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隨筆寫作:如何寫好“感觸”
學習啦:周末習作是要求孩子們寫有感觸的事物。其實,這個話題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孩子們曾寫過“路燈”之類的話題。下面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如何寫好“感觸”》這篇文章
如何寫好“感觸”
周末習作是要求孩子們寫有感觸的事物。其實,這個話題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孩子們曾寫過“路燈”之類的話題。
應該說,這是一篇雜文,對六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有一定難度。翻開孩子們的習作本,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寫好“感觸”。大家的感觸都是淺嘗輒止,還有部分“感”來自網(wǎng)絡來自作文書,并不是自己的所感。
怎么寫好感觸?首先,我們要理解感觸,感觸是什么?指接觸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緒。這篇習作也就是要寫一個看見之后就能引起我們思想情緒的事物。
那怎么才能寫好這篇文章?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解:
一、選材。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篇文章是寫事物的。那可以選擇的事物可多了,身邊的萬事萬物都可以成為筆下的習作對象:教室的桌子椅子粉筆講臺黑板;吃飯時候的筷子碗盤子餐桌;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蟲鳥魚獸;我們穿的衣服鞋襪……簡直是舉不勝舉。
但是,我們選取的事物,一定是平凡但又不平凡的。平凡指的是隨處可見,大家都很熟悉,不平凡的是它一定有它的獨特之處,看見它你就能思緒飛揚,有很多很多的聯(lián)想,有很多很多的感悟。
那什么樣的事物才具備這樣兩個條件呢?比如,小草,隨處可見,但是,小草非常頑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梅花,也是如此,毛主席夸贊梅花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再比如紅綠燈,總是靜靜地守候在路口,維持著交通秩序……
這里不建議大家寫路燈,因為那是大家寫過的老話題了,我們每次的習作都要寫新一點內容,寫出新意。
其實,只要仔細觀察,你總能發(fā)現(xiàn)萬事萬物的獨特之處。有的同學說,老師說,我寫豬可以嗎?那當然可以,但是豬給你的感想是什么呢?每天都吃好喝好睡好,你羨慕豬一樣的生活嗎?若你這樣想,作文的立意還是有問題的。
插一句,什么叫立意高遠?那就要明確自己的身份,不能老當自己是一個小小孩——要求大家照顧,強求父母關愛,時不時頑皮淘氣。在習作中你的立場是一個大寫的人,是一個善良向上有正能量的人。記住這句話:無數(shù)的人們,無窮的遠方,都和你有關。這是魯迅先生說的,但是,這也是王老師對你們的要求,你要時時刻刻想到這句話,你對萬事萬物要有憐憫敬畏之心,你要有正確的是非觀,把握了這點,你就知道怎么立意了。
好吧,好好確定一下,自己到底寫什么哪個事物。
二、感觸。
那這篇文章的關鍵就是寫好感觸。當然,我要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感觸來源于我們思想的震撼,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感動。不能因為老師說野火燒不盡你就寫小草,那個事物要確確實實讓你浮想聯(lián)翩或者說感觸頗多。
當然,有的人的感觸就是內心的想法一閃而過,很不具體,你在寫的時候,似乎怎么也把握不住要點,怎么也寫不具體。不急不急,感觸必須建立在聯(lián)想的基礎上。
說到聯(lián)想,首先要明確,聯(lián)想一定要合情合理,你不能看著小草,你說它太高大了,這些不叫聯(lián)想,叫胡思亂想。那好,靜靜地看著你所要介紹的事物,在聯(lián)想的世界里盡情翱翔吧。
好,現(xiàn)在我們來介紹寫好感觸的三部曲:
第一部,首先要介紹這個事物的精神品質。比如寫小草的不屈不撓的品質,先總的介紹,然后分述,小草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是如何不屈不撓的,這里可以采用情境描寫。這樣就可以將一個事物的精神品質具體生動。
第二部,贊美這種品質。語言一定詩意一點,真誠一點,不能太生硬。在這里,若用上一個排比句,是最有感染力的。
第三部,寫由這種品質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你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也具有這樣的品質。這個聯(lián)系一定要有合理的關聯(lián)性,清晰的關聯(lián)線,不能牽強,更不能天馬行空。在寫這些人美好品質時候,可以通過場景描寫,也可以描寫一個簡單的故事,讓內容豐富起來。當然,你還可以針對這樣的品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議論,甚至還可以談談自己的打算。這樣的話,文章會更有思想,更有深度。
抓住上面的三點來描寫感觸,就不會蒼白空洞了,內容應該很豐富很充實了。
第三,謀篇布局。
習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謀篇布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提綱。這篇習作如何列提綱,我認為可以采取比較簡單的總分總結構,首尾呼應,點明中心。
中間的寫兩大塊內容,第一是寫這個事物的形狀,特點,習性,有關它的傳說、故事、別稱等等。第二是寫自己的感觸。這里要特別提示一點的就是,要在感觸里說到的關于這個事物的相關內容,那在第一塊內容里就不要介紹了,否則就顯得重復啰嗦了。
作者:靜聽花語
公眾號:靜聽花語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