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育隨筆:傾聽孩子的心聲
教師的教育隨筆:傾聽孩子的心聲
傾聽,是一種容納、理解。
傾聽,是一種認同、欣賞。
德國教育學家卡爾·威特說:“我認為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在表示尊敬,表達關心,也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他就變得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問題。”
曾經(jīng)看過一個故事: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某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時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降落傘先跳下去。”現(xiàn)場的觀眾早已笑得東倒西歪,林克萊特卻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個自作聰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聽孩子把話講完。沒想到,孩子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林克萊特問:“為什么要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的!我還要回來!”
主持人林克萊特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能夠讓孩子把話說完,并且在“現(xiàn)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仍保持著傾聽者應該具有的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這讓林克萊特聽到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純真、最清澈的心語。一顆純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說中得到了釋放,在傾聽中得到了呵護。這是一次詩意的交流。
傾聽與拒絕傾聽,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得到的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其實,仔細想想,教育有時簡單得只需要一次充滿善意、理解與信任的靜靜的傾聽。
有段時間我和孩子們的課堂不知道怎么了,我越來越享受不到課堂的樂趣和與孩子們真心交流得到的快樂了。以前那種與孩子們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心靈的默契好像離我越來越遠。學生們的表現(xiàn)讓我失望——課堂上無精打采,回答問題時零星舉起幾只小手……“你們怎么了?注意力不集中,動腦子啊!”我著急的大聲提醒他們,訓斥他們,他們木然的看著我,表現(xiàn)卻不見改觀,我心里非常著急。我想既然矛盾的雙方是我和學生,與其自己在這里苦悶、煩燥,何不俯下身去,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呢?
于是我找了一個中午的時間,想和我班的孩子聊聊。孩子們很想和我說心里話,但他們一個一個地和我說,顯然需要很長的時間。我想出一個辦法,想和我說話的同學拿出一張紙。把想說的心里話寫在紙上。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出紙,開始唰唰地寫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寫好了,組長開始收紙條。嘿!還真多,每人一張。我開始細細地品味。
“老師,以后作業(yè)少布置一點;老師,上課時聲音小一點,大了會傷嗓子;老師,您要多注意休息,別太累了;老師,你要多喝開水, 這樣嗓子會好受一些……”
“老師,我不想你天天板著臉給我們上課,我喜歡看你的笑容,你燦爛的一笑,我們會高興一整天的;老師,你辛苦了,我會好好學習的,不會讓你失望的,相信我,看我今后的表現(xiàn)吧!老師,你別動不動就生氣,生氣會傷身體。”
看了孩子的這些真心話,我真高興。孩子的真話喚起了我的自醒。原來覺得自己還不錯,很“威嚴”,可孩子并不是從心里接受。不是一副板面孔,孩子就很佩服,孩子需要朋友式的老師,能和他們常溝通,說說心里話的大朋友。要經(jīng)常換位思考,蹲下身去和孩子們交談。
新課改明確規(guī)定:教師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賞學生,傾聽學生,向?qū)W生學習,要和學生一起成長。“蹲下身子”是優(yōu)秀老師成熟的標志。你只有蹲下身子,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眼中豐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我們一定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賞孩子,傾聽孩子,向孩子學習,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本文作者:張玉玲(公眾號:榆中縣馬坡中學)】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