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賞析方法
寫賞析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方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句子賞析方法,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句子賞析方法
一篇文章中,一些引人注意、打動心靈的句子都值得我們再三推敲,如何欣賞這些句子巧妙、精辟之處,有效減輕賞析時的難度呢?賞析句子包括“欣賞”和“分析”兩個過程。所謂“欣賞”就是感悟語句的優(yōu)美、奇妙之處;“分析”就是通過辨句式,品析其表達方式、修辭方法、重點詞等,理解句子的內涵,品味其之所以美妙之所在。
句子賞析方法一:找準文章的“美點”
不同風格的文章,其“美點”也是不同的。一般說來,文章的“美”有以下幾種:
1、形象美。
主要表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上,如小說、詩歌、散文等。敘事類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類散文中的事物形象,無不是作者精心描述的對象。如杰克·倫敦小說《熱愛生命》中的主人公淘金者,充滿了頑強的生命力;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父親,透露著對兒子的深情;茅盾散文《白楊禮贊》中的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鄭愁予詩歌《雨說》中的雨,是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這些作者精心描述的形象,或高大,或親切,或感人……他們都可以是我們賞析的“美點”。
2、結構美。
一篇好的作品,無不注重結構的緊湊與清晰。記敘類文章往往有線索貫穿,結構按事件要素變化,或按表達方式轉換。說明類文章常見的是“總——分——總”結構,或在此基礎上變化的“總——分”或“分——總”結構,或者按邏輯關系布局。議論類文章一般是“引論——本論——結論”式結構。在賞析文章結構時,要注意抓文章的中心句、過渡句、主旨句、抒情句等重點句子。如劉成章《安塞腰鼓》中,抒情句“好一個安塞腰鼓”一句以自然段的形式反復出現(xiàn),將每一次對安塞腰鼓的不同描寫自然隔開,使得行文流暢,結構清晰。
3、語言美。
幾乎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賞析其語言美??梢允窃~語品析,如說明文和議論文中修飾、限制類詞語的準確嚴密性,描述類文章中動詞和形容的生動形象性??梢允蔷涫狡肺觯玺斞浮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中“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梢允切揶o頎賞,如比喻、擬人的生動形象,排比的氣勢,反復的強調作用等??梢允歉星樯实姆治觯鐓蔷磋鳌斗哆M中舉》中的辛辣諷刺,茅盾《白楊禮贊》中的熱情贊美??梢允俏恼轮髦季?、哲理句的理解與闡釋。甚至還可以是疊音詞、擬聲詞或成語的大量運用,長短句的交叉,駢散句的結合等。
4、手法美。
文學作品往往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因此,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也是可以賞析的“美點”。要了解一些常見的寫作手法,如設置懸念、對比、側面烘托、伏筆、前后照應、欲揚先抑、以動寫靜、虛實結合、諷刺等,并理解它們各自的作用。
5、文體美。
不同的文章體裁,有其不同的文體美。如記敘文的敘事線索,記敘要素,精彩描寫;說明文的抓住特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的運用,說明語言的準確周密;議論文的觀點鮮明,論證嚴密,反駁有力;小說的人物形象豐富,情節(jié)引人入勝等。
6、音畫美。
用語言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樂美,如林嗣環(huán)《口技》;或描繪生動的景象,使文章具有繪畫美,如古人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還有的文章充分利用漢語音韻鏗鏘而和諧的特點,使文章朗朗上口,易于誦讀;或充分運用對比鮮明的色彩詞語,給人視覺沖擊,這在散文和古代詩歌中較為常見。
句子賞析方法二:規(guī)范答題語言
1、按要求有步驟的答題。
如“任選文中的一處美點進行賞析”,答這類活動空間豐富的賞析題目,一般要采取“三步答題法”,即“指出文章美點——舉例——結合例子進行美點分析”。
若是題目已經(jīng)限制“美點”,如“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則要從所限制的“美點”中尋找“美點”,依然采取上述“三步答題法”答題。
若是題目對“美點”限制得非常明確,如“舉例分析文章所運用的對比”,則應按照“舉例——分析”的原則二步答題。
2、精心組織簡潔流暢的語言答題。
答“美點賞析”類題目,一定要反復錘煉語言,做到語言精練、流暢,邏輯性強。如語言特色的賞析:“本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而又親切自然,特別是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如……(舉例),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的特點。”“本文語言極富哲理,如……(舉例),告訴我們……,使我們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啟發(fā)我們對……進行更深層的思考。”
寫作手法的賞析:“本文充分運用對比手法,如……(舉例),將……和……進行對比,鮮明地表現(xiàn)出……的特征。”“本文開篇直接點題,中間一唱三嘆,結尾緊扣題旨,首尾呼應,很好地表現(xiàn)了文章……的主旨。”
文體特色的賞析:“本文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按照……的說明順序,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語言準確、周密,充分體現(xiàn)了說明文的特點。”“本文運用……等多種論證方法,語言準確,論證嚴密,闡明了……的觀點,充分體現(xiàn)了議論文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