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二篇:風論(三)
Q0106春、甲乙:
1、 張景岳注:“本節(jié)以四時十干之氣分屬五臟,非謂春必甲乙而傷肝,夏必丙丁而傷心也。凡一日之中,亦有四時之氣,十二時之中亦有十干之分,故得春之氣則入肝,得甲乙之氣亦入肝,當以類求,不必拘泥。諸氣皆然也。”
2、 春,指四時之春;甲乙,指每月木旺之甲、乙日。每月三十日中,甲有上甲、中甲、下甲三日,乙有上乙、中乙、下乙三日,甲乙凡六日,后文仿此。
Q0106季夏:季,最未位。季夏,即《呂氏春秋》及《經筋》LS13—C0804所言“孟夏”、“仲夏”、“季夏”之季夏,即長夏,即農歷六月。
Q0107俞:
1、《素問直解》卷之四《風論》作“腧”;
2、《素問懸解》卷五《風論》作“腧”,并注:“五臟六腑之腧,皆在太陽之經,風與太陽俱入,中于五臟六腑,隨腧穴而入臟腑,亦為臟腑之風,此或內至五臟六腑之義也。”
3、俞,特指五臟六腑之背俞穴。《黃帝內經》中,“俞”與“腧”,前者特指背部俞穴,后者泛指全身腧穴,兩者之義,相去遠矣,故依原文直譯。
Q0107門戶:
1、《內經注評》注:“指五臟六腑之背俞,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等。”
2、王冰注:“隨俞左右而偏中之,則為偏風。”
Q0109風入系頭:《素問直解》卷之四《風論》注:“風入目系而至于頭。”
Q0111內風:
1、 姚春鵬注:“房事后汗出,為風邪所傷,嗽而面赤。”
2、 《說文》:“內,入也。自外而入也。”內,即納,此指房事。
Q0112新沐:
1、 姚春鵬注:“剛剛洗過頭。”
2、 《說文》:“沐,濯發(fā)也。”本義:洗頭發(fā)。新沐,即洗完頭發(fā)。
Q0113腸風:《內經校釋》注:“當指今之痔瘡一類疾病,或便血癥。”
Q0113飧泄:王冰注:“飧泄者,食不化而出也。”
Q0115百病之長:《素問直解》注:“六氣主時,厥陰為首,厥陰之上,風氣主之,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D0201態(tài):
1、《內經注評》注:“能,同態(tài)。病能,指病的形態(tài)。”
2、《內經校釋》注:“即病態(tài),能,音義同態(tài)。”從之。
Q0201色皏、然白:
1、《內經注評》注:“皏然白,淺白色。”
2、《素問直解》注:“血不充于皮毛,故色皏然白。”
3、皏,peng3,白之狀;全句即膚色蒼白、面色慘白。
Q0202焦絕:《內經注評》注:“火熾焦急,津液不足,可見唇舌焦燥。”
Q0202口:《素問直解》卷之四《風論》作“舌”,高士宗校注:“‘舌’,舊本訛‘口’,今改。其診視之部,在舌;其色赤,而并觀于舌也。”從其義。
Q0203悲:《素問直解》卷之四《風論》注:“悲,悲泣也。肝開竅于目,故善悲。”
Q0205痝然:
1、《素問懸解》卷五《風論》注:“水浸頭面,故痝然浮腫(《腹中論》:病腎風者,面胕然。)”
2、痝,mang2,浮腫狀;《廣雅》:“然。應也。”痝然,確意不明,不譯待考。
Q0205炲:
1、 高士宗注:“炲,黑色,其色炲,面如煙塵之黑色。”
2、 同炱,煙黑狀。
Q0205隱曲不利:《內經校釋》注:“隱曲不利,即生殖機能衰退,王冰注:‘隱曲者,謂隱蔽委曲之處也。腎藏精,外應交接,今臟被風薄,精氣內微,故隱蔽委曲之事,不通利所為也。”
Q0205頤:
1、《素問懸解》卷五《風論》作“肌”,并注:“脾主肌肉,水邪侮土,故診在肌上,其色黑也。”
2、《素問直解》卷之四《風論》作“【月畿】”,并注:“【月畿】上,顴也;顴,腎之所主也。”
3、字形不定,伯意不明,不譯待考。
Q0206鬲:通隔。
Q0207當先風一日:《內經注評》注:“發(fā)風病的前一天。”
Q0207不可以出內:
1、《素問直解》卷之四《風論》注:“不可以出戶內也。”
2、《素問懸解》卷五《風論》注:“不可以出內室。”
Q0208常不可單衣:
1、《素問直解》卷之四《風論》注:“多汗表虛,欲著復衣,故常不可單衣。”
2、《素問懸解》卷五《風論》注:“常不可單衣,身體煩熱故也。”
3、本意不明,不譯待考。
Q0209上漬其風:
1、 《素問直解》卷之四《風論》注:“汗出,故口中干,泄衣上,則身濕,既濕且冷,一如水漬,而有風,故曰上漬其風也。”
2、 上身浸漬風氣。
Q0209身體:
1、《說文》:“身,躬也,象人之形。”《百度百科》云:“身的本義是,人的軀干。”
2、《百度百科》:“古代‘體’、‘體’是兩個字,‘體’是‘劣’,又指粗笨。身體本字是‘體’,形聲。從骨,豊聲。今簡化為體。本義:身體。”從之。身體,即軀干粗笨。
公眾號:其人頌經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