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jīng)素論》第三十四篇:逆調論(三)
《黃帝內經(jīng)素論》第三十四篇:逆調論(三)
‖LS59—D0101→D0301‖→‖LS71—B0301‖→‖SW34‖LS59—D0101黃帝曰:衛(wèi)氣之留于腹中,【搐】積不行,【菀】蘊不得常所,使人支脅、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
黃帝問:衛(wèi)氣滯留于腹中時,蓄積而不流動,蘊藏而不得固定處所,使人兩脅支撐、胃中盛滿、氣喘噓噓、呼吸異常,如何消除?
B0101伯高曰:其氣積于胸中者,上取之;積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傍取之。
伯高說:衛(wèi)氣聚積在胸內的,從上部針刺;衛(wèi)氣聚積在腹內的,從下部針刺;上下都有積滿的,從兩旁針刺。
D0201黃帝曰:取之奈何?
黃帝問:怎樣針刺?
B0201伯高對曰:積于上,瀉人迎、天突、喉中;積于下者,瀉三里與【氣街】;上下皆滿者,上下取之,與季脅之下一寸;重者,【雞足】取之。診視其脈,大而弦急,及絕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
伯高回答:衛(wèi)氣聚積在上部,瀉人迎穴、天突穴、喉嚨內;衛(wèi)氣聚積在下部,瀉三里穴與氣之腹街;上下都有衛(wèi)氣積滿,上下都刺,以及最末肋骨之下一寸(2.3厘米)處;身體沉重的,用雞足刺法治療。脈診其脈,脈動洪大而弦急,出現(xiàn)懸絕不來的,出現(xiàn)腹皮緊繃太過的,不可針刺。
D0301黃帝曰:善!
黃帝說:說得好!
SW34——《逆調論篇第三十四》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34-D0501→Q0501‖→‖LS80—Q0601‖(已遷至《大惑論》)
D0101非常溫、非常熱:
1、《內經(jīng)注評》引王冰注:“異于常候,故曰非常。謂人身體溫,異于正常。”
2、《素問直解 》注:“此承上篇之意而復問也。上篇云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故問人身非常溫也,非常熱也;又云有病身汗熱出煩滿,故問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
3、《素問集注》注:“此論上下陰陽之不和也。非常溫者,謂非常有溫熱之病在表也。非常熱者,謂非常有五臟之熱在里也。為之者,乃陽熱之氣為之也。”
4、據(jù)《臟氣法時論》SW22—Q0207“病在心……禁熱食、熱衣”、《臟氣法時論》SW22—Q0209“病在肺……禁寒飲食、熱衣。”又據(jù)后文D0201文意可知:溫,當解為飲食之溫;熱,當解為厚衣之熱。即人之身體,不常處飲食之溫,不常處厚衣之熱。
D0101煩滿:《全本黃帝內經(jīng)》譯:“煩悶。”
Q0201痹氣:
1、《內經(jīng)校釋》注:“在此指因陽虛氣少,氣痹而不暢,致血不能運而凝,澀脈不能。吳昆注:‘氣不流暢,而痹著也’。”
2、風、寒、濕三氣所導致的肢體麻木或疼痛。詳見《痹論》。
Q0301兩陽相得:
1、《內經(jīng)校釋》注:“此指風屬陽,四肢亦屬陽,四肢逢風寒邪氣,故云兩陽相得。”
2、四肢屬陽,風氣屬陽?!俄崟罚?ldquo;與人契合曰相得。”兩陽相得,即四肢之陽與風氣之陽兩相契合。
Q0302肉爍:
1、 王冰注:“爍,言消也。言久久此人當肉削也。”
2、 《內經(jīng)注評》注:“指肌肉消削如以火烘之,肌肉消瘦干枯。”
3、 《素問直解》注:“肌肉如焚。”
D0401凍栗:
1、《內經(jīng)注評》注:“寒冷而戰(zhàn)栗。”
2、栗,即慄,顫慄。凍栗,即凍得顫慄。
Q0401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
1、《素問懸解》卷六《逆調論》注:“太陽氣衰,不能蟄藏相火,腎水失溫,則腎枯不長。”
2、《素問直解》注:“太陽氣衰,則為孤陰;孤陰不長,故腎脂枯不長。”
Q0402一水不能勝兩火:
1、《內經(jīng)注評》引高士宗云:“七字在下,誤重于此,衍文也。"
2、《內經(jīng)校釋》引《素問釋義》云:“亦以此七字為衍文,此說似可從。”
3、《素問懸解》卷六《逆調論》并無此句。
4、五行平氣,水本勝火,常理也。然今水僅一份,火有兩份,水之勢寡,火之勢眾,量級不同,而五行相逢“寡于畏也”,故一水之氣不勝二火之氣。本句乃岐伯特別強調之語,雖為重簡卻非衍文,不宜擅刪。
Q0403腎者,水也,而生于骨:腎,本屬水臟,無疑。而“而生于骨”,卻與《陰陽應象大論》SW05—Q0214“腎生骨髓”有異,兼據(jù)后文“腎不生,則髓不能滿”可知:“水”為“髓”音近之誤,若“水”作“髓”,而髓生于骨,義理方通,存疑待考。
Q0404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臟也,一水不能勝二火:
1、《內經(jīng)注評》引高士宗注:“腎水生肝木,肝為陰中之陽,故肝一陽也。少陽合心火,心為陽中之陽。腎為陰中之陰,故腎孤臟也。一陽二陽火也,孤臟水也,今一水不能勝二火,故雖寒至骨而不能凍凓也。”
2、《內經(jīng)校釋》注:“《類經(jīng)》十五卷第四十五注:‘肝為少陽之相火,心為少陰之君火,腎一水也,一水已渴,二火猶存,是陰氣已虛于中,而浮陽獨勝外,故身骨雖寒而不至凍栗。’肝為陰中之陰,故為一陰,心為陽中之陽,故為二陽。腎主水,本證系二陽火盛而一陰水衰,故腎為孤臟,孤臟亦即一水。”
3、《素問懸解》卷六《逆調論》注:“膽為相火,是一陽也,心為君火,是二陽也;一水雖是下寒,不能勝二火之上熱,故不能凍慄。寒水下凝,其病在骨, 病名曰骨痹,是人當關節(jié)拘攣也。”
4、肝為初春回暖,為陽氣初生,故為一陽之臟;心為夏天之陽,為陽之盛,故為二陽之臟。腎本屬水,更兼“是人者,素腎氣盛,以水為事。”故而陽絕而陰孤,故為孤陰之臟。一、二當解為陰陽之氣份量之多少。“一水不能勝二火”,詳見Q0402“一水不能勝兩火。”
Q0404骨痹:
1、《內經(jīng)注評》引高士宗注:“寒在于骨,病名曰骨痹。”
2、骨痹相關論述見:《痹論》SW43—Q0101→Q0201“風、寒、濕三氣雜至……以冬遇此者,為骨痹”、《四時刺逆從論》SW64—C0105“太陽有余,病骨痹、身重”、《痹論》SW43—Q0302“故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痹論》SW43—Q0901“痹在于骨則重。”
D0601息:呼吸,《內經(jīng)注評》注:“一呼一吸謂之一息。”
Q0602足三陽:
1、《全本黃帝內經(jīng)》譯:“足三陽的經(jīng)脈,從頭到腳,都是向下逆行的。”
2、足三陽,當解為足太陽,即膀胱之水液。因經(jīng)脈乃上下循行于脈內,唯衛(wèi)氣(水液)可以逆行于脈外。
公眾號:其人頌經(jīng)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