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藥能養(yǎng)胃
什么中藥養(yǎng)胃?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腸胃問題,胃病是慢性病,要靠長時間的食療調(diào)養(yǎng)。平時飲食中加入一些養(yǎng)胃中藥也有一定作用。那么,什么中藥養(yǎng)胃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資料,希望大家能喜歡!
什么中藥養(yǎng)胃?
1、大棗
許多中醫(yī)藥書籍中都有關于紅棗保健作用的記載:補虛益氣,養(yǎng)血安神,健脾和胃,是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心悸乏力、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yǎng)品。紅棗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療胃寒、胃痛。
2、山藥
吃山藥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對治療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有幫助。選山藥也有講究,一般應選外觀完整、平直、粗細均勻、無異常斑點、沒有腐爛的山藥。
3、砂仁
砂仁平時經(jīng)常食用有養(yǎng)胃健脾,暖胃養(yǎng)腎,祛濕養(yǎng)顏的保健作用,而搭配三七則能更好地補虛活血、化瘀止痛。適用于膽汁反流性胃炎瘀阻胃絡型。砂仁平常主要用于濕濁中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當然也適合于一些胎動不安的孕婦,日常用量可以稍微少點。
4、甘草
在中醫(y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diào)和百藥。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fā)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5、沙參
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有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之功,適用于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癥,及溫熱病熱傷胃陰或久病陰虛津虧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干結等。
6、白術
白術性溫,味苦甘,入脾、胃經(jīng),具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療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等癥,為常用的中藥材。市場上有用菊三七的根冒充白術,使用時要注意鑒別。
7、黃精
黃精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也適合脾胃虛弱的人群服用,如果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將黃精與黨參、白術等一同調(diào)配藥膳食用,如果是伴有口干食少、飲食無味、舌紅無苔等胃陰虛的人群,則可以將黃精與石斛、麥冬、山藥等調(diào)配藥膳食用。
8、芡實
芡實又名雞頭米,性平,味道甜澀,是補脾胃最好的食物之一,同時還有固津的作用它與蓮子的功效相似,只不過它的收斂作用比蓮子強。如果脾胃虛弱拉肚子,芡實還有助止瀉。由于芡實較硬,應該長時間熬煮,也可打成粉放入粥中。
養(yǎng)生之道網(wǎng)提示: 糯米、肉類、豆類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養(yǎng)胃類中藥的人最好少吃,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病人康復。
養(yǎng)胃的4個食療:
1、紅參石斛竹絲雞
紅參3克、石斛3克、竹絲雞150克、姜片適量。將竹絲雞去毛洗凈切塊,再與洗凈的藥材放進燉盅內(nèi),加清水300毫升,武火隔水燉2小時即可。
功效:紅參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石斛味甘性平,養(yǎng)胃陰、生津液、滋腎陰、潤肺補脾除虛熱。烏雞治虛勞、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帶下等癥。
2、紅參苓術燉牛腱
紅參、云苓8克、白術3克、牛腱150克、姜片適量。將牛腱洗凈切片,再與洗凈的藥材一起放進燉盅內(nèi),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燉2小時即成。
功效:紅參味甘微苦性平,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凡氣血津液不足之癥皆可應用。云苓味甘淡性平,健脾利水,寧心安神。白術味甘微苦,性溫,健脾燥濕、利水、安胎。牛腱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
3、扁豆苡米燉雞腳
雞腳10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云苓6克、生姜1片。將雞腳去衣洗凈飛水,再與洗凈的藥材一起放進燉盅內(nèi),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燉2小時調(diào)味后服用。
功效:扁豆味甘性溫,補脾而不膩,性溫而不燥;苡米味甘淡、性平;而強筋骨之效以雞腳為最。
4、參芪猴頭燉雞
猴頭菌100克,母雞1只(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姜片、蔥結、紹酒、清湯、淀粉各適量。
將猴頭菌發(fā)脹后洗凈去蒂,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燉盅內(nèi),加入姜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凈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燉,直至肉熟爛為止,調(diào)味即成。
功效:補氣健脾養(yǎng)胃。
什么中藥能養(yǎng)胃
上一篇:白領平時要怎么養(yǎng)胃
下一篇:養(yǎng)胃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