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之概括文章主題及小說情節(jié)安排的作用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淺談小說情節(jié)安排的作用
小說情節(jié)安排一般在結構上:設置懸念,為后面的情節(jié)的發(fā)展做鋪墊或埋伏筆、照應前文、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或轉、線索,貫穿全文。
內容上:點明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表現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現代文大閱讀之概括作品主題
一【考點介紹】
概括作品主題考查的是對具體內容的概括能力。文章的主題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觀點和寫作意圖。分析歸納中心思想必須對全文有整體把握,掌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再結合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本質進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
二.常見考題方式:
4.根據文意,說說標題有何含義
5.綜觀全文,如何理解文句語段
6.聯(lián)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典型例題:概括下面這篇作品的主題
報秋
宗璞
似乎剛過完春節(jié),什么都還來不及干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這花的生命力極強,隨便種種,總會活的。不挑地方,不揀土壤,而且特別喜歡背陰處,把陽光讓給別人,很是謙讓,據說花瓣可以入藥。還有人來討那葉子,要搗爛了治腳氣。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種玉簪花精神罷。
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閑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草花種種。有一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彩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們常這樣自嘲。
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往后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有綠葉白花,點綴著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門外有一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已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葉中,會藏著一些小活物,嚇人一跳。玉簪花下卻總是干凈的??赡芤驓馕兜木壒?,不容蟲豸近身。
花開有十幾朵,滿院便飄著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采幾朵放在養(yǎng)石子的水盆中,房間里便也飄散著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里警惕著:秋來了。
秋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卻是兩手空空。一年、兩年過去了,總是在不安和焦慮中。怪誰呢,很難回答。
久居異鄉(xiāng)的兄長,業(yè)命喜好詩詞。前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
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
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復吟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便得逍遙。
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么,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
概括作品主題解題要領:
1.留意文章的標題。本文的題目是“報秋”,我們可以通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解讀標題。也就是說,“報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報秋”?“秋天到了我們該怎么辦?”這三問,為我們聯(lián)想、推測作品主題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3.關注文章首首尾段。首段告訴讀者“沒幾天便是立秋”,而結尾反復強調要“領取”,實際上對作品主題具有較強的暗示。
4.注意標志性的語言。下列句子可視為標志性的語言(關鍵句):①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②這花的生命力極強。③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種玉簪花精神罷。④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采幾朵放在養(yǎng)石子的水盆中,房間里便也飄散著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里警惕著:秋來了。⑤秋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卻是兩手空空⑥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復吟哦,⑦那么,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
4、整體透視。有些文章的文段,沒有明顯的中心句,這就需要我們去概括出內容要點。有些文章(特別是寫景抒情類的文章)其內涵往往通過整體來顯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或“潛臺詞”來表達,這時就必須統(tǒng)觀全文,整體把握,概括出主題。
結合標題“報秋”,首尾段的暗示分析綜合標志性的語言,不難概括出作品的主題。 答案:
五、強化訓練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么大那么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啊!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jié)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游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xiāng)、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并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似火,在岸上舉著冷冷的爝焰,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么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該睡覺以便養(yǎng)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xiāng),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jié),容許一個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著,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么東西嚙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并且眼睜睜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睡不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余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罷,這半生,不是處處都遭排拒嗎?)而后,是他在賭氣,好, 無眠就無眠,長夜獨醒,就干脆徹底來為自已驗傷,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烏啼,粗嗄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絕。
在須角在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來貼綴他慘淡少年的容顏。
江上漁火二三,他們在干什么?在捕魚吧?或者,蝦?他們也會有撒空網的時候嗎?世路艱辛啊!即使瀟灑的捕魚的,也不免投身在風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種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張繼,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個,是既沒有權利去工作,也沒福氣去睡眠的一個……
鐘聲響了,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鐘聲。一般寺廟,都是暮鼓晨鐘,寒山寺廟敲“夜半鐘”,用以驚世。鐘聲貼著水面?zhèn)鱽?,在別人,那聲音只是睡夢中模糊的襯底音樂。在他,卻一記一記都撞擊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鐘聲那么美麗,但鐘聲自己到底是痛還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寫下“楓橋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來。我說“照抄”,是因為那二十八個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墻上的黑字一樣分明凸顯: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
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去的那紙金榜)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1、文章第四段只有四個字“船行似風”,為什么一筆帶過?說說“船行似風”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文章題為“不朽的失眠”,請結合全文,解釋標題的含義,并說說標題的好處。
標題作用類型解答要領:
1、如果以物件為題,則標題可能具有“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懸念,引發(fā)聯(lián)想,吸引讀者,揭示全文主旨,隱含比喻象征意義”的作用。
2、以人物形象為題,具有突出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jié),緊扣中心,突出主題等作用。
3、如果以時間、地點、環(huán)境為題,則標題可能具有“點明時間地點,創(chuàng)設故事背景,渲染環(huán)境氛圍等”的作用。
五、綜合訓練
流淚的滕王閣
江畔小舟,輕搖的蘆葦,南來聚攏的風……贛江上一覽無余,視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閣的一隅,獨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緒如牽強的秋風,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閣穿越時空的堅強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閣上,睜眼閉眼間全是王勃清瘦憂郁的神情。斜陽擁抱著欲泣的滕王閣,閣影輕輕地躺在江水中蕩漾著。檻外長江空自流,帝王群子猶不見。寂寞的閣上,觥籌交錯的場景不復存在,詩弦管樂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閣的階梯上獨自聽江的聲音,江波的皺褶里藏著絕世的才子王勃。
閣的憂傷讓我無聲息的追隨。每一寸樓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顫動。想為流淚的滕王閣續(xù)一首詩,詩里面是傷痕累累的王勃。流淚的滕王閣日日孤寂的走入我夢中,獨自徘徊復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詩句,無數醒著的黑暗的夜里,枕著閣影到天明。
有人說:“所有的風景都會拒絕一部分人,偏愛另一部分人,所有人,生來都會屬于不同的風景。”在朝廷得不到肯定的王勃,一再遭譴受貶。然而,層層不得意卻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貶到贛江邊上任小刺史,他仍意心遄飛地要為自己建一座閣“拍檀板唱歌,舉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臨放歌。那個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獨角戲”正上演著。他深望著水天相接的江面,感嘆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復沉浮,一腔激情與渴望卻在紙上無羈的飄灑,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紙背的全是對生活的向往。有人說“厚積”是為了“薄發(fā)”,王勃客居劍南數年,終有了其巔峰之作。滕王閣只不過是顯其巔峰昂然之姿的一種憑藉罷了。此時的長安,或許已將王勃忘得一干二凈,誰會在撫箏之時,思緒在箏上游移間,想起王勃?如今,贛江畔的孤鶩年年此時都要背起王勃饋贈給它們的禮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飛,托起無限秋水長天的風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閣上徘徊留連,涌起的江浪層層間依稀可見當年王勃的風姿。這個自幼飽讀詩書,貫通九經的青年,行于線裝書陶陶然的青年,瑟縮在蜀地的鄉(xiāng)居里,不再想讀書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長安已經遙遙又遙矣。無人識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縱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內驚瞻”。人生有許多門,可其中一些門只對一些人是永遠敞開的;不要試圖去敲門,去敲人生遺憾的門。王勃若一心為文,歷史也許會重新改寫吧??上В醪趧δ现劐羞b了三年,終究不甘寂寞,躊躇北上,到河南任參軍,書生之迂,終惹大禍,龍顏大怒,險丟小命。人生沉浮反復,王勃心冷了。
“一片閣/躲在云層下/疲倦和黃昏的鳥一樣/面對江水慟哭。”江水緩緩流,終有溫柔得叫人落淚的時候。一介書生咬文嚼字,終有叫人品錯位的時候。該張皇,迷惘,失落,還是憤懣?畢竟人生不是“數點扁舟向斜陽”那樣詩意、簡單而直觀。——人無語,惟有惆悵地醉去。滕王閣不在出產帝王將相的長安,站在這玲瓏典雅的閣上,贛江風情一覽無余,王勃的夢魂可以與閣相依偎到永遠了。
昆德拉說:“生活是棵長滿可能的樹。”王勃客居劍南的日子,也許模擬了日后的種種,卻沒料到人生最絕望的一種可能就是立在水中候著。
王勃如斷線的紙鳶一頭栽進江里去了,靈魂可依附在了江水中的魚兒身上?想他經行處會不會開出一江的花兒來,讓魚兒也歡喜,讓魚兒也惆悵。
斜陽已成余輝,閣上人去,鳥去,空留一片寂寥。
1.文章為何以“流淚的滕王閣”為題?這樣有什么好處?
2、試析本文的獨特見解
現代文閱讀之概括文章主題
一【考點介紹】
概括作品主題考查的是對具體內容的概括能力。文章的主題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觀點和寫作意圖。分析歸納中心思想必須對全文有整體把握,掌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再結合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本質進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
二.常見考題方式:
1.根據文意,說說標題有何含義
2.綜觀全文,如何理解文句語段
3.聯(lián)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典型例題:概括下面這篇作品的主題
報秋
似乎剛過完春節(jié),什么都還來不及干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這花的生命力極強,隨便種種,總會活的。不挑地方,不揀土壤,而且特別喜歡背陰處,把陽光讓給別人,很是謙讓,據說花瓣可以入藥。還有人來討那葉子,要搗爛了治腳氣。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種玉簪花精神罷。
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閑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草花種種。有一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彩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們常這樣自嘲。
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往后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有綠葉白花,點綴著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門外有一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已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葉中,會藏著一些小活物,嚇人一跳。玉簪花下卻總是干凈的。可能因氣味的緣故,不容蟲豸近身。
花開有十幾朵,滿院便飄著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采幾朵放在養(yǎng)石子的水盆中,房間里便也飄散著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里警惕著:秋來了。
秋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卻是兩手空空。一年、兩年過去了,總是在不安和焦慮中。怪誰呢,很難回答。
久居異鄉(xiāng)的兄長,業(yè)命喜好詩詞。前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
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
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復吟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便得逍遙。
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么,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
概括作品主題解題要領:
1.留意文章的標題。本文的題目是“報秋”,我們可以通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解讀標題。也就是說,“報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報秋”?“秋天到了我們該怎么辦?”這三問,為我們聯(lián)想、推測作品主題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2.關注文章首首尾段。首段告訴讀者“沒幾天便是立秋”,而結尾反復強調要“領取”,實際上對作品主題具有較強的暗示。
3.注意標志性的語言。下列句子可視為標志性的語言(關鍵句):①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②這花的生命力極強。③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種玉簪花精神罷。④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采幾朵放在養(yǎng)石子的水盆中,房間里便也飄散著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里警惕著:秋來了。⑤秋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卻是兩手空空⑥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復吟哦,⑦那么,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
4、整體透視。有些文章的文段,沒有明顯的中心句,這就需要我們去概括出內容要點。有些文章(特別是寫景抒情類的文章)其內涵往往通過整體來顯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或“潛臺詞”來表達,這時就必須統(tǒng)觀全文,整體把握,概括出主題。
結合標題“報秋”,首尾段的暗示分析綜合標志性的語言,不難概括出作品的主題。 答案:玉簪花以其獨特的清香向人們報告秋的到來,讓人心理警惕著,秋天來了,
應該面對現實,面對生活,及時領取而今現在。
四、強化訓練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么大那么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啊!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jié)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游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xiāng)、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并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似火,在岸上舉著冷冷的爝焰,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么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該睡覺以便養(yǎng)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xiāng),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jié),容許一個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著,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么東西嚙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并且眼睜睜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睡不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余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罷,這半生,不是處處都遭排拒嗎?)而后,是他在賭氣,好, 無眠就無眠,長夜獨醒,就干脆徹底來為自已驗傷,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烏啼,粗嗄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絕。
在須角在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來貼綴他慘淡少年的容顏。
江上漁火二三,他們在干什么?在捕魚吧?或者,蝦?他們也會有撒空網的時候嗎?世路艱辛啊!即使瀟灑的捕魚的,也不免投身在風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種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張繼,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個,是既沒有權利去工作,也沒福氣去睡眠的一個……
鐘聲響了,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鐘聲。一般寺廟,都是暮鼓晨鐘,寒山寺廟敲“夜半鐘”,用以驚世。鐘聲貼著水面?zhèn)鱽恚趧e人,那聲音只是睡夢中模糊的襯底音樂。在他,卻一記一記都撞擊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鐘聲那么美麗,但鐘聲自己到底是痛還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寫下“楓橋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來。我說“照抄”,是因為那二十八個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墻上的黑字一樣分明凸顯: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
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去的那紙金榜)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1、文章第四段只有四個字“船行似風”,為什么一筆帶過?說說“船行似風”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從結構上說,此句由寫張繼京城落榜轉而寫他楓橋夜泊,完成了行文上的自然過渡(承上啟下)。從內容上說,此句烘托了張繼落榜后希望盡快擺脫令他羞愧沮喪的嚴酷現實,尋求精神超脫的急切心情。
2、文章題為“不朽的失眠”,請結合全文,解釋標題的含義,并說說標題的好處。
含義:“不朽”原意是永不磨滅,永遠存在下去。文中張繼因落榜失眠而寫就了千古不朽的詩篇,故作者用“不朽”來修飾“失眠”。
好處:①“不朽的失眠”體現了作者命題之妙,這樣命題,易于引起讀者的思考,從而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②借肯定“失眠”來肯定張繼的《楓橋夜泊》千古不朽,并以此與他的考場失意相對照,有力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如果沒有失意的張繼,也就沒有了那次失眠之苦,沒有了那次失眠,也便沒有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誦的《楓橋夜泊》。
標題作用類型解答要領:
1、如果以物件為題,則標題可能具有“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懸念,引發(fā)聯(lián)想,吸引讀者,揭示全文主旨,隱含比喻象征意義”的作用。
2、以人物形象為題,具有突出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jié),緊扣中心,突出主題等作用。
3、如果以時間、地點、環(huán)境為題,則標題可能具有“點明時間地點,創(chuàng)設故事背景,渲染環(huán)境氛圍等”的作用。
五、綜合訓練
流淚的滕王閣
江畔小舟,輕搖的蘆葦,南來聚攏的風……贛江上一覽無余,視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閣的一隅,獨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緒如牽強的秋風,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閣穿越時空的堅強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閣上,睜眼閉眼間全是王勃清瘦憂郁的神情。斜陽擁抱著欲泣的滕王閣,閣影輕輕地躺在江水中蕩漾著。檻外長江空自流,帝王群子猶不見。寂寞的閣上,觥籌交錯的場景不復存在,詩弦管樂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閣的階梯上獨自聽江的聲音,江波的皺褶里藏著絕世的才子王勃。
閣的憂傷讓我無聲息的追隨。每一寸樓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顫動。想為流淚的滕王閣續(xù)一首詩,詩里面是傷痕累累的王勃。流淚的滕王閣日日孤寂的走入我夢中,獨自徘徊復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詩句,無數醒著的黑暗的夜里,枕著閣影到天明。
有人說:“所有的風景都會拒絕一部分人,偏愛另一部分人,所有人,生來都會屬于不同的風景。”在朝廷得不到肯定的王勃,一再遭譴受貶。然而,層層不得意卻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貶到贛江邊上任小刺史,他仍意心遄飛地要為自己建一座閣“拍檀板唱歌,舉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臨放歌。那個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獨角戲”正上演著。他深望著水天相接的江面,感嘆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復沉浮,一腔激情與渴望卻在紙上無羈的飄灑,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紙背的全是對生活的向往。有人說“厚積”是為了“薄發(fā)”,王勃客居劍南數年,終有了其巔峰之作。滕王閣只不過是顯其巔峰昂然之姿的一種憑藉罷了。此時的長安,或許已將王勃忘得一干二凈,誰會在撫箏之時,思緒在箏上游移間,想起王勃?如今,贛江畔的孤鶩年年此時都要背起王勃饋贈給它們的禮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飛,托起無限秋水長天的風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閣上徘徊留連,涌起的江浪層層間依稀可見當年王勃的風姿。這個自幼飽讀詩書,貫通九經的青年,行于線裝書陶陶然的青年,瑟縮在蜀地的鄉(xiāng)居里,不再想讀書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長安已經遙遙又遙矣。無人識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縱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內驚瞻”。人生有許多門,可其中一些門只對一些人是永遠敞開的;不要試圖去敲門,去敲人生遺憾的門。王勃若一心為文,歷史也許會重新改寫吧??上?,王勃在劍南之地逍遙了三年,終究不甘寂寞,躊躇北上,到河南任參軍,書生之迂,終惹大禍,龍顏大怒,險丟小命。人生沉浮反復,王勃心冷了。
“一片閣/躲在云層下/疲倦和黃昏的鳥一樣/面對江水慟哭。”江水緩緩流,終有溫柔得叫人落淚的時候。一介書生咬文嚼字,終有叫人品錯位的時候。該張皇,迷惘,失落,還是憤懣?畢竟人生不是“數點扁舟向斜陽”那樣詩意、簡單而直觀。——人無語,惟有惆悵地醉去。滕王閣不在出產帝王將相的長安,站在這玲瓏典雅的閣上,贛江風情一覽無余,王勃的夢魂可以與閣相依偎到永遠了。
昆德拉說:“生活是棵長滿可能的樹。”王勃客居劍南的日子,也許模擬了日后的種種,卻沒料到人生最絕望的一種可能就是立在水中候著。
王勃如斷線的紙鳶一頭栽進江里去了,靈魂可依附在了江水中的魚兒身上?想他經行處會不會開出一江的花兒來,讓魚兒也歡喜,讓魚兒也惆悵。
斜陽已成余輝,閣上人去,鳥去,空留一片寂寥。
1.文章為何以“流淚的滕王閣”為題?這樣有什么好處?
(1)它是全文的行文線索。(2)王勃曾在滕王閣抒寫才情,寫就《滕王閣序》,使滕王閣名聞天下;同時又表明自己是為王勃的際遇而傷感流淚。(3)作者借滕王閣上憑吊王勃,描寫了王勃當年在滕王閣上寫詩作賦時昂揚奮發(fā)的精神,既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同時又表達了對王勃難言的遺憾與傷痛,慨嘆王勃不該去敲那扇不屬于自己的官宦之門,抒發(fā)了對王勃的千古之思,這都是這個標題的妙處。(主旨)
2、試析本文的獨特見解
【賞析提示】文章充滿了對王勃的同情,更融入了理性的沉思,沒有簡單地將王勃的悲劇歸咎于當時統(tǒng)治者的腐朽,而是從如何選擇人生道路的角度深刻剖析王勃的悲劇人生,慨嘆王勃不該去敲那扇不屬于自己的官宦之門,而應在文學的殿堂里揮灑自己的才情。見解獨到,富有警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