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心得: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班主任教育心得: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辦公室里,一群同事展開了一場尖銳而激烈的爭論。起因是一個家長的求助。
高三的一個家長來學校參加家長會,他悄悄離開會場,到辦公室找到班主任單獨了解孩子情況,他的孩子在實驗班,成績很優(yōu)秀,在學校禮貌等各方面表現(xiàn)都讓老師和同學無可挑剔。班主任照例在家長面前表揚孩子的一切在學校的表現(xiàn)。家長聽完班主任的介紹,說:我知道老師肯定會說我兒子學習認真成績好,表現(xiàn)都很好。但我來是想求助老師一件事。
他說他兒子從小成績一直很優(yōu)秀,不需要家長和老師擔心,可是老師不知道的是:他在一所大學擺了個修自行車的攤子,靠這個攤子養(yǎng)活一家,還在這座房價位居全國前幾名的都市買了套小房子。兒子在家享受特殊待遇,就是吃的喝的都跟父母是不一樣的。攤子前的路是兒子回家最近的路,可兒子從來沒有從他攤前回家過。用成績讓他自豪了許久的兒子的行為讓這個敏感的父親覺察到了一絲隱憂。
這個父親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我覺得他頗有幾分生活的睿智:至少他能從那個能用成績讓他自豪的兒子的行為背后察覺到一絲隱憂,然后還知道來找老師尋求幫助。僅憑這一點,就比很多家長要高明。
于是我們同事之間很快分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該要出手幫助,找學生談話,或者通過各種課堂各種主題班會潛移默化等等。
可是這里有一個很現(xiàn)實的操作問題:誰來跟他談這個話題?怎么跟他開口談這個話題?能夠敏感到刻意避開父親修車攤回家都擇路的孩子肯定是一個心思敏感自尊心強的孩子。一旦挑明了說,他自然明白是父母跟老師通報了這個情況。他在學校里用刻苦努力換來成績營造的美好形象被家長一下子在外人面前揭穿,他內(nèi)心崩塌赤裸的感覺絕對讓人難以想象后果。
明說不行,通過活動旁敲側擊總可以把,比如做個孝順主題的班會之類。我向來很欽佩奮戰(zhàn)在德育第一線的老師總挖空心思搞那些主題隊會、主題班會,苦口婆心也好,潸然淚下也罷,效果其實就像煤的形成,付出了那么多,最后收獲的其實只是一小塊。有很多搞宣傳的人總覺得是話語說的讓人聽不懂,其實跟這毫無半毛錢關系,關鍵是你說的在理不在理,能不能讓人聽進去才是關鍵。
以前我也傻乎乎地滿腔熱情總是站在自己角度覺得那個學生似乎應該有點什么問題去找學生談話,后來聽到或者看到有的學生在我面前或者在文字里就公開表達過某某老師準備找他談話,幾乎可以肯定聽到的又是那一套,言語之間一副不屑的樣子。我就慢慢不做無用功,因為佛只渡有緣人,在沒有完全了解或者有辦法直抵對方內(nèi)心喚醒他的潛能和溝通的誠意之前,出手必輸無疑,還耗上了很多時間和口水。所以我通常告訴學生,如果他覺得有困惑可以隨時到辦公室來找我,我一定會給他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教育必得是贏得溝通交流的誠意,才會有效果,你信賴我,來找我求助,證明你在乎我的看法,那么我一定會和盤托出。所以如果沒有好的切入的時機和方式,這件事情老師沒有辦法出手,畢竟高中生不同于小學生,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對老師談話溝通的藝術是一種挑戰(zhàn)。
老師不是萬能的,至少對這樣的孩子和這樣隱蔽的而且是發(fā)生在校外的行為,我個人認為是無能為力的,勉強出面要么只是形式主義,要么會有反作用。解鈴還須系鈴人,這個問題根源來自于他的家庭,從小到大在家里父母的寵愛和那種以學習來評判的標準讓孩子變成這樣目中無“人”,所以最佳的渠道就應該是父母出手。從家里的每一頓飯開始,父母吃什么,孩子吃什么,不要給他特殊化待遇,要讓孩子體諒父母的艱辛,讓孩子開始從家里學會真正尊重父母開始,這固然是一個痛苦的蛻變過程,但操刀的一定是父母。
大部分的父母有時間用在賺錢、娛樂、儀式、崇拜之上,卻無暇去考慮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正確教育。去考慮這項事實,可能意味著必須放棄他們的娛樂與消遣,而他們當然不愿意這么做。但是,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去,那兒的教師也不比他們更能關心孩子,因為很多時候老師也很無能為力。何況對很多老師來說,教育只是一項職業(yè)或者賺錢的方法而已,
教育系統(tǒng)有某單位想請皇城根下某紅遍大江南北的小學名師來開一個講座,對方開價出場費至少多少多少,食宿機票費用另算,最后因為差價而沒有談攏。當然,知識也是可以從某種角度來變成現(xiàn)實的金錢價值,無可厚非,但是你別指望名師們這時候會想著無私的去給眾多的一線教師普及他的“先進教育理念”,在拜金主義盛行的年代,一線很多老師也跟娛樂圈一樣混出名氣然后明碼標價。
很多高中家長總說,在家說話孩子不聽,老師說的才會聽。老師都會是一笑置之,他們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如果連父母的話都不聽,那他們所謂聽老師的話就不過是對老師的一種表面的客氣與偽裝的尊重。家長這么說更多也只是一種無奈的語氣。作為監(jiān)護人,不是只有付學費,洗衣燒飯的義務,還有被尊重的最起碼的權利。眼里沒有父母的孩子,怎么可能容得下老師?學校不是真空地帶,在這種時候,老師其實能做的也有限。p#副標題#e#
沒有哪個老師敢吹牛跟班上的孩子都能做到敞開心扉的交流,能有幾個已經(jīng)難能可貴。班主任大多時候也只是盡一個保姆的義務而已。因為全員育人這樣的理念最終都只停留在紙面上。有個別學校在這方面做的探索倒是頗為有意思,比如南外讓學生拿著成績冊去找自己最信賴的老師給他寫評語,而不是僅僅成為班主任的責任。一來可以逼著各科老師認真去盡力了解孩子,二來孩子來找你,就證明了他真正在乎你的意見,你的意見才會真的發(fā)揮威力。只是很可惜,能這么做的學校寥若晨星。
有人有種偏激的觀點,說中國沒有教育,我個人并不贊同,畢竟這么絕對的話會傷很多全身心點燃自己照亮孩子的老師,至少那些邊緣山區(qū)的代課教師不管文化水平多低,就單憑這種我不忍受貧窮誰忍受,我不去幫這些孩子誰來幫的精神就是中國教育最炫目的一道亮光。但是我能理解這種觀點憤激背后的無奈,至少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證明,尤其是客觀公正的時間和歷史老人總是會冷峻的告訴我們這樣嚴峻的現(xiàn)實:曾經(jīng)風光的大學合并風、教育產(chǎn)業(yè)化把高校折騰成什么樣子大家都很清楚,并非決策者對教育常識的缺乏,而是那種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作風流毒甚深。
以某個省會城市為例,十年前,轟轟烈烈搞“減負”,十年過去了,負擔沒有絲毫減輕,反而變得更重;十年里,先是為了所謂的形式上的平等拆掉很多原本師資雄厚的初中,然后讓一批公辦學校瘋狂辦一批不倫不類的“偽民辦學校”;一所學校的厚度是靠承傳的傳統(tǒng)在時間里積淀出來的,而不是一批草莽英雄聚在一起落草為寇就能占山為王。更搞笑的是,原來是幾所名校幾分天下,像軍閥割據(jù)一樣劃分“勢力范圍” ,競爭的激烈了,就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除了個校名多了個著名的前綴外,都是掛羊頭賣狗肉。
很多城市的教育行政主管官員總是拿一些上本科或者名校的人數(shù)增長比例來說事,卻忽略了前些年教育產(chǎn)業(yè)化進程中擴招的比例。去掉擴招的水分,是榮光還是羞恥恐怕很難說。
到現(xiàn)在為止,有好幾個省市推行所謂的“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等等,絲毫見不到有半點熱情消減的意味,世界上有幾個教育家是這樣成建制培養(yǎng)的呢?這種愚蠢的常識性錯誤竟然就這樣大搖大擺的實施,諸君不信,且看他們的教育理念橫空出世?
有的城市推行小班化教育倒是難得一見的亮點。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其實都明白:教育的實效其實跟老師之間差距不如班級的人數(shù)關聯(lián)大。在高中,一個班級五十多個學生和三十個學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光是上課的紀律就很鮮明,組織教學活動也更容易??墒切“嗷默F(xiàn)狀卻是名牌小學里都五十多個學生,而小班化的都是普通學校,就近入學的普通學校的小班學生卻享受了更優(yōu)質(zhì)的資源。聽起來更具有諷刺意味。
一個城市的一所學校春游的車子出事故了,他們想到的就是取消春游;學生在外地出事了,他們想到的就是春秋游不允許出城;有學生在運動會上出事了,取消三千米、五千米;體育課上出事了,再也不敢跳山羊,不玩單杠之類,只是跳跳繩,然后發(fā)幾個排球羽毛球自己玩玩。偶有午休期間去打打球還容易被看做不務正業(yè)的另類。所以,你能指望這樣的教育行政決策下學?;蛘呃蠋煏兂墒裁礃幼幽?
很多教育規(guī)律其實很簡單,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老師和學校都帶著一圈圈的鐐銬。更多的是要靠家長的感悟和自覺,靠家長的督促和理念,讓自己孩子養(yǎng)成一些良好品質(zhì)。至于教育行政部門,看看大學里的學術腐敗成風到基礎教育里面的謊言和浮夸就明白,缺乏壯士斷腕勇氣的官僚們是斷斷是指望不上的,如果家長有興趣,不要光看當下,看看他們主政時期從頭到尾推行的政策以及最后的結局就會明白很多人注定會被歷史嘲笑。
所以像開頭提到的家長,根本就無需到學校找老師,只要在晚餐桌上拿出家長的尊嚴,讓孩子直面自己的真實生活,效果絕對比春風化雨的套話要強萬倍。真正的好老師越教其實越有無力感,因為一己之力面對的是整個教育系統(tǒng)陳腐的慣性。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教育葉話】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