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小公民演講稿
2017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小公民演講稿
2017年9月,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將在天津市舉行。近日各地開展了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小公民演講活動.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準備的2017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小公民演講稿,希望大家喜歡!
2017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小公民演講稿范文1
文明禮儀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我們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我們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
我們中華民族是文明禮儀之邦,那么文明禮儀究竟是什么呢?文明禮儀不止是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在公共場合不高聲喧嘩,不講粗話、臟話,不亂丟紙屑等等,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文明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變成一種修養(yǎng)。
當我們平時看到別人在亂丟紙屑,講粗話、臟話時,就應(yīng)該主動去制止和開導,而不是坐視不管。在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想必大家都坐過公交車吧,有時車上人多很擁擠,如果在這時候能坐上座位,那是何等的享受啊!但當你坐在座位上時,你是否看見過在你身旁有沒有需要幫助的人呢?如果有,那你是否有想過給他們讓座?其實啊,就連我有一次也出了丑相,那是一個周末,我到少年宮去學習,剛坐上了609路公交車,就有一個位置擺在我面前,那時候車上特別擁擠,我如獲至寶,立刻飛奔上了座位,而站在我旁邊的這位哥哥,也就是這個座位剛才的“主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對我說:“弟弟,這個座位是我讓給這位老奶奶坐的。”說著就指了指身旁這位老奶奶,這位老奶奶滿頭白發(fā),帶著一個老花眼鏡,手柱著拐杖,還不時咳嗽幾聲,她和藹的對我說:“沒關(guān)系,孩子,你坐,你坐吧。”我霎時間無語,臉頓時紅得像蘋果似的,立即站起身來,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老奶奶。經(jīng)過了那次教訓,我一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上了車,就立刻站起身來,把座位讓給了他。
如果,我們失去了今天,我們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如果,我們失去了金錢,我們不算失敗,因為生活的價值不在于錢袋。如果,我們失去了文明,那我們是徹徹底底失敗了,因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滴。
當我們看到干凈,整潔的校園時,你是否看到清潔工付出的汗水,當我們在教室里嘰嘰喳喳的時候,你是否知到老師上課的辛苦,當我們在升旗的時候,竊竊私語,你是否想到,這面□是多少革命先輩的鮮血染紅的。這時,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你尊重別人嗎?那么,你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嗎?如何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呢?其實很簡單,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也許只是一張紙的厚度;也許只是一點耐心的等待;也許只是一句善良的問候;更也許只是一個甜美的微笑。這就是文明,這點點滴滴如同甘露,滋潤著每個人的心田。
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是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因素,只要我們大家齊心協(xié)力,改掉不文明的行為習慣,我相信文明禮儀之花一定會在中華民族的大地上越開越盛!
2017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小公民演講稿范文2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fā)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xiàn),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yǎng),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yǎng),人的文明修養(yǎng)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yǎng),首先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tài),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yǎng)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yǎng),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chǔ)。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xiàn)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chǎn)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么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不少與“素質(zhì)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因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后在舉手投足間不經(jīng)意就暴露出來的。說到文明素質(zhì),其實,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tài)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區(qū)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guān),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gòu)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yǎng)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yīng)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huán)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埋怨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fā)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yīng)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讓我們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不要讓文明只出現(xiàn)在紙上,要讓它活躍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要讓文明無處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我們告別不文明的行為。讓文明禮儀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里出現(xiàn)!
2017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小公民演講稿范文3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不僅要加強對學生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治教育。”所以我們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要切實加強青少年兒童文明禮儀教育,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shè)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目前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今,世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是以文明、和平、發(fā)展為主流的信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漸頻繁、密切。在交往與合作過程中,人們的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yǎng)、素質(zhì)的形象,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yè)、前途的成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精神水平提高日益發(fā)展,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溫馨的和諧生存環(huán)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空間。前行的社會呼喚文明,科學的未來呼喚文明。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兩個文明建設(shè),正努力擠身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yǎng)成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zhì)和個性形成的基礎(chǔ)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zhì)、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sh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chǔ)教育。例如: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孩子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干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就是這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zhì),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母親和孩子在這一細節(jié)上的反映,在這里不是有了明顯的答案嗎?而現(xiàn)實中,還有不少與“素質(zhì)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因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后,在舉手投足間不經(jīng)意就暴露出來的。說到文明素質(zhì),其實,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tài)度、力度不夠,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好壞區(qū)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guān),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gòu)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yǎng)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己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先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huán)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chǎn)中,很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禮儀規(guī)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知道:童稚時的孔融讓梨,尊長愛幼被傳為美談;岳飛問路,頗知禮節(jié),才得以校場比武,騎馬奪天下;“程門立雪”更是為尊敬師長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些,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人――青少年兒童,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名副其實,發(fā)揚光大。
一個注重自身修養(yǎng)、重禮儀的人才可能為優(yōu)秀的人,有用的人。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孟子也說過:“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之者,人恒愛之。”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說:“禮貌是有教養(yǎng)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這些都充分說明“禮”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兒童一代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加強學生文明禮儀,養(yǎng)成良好教育氛圍至關(guān)重要。今天的孩子從小就不是一張白紙,五顏六色印入胸中,不良環(huán)境影響或多或少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污染,雖然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依然傳承,不過就整體情況而言,確實存在弱化的趨勢。有些同學在學校不會尊重他人,不懂得禮讓他人;在社會上不懂禮貌稱呼他人,甚至滿口粗話;這些現(xiàn)象不得不引起我們重視。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人們的知書達禮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目前,學生對此方面的認識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物換星移,禮儀規(guī)范也隨著不斷發(fā)生變化,但歸納起來無外乎這樣幾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現(xiàn)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jié);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為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為善;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重形象,講禮儀;在社會生活中,表現(xiàn)為遵守文明規(guī)則,維護公德,同情弱者,扶貧濟困,愛護環(huán)境,善待自然。做到以上幾點,祖國的未來才能像那生機勃勃的旭日,富有朝氣。
讓我們對祖國的明天信心百倍!讓文明禮儀永伴你我他!
看了2017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小公民演講稿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