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后進生的故事:這個臺階可以給
班主任教育后進生的故事:這個臺階可以給
高一某班的小B同學厭學情緒嚴重,據其他同學反映,他隨時做好了走人的準備。難怪開學不久就因為抽煙被值周老師抓到學生處,對老師的批評教育還滿不在乎。國慶期間,到小B家里走訪,家長也反映孩子厭學,但家里沒有讓他輟學的打算,也沒有條件安排他就業(yè)。
大概害怕我再次家訪,小B在我的課堂上開始改變自己了:上課努力做到不打瞌睡,每次作業(yè)都能夠完成,有時候還認真做筆記,積極發(fā)言。語文單元測驗成績也有了一點點起色。
期中考試過后的某一天,我在值周工作中檢查校園某個角落的衛(wèi)生時,發(fā)現了躲在那里抽煙的小B。又是小B!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這孩子屢教不改呀!作為值周老師,我當時有兩個選擇:可以移交學生處,也可以交給班主任處理。身為小B的語文老師,我選擇了后者,將小B交給班主任處理;并告知小B,周末我要再次上門家訪。
第二次家訪的時候,小B的父母帶著他在爺爺奶奶家吃飯還沒有回來,我只好站在他家的門外,跟他的家長電話交流,我在電話里表明了態(tài)度:無論是代表我本人還是代表學校,對小B抽煙的行為我是堅決反對并非常痛心的,希望家長重視孩子的問題,重視學校的態(tài)度。我的畫外音是:如果小B再有類似的問題,后果不堪設想。因為我知道,小B的家長并不希望孩子真的退出學校,流向社會。
這次抽煙事件我只是讓班主任在班級層面上進行了處理,之所以沒有上交學生處,是因為想給小B一個臺階:他如果真的像同學們傳說的那樣,隨時做好了離開學校的心理準備,那他就會刀槍不入,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說教都是徒勞無益的;但他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16歲懵懂少年,很多道理不一定一說就通,很多錯誤不是一次兩次就會徹底悔改的;而且第一次家訪之后的一點點進步,也讓我意識到他不是真的厭學,而是在學校這個氛圍里還沒有找到屬于他的土壤和陽光。
跟第一次家訪之后一樣,這次家訪過后小B又開始“做筋骨”了,而且言談舉止的改變是鮮明的。我意識到:小B還是很在乎我的第二次家訪的——僅僅因為在學校某個角落抽了一支煙,老師就專程上門家訪,還表明了老師和學校的態(tài)度,說明這已經不是一支煙的小問題了——他多少還是聽進去了一點老師和家長的說服教育,所以這以后他開始努力在行為舉止和課堂學習上改造自己!針對他的改變,我也開始調整自己,在他舉手要發(fā)言時,我及時降低問題的難度,讓他能夠盡量準確地回答問題;在他語文單元測驗有些許進步時,我極力表揚他,讓他有進一步向上的動力。有一段時期,天氣變化很大,雨雪交加,他生了重感冒。放在以往無病呻吟的他早就有了逃學的借口,而這次他還是斷斷續(xù)續(xù)地堅持著到校,甚至能夠完成我的最后幾次課堂作業(yè),并堅持完成了期末考試。他的行為完全不可能讓人認為這是一個放棄自己隨時準備走人的學生。為此,我在課堂上還把他作為特例與個別住校生因天冷而起不來床上課遲到的行為進行對比,對他大加褒獎。
期末考試,小B的語文成績進入了班級前十名。雖然我給他的臺階,不一定能從根本上幫助他克服諸如抽煙、缺課等弊端,但是從那以后他的行為讓我看到了他改變的決心和進步的希望。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臺階可以給!
【本文作者:劉鳴飛】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