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期中主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析
在高中的化學學習上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注意力集中,主動地學習。詳略得當,抓住要領來記。課后復習,鞏固課堂所學。這樣才能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a href='http://m.athomedrugdetox.com/xuexiff/gaosanhuaxue/' target='_blank'>高三化學期中主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化學期中主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析1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后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先拿出導管后撤酒精燈。
3.制取氣體時,先檢驗氣密性后裝藥品。
4.收集氣體時,先排凈裝置中的空氣后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燒杯中先裝一定量蒸餾水后再沿器壁緩慢注入濃硫酸。
6.點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驗鹵化烴分子的鹵元素時,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檢驗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淀粉KI試紙)、H2S[用Pb(Ac)2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后再與氣體接觸。
9.做固體藥品之間的反應實驗時,先單獨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于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準液潤洗后再裝標準掖;先用待測液潤洗后再移取液體;滴定管讀數(shù)時先等一二分鐘后再讀數(shù);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鐘顏色不變后即為滴定終點。
12.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3.用H2還原CuO時,先通H2流,后加熱CuO,反應完畢后先撤酒精燈,冷卻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加蒸餾水至容量瓶刻度線1cm~2cm后,再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15.安裝發(fā)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濃H2SO4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沖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時,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堿液沾到皮膚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堿)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檢驗蔗糖、淀粉、纖維素是否水解時,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Cu(OH)2懸濁液。
20.用pH試紙時,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涂到試紙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
22.稱量藥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二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藥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藥品。加熱后的藥品,先冷卻,后稱量。
高三化學期中主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析2
1.優(yōu)先氧化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時含有多種還原性物質,則加入一種氧化劑時,優(yōu)先氧化還原性強的物質。如還原性:S2->I->Fe2+>Br->Cl-,在同時含以上離子的溶液中通入Cl2按以上順序依次被氧化。
2.優(yōu)先還原原理又如Fe3+、Cu2+、Fe2+同時存在的溶液,加入Zn粉,按氧化性最由強到弱的順序依次被還原,即Fe3+、Cu2+、Fe2+順序。
3.優(yōu)先沉淀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時存在幾種能與所加試劑形成沉淀的離子,則溶解度(嚴格講應為溶度積)小的物質優(yōu)先沉淀。如Mg(OH)2溶解度比MgCO3小,除Mg2+盡量用OH_。
4.優(yōu)先中和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時含有幾種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當加入一種堿(或酸)時,酸性(或堿性)強的物質優(yōu)先被中和。給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鹽酸時,先發(fā)生:NaOH十HCl=NaCl十H2O,再發(fā)生:Na2CO3十HCI=NaHCO3十NaCl最后發(fā)生:NaHCO3+HCl=NaCl十CO2十H2O。
5.優(yōu)先排布原理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的能量不相同。離核愈近,能量愈低。電子排布時,優(yōu)先排布在能量較低的軌道上,待能量低的軌道排滿之后,再依次排布到能量較高的軌道上去。
6.優(yōu)先揮發(fā)原理當蒸發(fā)沸點不同的物質的混合物時:低沸點的物質優(yōu)先揮發(fā)(有時亦可形成共沸物)。將100克36%的鹽酸蒸發(fā)掉10克水后關于鹽酸濃度變小,因為HCl的沸點比水低,當水被蒸發(fā)時,HCl已蒸發(fā)掉了。石油的分餾,先揮發(fā)出來的是沸點最低的汽油,其次是煤油、柴油、潤滑油等。
7、優(yōu)先鑒別原理鑒別多種物質時:先用物理方法(看顏色,觀狀態(tài),聞氣味,觀察溶解性),再用化學方法:固體物質一般先溶解配成溶液,再鑒別;用試紙鑒別氣體要先潤濕試紙。
8、增大反應物A的濃度,那么A的轉化率不一定降低。對于有多種反應物參加反應的可逆反應,增加A的量,A的轉化率一定降低;但對于反應:2NO2(氣)==N2O4(氣)當它在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反應時,若增大NO2的濃度時,因體系內壓強增大,從而時平衡向著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及平衡向右移動。那么此時NO2的轉化率不是減小,而是增大了。
9、可逆反應按反應的系數(shù)比加入起始量,則反應過程中每種反應物的轉化率均相等。
10、同分異構體通式符合CnH2nO2的有機物可能是羧酸、酯、羥基醛通式符合CnH2n-2的有機物可能是二烯烴、炔烴。
11、離子晶體不一定只含有離子鍵,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還含有共價鍵。
12.稀有氣體原子的電子層結構一定是穩(wěn)定結構,其余原子的電子層結構一定不是穩(wěn)定結構。
13.離子的電子層結構一定是穩(wěn)定結構。
14.陽離子的半徑一定小于對應原子的半徑,陰離子的半徑一定大于對應原子的半徑。
15.一種原子形成的高價陽離子的半徑一定小于它的低價陽離子的半徑。如Fe3+
16.同種原子間的共價鍵一定是非極性鍵,不同原子間的共價鍵一定是極性鍵。
17.分子內一定不含有離子鍵。題目中有”分子“一詞,該物質必為分子晶體。
18、單質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極性鍵。
19、共價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離子鍵。
20、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形成的晶體一定是離子晶體。
高三化學期中主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析3
一.有機物的不飽和度
不飽和度又稱缺氫指數(shù)(Degreeofunsaturation),是有機物分子不飽和程度的量化標志,用希臘字母Ω表示。規(guī)定烷烴的不飽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飽和)。不飽和度是計算有機物的分子式和推導有機物的結構式的相當有用的工具。
不飽和度的計算方法
1.已知有機物的分子式時
(1),對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機物,可利用公式
Ω=(碳原子數(shù)×2+2—氫原子數(shù))/2,式子的意義為相同碳原子數(shù)的烷烴或醇的氫原子數(shù)與該有機物中氫原子數(shù)之差的一半,即將該1mol有機物完全加氫還原成烷烴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質的量;
(2)對于含有N、P等三價原子的有機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將其補成(NH)或(PH),然后便可應用公式;
(3)對于有鹵原子取代的有機物,可先將鹵原子化為氫原子再應用公式;
(4)對于碳的同素異形體(如C60),可將氫原子數(shù)視為0,然后應用公式。
2.已知有機物的結構時
(1)Ω=雙鍵數(shù)+叁鍵數(shù)×2+環(huán)數(shù),即一個雙鍵和一個環(huán)都缺一個氫,一個三鍵缺兩個氫。苯環(huán)可看作一個雙鍵加上一個環(huán),其不飽和度為4;求出不飽和度后,利用公式的變形氫原子數(shù)=碳原子數(shù)×2+2—不飽和度×2可算出氫原子數(shù);
(2)結構中含有N、P等三價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計算出不飽和度后,應在得到的氫原子數(shù)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數(shù)目;結構中含鹵原子,得到的氫原子數(shù)應減去鹵原子的數(shù)目。
二.有機物同分異構體的推導
推導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的一般步驟為:
1.確定有機物的碳原子數(shù)并求出有機物的不飽和度。根據(jù)所得到的不飽和度作出大致判斷。
2..分析已知的條件,確定有機物的基本類型。一般來說,一個不飽和度能對應一個碳碳雙鍵、一個羰基(醛基)或一個環(huán);而當有機物的不飽和度大于4時,首先考慮苯環(huán);然后再分析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如“能發(fā)生銀鏡反應”、“能與NaHCO3溶液反應”、“消耗的NaOH的量等”,確定有機物中的官能團。
3.確定碳鏈的結構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對稱因素,如題目中給出的“有幾種一鹵代物”“有幾種不同環(huán)境的C、N原子”等,從而確定異構體的結構。
4.對得到的異構體進行檢驗,確認其分子式與原有機物相同且滿足題目中的條件。
三.基本有機反應類型
1.取代反應(substitutionreaction)
定義:有機化合物物受到某類試劑的進攻,使分子中一個基(或原子)被這個試劑所取代的反應。
說明:一個取代反應的必然滿足A(+B)=C+D的形式,即反應物不一定有多種,但生成物至少有兩種;高中階段所學的鹵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種水解、氨基酸成肽鍵、醇的分子內脫水等反應都是取代反應。
2.加成反應(additionreaction)
定義:有機化合物中的重鍵被打開,兩端的原子各連接上一個新的基團的反應。
說明:加成反應中有機物不飽和度一般會減少(雙鍵異構化成環(huán)的反應除外),常見的加成反應有:加氫、加鹵素(注意二烯烴的1,2加成與1,4加成)、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應(eliminationreaction)
定義:使反應物分子失去兩個基團或原子,從而提高其不飽和度的反應。
說明:消去反應的生成物必然多于兩種,其中的一種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高中階段里所學的兩種消除反應(醇、鹵代烴)都屬于β-消除反應,發(fā)生反應的有機物必然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團鄰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對稱化合物發(fā)生消去反應時往往會有多種反應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還原反應(oxidation&reductionreaction)
定義:有機反應中,得氫或失氧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失氫或得氧的反應成為氧化反應。
說明:與無機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不同,有機物的氧化還原一般只針對參與反應的有機物,而不討論所用的無機試劑,因而在有機反應類型中二者是分開的。常見的氧化反應有:加氧氣催化氧化(催化劑為Cu、Ag等)、烯烴、苯的同系物與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烯烴的臭氧化和環(huán)氧化、醛的銀鏡反應、醛與新制Cu(OH)2的反應等。高中階段所學的還原反應有醛、_的催化加氫反應、硝基還原成氨基的反應。
5.聚合反應(polymerization)
定義:將一種或幾種具有簡單小分子的物質,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質的反應。
說明:高中階段所學的聚合反應包括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前者指不飽和化合物通過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應;后者指多官能團單體之間發(fā)生多次縮合,同時放出低分子副產物的反應,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產物生成。
高三化學期中主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析相關文章:
高三化學期中主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析
下一篇:高三化學常識知識點概括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