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語文學習 > 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感悟自然復(fù)習題及答案

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感悟自然復(fù)習題及答案

時間: 朝燕820 分享

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感悟自然復(fù)習題及答案

  進入到高一后,語文這一科在平時要如何去做練習呢?別著急,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做份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感悟自然復(fù)習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感悟自然復(fù)習題及答案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脾性/稗草 詛咒/咀嚼 肖像/惟妙惟肖

  B.倘若/徜徉 肋骨/勒索 籠罩/籠絡(luò)人心

  C.遷徙/殲滅 砧板/粘貼 哄騙/哄堂大笑

  D.暴發(fā)/瀑布 逶迤/倭寇 重量/量力而行

  解析:選C。C項,分別讀qiān/jiān,zhēn/zhān,hǒnɡ/hōnɡ。A項,分別讀pí/bài,zǔ/jǔ,xiào/xiào;B項,分別讀tǎnɡ/chánɡ,lèi/lè,lǒnɡ/lǒnɡ;D項,分別讀bào/pù,wēi/wō,liànɡ/liànɡ。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

  目前,我國男性煙民數(shù)已高達不可思議的3億人,另有7.4億不吸煙人群遭受二手煙侵襲,每年歸因于煙草死亡的人數(shù)約為120萬。最新發(fā)布的《控煙與中國未來》里面的一組揭示中國控煙乏力現(xiàn)狀的數(shù)字令人觸目驚心。至2011年1月9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已生效5年,然而中國的履約績效情況卻責無旁貸地排在締約國后列。專家認為,控煙在中國是公共衛(wèi)生議題,是社會發(fā)展事業(yè),但無庸置疑更是經(jīng)濟發(fā)展問題,限制煙草行業(yè)的發(fā)展是實現(xiàn)控煙的根本方式。

  A.不可思議        B.觸目驚心

  C.責無旁貸 D.無庸置疑

  解析:選C。C項,“責無旁貸”,自己應(yīng)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A項,“不可思議”,原有神秘奧妙的意思?,F(xiàn)多指無法想象,難以理解;B項,“觸目驚心”,看見某種嚴重情況而內(nèi)心震驚;D項,“毋庸置疑”,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么可以懷疑的。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西方一些國家在私家車普及之后,人們反而更多的選擇將自行車作為自己短途出行的首選方式。在上海世博會中,丹麥城市最佳實踐區(qū)就成了該國自行車交通體系的展示舞臺。

  B.“教育救助”應(yīng)該作為一個公共事業(yè)為全民服務(wù),教育部門應(yīng)該形成一套完整的監(jiān)測、評價、救助、跟蹤的科學體系和操作程序,讓學生沐浴更多的陽光。

  C.英國BBC刊文指出,美國政府在鼓動“封閉社會”的人民爭取互聯(lián)網(wǎng)自由并對這些國家政府的新聞管制提出質(zhì)疑的同時,卻在本國設(shè)立法律封鎖,以緩解維基揭秘網(wǎng)發(fā)起的挑戰(zhàn)。

  D.正如網(wǎng)絡(luò)媒體 的興起對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三網(wǎng)融合由于涉及幾個行業(yè)的利益格局,也預(yù)示著傳媒業(yè)新一輪的洗牌與重構(gòu)即將拉開序幕。

  解析:選B。A項,中途易轍且成分贅余,首句說“西方一些國家”,次句說“人們”,可在句首加“在”;第二句刪除“選擇”。C項,“緩解……挑戰(zhàn)”搭配不當。D項,成分殘缺,“正如……一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 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也許是由于狹窄彎曲的加查峽谷把順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濕氣流斷然截住,翻過布達拉山,放眼一望,景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__________

 ?、俅迩f和小鎮(zhèn)散落其間,到處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跂|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寬闊的河谷里,如同一個個令人頭疼卻又無奈的膿包。

  ③很多村子里還保留了許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狹小,簡潔而樸素,一如“x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塊塊田地鋪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樹一排排縱橫林立,為這些珍貴脆弱的耕地防風護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蓋著一層干黃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經(jīng)遍地皆是了,不經(jīng)意間寺廟的鮮艷紅墻就鶴立雞群般從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脫穎而出,以極大的反差顯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⑤②④①③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②①③④⑤⑥ D.⑤④②⑥①③

  解析:選A。注意作者觀察景物的角度和順序,由上到下,由面及點。作者站在布達拉山從上往下看,當然首先看到的是從“山上”到“山坡”的景色,故⑤在句首,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即②,再是沙丘下的“田地”,即④;①③⑥寫田地上的村莊和建筑,其中①句是總寫,③句寫民居,⑥句寫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王英,字時彥,金谿人。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讀書文淵閣。帝察其慎密,令與王直書機密文字。與修《太祖實錄》,授翰林院修撰,進侍讀。

  二十年扈從北征。師旋,過李陵城。帝聞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視。既至,不識碑所。而城北門有石出土尺馀。發(fā)之,乃元時李陵臺驛令謝某德政碑也,碑陰刻達魯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異日且以為己地,啟爭端。”命再往擊碎之。沉諸河,還奏。帝喜其詳審,曰:“爾是二十八人中讀書者,朕且用爾。”因問以北伐事。英曰:“天威親征,彼必遠遁,愿勿窮追。”帝笑曰:“秀才謂朕黷武邪?”因曰:“軍中動靜,有聞即入奏。”且諭中官勿阻。立功官軍有過,命勿與糧,相聚泣。以英奏,復(fù)給予。仁宗即位,累進右春坊大學士,乞省親歸。

  宣宗立,還朝。是時海內(nèi)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與諸學士談?wù)撐乃?,賞花賦詩,禮接優(yōu)渥。嘗謂英曰:“洪武中,學士有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則解縉、胡廣。汝勉之,毋俾前人獨專其美。”修太宗、仁宗《實錄》成,遷少詹事,賜麒麟帶。母喪,特與葬祭,遣中官護歸。尋起復(fù)。正統(tǒng)元年命侍經(jīng)筵,總裁《宣宗實錄》,進禮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鎮(zhèn)。時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許。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獄。英上疏待罪。宥不問。明年進南京禮部尚書,俾就閑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賜祭葬,謚文安。

  英端凝持重歷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屢為會試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銘志碑記者不絕性直諒好規(guī)人過三楊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既至,不識碑所  識:知道

  B.賞花賦詩,禮接優(yōu)渥 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宥不問 宥:寬恕

  D.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解析:選D。“居”,意思是“停留、過了”。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①帝 察其慎密

  ②毋俾前人獨專其美

  B.①每與諸學士談?wù)撐乃?/p>

 ?、谀竼?,特與葬祭,遣中官護歸

  C.①異日且以為己地

 ?、陔耷矣脿?/p>

  D.①因問以北伐事

 ?、谝杂⒆?,復(fù)給予

  解析:選C。C項,都是副詞,將要;A項,①代詞,他;②代詞,那些。B項,①介詞,和,跟,同;②動詞,賜予,給予;D項,①介詞,拿;②連詞,因為。

  7.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王英“慎密”的一組是(3分)(  )

 ?、倭钆c王直書機密文字

  ②師旋,過李陵城

 ?、鄢林T河,還奏

 ?、苋昝阒?,毋俾前人獨專其美

  ⑤正統(tǒng)元年命侍經(jīng)筵,總裁《宣宗實錄》

  ⑥時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③⑤⑥

  解析:選B。此題可用排除法。“慎密”,為認真細致謹慎之意。在所給的六個句子中,②講述北征的部隊凱旋,經(jīng)過李陵城,與王英無關(guān);④是皇帝對王英的勉勵和期望;⑥講述王英到南鎮(zhèn)祝祭的奇遇,與他的“慎密”無關(guān)。

  8.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英隨皇帝北征路過李陵城,被召去查看石碑,王英發(fā)現(xiàn)碑陰刻有達魯花赤等名氏,擔心日后起爭端,就將石碑擊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贊揚。

  B.皇帝詢問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認為皇帝親征,敵人定會遠逃,希望皇帝不要窮追?;实壅J為這是王英譏諷他窮兵黷武,因此懷恨在心。

  C.宣宗之時,天下安定。天子常常與學士們談?wù)撐乃?,賞花賦詩,曾勉勵王英,向宋濂、吳沉、解縉等學習,不要讓前人獨專其美。

  D.王英細致謹慎,端莊穩(wěn)重,正直寬容,受四位皇帝恩遇。正統(tǒng)十二年,其兒子按察副使王裕因事獲罪入獄,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上不問其罪。

  解析:選D。A項,錯誤比較多,“北征路過”應(yīng)為“北征凱旋,經(jīng)過李陵城”,“擔心日后起爭端”的是皇帝而不是王英,“將石碑擊碎”是皇帝的命令,原文只說“帝喜”,沒說到“受到了皇帝的贊揚”;B項,“皇帝認為這是王英譏諷他窮兵黷武,因此懷恨在心”,原文沒有“譏諷”之意,亦沒有“懷恨在心”;C項,“向宋濂、吳沉、解縉等學習”原文無此意。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英 端 凝 持 重 歷 仕 四 朝 在 翰 林 四 十 馀 年 屢 為 會 試 考 官 朝 廷 制 作 多 出 其 手 四 方 求 銘 志 碑 記 者 不 絕 性 直 諒 好 規(guī) 人 過 三 楊 皆 不 喜 故 不 得 柄 用

  解析:斷句的前提是準確理解文意,找出表示語句停頓的關(guān)鍵詞,使每個分句都句意完整。

  答案:英端凝持重/歷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屢為會試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銘志碑記者不絕/性直諒/好規(guī)人過/三楊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而城北門有石出土尺馀。發(fā)之,乃元時李陵臺驛令謝某德政碑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诹⒐佘娪羞^,命勿與糧,相聚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兩句話翻譯的重點是文言實詞、虛詞。“出”,露出;“發(fā)”,挖出來;“乃”,表判斷。“過”,過錯;“與”,給;“相聚泣”應(yīng)補寫出主語。

  答案:①然而城北門有塊石頭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來,發(fā)現(xiàn)是元朝時李陵臺驛令謝某的德政碑。

 ?、诹⒂泄诘墓佘娪羞^失,皇上命不要給他們糧食,他們相聚而泣。

  參考譯文:

  王英,字時彥,金谿人。永樂二年(1404)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入文淵閣讀書。皇上考察發(fā)現(xiàn)他辦事縝密,令他與王直抄寫機密文件。他參與修撰《太祖實錄》,被授予翰林院修撰,進升侍讀。

  永樂二十年(1422),他隨從皇上北征。部隊凱旋時,經(jīng)過李陵城?;噬下犝f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而城北門有塊石頭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來,發(fā)現(xiàn)是元朝時李陵臺驛令謝某的德政碑,碑的背面刻有達魯花赤等名氏。王英回來把情況詳細地上奏皇上。皇上說:“碑上有蒙古名,將來會說是他們的土地,引起爭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擊碎,王英還把它沉入河中。回來匯報時,皇上很高興他這么細心,說:“你是二十八人中讀 書的人,我將任用你。”便問他北伐的事。王英說:“皇帝親征,他們一定遠逃,希望不要窮追。”皇上笑道:“秀才是說朕黷武嗎?”便對他說道:“軍中有什么動靜,聽到了你立刻告訴我。”還傳諭宦官不要阻攔。立有功勞的官軍有過失,皇上命不要給他們糧食,他們相聚而泣。因王英上奏后,才又給予他們。仁宗即位后,王英累升為右春坊大學士,請求省親歸家。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這時海內(nèi)平安,天子雅好文章,常常與學士們談?wù)撐乃?,賞花賦詩,對他們的禮遇非常優(yōu)厚?;噬显鴮ν跤⒄f:“洪武年間,學士有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年,則有解縉、胡廣。你要自勉,不要讓前人獨專其美。”太宗和仁宗《實錄》修成后,王英被進升為少詹事,被賜給麒 麟帶。母親去世時,皇上特給予祭葬,遣宦官護送歸鄉(xiāng)。不久命他回來任職。正統(tǒng)元年(1436),命他侍奉經(jīng)筵,總裁《宣宗實錄》,進升為禮部侍郎。正統(tǒng)八年命他處理禮部事務(wù)。浙江百姓染上瘟病,皇上派他到南鎮(zhèn)祝祭。當時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歡呼稱侍郎雨。他七十歲時,一再請求退休,皇上不許。正統(tǒng)十二年,王英的兒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獄,王英上疏待罪,皇上寬恕不問。第二年升他為南京禮部尚書,使他能有閑逸。過了兩年,他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賜給祭葬,謚號文安。

  王英端莊穩(wěn)重,歷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擔任會試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其手,四方來向他求銘文碑記的不斷。他個性誠信正直,也好規(guī)勸別人的過失,三楊都不喜歡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權(quán)。王裕后來積功升官為四川按察使。

  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夜游宮 記夢寄師伯渾

  陸 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guān)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 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1)詞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夢中圖景?請簡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的下闋,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找出本詞描寫的景物特點,結(jié)合作者的報國志向分析即可。

  (2)從詞的內(nèi)容看,作者將夢中和夢醒后的情景加以對比,以夢醒后的寂寥反襯自己當年的雄心壯志。

  答案:(1)詩人抓住雪、笳、鐵騎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tài)中,描繪出一幅莽蒼雄闊、有聲有色的關(guān)塞風光圖。

  (2)主要運用了反襯手法。以夢醒后一燈熒熒,斜月在窗,漏聲滴斷,周圍一片死寂的環(huán)境反襯出詩人人老心未老,報國的火焰在熊熊燃燒的雄心壯志。

  參考譯文:

  下過雪的清晨,有清幽笳聲響起,夢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鐵騎無聲,望過去如水流淌一般綿延不絕。我猜想這樣的關(guān)河,應(yīng)該在雁門關(guān)西邊,青海的邊際?! ≡诤疅魵堁嫦滤褧r,更漏聲已經(jīng)滴斷了,月光斜斜透過窗紙。我自許可在萬里之外的戰(zhàn)場封侯,但有誰能知道呢?我鬢發(fā)雖殘敗灰白,可我的殺敵立功報效祖國的心卻并未死去!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只按前3題計分。答對一空給1分)(6分)

  (1)劍閣崢嶸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2)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赤壁賦》)

  (3)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陽樓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

  答案:(1)一夫當關(guān) 萬夫莫開

  (2)耳得之而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4)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2011年高考廣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題。

  美和美的東西

  蔣孔陽

  什么是美?這個問題看似十分簡單,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詩、一曲音樂,我們覺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們都會用審美的眼光,來說它們美不美。但是如果認真追問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們卻往往會瞠目結(jié)舌,不知所答。

  在對美進行追問的過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東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東西當成美。這是因為我們和現(xiàn)實發(fā)生審美關(guān)系的時候,差不多總是先碰到具體的美的東西,然后再從美的東西概括出美的概念來。

  古希臘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談?wù)撁赖膶V?。其中蘇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個問題:“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東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馬、一只漂亮的湯罐等等,來回答“什么是美”。蘇格拉底堅決反對這一回答,說他所要探討的,不是“什么東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問的是美本身,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為美”。蘇格拉底與希庇阿斯探討了許久,最后不得不感嘆地說:“美是難的。”

  這個討論在美學史上具有重要價值:它要我們透過美的現(xiàn)象去探討美的本質(zhì),從千千萬萬美的東西中,去尋找美的普遍規(guī)律。關(guān)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為普遍規(guī)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質(zhì),而不是蕓蕓總總的美的現(xiàn)象、美的東西。把美的東西當成美,會造成許多困難。

  首先,任何美的東西都只能說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說明其他東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說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說明漂亮的母馬的美、漂亮的湯罐的美。美的東西千千萬萬,但它們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說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紅樓夢》與《儒林外史》或唐詩的美,也是各異其趣,迥不相同。美是從各種各樣的東西當中所總結(jié)出來的普遍規(guī)律,它從現(xiàn)象上升到本質(zhì)。它能說明任何美的東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東西。

  其次,美的東西是相對的,隨著人們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guān)系的變化而變化。當美的東西與人處在某種關(guān)系當中,它是美的;處在另外的關(guān)系當中,它就可能不美或者變成另外的一種美。例如西湖,當晴光瀲滟或山雨空濛的時候,條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當杜甫寫道:“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時的雨,可以說是美的。可是當杜甫寫道:“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這時的雨,你又能說是美的嗎?因此任何美的東西的美,都隨著它與人的關(guān)系而變化,我們很難把美的東西永遠當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東西不僅是漫無邊際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從自然到社會,從物質(zhì)到精神,從生活到藝術(shù),無不有美的東西存在,在這樣眾多的美的東西中,你要把美說成是某一種東西,當然不可能。同一種東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東西,它們卻可以都是美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東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種物質(zhì)屬性,本來不是一種“東西”,我們又怎么能夠把美當成是某種美的東西呢?談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談到色,它有紅黃藍白;談到聲,它有清濁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質(zhì)因素構(gòu)成的,它們都表現(xiàn)為某種物質(zhì)的東西。但是,美卻不然,你能說美是由哪些物質(zhì)的因素構(gòu)成的嗎?你只能說,美必須有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但它又不僅僅只是某種固定的物質(zhì)條件。例如美必須和味、色、聲發(fā)生聯(lián)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聲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聲外之聲。這樣,你又怎么能夠用某種固定的東西,固定的味、色、聲,來說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東西,它是什么呢?我們說它是構(gòu)成美的東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質(zhì)和普遍規(guī)律。

  (選自《美學新論》,有刪改)

  12.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

  A.從美的本質(zhì)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從美和一定物質(zhì)條件的關(guān)系看,人的嗓音好,歌聲不一定就美。

  C.梅花的美麗與桃花的美麗雖不相同,但都包含著美的規(guī)律。

  D.在欣賞詩詞時,不能用詞的婉約美去衡量詞的豪放美。

  E.斑馬身上的黑、白兩種顏色決定了它的美。

  解析:選AE。A項,“漂亮的姑娘”是美的東西,該項把“美”與“美的東西”混淆在一起;E項,說法和原文倒數(shù)第二段的內(nèi)容矛盾。這一段說明不能用固定的東西,如固定的味、色、聲,來說明美。而E項是用斑馬的顏色來說明斑馬的美,很顯然是不對的。

  1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A.美的概念需要根據(jù)美的東西來總結(jié)。

  B.不能因為某一種東西是美的,就把與之相反的東西當成丑的。

  C.蘇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對話并未解決“美是什么”的問題。

  D.美的東西人人都能欣賞,所以美的問題并不復(fù)雜。

  解析:選D。D項中“美的問題并不復(fù)雜”是錯誤的。第三段中蘇格拉底與希庇阿斯探討的結(jié)果是“美是難的”,而且從全文的敘述來看 ,都說明美的問題不簡單。

  14.指出畫線部分“味外之味”中兩個“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結(jié)合語境,兩個“味”的意義各不相同。由“美又不在于味、色、聲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句可知,前者指本義,后者則為比喻義。

  答案:第一個“味”:人的味覺品嘗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

  第二個“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體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

  15.一群大學生探險進入一處原始森林,對所見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贊嘆。幾小時后,他們迷路了。夜幕降臨……他們對周圍的景物開始感到恐懼。請從美與人的關(guān)系的角度,結(jié)合文中原理,對這種現(xiàn)象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時可根據(jù)第六段的內(nèi)容。

  答案: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人們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guān)系的變化而變化。當一群大學生以探險的心態(tài)進入原始森林,那種原始風貌在他們眼里是難得一見的美;當他們迷路被困,面臨危險,原來的美就消失了。這表明美是隨著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的變化而變化的。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nèi)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15分。

  本大題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干草在青草中間

  唐 韌

  距美加邊境不遠的美國小州佛蒙特首府,小城伯靈頓,一年四季是旅游勝地。它傍美國第六大湖尚普蘭湖,湖有海的感覺。小城永遠寧靜著,就是游人聚集的市中心商業(yè)區(qū)也無人喧嘩,人們當街靜靜坐著啜咖啡飲啤酒,偶有小搖滾組合獻藝,也不鬧騰,好像是為尊重小城的脾氣。

  每天往返的路線上,有兩片墓地。墓碑密集,白楊高聳。墓地與居民區(qū)隔街相望,只圍一圈稀疏的柵欄,甚至柵欄都不設(shè),往來之人并不避諱,墓地里鮮花供奉隨常,無一些兒“陰森”感。

  中國的城市,是沒有這種“人鬼雜居”的城區(qū)布局的。當鄉(xiāng)村改建城市或城市擴建,中國人決不會把一片墳地留在城市里面,一定會遷走墳?zāi)???梢韵胂?,在中國的城市街頭嵌入一片墓地,會引發(fā)多少抱怨和驚恐。除非大名人墓可以在公園等處保留,一般墳?zāi)苟柬氝h離市區(qū),陰陽兩界涇渭分明,生怕死者的陰氣沖撞了活人,會招災(zāi)上身,特別是小孩子“撞客”了會驚嚇發(fā)燒甚至夭折,至多只能在家里供奉靈位。還有一說,先人所葬地的風水又關(guān)乎其后裔的發(fā)達,所以要依山要靠水的,遵從“堪輿”的說道。南方許多地方更把掃墓稱做“拜山”。每年清明祭掃,需要隆重地準備家族集體的遠程旅行,找車,起早,備好一年供奉一次的清明祭品和足夠先人一年“花銷”的冥幣,是一個浩大的活動。

  而在美國的城市,陰陽之大防卻沒這么清楚。死者與生者毗鄰而居,就像干草存留在青草中間,就像枯樹與活樹并肩站立。曾經(jīng)活過的生命和正在成長呼吸跳躍的新鮮生命只不過隔著一段時間,共在一個空間很自然。

  因而墓地就很敞亮。白楊沙沙,葉片油亮,一片祥和之氣??梢钥闯鰤?zāi)苟际且患乙患业?,有一個家族幾個墳?zāi)瓜裥『铣犓频呐懦砂雸A。

  嵌入城區(qū)的并非只有老墓地。在馬里蘭州CollegePark,新辟的墓地也是與居民區(qū)比鄰的,沒有圍墻,一片開闊的綠草地上,星散著不多的墓碑,其間相距十數(shù)米數(shù)十米不等,一簇簇鮮花嬌艷,宛如小花壇。

  曾有意到其中一片墓地參觀。前面的車上下來一男子,是來更換鮮花的,換畢即開車離去,前后幾分鐘,應(yīng)是經(jīng)常性的拜祭。墓碑文字有各種語言的,漢語的不少,多廣東臺山籍,碑文鐫考妣姓名生卒年月籍貫等,猶太文西班牙文看不懂,英文的則多加刻《圣經(jīng)》經(jīng)文一段,或者以后人口吻撰寫一兩句簡潔哀悼語,如“他遠離了我們,但走近了上帝”。特別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兩座童墓,在可愛的照片和種植的鮮花之外,一葬于2007年的十歲女孩墓前擺著16種各樣瓷的、布的、塑料的、膠皮的、毛絨的大小玩具,墓碑最上面是家族姓,下鑿三個姓名框,女孩名占其一,另兩個框都還空著,似乎是哀痛的雙親為自己預(yù)留的;另一四歲女孩墓前則有大小五座天使石雕,內(nèi)容風格非統(tǒng)一設(shè)計,應(yīng)是陸續(xù)送去的,一塊不同材質(zhì)的褐色石板上刻了幾句肝腸寸斷的話:

  如果眼淚能筑起階梯

  如果回憶能鋪一條小路

  我要走上天堂

  接你回家

  看過不少國外名人為自己作的墓志銘,曠達的、調(diào)侃的、深沉的,這種父母為兒女作的墓志銘還是頭一次看到。

  加繆在《鼠疫》一開頭告訴我們,要了解一個城市,比較方便的途徑是看那里的人們“怎樣干活,怎樣相愛,又怎樣死去”。這樣的城市墓地的布局,應(yīng)該是顯示著這里的人們希望讓親人就埋在附近,他們愿意只消走上幾步,甚或從窗子里望出去,就看見親人的墓,一早一晚可以去站一會兒,送些鮮花,說上幾句話,而不必等待一個群體或社會統(tǒng)一的日期和儀式。

  16.本文的題目含義豐富,請結(jié)合原文加以解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文的題目具有比喻意義,結(jié)合文中的寫的墓地,可以理解“干草”的含義,與“干草”相對,“青草”的含義也不難把握。

  答案:(1)題目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干草”比喻“死者”,用“青草”比喻“生者”;(2)“干草在青草中間”比喻“死者與生者毗鄰而居”;(3)其中隱含著的是一種 生死觀:生與死只不過是生命的兩種存在形式,“它們共在一個空間”,“只不過隔著一段時間”。

  17.根據(jù)你的理解,伯靈頓這座小城有著怎樣的“脾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從文章第一段開始,作者就依次介紹了伯靈頓的特點:寧靜、生者與死者“毗鄰而居”,當?shù)厝说纳畹取O惹蟹謱哟?,再概括即可?/p>

  答案:(1)“小城永遠寧靜著”;(2)小城很明朗,“一片祥和之氣”,沒有陰森恐怖之感;(3)人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坦然地面對生活,接受死亡;尊重死者。

  18.中國的“清明祭掃”與美國的“經(jīng)常性的拜祭”有什么不同?包含著怎樣的文化觀念的差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個探究性題目,作者對美國小鎮(zhèn)伯靈頓特點的介紹中,隱含著與中國傳統(tǒng)習俗的對比,從中不難看出兩者的不同,這種不同實際上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不同。

  答案:中國的“清明祭掃”,每年一次,是“一個群體或社會統(tǒng)一的日期和儀式”,非常隆重,非常奢華,更加注重形式。美國的則是“經(jīng)常性的拜祭”,規(guī)模很小,很簡樸,所做的不過就是“更換鮮花,換畢即開車離去,前后幾分鐘”。中國的“祭拜”表達對死者的悼念,隆重、虔誠、敬畏;迷信先人可以保佑后世平安、幸福,包含的是“陰陽”兩界阻隔的觀念。“美國的拜祭”更加簡單、樸素、真誠;表達的是一種懷念、一種關(guān)愛、一種尊重,其中所蘊藏著的是一種生死平等的觀念。

164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