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升初語文寫景作文修辭手法
2019年小升初語文寫景作文修辭手法
作文是語文考試中的重中之重,想要寫出好的作文,修辭手法是很加分的。小編在此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小升初語文寫景作文修辭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1 比喻
1、定義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據(jù)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
2、結(jié)構(gòu)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被拿來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詞(比喻關(guān)系的標志性詞語)。
3、構(gòu)成條件——注意事項
構(gòu)成比喻的關(guān)鍵:①甲(本體)和乙(喻體)必須是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之處。①②兩條必須同時成立,否則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②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測
③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義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語言闡明思想。即通過比喻的手法,讓人對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認識的事物得到認識和理解。
比喻的具體目的主要有下面幾種:
【第一種】說明本體的可能性。本體被一件令人詫異的事物所修飾,須運用比喻消除這種詫異性。例如:
殘酷的戰(zhàn)爭起于片言之語,君不見熊熊烈火大多來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時勞累老時休息,恰如一只螞蟻,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種】闡明本體的情況。本體的特性原先不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圓圓的,象只橙子。
她體段柔軟,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種】闡明本體情況的程度。原先對本體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經(jīng)過比喻,指明了這種特性的程度。這常常是可以感覺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種苦藥,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著了火,我仿佛覺得地獄移到了人間。
【第四種】肯定本體的情況。敘述本體的事物須用比喻來肯定和闡明。這種情況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來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學(xué)者的長處即使不讓發(fā)揮,它也像麝香那樣,被遮蓋住,卻不能阻止它香氣四溢。
輕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毀滅,就像飛蛾撲火那樣。
【第五種】美化或丑化本體。前者(例1、例2是歌頌本體,后者(例3、4)則是貶低、鄙視本體。例如:
例1:狗像忠實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獄之火。
例4:冬天是窮苦人為之瑟瑟發(fā)抖的幽靈。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6、分類
根據(jù)比喻結(jié)構(gòu)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xiàn)特征,可分為四種。
【第一種】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
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第二種】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xiàn)比喻關(guān)系。例如: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fù)指形式表現(xiàn)比喻關(guān)系。
例如:散文 這枝花 ,現(xiàn)在自然也和“文學(xué)樹”上各個枝丫的花一樣,都必須盛開。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xiàn)比喻關(guān)系,常用破折號連接。
例如:五點鐘,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第三種】借喻。不出現(xiàn)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第四種】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7、常用比喻詞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
8、比喻的修辭舉例
(1)帶有比喻的成語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雞 風(fēng)燭殘年 揮汗如雨 浩如煙海
門庭若市 虛懷若谷 輕如鴻毛 震耳欲聾
聲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膚之痛 親如手足
人面獸心 如虎添翼 如膠似漆 喪家之犬
對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虛懷若谷 門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饑似渴
味同嚼蠟 壽比南山 歸心似箭 如魚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車水馬龍 有口皆碑 唇槍舌戰(zhàn) 草木皆兵
冰清玉潔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黃 犬牙交錯
血海深仇 犬馬之勞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鏡重圓 風(fēng)平浪靜 班門弄斧
銅墻鐵壁 豺狼當(dāng)?shù)?掌上明珠 畫龍點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舉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④春風(fēng)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
⑦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⑨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2擬人
1、定義
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2、表達效果
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擬人手法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把非生物擬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②每條嶺都是那么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王蒙《春之聲》)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波浪”、“嶺”、“錄音機”非生物當(dāng)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種】把有生物擬人化。
例如:
①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②鳥兒將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dāng)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跟輕風(fēng)流水應(yīng)和著。(朱自清《春》)
③青蛙唱著戀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氣里。(老舍《月牙兒》)
上面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鳥兒”、“青蛙”等有生物當(dāng)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第三種】把抽象概念擬人化。
例如:
①資本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滲透著血污來到世間的。(馬克思《資本論》)
②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來。(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③你新的中國,人民的中國呵,你終于在舊中國的母體里,生長,壯大,成熟,你這個東方的巨人終于誕生了。(何其芳《我們最偉大的節(jié)日》)
上面這些例句,把“資本”、“教條主義”、“新中國”、等抽象概念當(dāng)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3排比
1、定義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意義相關(guān)或相近,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主謂/動賓)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jié)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這也是排比)總之,排比的行文有節(jié)奏感,瑯瑯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深化中心。
3、具體的運用如下:
(一)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刻畫細致。如:“他的品質(zhì)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這樣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zhì)是這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p>
(二)用排比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能深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痹倏垂L(fēng)《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fēng)中飛舞?!?這兩句都很好地表現(xiàn)出了景物的細微特征。
(三)運用排比說理,可將道理說得充分透徹。比如:“我們的干部要關(guān)心每一個戰(zhàn)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guān)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為人民服務(wù)》)“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諺語)
(四)運用排比抒情,節(jié)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看劉川同學(xué)《我和書的故事》結(jié)尾一段:“我和書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為書而歡樂,為書而哀愁,為書而被處罰……”既總結(jié)了全文,又抒發(fā)了和書之間的不解之緣。
“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
“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大嫂為幫助志愿軍失去了她的雙腳;我們也不會忘記,朝鮮大娘為了保護志愿軍,失去了她的孫子;我們更不會忘記,朝鮮小姑娘為了營救志愿軍,失去了她的母親?!?/p>
恰當(dāng)?shù)剡\用排比才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說明復(fù)雜的事理,增強語言的氣勢和表達效果。運用排比必須從內(nèi)容的需要出發(fā),不能生硬地拼湊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讀起來感到瑯瑯上口,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4、排比與對偶的區(qū)別
1、對稱性與平列式。對偶是二個語言單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語言單位(句子或短語)。對偶必須對稱。排比要求結(jié)構(gòu)大體相似,字數(shù)要求不甚嚴格。
2、排比經(jīng)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揭示語,使排體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lián)是不重字的。
3、對偶以要求平仄對仗為佳,排比則無此要求。
4借代
1、定義
借代,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xiàn),因此多數(shù)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dāng)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并且要讓文義通順。并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于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
2、作用
恰當(dāng)?shù)剡\用借代可以引人聯(lián)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的修辭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里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tǒng)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3、運用方式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部分代整體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答謝中書書》)
用魚鱗代替魚。
【第二種】特征代本體
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例如:然而圓規(guī)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魯迅《故鄉(xiāng)》)
借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來代替身形極瘦的楊二嫂。
【第三種】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zhàn)爭,把戰(zhàn)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第四種】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jié),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第五種】專名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zhàn)斗的人們。
【第六種】以結(jié)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著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現(xiàn)笑話或令人發(fā)笑的東西。以“捧腹”的結(jié)果代之“笑話”等令人發(fā)笑的原因。
【第七種】形象代本體
例如:上面坐著兩個老爺,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
5夸張
1、定義
夸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2、種類
夸張可分為三類,即擴大夸張,縮小夸張,超前夸張。
【第一類】擴大夸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的夸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第二類】縮小夸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弱、淺、……”的夸張形式。
例如: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第三類】超前夸張:在時間上把后出現(xiàn)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張形式。
例如:農(nóng)民們都說:“看見這樣鮮綠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來了。
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
3、夸張的作用
【作用一】揭示本質(zhì),給人以啟示。
【作用二】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作用三】增強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氣氛。
6通感
1、定義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zhuǎn)移,“以感覺寫感覺”。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鑒賞中各種感覺器官間的互相溝通。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各種官能可以溝通,不分界限,它系人們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xiàn)象,與人的社會實踐的培養(yǎng)也分不開。
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如說“光亮”,也說“響亮”,仿佛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用現(xiàn)代心理學(xué)或語言學(xué)的術(shù)語來說,這些都是“通感”。
2、技巧的運用
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采的藝術(shù)效果。比如:欣賞建筑的重復(fù)與變化的樣式會聯(lián)想到音樂的重復(fù)與變化的節(jié)奏;聞到酸的東西會聯(lián)想到尖銳的物體;聽到飄渺輕柔的音樂會聯(lián)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紗子;
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