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療法的功效有哪些_放血療法的功效是什么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那么,放血療法的功效有哪些?下面學習啦小編帶您來看看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簡介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并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癥”。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y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yī)用頭頂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癥”。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中醫(yī)認為,火熱內擾,可致多種病癥“,常表現為心煩不安、口舌生瘡、肢體疼痛腫脹、急躁易怒甚至發(fā)熱等癥狀,放血療法可以直接適用于解決多種熱證。
適用病例
一些瘀癥和寒癥,痹者,萎癥,腰病,坐骨神經痛、頭痛、眼痛、血栓,青少年座瘡,銀屑病,濕疹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我在臨床治療多例病人,這種方法療效可靠,效果好。
治療方法
方法:分別在病癥穴位上點刺3-5針,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沒有鮮血流出為度,在這個拔罐期間,要多上幾次罐,觀察出血量。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時候,就不會再有新鮮的血液流出來。若治療有需要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轉情況而決定間隔放血的天數。
退熱作用
中醫(yī)認為發(fā)熱主要有兩種,一為陽盛發(fā)熱,一為陰虛發(fā)熱。放血的退熱作用,則適用于前一種。因為陽氣盛必然會血盛,放血可以減少血盛,從而減少了血脈中的邪熱,使機體的氣血趨于正常。
止痛作用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內有疼痛癥狀的疾病,在其經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療法可以直接帶出經脈中的瘀滯的病邪,調整閉塞的壅阻的局面,經脈暢通了,疼痛立時可止。臨床許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頭痛等,應用放血療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解毒作用
中醫(yī)所說的解毒作用,是指機體在病理的狀況下,由于自身機能障礙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現的證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紅絲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瘡瘍癰疽。放血不僅能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血調氣“的作用,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
瀉火作用
中醫(yī)認為,火熱內擾,可致多種病證,常表現為心煩不安、口舌生瘡、肢體疼痛腫脹、急躁易怒,甚至發(fā)熱、神昏、譫語等癥狀。放血療法可以直接使火熱之邪隨血而瀉,適用于多種熱證。
消腫作用
腫痛多由于氣滯血澀,使經絡瘀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瘀滯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止癢作用
癢是風邪存在于血脈之中的表現,故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放血就是理血調氣,使血脈流暢迫而風邪無所留存,達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緩解麻木作用
氣虛不能帥血達于四末,或者血虛失于濡養(yǎng),則往往出現麻木的癥狀。用毫針點刺患側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療麻木之癥,是以血行氣至的理論為指導的,效果較好。
鎮(zhèn)吐作用
急性嘔吐多屬胃熱熾盛或肝氣橫逆犯胃或食滯停留,放血能瀉熱平肝逆,并有疏導腸胃積滯下行的作用,故能鎮(zhèn)吐止嘔。
止瀉作用
放血治療泄瀉的范圍,一般是指腸胃積滯化熱而成的熱瀉,或者感觸流行時疫,造成清濁不分的泄瀉等。其機制是瀉火降熱而達到升清降濁的作用。
急救作用
所謂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驚厥不省人事的閉證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狀況,是一種很好的有效的搶救方法。
放血療法注意事項
1、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2、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chuàng)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4、一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過2次。1~3次為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壓迫止血。
5、如本療法僅為對癥急救應用,待病情緩解后,要全面檢查,再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禁忌癥
1、患有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療法。
2、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饑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
猜你喜歡:
2.針灸放血的作用
3.拔火罐放血排毒
5.艾灸的排毒反應
放血療法的功效有哪些_放血療法的功效是什么
上一篇:艾灸療法的功效_艾灸療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