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草的功效與作用 鼠尾草的功能主治
鼠尾草(學(xué)名:Salvia japonica Thunb.)又名藥用鼠尾草、撒爾維亞、日本紫花鼠尾草、南丹參,又名石見穿,是唇形科鼠尾草屬的一種芳香性植物。鼠尾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鼠尾草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歡迎閱讀。
鼠尾草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hǔ Wěi Cǎo
【別名】坑蘇、紫花丹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v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鼠尾草,一年生草本,高40-60cm。莖直立,四棱形。莖下部葉為二回羽狀復(fù)葉;葉柄長7-9cm;葉片長6-10cm,寬5-9cm。莖上部為一回羽狀復(fù)葉;此短柄;頂生小葉披針形或菱形,長可達10cm,寬3.5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長楔形,邊緣具鈍鋸齒,側(cè)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近無柄。輪傘花序,每輪2-6花,組成伸長的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花梗短,被柔毛;花萼筒形,二唇形;花冠淡紅、淡紫、淡藍至淡白色,冠筒筒狀,冠檐二唇形,上唇橢圓形,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倒心形,邊緣有圓齒;發(fā)育雄蕊2,外個,花絲短;花柱外伸,先端呈不相等2裂。小堅果橢圓形,褐色,光滑。花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間坡地、路旁、草叢、水邊及林蔭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馬斯里酸(maslinic acid),乙基-β-D-吡喃半乳糖甙(ethylβ-D-galactopyranoside)。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解毒消腫。主黃疸;赤白下痢;濕熱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瘡瘍癤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鼠尾草介紹
各地名稱編輯
鼠尾草(名醫(yī)別錄,本草綱目,植物名匯,動植物名詞匯編,中國植物圖鑒,中國植物學(xué)雜志,第三卷,本草新注)勤(爾雅,植物學(xué)大辭典),山陵翹(吳普本草),烏草、水青(本草綱目拾遺),秋丹參(浙江天目山),消炎草(廣西桂林)[2]
形態(tài)特征編輯
整體
植株灌木狀,高約60公分(2尺)。葉片廣橢圓形,具短絨毛,灰綠至白綠色,粗糙或具細皺?;ㄆ?-9月,花有紫色、粉紅色、白色或紅色,因品種而異。有香氣、稍具刺激性。[2]
鼠尾草是一年生草本[3] ;須根密集。[2]
莖葉
莖直立,高40-60厘米,鈍
四稜形,具溝,沿稜上被疏長柔毛或近無毛。[2]
莖下部葉為二回羽狀復(fù)葉,葉柄長7-9厘米,腹凹背凸,被疏長柔毛或無毛,葉片長6-10厘米,寬5-9厘米,莖上部葉為一回羽狀復(fù)葉,具短柄,頂生小葉披針形或菱形,長可達1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長楔形,邊緣具鈍鋸齒,被疏柔毛或兩面無毛,草質(zhì),側(cè)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0.8-2.5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偏斜近圓形,其余與頂生小葉同,近無柄。[2]
花果
輪傘花序2-6花,組成伸長的總
狀花序或分枝組成總狀圓錐花序,花序頂生。[2]
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2-5毫米,寬0.5-1毫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2]
花梗長1-1.5毫米,被短柔毛;花序軸密被具腺或無腺疏柔毛。[2]
花萼筒形,長4-6毫米,外面疏被具腺疏柔毛,內(nèi)面在喉部有白色的長硬毛毛環(huán),二唇形,唇裂達花萼長1/3,上唇三角形或近半圓形,長約2毫米,寬3毫米,全緣,先端具3個小尖頭,下唇與上唇近等長,寬約3毫米,半裂成2齒,齒長三角形,長漸尖。花冠淡紅、淡紫、淡藍至白色,長約12毫米,外面密被長柔毛,內(nèi)面離基部2.5-4毫米有斜生的疏柔毛環(huán),冠筒直伸,筒狀,長約9毫米,外伸,基部寬2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3.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毫米,寬2毫米,先端微缺,下唇長3毫米,寬4毫米,3裂,中裂片較大,倒心形,邊緣有小圓齒,側(cè)裂片卵圓形,較小。[2]
能育雄蕊2,外伸,花絲長約1毫米,藥隔長約6毫米,直伸或稍彎曲,上臂長,二下臂瘦小,不育,分離。[2]
花柱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較長。[2]
花盤前方略膨大。[2]
小堅果橢圓形,長約1.7毫米,直徑0.5毫米,褐色,光滑?;ㄆ?-9月。[2]
產(chǎn)地生境編輯
國內(nèi)分布:主要生長在浙江,安徽南部,江蘇,江西,湖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國外分布:日本也有。模式標(biāo)本采自日本。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蔭蔽草叢,水邊及林蔭下,海拔220—1100米。[2] 最高海拔:1600米
變種編輯
多小葉變種 朱砂草(四川灌縣),春丹參(四川)
var. Multifoliolata Stib. in Act. Hort. Gothob. 10: 65. 1935——Salvia szechuanica Yamazaki in Journ. Jap. Bot. 44(7): 233, f. 1, 2. 1969, syn. descr.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于葉在莖下部密集,長達13厘米,一回或2-3回羽狀復(fù)葉,小葉多數(shù),小,形狀多變,花冠下唇中裂片深凹,2裂片叉開,邊緣明顯具牙齒。
產(chǎn)四川中部,廣東中部。生于草坡,河邊,灌叢,海拔750-1200米。模式標(biāo)本采自廣東羅浮山。
生長習(xí)性編輯
鼠尾草屬植物的花,尤其是其雄蕊,已高度?;Kㄉr艷、具蜜腺、花粉粒表面粗糙等一般特征外,還具有二唇形花冠,下唇成水平伸展等適應(yīng)蟲媒的特征,尤其是其雄蕊對蟲媒傳粉適應(yīng)非常巧妙。其上唇下有2枚雄蕊和1個花柱,雄蕊結(jié)構(gòu)特殊,成為活動的杠桿系統(tǒng),二雄蕊的藥隔延長成杠桿的柄,上臂長,頂端各具一發(fā)達的花粉囊,下臂短,花粉囊退化成薄片狀,花絲與延長藥隔連接處具關(guān)節(jié),為杠桿系統(tǒng)的支點。2雄蕊的薄片狀下壁常頂端聯(lián)合,遮住花冠管的入口。當(dāng)蜜蜂前來采蜜時,它先停留在下唇上,然后頭部推動雄蕊的薄片鉆進花冠管深處吸蜜,根據(jù)杠桿原理,上部的長臂向下彎曲,使頂端的花藥接觸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昆蟲背上。而此時花雌蕊尚未成熟,且柱頭未伸長而不能達到蜜蜂背部,不可能自花傳粉。當(dāng)昆蟲訪向另一朵花時,此時雌蕊已經(jīng)成熟,且花柱以伸長,柱頭正好達到昆蟲背上,完成授粉。
繁殖方法編輯
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俜N子繁殖
可在春季和初秋播種。播種前為提高出苗率以及早出苗,可先將種子用50℃溫水浸泡,待溫度下降到30℃時,用清水沖洗幾遍后,放于25~30℃恒溫下催芽或用清水浸泡24小時后播種。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于鼠尾草種子小,宜淺播。播后要覆蓋薄土,并要經(jīng)常灑水,以保持土壤濕潤。[4]
?、谇げ宸敝?/p>
在5~6月,選枝頂端不太嫩的頂梢,長5~8cm,在莖節(jié)下位剪斷,摘去基部2~3片葉,按行株距5cm×5cm,插入苗床中,深2.5~3cm。插后澆水,并覆蓋塑料膜保濕,20~30天發(fā)出新根后按行株距(45~50)cm×(25~30)cm的密度定植。[4]
栽培技術(shù)編輯
栽培
日照充足通風(fēng)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或土質(zhì)深厚壤土為佳,有利生長。種子直播,每穴3-5粒,發(fā)芽一周后或獲株高達5-10cm時須疏苗。間距20-30cm。成株后可再次疏剪,增加距離,生長的較旺盛。不同品種的鼠尾草需要的光強度不盡相同,在栽培前需多加確認(rèn)及了解。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俜N子繁殖
可在春季和初秋播種。播種前為提高出苗率以及早出苗,可先將種子用50℃溫水浸泡,待溫度下降到30℃時,用清水沖洗幾遍后,放于25~30℃恒溫下催芽或用清水浸泡24小時后播種。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于鼠尾草種子小,宜淺播。播后要覆蓋薄土,并要經(jīng)常灑水,以保持土壤濕潤。
?、谇げ宸敝?/p>
在5~6月,選枝頂端不太嫩的頂梢,長5~8厘米,在莖節(jié)下位剪斷,摘去基部2~3片葉,按行株距5厘米×5厘米,插入苗床中,深2.5~3厘米。插后澆水,并覆蓋塑料膜保濕,20~30天發(fā)出新根后按行株距(45~50)厘米×(25~30)厘米的密度定植。
定植后應(yīng)及時松土除草,干旱時應(yīng)適當(dāng)灌溉,雨后必須及時排水。生長季節(jié)根據(jù)情況追肥2~3次,每次每畝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在長江以北,冬季需培土越冬,一般在地上部收獲后、冬凍前灌水后即培20厘米高的土,翌春終霜后扒開土澆水,使萌芽生長。華南地區(qū)不需覆蓋也可安全越冬。
田間管理
定植后應(yīng)及時松土除草,干旱時應(yīng)適當(dāng)灌溉,雨后必須及時排水。生長季節(jié)根據(jù)情況追肥2~3次,每次每畝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在長江以北,冬季需培土越冬,一般在地上部收獲后、冬凍前灌水后即培20厘米高的土,翌春終霜后扒開土澆水,使萌芽生長。華南地區(qū)不需覆蓋也可安全越冬。[4-5]
主要價值編輯
經(jīng)濟
每1克鼠尾草中,含鈣5毫克、鐵0.3毫克和鉀3毫克。鼠尾草是一種多年生芳香植物,結(jié)合了20多種植物的藥性,因其藥性而聞名,在西方被當(dāng)作萬能藥。中世紀(jì)歐洲認(rèn)為鼠尾草能增強記憶和增進智慧。香精油的含量最高可達2.5%,基本成分是酮(C10H16O)和冰片(C10H18O)。藥用鼠尾草的許多種及變種在世界許多地區(qū)野生或栽培。達爾馬提亞鼠尾草受到高度評價,味芬芳而有刺激性,微苦。鼠尾草具有滋補、防止痙攣、防腐抗菌、利尿和清潔傷口等功效,對喉嚨疼痛和口唇潰瘍也有療效,并且可調(diào)節(jié)經(jīng)期、刺激食欲并減緩腸胃氣脹。[6]
烹飪
鼠尾草的香味濃烈刺鼻,夾雜些許樟腦的味道,可為各種食物增添沁人的香味。鼠尾草非常適合跟奶制品和油膩食物一起烹飪,有時也會加入葡萄酒、啤酒、茶和醋當(dāng)中,干燥后的氣味濃厚,煮湯類或味道濃烈的肉類食物時,加入少許可緩和味道,可摻入沙拉中享用。鼠尾草的味道濃烈,用量不宜太多,以免掩蓋其他配料的味道。在烹制油膩的肉制品時可添加一些鼠尾草以幫助消化。
意大利人將鼠尾草用來制作面包和浸泡油,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它的獨特風(fēng)味,不但去除肉類的腥味,還能夠分解脂肪,加在香腸、臘腸類食品中具有良好的殺菌和防腐效果。
鼠尾草精油蒸餾自其葉子與花朵,呈淺黃綠色,帶有些甜味及茴香、樟腦的香味,是男性香水很重要的原料之一。
鼠尾草精油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促進細胞再生,修護皮膚細胞組織,凈化油膩的頭皮,調(diào)節(jié)皮膚油脂分泌,減輕炎癥和腫脹的肌膚問題。幫助改善油性皮膚、粉刺、痤瘡等肌膚問題。鼠尾草精油具有美容養(yǎng)顏的效果,還能夠抗菌消炎。[6]
藥用
歐洲的傳統(tǒng)醫(yī)院使用鼠尾草精油來消毒病房。由于它還有促進荷爾蒙運作的功效,所以婦女們在生產(chǎn)后會用鼠尾草來減少母乳分泌。鼠尾草還具有抗老、增強記憶力、安定神經(jīng)、明目,緩和頭痛及神經(jīng)痛作用。
在南歐,有時候也會種植一些和鼠尾草類似的植物,來做為香草與藥草使用。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v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間坡地、路旁、草叢、水邊及林蔭下。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解毒消腫。主黃疸;赤白下痢;濕熱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瘡瘍癤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釋名:烏草、小青,山陵翹。
氣味:(花、葉)苦、微寒、無毒。
化學(xué)成分編輯
全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馬斯里酸(maslinic acid),乙基-β-D-吡喃半乳糖甙(ethylβ-D-galactopyranoside)。
植物文化編輯
鼠尾草花語:鼠尾草花語:家庭方面,家庭觀念。
喜歡此花的你重視貞節(jié),為人光明磊落,是個正人君子型的人。你熱愛家庭,具有知性的一面;而且極具創(chuàng)造力,被你愛護的人可享有十足的安全感。你為了達到自己的理想,不惜消耗時間和體力,屬于大器晚成。
紫色鼠尾草 ——智慧
紅色鼠尾草 —— 心在燃燒
藍色鼠尾草——理性
鳳梨鼠尾草 ——熱烈的思念
看了“鼠尾草的功效與作用”的人還看了:
鼠尾草的功效與作用 鼠尾草的功能主治
下一篇:豹骨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