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素論》第三十三篇:評熱病論(一)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論》第三十三篇:評熱病論(一)
★★★★★篇名釋:評者,深入評論也。本篇主要對《熱論》篇所涉熱病、病態(tài)及其治法,作出解論和深入評論,故此名篇《評熱病論》。
‖SW61—D1001→Q1001‖→‖SW33—D0101‖SW61—D1001帝曰:人傷于寒,而傳為熱,何也?
黃帝問:人外傷于寒氣,而轉(zhuǎn)化為熱病,為什么?
Q1001岐伯曰:夫寒盛,則生熱也。
岐伯說:寒氣多,就生熱病。
‖SW31—D0401→Q0802‖→‖SW33─D0101‖SW31—D0401帝曰:熱病已愈,時有所【遺】者,何也?
黃帝問:熱病已經(jīng)痊愈,時有后遺癥,為什么?
Q0401岐伯曰:諸遺者,熱甚而強食之,故有所遺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谷氣相薄,兩熱相合,故有所遺也。
岐伯說:各種后遺癥,是身熱太多卻強行進食,就會有余熱復(fù)發(fā)。如此情形,都是熱病已經(jīng)衰退,而余熱尚有所藏,因余熱與谷之熱氣相遇,兩股熱氣相合,所以有熱病復(fù)發(fā)。
D0501帝曰:善!治遺,奈何?
黃帝問:說得好!熱病復(fù)發(fā),怎么治?
Q0501岐伯曰:視其虛實,調(diào)其逆【從】,可使必已矣。
岐伯說:根據(jù)熱病虛實,調(diào)其異常為正常,必使后遺癥痊愈了。
D0601帝曰:病熱,當何禁之?
黃帝問:熱病,有何禁忌?
Q0601岐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復(fù),多食則遺,此其禁也。
岐伯說:熱病稍有好轉(zhuǎn),吃肉就會復(fù)發(fā),多食就留后遺癥,這就是禁忌。
D0701帝曰:其病兩感于寒者,其脈應(yīng)與其病形,如何?
黃帝問:熱病再度傷寒的,其脈動與癥狀對應(yīng),如何?
Q0701岐伯曰:兩感于寒者,病一日,則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干而煩滿;
岐伯說:再度傷寒者,發(fā)病第一天,就會足太陽膀胱和足少陰腎都病,就會頭痛、口干而煩滿;
Q0702二日,則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jié)M、身熱、不欲食、【譫言】;
發(fā)病第二天,就會足陽明胃和足太陰脾都病,就會腹?jié)M、身熱、厭食、語無倫次;
Q0703三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發(fā)病第三天,就會足少陽膽和足厥陰肝都病,就會耳聾、陰囊收縮而肝厥、水漿不入、不省人事,第六天死。
‖SW31—Q0207‖→‖SW31─Q0703‖SW31—Q0207三陰三陽、五臟六腑皆受病,榮衛(wèi)不行,五臟不通,則死矣。
三陰三陽、五臟六腑都已受病,營衛(wèi)二氣不能運行,五臟之氣不通,就要死了。
D0801帝曰:五臟已傷,六腑不通,榮衛(wèi)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黃帝問:五臟已傷,六腑不通,營衛(wèi)二氣不行,如此情形三天后才死。為什么?
Q0801岐伯曰:陽明者,十二經(jīng)脈之長也,其血氣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氣乃盡,故死矣。
岐伯說:陽明胃經(jīng),是十二經(jīng)之最大,胃經(jīng)血氣太多,就會不省人事。三天后,胃氣才會耗盡,就要死了。
Q0802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后夏至日者,為病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凡是病因傷寒,而成溫病的,早于夏至日,是溫病;遲于夏至日,是暑病,暑氣當隨汗出盡,勿要阻止。
SW33—D0101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fù)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
黃帝問道:有溫病患者,汗出就復(fù)發(fā)熱,而脈動狂躁、疾速,熱病不因汗出而衰退,狂言,不能食,是什么病?
Q0101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
岐伯回答:病名叫陰陽交。陰陽交,是死癥。
D0201帝曰:愿聞其說。
黃帝說:我想聽深入說明。
Q0201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岐伯說:人之所以出汗,都因生于谷物消化,谷物生于天地之精氣。
Q0202今邪氣交爭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fù)熱。
而今與邪氣交爭于骨肉而出汗,是因為邪氣退卻而精氣勝出。精氣勝出,就正好能夠進食而熱不復(fù)發(fā)。
Q0203復(fù)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fù)熱者,是邪勝也。
熱病復(fù)發(fā),是因有邪氣。汗,是精氣,而今汗出而熱病復(fù)發(fā),是因為邪氣勝出。
Q0204不能食者,【精無裨也】?!静《粽?,其壽可立而傾也】。
不能進食,是指精氣無法補充。熱病而久留者,其壽夭可期而危在旦夕。
Q0205【且夫《熱論》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yīng),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
何況《熱論》說過:汗出而脈動尚還狂躁者,死癥。而今脈動與汗出不相應(yīng),這是正氣不勝病氣,其死癥就明確了。
Q0206【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
狂言者,這是喪失了神志,喪失神志,就是死癥。而今出現(xiàn)三條死證,不見一線生機,病雖暫愈也是必死。
‖SW40—D1601→Q1601‖→‖SW33—D0301‖SW40—D1601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
黃帝說:有人患熱病且有所痛,為什么?
Q1601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救擞皇⑸訇?,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夫陽入于陰,故病在頭與腹,乃【月真】脹而頭痛也。
岐伯說:熱病,是陽經(jīng)病,表現(xiàn)在三陽經(jīng)之異動。人迎脈動大寸口一倍病在少陽經(jīng),大二倍病在太陽經(jīng),大三倍病在陽明經(jīng),陽氣太旺進入陰經(jīng)。這陽氣進入陰處,所以病在頭部與腹部,就會腹部撐脹而頭痛。
SW33-D0301帝曰:有病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為汗解,此為何病?
黃帝問:有病身體發(fā)熱,汗后煩滿,煩滿不因汗出緩解,這是什么病?
Q0301岐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
岐伯說:汗出而身熱,是風氣所致;汗出而煩滿不解,是厥癥,病名叫風厥。
D0401帝曰:愿卒聞之。
黃帝說:我想詳細聽聽。
Q0401岐伯曰:【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里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也。
岐伯說:足太陽膀胱經(jīng)是體表主氣,所以先受風氣;足少陰腎經(jīng)與其為表里,腎經(jīng)得熱就順勢上傳,熱量順勢上傳就生厥癥。
D0501帝曰:治之奈何?
黃帝問:怎么治療?
Q0501岐伯曰:表里刺之、【飲之、服湯】。
岐伯說:在腎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針刺散熱、飲寒水、服湯藥。
公眾號:其人頌經(jīng)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