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烏米飯的由來是什么
關(guān)于烏米飯的由來是什么
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采集野生植物烏柏樹的葉子煮湯,用此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撈出放入木顫里蒸熟而成。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立夏烏米飯的由來,供大家閱讀參考。
據(jù)說,烏米飯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那時叫“青精飯”,是道家求長生不死的食品。杜甫《贈李白》詩曰:“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喾Υ笏庂Y,山林跡如掃?!鼻宄娙饲缶灿小吧缛占壹夷蠣T飯,青精遺法在蘇羅?!碧K羅指蘇浮山。乾隆年間《本草綱目拾遺》載有“王圣俞云:烏飯草乃南燭,今山人寒食挑入市,賣與人家染烏飯者是也。”
關(guān)于烏米飯的來歷,各地也有許多傳說。流傳最多的就是戰(zhàn)國時期孫臏的故事。戰(zhàn)國時期,孫臏被迫害關(guān)在豬舍,老獄卒用烏樹葉煮出烏黑的糯米飯,再捏成豬糞樣的飯團(tuán),偷送給孫臏吃。孫臏不僅靠這個方法活了下來,身體還很健康,最終逃出監(jiān)獄。孫臏第一次吃烏米飯就是在立夏那天。
立夏吃烏米飯,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目蓮的母親在十八層地獄餓鬼道受苦受難,目蓮修行得道后,費(fèi)盡周折,求得恩準(zhǔn),去地獄看望母親,但每次備了飯菜都被沿途的餓鬼獄卒搶吃一空。目蓮為了讓挨餓的母親吃上飽飯,百思不得其法,為此,經(jīng)常在山上徘徊。
有一天(其時為農(nóng)歷四月初八),目蓮在無奈、煩躁之中,不經(jīng)意地在山上隨手摘下身邊矮樹上的葉子,放入嘴中無聊地咀嚼,發(fā)現(xiàn)這種樹葉香潤可口,葉汁烏黑。目蓮心想,如果用這種樹葉汁浸米,燒成烏黑的米飯給母親送去,就不會遭獄卒搶吃。于是目蓮就將采摘的樹葉拿回家搗碎,用葉汁浸米,蒸煮成烏飯后,再給母親送去。果然,餓鬼獄卒們不再爭搶,而目蓮的母親總算吃上了飽飯。目蓮也最終救母脫離餓鬼道。
另一說法是宋將楊文廣被奸臣陷害入獄,他姑婆楊八姐送飯,常常被獄卒扣下吃了,于是楊八姐想出辦法,用烏飯葉做飯送去,獄卒看到這種烏黑的食物就不敢吃了。
其實(shí)烏米飯的風(fēng)俗由來已久,古時叫做“青經(jīng)飯”,并且不只限于杭州,在浙江其他地方、江蘇和江西也有立夏吃烏米飯的風(fēng)俗。
立夏飯也叫“燒夏夏飯”,意為舊時兒童立夏日燒的飯。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立夏飯里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谷豐登”的意思,立夏吃立夏飯,還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以前立夏節(jié),寧波鄉(xiāng)間用黃豆、黑豆、赤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F(xiàn)在寧波城鄉(xiāng)部分家庭依舊保留這種古風(fēng),只是立夏飯的材料改成了另外五種食物:蠶豆、大豆、竹筍、芥菜,外加醬肉或咸肉,叫五樣米飯,立夏吃五色飯承載了太多兒時的美好回憶。
有句老話說:“千補(bǔ)萬補(bǔ),不及立夏一補(bǔ)”。吃立夏飯,還因?yàn)檫@一時節(jié),氣溫逐漸升高,晝夜溫差大,人體消耗隨之加大,身體會覺得疲倦,也更容易生病,需要注重養(yǎng)生保健。而立夏吃立夏飯,正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至于立夏飯為什么要在外面吃,據(jù)說是能夠更好地將立夏飯中的營養(yǎng)吸收,達(dá)到更好的養(yǎng)生效果。
立夏餅是一種北方面食,也被稱作是麻餅,不同地區(qū)做出的夏餅形狀不一樣,夏餅的主要制作原材料是面粉肉絲和韭菜,混合到一起制作成面餅之后,放入到鍋里烙熟。有的地方也會采用白砂糖制作面餅,做好了的面餅,口感香甜,而且外酥里嫩。
據(jù)說吃了立夏餅就能不疰夏、不瘦夏。開始的時候立夏餅是用麥芽做的,那個年代物資匱乏,所以大人小孩都特別愛吃。而現(xiàn)在制作的立夏餅其實(shí)就是那種酥皮餅,比一般的蘇式月餅略小,有餡,常為豆沙或百果,口感酥香,四、五個包成一筒。立夏時節(jié)以這樣的傳統(tǒng)食品饋贈親朋好友表達(dá)祝福的心愿,禮輕情義重。因此,立夏餅一直深受城鄉(xiāng)居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