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500字
《明朝那些事兒》這一系列書講述的是一個朝代——明朝,講述的是一種品格——正義,講述的是一個規(guī)律——天道有常。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
于謙 徐有貞
力敗也先,戰(zhàn)退瓦剌,保衛(wèi)北京,鞏固大明。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之后,于謙的威望攀升到了極點。但于謙確實當?shù)闷疬@樣的尊敬,他為官清明,不收賄賂,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民辦事。但另一個小人,徐有貞,卻因于謙斥責他的卑鄙之念、毀了他的仕途而記恨于謙。于是,他聯(lián)合石亨、太監(jiān)曹吉祥發(fā)動了政變,扶植了新皇帝,利用他的支持,殺掉了于謙,風光無限。從此,他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是這樣嗎?
不,不是這樣,或許過程相同,但結果不同。徐有貞并沒有安穩(wěn)。徐有貞,你為了一己私仇,為了一人之利,無恥的殺害了那個偉大的人,你會遭報應的!
四個月后,徐有貞被自己的兩個同黨排擠并趕走,發(fā)配充軍云南。他在哪個旅游勝地扛了四年長矛,又回到家鄉(xiāng),在人們的鄙視謾罵中死去。
還是那個規(guī)律——天道有常,邪不勝正。
嚴嵩 徐階
夏言把持朝政后,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發(fā)展,大明也不斷富強起來。但嚴嵩卻討厭夏言。他為了自己的“錢途”,為了那首輔寶座的權力,打敗了夏言,殺死了他,獲取了榮華富貴。嘉靖只顧修道不理朝政,于是嚴嵩肆無忌憚的開始了他的“享受”生活,貪污受賄,無惡不為。無人約束,無人指責。
是這樣嗎?
不,不是這樣。一個他宿命中的敵人已經(jīng)出現(xiàn),他將不斷地隱忍,直到拔劍出鞘,刺出那一劍,一劍封喉。
幾年之后,嚴嵩被徐階“煽動”皇帝發(fā)配回家,他的兒子、智囊嚴世藩也被徐階“陷害”,凌遲。當年的朝廷首輔轉行當了乞丐,一年后死于荒野之中。
還是那個規(guī)律——天道有常,邪不勝正。
古代的政治斗爭精彩絕倫,政客們粉墨登場,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暗藏殺機,一文一字便使無數(shù)大臣百姓折腰,明爭暗斗,令人沉湎其中。每一次與君王的談話都使皇城暗流洶涌,每一次發(fā)布的旨意都使無數(shù)人膽戰(zhàn)心驚。但最終,埋藏在這些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中的都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正義。正義,似乎是個很玄乎的東西,但邪不勝正,這是千古真理。只為錢途的高拱被張居正趕下臺,肆無忌憚的魏忠賢被崇禎趕走,德國總理對被殺的猶太人下跪道歉,無數(shù)的殺人犯得到他們應有的懲罰……無論什么人,無論早晚,正義都會來臨,懲戒邪惡。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無論你多么聰明,多么工于心計,最終都會失敗!
天道有常,或因人勢而遲,然終不誤!
邪不勝正,或因世事而違,然終必見!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2
一提到歷史,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表示十分的反感和苦惱,總認為歷史上的往事太過復雜和繁瑣,與自己毫無關系。的確,我們很多人都不會從政,不需要了解皇帝的頭腦;我們很多人不會考古,不需要研究歷代的往事。歷史是過去,我們只會往前走,并且只會越走越遠......不過,學習歷史一定會對我們有一定的影響。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通過讀史可以增強我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一定會成為一份寶貴的財富。
《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是史書的一個例外。剛看到這本書(第二部)的題目,本以為是一本描寫明朝史實的枯燥書籍,我?guī)е环菪?、小憂郁翻開了這本書。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并沒有想象中的乏味,反而激起了我的興致。這部書以幽默詼諧的語言描寫了明朝300年間的歷史,它的白話手法使文中的描寫生動有趣。正是作者當年明月特別的寫作風格讓我喜歡上了這本書,這種保留史實真實性的同時又添加幽默色彩的寫作讓我認識到——歷史原來很精彩!
雖然只看了這本書的一部分,但早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第二章——帝王的榮耀。這一章主要講述了《永樂大典》的編撰過程及它的主編——解縉的坎坷一生。朱棣為了修一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史書,請到解縉為他完成這一壯舉。解縉的人生可謂大起大落。首先是他的發(fā)家史,在朱元璋時期,他不畏不懼、敢于直言,和朱元璋對著干。我想,對于朱元璋這樣的“瘋子”也只有“瘋子”敢去惹了。出名后還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挫折——“十年后再用”。朱棣上臺后,他不甘于墮落,憑借自己的才能,成為《永樂大典》的主編。此時,他心理的一次變化,使他再一次一落千丈。他從事了自己最不擅長的事情——政治斗爭,還插手了皇帝的繼承問題,這使他最終難逃厄運。這次,它再也無法爬起來,等待他的只有悲痛和死亡......
縱觀解縉一生,我既為他高興,又為他悲傷。他有才能并且具有敢于直言的優(yōu)秀品質,但他卻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錯誤的事。那我們,在當今社會,應該怎么做呢?首先,像解縉一樣“敢于直言”,說實話、做實事。其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第三點,得了便宜別賣乖,不要得意忘形,成功不能驕傲,應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走下去。最后,銘記了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做自己擅長的事。
每一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都蘊藏著一個道理,我們要悉心揣摩,更要以史為鑒、以人為鏡,在今后的生活中,盡量避免相同的過失和錯誤。
歷史像高山,遙不可及;歷史像大海,激揚澎湃;歷史像平原,一望無際。其實,它更像游戲,精彩有趣。歷史也可以很精彩,多讀歷史,相信我們可以得到巨大的收獲。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3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陽宮。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每次閱讀這首詩,字里行間滲透出來的磅礴霸氣之感,便仿佛讓我忽感穿越到了那金戈鐵馬的年代,忽感仿佛正在鳥瞰著那浩浩湯湯的大明江山。
現(xiàn)在想來,明朝的創(chuàng)建似乎本身就是一個足以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跡:一個要飯的和尚成為了至尊,成為了天下的統(tǒng)治者,管轄著上百個附屬國,創(chuàng)造了對世界及其有影響力的朝代……是的,要不是有如此之多的歷史記載,誰會去相信呢?
可就像明月先生所說的一樣,“縱觀歷史,總會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有趣的現(xiàn)象。”對于一個在揭去皇帝的面具后,身份是一個和尚的人。我們不得不發(fā)問:他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可以用自己一手創(chuàng)造的朝代統(tǒng)治我們276年呢?他到底做出了什么卓越的事情,被歷史如此牢牢地銘記呢?
那就不妨在下說說我眼中的大明太祖朱元璋。
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有大智慧、大謀略、目光十分長遠的勇敢的人,因為他善于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善于將各種手段運用到各種地方。他也沒有張士誠和徐壽輝那種足以導致自己死亡的“小富即安”的心理,在稱王天下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的導演著一幕幕“慘劇”。而且就像明月所說,“要么不做,要么做絕?!币彩撬啦桓淖兊娜松艞l。不僅如此,他還有一個足以置人于死地而無聲的可怕之處——喜怒不形于色。你永遠拿捏不準朱元璋面對著你時他的心里正在琢磨些什么,你甚至不知道你是怎樣被朱元璋害死的。這也是我后來莫名的覺得朱元璋令人不寒而栗的原因。
但認真看看他稱王之后導演的洪武四大案,也不得不發(fā)出如此感慨!農民終究是農民!無論后世的借口再怎么“堂皇”,事實就擺在那里,他無法做到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寬厚,而只能和同他一樣是農民出身的劉邦一樣大殺功臣?!熬贾g,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趙匡胤在酒宴上的一番話總是時不時的躍然我的眼前。
同樣,他的另一個缺點也同樣突出:他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他試圖用自己的制度控制著整個大明的生生世世。
這是愚蠢的,同樣也是不可行的,他創(chuàng)造的制度再好,終究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也終究會有被取締的一天,這是中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一個教訓:“不要盲從?!敝煸暗腻e誤就在于,他過多的限制了一切臣民和他的后代的行為和思想,這樣的弊端就在于,他活著時,一切都會井井有條,一旦他離開這個世界,任何人都會掙脫束縛,變得更加難以控制。
而且,他似乎對自己太有信心了,他也十分自負的認為自己的王朝可以在他制度的約束下延續(xù)千百年而不衰敗。并且為了自己的后代不再遭受自己所承受過的苦難而將一切危難都自以為“踏平”了。這讓朱元璋的子孫們不能自食其力,而只能局限在太祖為他們設定的、類似于緊箍咒的制度里。唉,自古以來“驕兵必敗”,雖然這個比喻用在這里不是很貼切……
可以說,朱元璋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完全沒有想過自己能稱霸天下,他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走到最后來的,甚至回過頭來,他也無法想象自己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的奇跡。但他終歸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也有缺點和優(yōu)點。他最終逃不過沉淀在歷史的江河里的命運,但他應該慶幸,他至今依然為我們所緬懷……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4
《明朝那些事兒》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公權貴族以及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理的演義。
在第二部中,明朝經(jīng)歷了跌宕起伏,為世人所銘記。大明的發(fā)展史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了解歷史的興衰,對現(xiàn)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明的發(fā)展與輝煌
朱棣坐在皇帝寶座上,似乎注定會為明朝帶來輝煌。自“靖難之役”后,永樂便開始了他改造明朝的宏偉藍圖,而他正是有太多的規(guī)劃與理想,也帶來了不少煩惱——曾經(jīng)的建文帝,或許是他的謹慎,派出大臣尋找他的下落,與此同時,他要確保自己的藍圖進一步實現(xiàn),于是解縉開始為《永樂大典》奮斗,鄭和開始下西洋的壯舉,自己也以身作則,遷都北京,帶領大軍揮師北上五征蒙古,南下討平安南。每一次的親征,都證明了大名的實力,也正是有了用了的親征,明朝才得以安定。他以自己的智慧及作戰(zhàn)經(jīng)驗展現(xiàn)了一代帝王的風采,他正是一位出色的統(tǒng)治者。正如他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命結束再了北征蒙古歸來的途中,一代帝王從此與世長辭!
帝國的仁政與清明
朱高熾在得到了楊士奇的支持后,終于還是順利登上皇位,開始了他為期不長的執(zhí)政史。在這期間,他曾糾正了父親的錯誤,不畏人言,不怕反對,這是毫無疑問的壯舉。但“好人不長命”,他只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但這足以對得起他謚號中的“仁”字,也無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不久后,朱瞻基也開始也自己的奮斗,他曾在給父親謁陵的途中,遇上了勞作的農民,從農民平淡的語言中,他看到了百姓的苦,能夠體諒百姓,這也正是仁政。這對父子是不折不扣的好皇帝,雖然沒有永樂的宏偉藍圖,帶兵征戰(zhàn)的氣勢,但卻出現(xiàn)了為期不長的“仁宣之治”。
明朝的命運與決策
“仁宣之治”結束后,明英宗在王振的誤導下犯下一個有一個的錯誤,但王振卻毫無分寸,帶領神機營二十萬大軍再次出征蒙古,可兵多又有何用,王振一直在做美夢,從未為國家著想過,才導致了全軍覆沒,皇帝被俘。曾經(jīng)屹立于世界的大明朝如今危在旦夕,但英雄都是誕生在千鈞一發(fā)之時,帝國未來的拯救者——于謙,開始了力王狂瀾,“殉國忘身,舍生取義;寧正而斃,不茍而全!”這種行為舉止的承諾,注定了一個不平凡的人生,在危急時刻,于謙作為一國之首以不變應萬變,堅守城池,永遠無所畏懼,在軍隊的積極配合下,終于讓他保住了這個曾輝煌一世的帝國。無論在多么絕望的情況下,也不要放棄希望,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奇跡。于謙有他的行為為我們證明了這一真理。
最后的矛盾與爭奪
或許歷史總少不了親情的紛爭,曾經(jīng)的皇帝真的回來了,這讓弟弟十分不滿,也真是處在權力至上的年代,讓他們不過親情,永遠都是做事做絕,他還囚徒自己哥哥,但最后垂死的他只能讓出皇位,從此開始了新的歷史篇章,一些人的命運注定從此改變。
大明朝的興衰成敗,涌現(xiàn)出一代的風流人物,有人因此流芳百世,也有人從此遺臭萬年,這就是不同的人生,這種人生不僅決定自己,也影響著國家。大明正是有了太多人的精心付出,一代帝王的英明,才會被現(xiàn)實的我們看到,讓他在過去的歷史中熠熠生輝?,F(xiàn)實的我們,就時時代的選擇,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流芳百世,但至少我們能及自己所能為時代做出貢獻,能夠創(chuàng)造自己滿意的人生!
再看大明朝,確實感受頗深,他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照出的絕對是前方的光明。
明朝,輝煌之時代也!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5
當年明月說過:“所有偉大的人,都是凡人。千錘百煉,千回萬轉,矢志不改,僅此而已?!蹦敲?,問題來了,為什么“凡人”“千回百轉,矢志不改”后就能成為偉大的人呢?
我想,這是因為堅持。有了矢志不改的堅持,他們就能翻過那座擋在我們前面的大山,看到山的那一邊的四季如春,看到山的那一邊的浮光躍金,看到山的那一邊的風起云涌。當別人只能看到層林盡染時,他們已經(jīng)知道知道了從天邊涌來的是北風如刀,還是和風暖陽。
他們在山的那一邊獲得了超越他人的力量,因此凡人成了偉人。同時,翻不過大山,看不到山的那一邊,不經(jīng)歷風雨交加,不體會鳥語花香,也就無法成為偉人。崇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勤勞實干,有政治頭腦,然而在他歷史上只是二流人物。他看到了閹黨作亂,于是慢藥除魏忠賢,快刀斬奸佞余孽。死太監(jiān)死了,奸佞已鏟除,崇禎笑了。他看到山上吃人的老虎殺光了,很高興,但他沒有看到在山的那一邊,一群名叫“言官“的豺狼,在山中無老虎后,會回來稱大王。言官們在朝廷上逮誰罵誰,閹黨在時至少罵人還是有紀律的,然而魏公公死后,言官們罵成一片,逼得內閣只能靠抓鬮選人。
抓鬮選首輔,好像比閹黨選首輔好不了多少。
崇禎很努力,他摸清了山這邊的一切,他知道山上有什么樹,他知道山上什么地方活著什么動物。
但他沒看到山的那一邊
帝王一夢終成空,枯枝殘軀曳風中。
恐怕崇禎到死也不明白自己的努力為何付諸東流,他了解大山,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山后,在山的那一邊。
作者當年明月看到了山的那一邊。
他看到人們被電視劇誤導,對明史認識千奇百怪;他看到人們日益浮躁,遠離了歷史的厚重沉淀,他決定改變。山上被毒蛇侵占,他并沒有簡單地殺死山上的蛇,而是,繞到山后,堵上了毒蛇的巢穴。他用真實當利劍,斬殺毒蛇;他用幽默當巨石,堵住巢穴。他看到了其他歷史著作作者看不到的東西,因此,他比其他作者更成功。
好像到了這里,就可以解答為什么凡人經(jīng)過“千錘百煉“就會成為偉人了:因為千錘百煉,讓他們的視線跨過大山,讓他們獲得超越常人的力量。但是,魏忠賢也很努力,他也經(jīng)歷過一次次的失敗與成功,為什么他不是偉人呢?
不是因為他努力不夠,也不是因為他受的磨難太少,而是因為,他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他本來勵志做一個護人性命的盾牌,但當他第一次看到山后的風景時,并沒有被春風喚醒百花香所感染,而是沉迷于暴風閃電那狂野的力量。于是,他變了,他不愿意當盾牌救護蒼生,而是愿意化為利劍橫掃天下。
迷失了方向,即使看到了山的那一邊,也不過是讓你走到更高的地方,然后,讓你更慘烈的摔下去。
哀莫大于心死,最哀莫大于心死而身不知。
誰知道登山時有多少人跌落谷底,誰知道有多少人迷失森林?
誰也不知道。
在山的那邊,是什么?伊甸園,還是火海煉獄?無從而知。有人說那邊是“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有人說是“萬事皆空,萬事皆允”的明悟。只有自己攀上險峰,才知道山那邊的風景。
讓我們一起挑戰(zhàn)嗎未知的險峰吧,讓我們一起去看山那邊的風景,挑戰(zhàn)人生的高度!
相關文章:
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500字
上一篇: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5篇
下一篇: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