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李保國事跡學習心得,李保國影片觀后感精選
《李保國》講述了李保國師生三代扎根太行,開荒拓土,接力扶貧,科技富農的感人故事,體現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的精神內涵,再現了河北農業(yè)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的動人事跡。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電影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9李保國影片觀后感
按照區(qū)委組織部、宣傳部要求,8月9日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電影《李保國》,我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把觀看該電影作為“兩學一做”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重要內容,切實抓好工作落實。
電影分別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李保國同志的先進事跡。
對待工作,30多年來,足跡遍布太行山所有山區(qū)縣。在他的激勵和帶動下,河北農大廣大師生積極投身山區(qū)脫貧致富攻堅戰(zhàn),形成了堅實的“太行山道路”。李保國同志淡泊名利,只要是事業(yè)需要的事,只要是對山區(qū)扶貧開發(fā)有利的事,他都義無反顧地去做,從不考慮有什么回報,有時甚至還貼上自己的科研經費。
對待國家,他是時代楷模,對黨忠誠,心系群眾,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他的崇高境界和先進事跡,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李保國同志為貧困地區(qū)發(fā)展和農民脫貧致富作出的卓越貢獻,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的激勵帶動作用。
影片中傳遞著一種社會正能量,傳遞著“太行精神”。觀影后,大家一致認為:我們要學習他愛黨敬業(yè),為人民服務,犧牲個人利益,不求回報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強大自身為他人做貢獻。
看李保國電影2019有感
“活著干,死了算!”“我最驕傲的是,我變成了農民,千千萬萬個農民變成了我!”“不要總想著爬多高,要多想著根扎多深”……一句句話語樸實動人,一個個片段扣人心弦,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影片結尾,身著紅色沖鋒衣的李保國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計其數的青年學子步履鏗鏘前赴后繼,渾厚激昂的畫外音恰到好處地響起:“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讓人激情澎湃,熱血沸騰!
以前,聽過李保國同志的事跡報告,那么多感人的故事,被他身邊的人用樸實的語言傳遞出來,已經感受深刻,如今立體的畫面呈現眼前,這位“太行山上新愚公”的偉岸形象和偉大情懷更加令觀者動容,其情其景感人至深,直達肺腑。作為當代的英模人物,李保國最突出的事跡是科技扶貧,精準扶貧。電影是形象的藝術,如果只是從工作角度塑造李保國形象,就顯得有些單薄。為此,影片還通過一些生動的細節(jié)彰顯了知識分子的個性和情感:在參加會議時,他因為領導講的空話拂袖而去,當農民面臨危機時,他又能放下所謂的面子,亦屈亦伸而不失風骨;賢惠的妻子為緩解丈夫的壓力,邀請他跳舞,他卻因走神而掉下戲臺;他想為妻子過個驚喜的生日,不料卻記錯了日子……這些小細節(jié)小浪漫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點,使得電影的敘事節(jié)奏張弛有度,立體式多角度地詮釋了真實的李保國形象。
一件事,一輩子,心系太行山,魂歸太行山,只求默默無聞地堅持做好本職工作,這一堅持就是三十五年。這對平凡崗位上工作的我和我們,是一種鞭策,更是一種號召,捫心自問,不正是差的這份擔當、堅忍和大愛嗎?觀影后深思,如此,才能找到學習李保國精神的方向,才會脫離思想的困惑,邁出堅實的步伐。
李保國電影2019心得體會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的腦子里在翻滾: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態(tài)度的表現,他的職業(yè),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
電影《李保國》就告訴了我:他的一生沒有追求個人財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讓太行山變綠,讓生活在那里的農民脫貧。
這個人為什么能夠具備工匠精神?就是他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工作給了他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你看,自1981年起他去山區(qū)搞起開發(fā)研究,34年間李老師每年在山里“務農”的時間超過200天,汽車成了他移動的家,稀疏了頭發(fā),黝黑了皮膚,雙手長滿繭子,長期奔波留下了嚴重糖尿病和心臟病,但這一切都沒有使他改變最初的夢想。
什么才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職業(yè)技能的極致化,它靠的是傳承和鉆研,憑的是專注和堅守,是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
李保國在34年的教研中,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他走遍太行山區(qū),他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的植保新方法,讓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樹木栽植成活率從原來的10%一躍達到了90%。經過十幾年的開發(fā)治理,前南峪的溝溝壑壑變成了“山頂洋槐帶帽、山中果樹纏腰、山底梯田抱腳”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一。
《李保國》的電影隨已散場,但他留給我們的榜樣的力量卻異常強大,鼓舞和激勵著我們在改革發(fā)展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改革前進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李保國用他的親生經歷,向我們講述了謀事創(chuàng)業(yè)道路上,守著最初的夢想,帶上愛國為民的初心,依靠科技進步,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依靠工匠精神,積極發(fā)展科技,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用實踐指導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向,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這部優(yōu)秀電影《李保國》再次告訴了我們:想從農業(yè)大國變成農業(yè)強國,就要以“愚公移山”般堅韌不拔的毅力,就要以“艱苦奮斗、求真務實、愛國為民”的太行山精神,就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們的事業(yè)才可以取得成功。我們要接過李保國的接力棒,在自己的領域中踏下心來,認真工作,甘做“愚公”不因貪快求成而走捷徑,實實在在做事,為燕趙大地脫貧攻堅奮發(fā)作為。
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務實的作風和質樸的品質,扎根基層不怕吃苦,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奉獻精神。
電影中的那一幕:李保國的身影常出現在田間地頭,但人們總是不能一眼把他認出來。因為李保國一身質樸的服裝和一名農民并無兩樣的神態(tài)。讓我永久難忘。電影中有這么一段道白,李教授說:和農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樣,我要穿的很體面如何讓農民從一開始就接受我,從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們打成一片,帶領他們走上科學致富的道路呢?
李保國這是在用最真摯的行動,在用最熱烈的愛心,感動著太行山區(qū)的人們啊!
學習李保國,就要學習他奮發(fā)作為,拼搏進取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2009年以來,李保國教授指導平山縣葫蘆峪園區(qū)連片高規(guī)格治理荒山,并探索出“大園區(qū)、小業(yè)主”的園區(qū)經營機制,創(chuàng)建了我國太行山區(qū)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區(qū)建設的典范。他用科技的力量,帶領基層干部群眾共同把荒山禿嶺變成了青山綠水,他用責任和擔當與基層干部群眾共同奮斗,讓山區(qū)人民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富裕的道路,帶動了成千上萬的人脫貧致富。
學習李保國,就要學習他心系群眾、親民愛民的大愛情懷。李保國教授之所以受到果農和各地干部群眾的愛戴和信任,是因為他心系果農,熱愛事業(yè),用實際行動為果農的成長、事業(yè)的發(fā)展點滴付出。
李保國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是黨員干部的先進楷模,對黨衷心,無私奉獻,三十多年扎根基層,完成太行山區(qū)開發(fā)研究成果28項,示范推廣面積達1826萬畝,為貧困地區(qū)發(fā)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卓越貢獻,譜寫了一曲質樸無華又感人肺腑的壯麗詩歌,彰顯了共產黨人忠誠、擔當、實干的政治品格。
李保國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他就像一粒種子,在全國黨員干部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更應該向李保國同志看齊,深入學習李保國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為民意識,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擺在心底,大膽探索、用科技喚醒創(chuàng)新意識,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真摯的熱情投入到自己追求一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用自己的筆,謳歌美麗河北,贊美時代楷模,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李保國精神永續(xù)遠航!
這部電影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人物,那就是李保國的妻子郭素萍。這是一位平凡的女人,她既是李保國的人生伴侶,也是他的工作搭檔。“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他是怕時間不夠,他怕他少幫了一個扶貧點,就會辜負一群人的希望。”電影中的郭素萍幾度哽咽,泣不成聲,“保國,多想和你再去崗底看蘋果,多想和你在車上聊綠嶺核桃,多想和你再吃一頓團圓飯。保國,我想你!”
觀看了真情的電影《李保國》,讓我感受到他的崇高風范和人格力量,我看到臺下觀眾熱淚盈眶,這些淚水的背后,是大家對李保國的思念和敬仰,是凝聚在心中的信念和力量。
看到李保國一生獲得那么多的榮譽,“全國優(yōu)秀科技特派員”、“河北省特等勞動模范”、“農民教授”、“科技財神”、“太行新愚公”……
我一路在思考:把這些身份疊加起來,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對黨忠誠,心系人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太行山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時期的時代內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