵DE∥GC,

  ∴∠DEF=∠EFG=50°,∠1=∠GED,

  ∵長方形紙片沿EF折疊后,點D、C分別落在點D′、C′的位置,

  ∴∠DEF=∠GEF=50°,

  即∠GED=100°,

  ∴∠1=∠GED=100°.

  故答案為:100.

  18.閱讀以下內(nèi)容:

  (x﹣1)(x+1)=x2﹣1,(x﹣1)(x2+x+1)=x3﹣1,(x﹣1)(x3+x2+x+1)=x4﹣1,根據(jù)上面的規(guī)律得(x﹣1)(xn﹣1+xn﹣2+xn﹣3+…+x+1)= xn﹣1 (n為正整數(shù));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計算:1+2+22+23+24+…+22010+22016= 22017﹣1 .

  【考點】規(guī)律型:數(shù)字的變化類.

  【分析】觀察給定的算式,根據(jù)算式的變化找出變化規(guī)律“(x﹣1)(xn﹣1+xn﹣2+xn﹣3+…+x+1)=xn﹣1”,依此規(guī)律即可得出結論.

  【解答】解: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x﹣1)(x+1)=x2﹣1,(x﹣1)(x2+x+1)=x3﹣1,(x﹣1)(x3+x2+x+1)=x4﹣1,…,

  ∴(x﹣1)(xn﹣1+xn﹣2+xn﹣3+…+x+1)=xn﹣1.

  當x=2,n=2017時,

  有(2﹣1)(1+2+22+23+24+…+22010+22016)=22017﹣1,

  ∴1+2+22+23+24+…+22010+22016=22017﹣1.

  故答案為:xn﹣1;22017﹣1.

  三、解答題(共52分)

  19.計算

  (1)2(x2)3•x2﹣(3x4)2

  (2)(﹣ )﹣1+(﹣2)3×(π+3)0﹣( )﹣3

  (3)﹣2a2(12ab+b2)﹣5ab(a2﹣ab )

  (4)(2x﹣1)(2x+1)﹣2(x﹣1)2.

  【考點】整式的混合運算;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

  【分析】(1)原式利用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運算法則計算,合并即可得到結果;

  (2)原式利用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法則,以及乘方的意義計算即可得到結果;

  (3)原式利用單項式乘以多項式法則計算,去括號合并即可得到結果;

  (4)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化簡,去括號合并即可得到結果.

  【解答】解:(1)原式=2x8﹣9x8=﹣7x8;

  (2)原式=﹣4﹣8﹣8=﹣20;

  (3)原式=﹣24a3b﹣2a2b2﹣5a3b+5a2b2=﹣29a3b+3a2b2;

  (4)原式=4x2﹣1﹣2x2+4x﹣2=2x2+4x﹣3.

  20.因式分解

  (1)x3+2x2y+xy2

  (2)m2(m﹣1)+4(1﹣m)

  【考點】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的綜合運用.

  【分析】(1)首先提公因式x,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即可分解;

  (2)首先提公因式(m﹣1),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

  【解答】解:(1)原式=x(x2+2xy+y2)=x(x+y)2

  (2)原式=(m﹣1)( m2﹣4)

  =(m﹣1)( m+2)( m﹣2)

  21.若a+b=5,ab=2,求a2+b2,(a﹣b)2的值.

  【考點】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將a+b、ab的值分別代入a2+b2=(a+b)2﹣2ab、(a﹣b)2=(a+b)2﹣4ab計算可得.

  【解答】解:當a+b=5,ab=2時,

  a2+b2=(a+b)2﹣2ab

  =52﹣2×2

  =21,

  (a﹣b)2=(a+b)2﹣4ab

  =52﹣4×2

  =17.

  22.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個單位長度,△ABC的三個頂點的位置所示,現(xiàn)將△ABC平移,使點A變換為點A′,點B′、C′分別是B、C的對應點.

  (1)請畫出平移后的△A′B′C′,并求△A′B′C′的面積;

  (2)若連接AA′,CC′,則這兩條線段之間的關系是 平行且相等 .

  【考點】作-平移變換.

  【分析】(1)連接AA′,作BB′∥AA′,CC′∥AA′,且BB′=CC′=AA′,順次連接A′,B′,C′即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的面積等于邊長為3,3的正方形的面積減去直角邊長為2,1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減去直角邊長為3,2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減去邊長為1,3的直角三角形面積;

  (2)根據(jù)平移前后對應點的連線平行且相等判斷即可.

  【解答】解:(1)

  S=3×3﹣ ×2×1﹣ ×2×3﹣ ×1×3=3.5;

  (2)平行且相等.

  23.,△ABC中,∠A=30°,∠B=70°,CE平分∠ACB,CD⊥AB于D,DF⊥CE于F,

  (1)試說明CD是△BCE的角平分線;

  (2)找出中與∠B相等的角.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

  【分析】(1)根據(jù)∠A=30°,∠B=70°,得∠ACB=80°,由角平分線的定義得∠BCE=40,根據(jù)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定理得∠BCD=20°,從而得出CD是△BCE的角平分線.

  (2)根據(jù)ASA得出△CDE≌△CDB,得∠B=∠CEB.根據(jù)等角的余角相等,得∠B=∠CDF.

  【解答】解:(1)∵∠A=30°,∠B=70°,

  ∴∠ACB=80°.

  ∵CE平分∠ACB,

  ∴∠BCE=40.

  ∵∠B=70°,∠CDB=90°,

  ∴∠BCD=20°.

  ∴∠ECD=∠BCD=20°.

  ∴CD是△BCE的角平分線.

  (2)∵∠ECD=20°,∠CDE=90°,

  ∴∠CEB=70°.

  ∴∠B=∠CEB.

  ∵∠CFD=90°,∠FCD=20°,

  ∴∠CDF=70°.

  ∴∠CDF=∠B.

  ∴與∠B相等的角是:∠CEB、∠CDF.

  24.先閱讀后解題

  若m2+2m+n2﹣6n+10=0,求m和n的值.

  解:m2+2m+1+n2﹣6n+9=0

  即(m+1)2+(n﹣3)2=0

  ∵(m+1)2≥0,(n﹣3)2≥0

  ∴(m+1)2=0,(n﹣3)2=0

  ∴m+1=0,n﹣3=0

  ∴m=﹣1,n=3

  利用以上解法,解下列問題:

  已知 x2+5y2﹣4xy+2y+1=0,求x和y的值.

  【考點】配方法的應用;非負數(shù)的性質(zhì):偶次方.

  【分析】由x2+5y2﹣4xy+2y+1=0,可得(x﹣2y)2+(y+1)2=0,根據(jù)非負數(shù)的性質(zhì)即可求出x、y的值.

  【解答】解:∵x2+5y2﹣4xy+2y+1=0,

  ∴(x﹣2y)2+(y+1)2=0,

  ∴x﹣2y=0,y+1=0,

  x=﹣2,y=﹣1.

  25.操作與實踐

  (1)1,已知△ABC,過點A畫一條平分三角形面積的直線;(簡述作過程)

  (2)2,已知l1∥l2,點E,F(xiàn)在l1上,點G,H在l2上,試說明△EGO與△FHO的面積相等;

  (3)3,點M在△ABC的邊上,過點M畫一條平分三角形面積的直線.(簡述作過程)

  【考點】作—復雜作.

  【分析】(1)作三角形ABC的中線AD,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可判斷直線AD平分△ABC的面積;

  (2)利用兩平行線的距離對應可判斷點E和點F到GH的距離相等,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可判斷S△EGH=S△FGH,然后都減去△OGH的面積即可得到△EGO與△FHO的面積相等;

  (3)先作中線AD,連結MD,然后過A點作MD的平行線交BC于N,則利用(1)、(2)的結論可判斷MN平分△ABC的面積.

  【解答】解:(1)(1),中線AD所在的直線為所作;

  因為點為AD的中點,

  所以AD=CD,

  所以S△ABD=S△ACD;

  (2)(2),

  ∵l1∥l2,

  ∴S△EGH=S△FGH,

  即S△EGO+S△OGH=S△FOH+S△OGH,

  ∴S△EGO=S△FOH;

  (3)3,MN為所作.

  26.1,點O為直線AB上一點,過點O作射線OC,使∠AOC=60°.將一把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頂點放在點O處,一邊OM在射線OB上,另一邊ON在直線AB的下方,其中∠OMN=30°.

  (1)將1中的三角尺繞點O順時針旋轉至2,使一邊OM在∠BOC的內(nèi)部,且恰好平分∠BOC,求∠CON的度數(shù);

  (2)將1中的三角尺繞點O按每秒10°的速度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在旋轉的過程中,在第 9或27 秒時,邊MN恰好與射線OC平行;在第 12或30 秒時,直線ON恰好平分銳角∠AOC.(直接寫出結果);

  (3)將1中的三角尺繞點O順時針旋轉至3,使ON在∠AOC的內(nèi)部,請?zhí)骄?ang;AOM與∠NOC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考點】旋轉的性質(zhì).

  【分析】(1)根據(jù)鄰補角的定義求出∠BOC=120°,再根據(jù)角平分線的定義求出∠CON,然后根據(jù)∠CON=∠CON+90°解答;

  (2)分別分兩種情況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旋轉的性質(zhì)求出旋轉角,然后除以旋轉速度即可得解;

  (3)用∠AOM和∠CON表示出∠AON,然后列出方程整理即可得解.

  【解答】解:(1)∵∠AOC=60°,

  ∴∠BOC=120°,

  又∵OM平分∠BOC,

  ∴∠CON= ∠BOC=60°,

  ∴∠CON=∠CON+90°=150°;

  (2)∵∠OMN=30°,

  ∴∠N=90°﹣30°=60°,

  ∵∠AOC=60°,

  ∴當ON在直線AB上時,MN∥OC,

  旋轉角為90°或270°,

  ∵每秒順時針旋轉10°,

  ∴時間為9或27,

  直線ON恰好平分銳角∠AOC時,

  旋轉角為90°+30°=120°或270°+30°=300°,

  ∵每秒順時針旋轉10°,

  ∴時間為12或30;

  故答案為:9或27;12或30.

  (3)∵∠MON=90°,∠AOC=60°,

  ∴∠AON=90°﹣∠AOM,

  ∠AON=60°﹣∠NOC,

  ∴90°﹣∠AOM=60°﹣∠NOC,

  ∴∠AOM﹣∠NOC=30°,

  故∠AOM與∠NOC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為:∠AOM﹣∠NOC=30°.
看了"2016年無錫市新區(qū)初一下冊數(shù)學期中試題及答案"的人還看:

1.2016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七章檢測試題

2.2016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練習題

3.2016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題

4.2016年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配套練習冊答案

160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