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學主觀題解答方法與萬能答題模板
政治哲學主觀題解答方法與萬能答題模板
從近幾年高考命題趨勢看,政治主觀題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許多學生在解答哲學主觀題時,存在著分析不到位、答案偏題、觀點與材料脫節(jié)等現象。分析其原因,除了知識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外,還在于沒有掌握必要的解題方法。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考政治哲學主觀題解答“四步驟”法
那么,怎樣才能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呢?一般地說,“四步驟”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四步驟”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學主觀題時,要按“材料層次化,層次要點化,要點觀點化,觀點材料一體化”四個步驟進行。下面以一道試題為例,來談談“四步驟”法的運用。
例:我國提出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而江蘇省委提出了江蘇在全國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任務??傮w構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總體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0年左右,全省總體上基本實現現代化。江蘇省的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區(qū)域差距呈擴大趨勢,蘇南發(fā)展勢頭極好,而經濟薄弱縣幾乎都在蘇北地區(qū)。2002年,蘇南人均GDP為3456美元,蘇中為1360美元,蘇北為924美元。針對這種情況,江蘇對蘇南、蘇中、蘇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蘇南總體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2年前,蘇中總體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蘇南總體上基本實現現代化;2017年前,蘇北先于全國總體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蘇中部分地區(qū)基本實現現代化,蘇南進一步提高現代化水平。
江蘇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任務提出和制定的哲學依據是什么?
解答步驟:
一是材料層次化。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層次,把握其要旨。
本題的材料較長,按照題意,我們必須從材料中找出江蘇省提出和制定了哪些目標,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工作。通過材料的層次化,我們可以理出兩大層次:江蘇省提出了“兩個率先”的目標;江蘇省制定了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qū)域發(fā)展目標。這樣就把復雜的材料簡單化、明確化了,抓住了材料的要旨,為下一步解題打好了基礎。
二是層次要點化。即緊扣題意從材料每一層次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每一層次的要點,這是第一步工作的深化和細化。
江蘇省為什么要在全國提出“兩個率先”的目標?江蘇省為什么要制定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qū)域發(fā)展目標?原因和意義各是什么?通過對每一層次中有效信息的分析,我們不難概括出以下要點:①從原因上看,江蘇省根據本省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制定了“兩個率先”的目標;根據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實際,制定了三大區(qū)域發(fā)展目標。②從意義上看,江蘇省的“兩個率先”目標的實現有利于國家總體目標的實現;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qū)域發(fā)展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江蘇省的“兩個率先”目標的實現。③“兩個率先”的目標和三大區(qū)域發(fā)展目標對江蘇全省及三大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具有指導作用。
這一步是關鍵工作,直接決定了答題的質量。我們一定要緊扣問題,用聯系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層次要點化時,既要抓住材料中每一層次的有效信息概括要點,同時又不能把這些有效信息孤立起來,要立足整個材料,把握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是要點觀點化。即把所整理的要點轉化成相應的哲學觀點。
做這一步工作時要注意兩點:第一,要認真審題,明確答題的具體范圍,看題目要求從哲學常識的哪個角度回答。本題沒有限定答題的具體范圍,應該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等方面去思考。第二,同一要點可能體現了多個哲學道理,要進行多角度思考、發(fā)散性思維。例如,“江蘇省根據本省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制定了‘兩個率先’的目標;根據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實際,制定了三大區(qū)域發(fā)展目標”這個要點,既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唯物論道理,又體現了辯證法中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道理?!?lsquo;兩個率先’的目標和三大區(qū)域發(fā)展目標對江蘇全省及三大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具有指導作用”這個要點既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又體現了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
四是觀點材料一體化。即答案在表述上既要有觀點,又要有相應的材料,材料要能反映觀點,為觀點服務。
這一步是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考查,更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要注意材料、觀點不能脫節(jié),更不能只有觀點沒有材料。論證觀點的材料既可以直接引自原文,也可以是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提煉。例如: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要求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江蘇省根據本省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制定了“兩個率先”的目標,根據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實際,制定了三大區(qū)域發(fā)展目標就體現了這一點。
掌握了科學的解題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答題的準確率。“四步驟”法為我們解答哲學主觀題提供了一般的方法指導,我們在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這種方法的同時,要努力夯實基礎、提高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學萬能答題模板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我們要堅持聯系的觀點。——××影響了(導致了)××。比如:“美國金融危機殃及中國”“歐債危機影響世界”
2、聯系具有客觀性,我們要從事物本身固有的聯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雖然承認××與××之間的聯系,但這種聯系是本來不存在的。比如:“吉祥數”
3、聯系的多樣性,我們要全面認識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僅承認兩個事物之間的聯系,而且看到了多個事物對一個事物的影響(或一事物對多個事物產生了影響)。
4、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人力利用某種條件加深了聯系,如網絡、交通等。
5、整體與部分
(1)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我們要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材料有整體也有部分,如結構調整、各個環(huán)節(jié)等
(2)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帥部分,要求我們掌握系統優(yōu)化的方法,著眼整體,統籌全局。——(材料強調整體)
(3)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關鍵部分對整體的發(fā)揮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要求我們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達到最大發(fā)揮。——(材料強調部分)
(4)當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們注意事物內部結構的優(yōu)化趨向。——(材料強調結構或優(yōu)化組合)
哲學與生活萬能答題模板一、(辯證)唯物論(探索真理)關鍵詞:物質意識規(guī)律主觀能動
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人、政府或國家)根據(針對)××(客觀情況)制定××(政策、方案)。
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指導人們能動地認識和改造世界,正確的思想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思想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產生影響了)。
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要堅持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相結合。——人(經過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敗了,或者受到懲罰。
意識對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要重視精神的力量。——如弘揚某種精神等。
人能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選擇性。——目標藍圖、預測、計劃、行動步驟等。
人在規(guī)律面前并非無能為力,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形式和條件,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如興修水利等。
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識世界)關鍵詞:
實踐認識真理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物質性、社會歷史性。——強調實踐的計劃步驟/階段特點等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經歷過××事情(實踐)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獲取
(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人經過××事情(實踐),以前的認識進一步完善(發(fā)展)了。
(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人經過××事情(實踐),已有的認識得到了證實。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為了解決××問題,國家出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臺后,有利于解決××問題
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指導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在××的指導下,做××事情。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以前怎樣,現在怎樣;甲地怎樣,乙地怎樣等
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以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認識(而且是正確的),后來,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又形成了新的正確理論。
高中政治生活與哲學答題方法解析歷史唯物論(唯物史觀/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8個)關鍵詞:
社會存在(意識)人民群眾社會基本矛盾改革價值觀
1.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社會生活中出現了客觀的事件,才有了與之相應的社會思想;社會生活中的客觀事件發(fā)生了變化,社會思想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比如:很多新的網絡用語的出現,“樓脆脆”“欺實馬”等流行語。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雙重性)——在某種社會思想的指導下,社會發(fā)生了客觀的變化。
3.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要求通過改革使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的發(fā)展,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的發(fā)展。(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改革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動力)
——改革(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的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狀況時,就會阻礙以至破壞生產力的發(fā)展。
——改革(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又適合生產力狀況時,要保持上層建筑的相對穩(wěn)定性。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的變革要求,就會阻礙生產力發(fā)展。
——改革(3)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
政治哲學主觀題解答方法與萬能答題模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