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低血糖
嚴格地講,低血糖是組癥候群而非一個獨立的疾病。除了糖尿病以外,其它許多疾病同樣可以引起低血糖。如果對此認識不足,很容易將躲在低血糖背后的原發(fā)病漏診。那么我們在生活中怎樣預防低血糖呢?學習啦小編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預防低血糖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預防低血糖的方法
1、及早發(fā)現(xiàn)
年齡超過40歲并有體重超重或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壓、高脂血癥、脂肪肝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一旦餐前出現(xiàn)心悸、出汗、面色蒼白、顫抖等表現(xiàn),進食就緩解,應警惕糖尿病,及時到醫(yī)院檢查,盡早明確診斷。
2、飲食合理
糖尿病患者生活必須有“規(guī)矩”和規(guī)律,飲食必須合理,不僅在于吃什么,還在于吃的時間要規(guī)律,飲食定時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穩(wěn)定的攝食量,不能隨意變動,患者吃東西時間和進食量有變化時,應及時調(diào)整藥物劑量。積極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進食三餐,易出現(xiàn)低血糖或病情不穩(wěn)定的患者應在三次正餐之間增添2~3次加餐。
3、規(guī)律運動
運動療法是糖尿病病人綜合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不過,物極必反,劇烈運動可致低血糖發(fā)生,糖友運動要有計劃,做到適量、規(guī)律運動,劇烈運動或體力活動增加時應及時加餐或酌情減少降糖藥物的用量。
4、避免誘因
某些藥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心得安等,因藥物的相互作用,會增強降糖效果,合用時應注意,定期監(jiān)測血糖、尿糖,發(fā)現(xiàn)血糖偏低且尿糖陰性時,應減少降糖藥用量。軀體情況出現(xiàn)變化,如發(fā)生了嘔吐、腹瀉,應及時調(diào)整降糖藥物的劑量并及時就診,避免低血糖的發(fā)生。
5、合理用藥
糖尿病的藥物治療有口服降血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兩種方法,其結(jié)果都易使血糖降低。但如果運用不當,使血糖下降過多的話,就會引起低血糖的發(fā)生。為避免低血糖發(fā)生,應用降糖藥應注意嚴格掌握降糖藥物的適應癥。對新診斷的患者,應先囑其控制飲食、參加運動,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用降糖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避免同時使用兩種降糖藥;用藥應個體化,根據(jù)情況適時進行調(diào)整。
低血糖的常見病因
1、空腹低血糖
(1)內(nèi)分泌性低血糖
(2)肝源性低血糖
(3)腎源性低血糖
(4)過度消耗或攝入不足
(5)其他:自身免疫性低血糖、酮癥性低血糖、Reye綜合征、敗血癥
2.反應性低血糖癥
(1)特發(fā)性餐后(功能性)低血糖
(2)營養(yǎng)性低血糖
(3)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損伴有的低血糖
3.藥源性低血糖
低血糖的十大誤區(qū)
誤區(qū)1:高血糖比低血糖危害大
事實上,低血糖的危害絲毫不遜于高血糖,有時甚至更加兇險。輕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經(jīng)性興奮,出現(xiàn)饑餓感、頭昏眼花、心慌手顫、面色蒼白、出冷汗、虛弱無力等癥狀;嚴重低血糖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導致意識恍惚、言行怪異、昏昏欲睡、抽搐驚厥甚至昏迷死亡。不僅如此,發(fā)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還容易誘發(fā)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及腦血管意外等并發(fā)癥,尤應小心。急性低血糖還可引起腦水腫;長期慢性低血糖可導致智力下降,加速腦癡呆。
誤區(qū)2:饑餓感=低血糖
在許多病人看來,只要是出現(xiàn)饑餓癥狀,就說明發(fā)生了低血糖。其實,有饑餓感未必一定是低血糖。患者應該注意,當出現(xiàn)饑餓感時,一定要及時監(jiān)測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還是低,以避免盲目補充食物。還有一種情況是所謂“低血糖反應”,這種情況多發(fā)生于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血糖在短時間內(nèi)下降過快或下降幅度過大,盡管其血糖仍在正常范圍內(nèi)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出現(xiàn)心慌、出汗、手抖、饑餓等低血糖癥狀。
誤區(qū)3:低血糖一定有伴隨癥狀
這種觀點并不正確。事實上,當血糖低于正常時,有些患者有癥狀,有些患者則沒有癥狀,后一種情況多見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長期頻繁發(fā)生低血糖者,臨床上稱為“無癥狀性低血糖”。對存在這一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加強血糖監(jiān)測。
誤區(qū)4:發(fā)生低血糖時癥狀都一樣
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xiàn)并不完全一樣。例如,嬰幼兒及低齡兒童低血糖常常表現(xiàn)為哺乳困難、哭鬧易驚、易激惹、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渙散、噩夢連連、遺尿等,發(fā)生在夜間可發(fā)現(xiàn)為尿床等,癥狀缺乏特異性,必須細心觀察方能發(fā)現(xiàn)。成年人發(fā)生低血糖往往癥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xiàn)為交感神經(jīng)興奮癥狀,如饑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四肢無力等等;而發(fā)生于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經(jīng)缺糖癥狀作為突出表現(xiàn),如嗜睡、意識障礙、偏癱、癲癇樣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腦卒中”。另外,“無癥狀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當中也比較多見。
誤區(qū)5:低血糖皆因過量使用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所致
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除見于過量使用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以及用藥后未及時進餐以外,還見于運動量過大、空腹飲酒等情況。此外,有些2型糖尿病人在病情早期可表現(xiàn)為進餐后期(約餐后3~5小時)低血糖,多見于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原因在于患者的胰島素分泌水平與餐后血糖變化不同步,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所致。
誤區(qū)6:采用“中藥”治療不會導致低血糖
許多糖尿病友對中藥情有獨鐘,認為中藥比較安全、無毒副作用。實際上,目前市面上用于治療糖尿病的中藥許多都名不副實,往往摻雜降糖西藥。如果對此不了解,過量服用的話,往往會導致嚴重低血糖,尤其對于老年、消瘦、病程長、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是如此。
誤區(qū)7:所有低血糖皆與糖尿病有關
雖然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見,但卻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如胰島β細胞瘤、某些胰外腫瘤、慢性重癥肝病、慢性腎上腺功能低下(Addison病)、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疾病也可導致低血糖。鑒別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低血糖十分重要,因為兩者的病因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完全一樣。
誤區(qū)8:人體對低血糖的反應閾值固定不變
正常情況下,血糖濃度維持在一個相當狹小的范圍。一般當空腹血糖高于3.9毫摩/升,可排除低血糖的可能。長期高血糖的患者如果血糖下降速度快,達到血糖較高時已經(jīng)上調(diào)的閾值,則即使血糖正常,也可以出現(xiàn)低血糖的癥狀,此時稱為“低血糖反應”。
誤區(qū)9:低血糖、低血糖癥、低血糖反應是一回事
這三個概念不太一樣,其區(qū)別在于:①“低血糖”是一個生化指標,指患者血糖水平≤2.8 mmol/L,但不涉及癥狀的有無,換句話說,患者可以有癥狀,也可以沒有癥狀,后者臨床稱之為“無癥狀性低血糖”;②“低血糖癥”是指血糖水平≤2.8 mmol/L,同時伴有臨床癥狀;③“低血糖反應”是一個臨床概念,指患者有與低血糖相應的癥狀和體征。此時血糖可以低于2.8 mmol/L,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于3.9 mmol/L。因此,低血糖癥和低血糖是嚴格按照血糖值判斷的,而低血糖反應則不然。
誤區(qū)10:緩解低血糖癥狀吃干糧最有效
當患者由于胰島素注射劑量過大、注射后沒有按時進餐等原因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時,許多患者選擇吃饅頭等主食來緩解,但奇怪的是,有時連吃兩個饅頭都不能緩解心慌、出汗、大汗淋漓、饑餓等癥狀。正確的做法是,進食糖塊、果汁、蜂蜜、甜點等,也就是什么甜吃什么。這些食物都是單糖,吃進去后可很快被腸道吸收入血,而饅頭等淀粉類食品屬于多糖,需要在體內(nèi)經(jīng)過逐級代謝分解才能變成單糖方可被人體吸收,故糾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對較慢。
細節(jié)提醒:在對待低血糖的問題上,不要過于刻板。如果患者血糖偏低,且有低血糖的典型癥狀,即便血糖尚未達到低血糖的診斷標準,也要按照低血糖來處理。
猜你喜歡:
6.怎樣預防血糖波動
7.低血糖急救措施
怎樣預防低血糖
上一篇:怎樣預防凍瘡復發(fā)
下一篇:怎樣預防登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