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寒衣節(jié)五大注意事項
寒衣節(jié),是我國祭祀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稱為“十月朝”、“祭祖節(jié)”和“冥陰節(ji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寒衣節(jié)五大注意事項,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衣節(jié)五大注意事項
1、寒衣節(jié)祭祀時,上墳掃墓會焚化一些陰冥用具。很多人在過程中只是走一個過場,并未留心所燒的東西是否全部燒盡。此處要告訴大家,但凡給死者焚化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干干凈凈,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zhuǎn)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
2、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征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因此在祭祀偏遠墳地時,根據(jù)周圍的環(huán)境,可以多待一些五色紙,用以焚燒,有備無患。
3、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習慣在門前焚燒祭物。而一些出門在外者應該如何祭祀呢,此處就建議在十字路口沖著家鄉(xiāng)方向燒化紙錢,用粉筆畫個圓圈,沖家的方向留一個口子。如果在路口還是很不方便,那就盡量選擇不干擾別人的地方,在不給他人造成麻煩的情況下完成。
4、寒衣節(jié)上墳、掃墓,最好在上午九點至十二點間,一天中陽氣最充足的時段,下午不可以去上墳。并且身體抱恙者最好不要參與,老幼孕婦也不適合去墳地;近期運勢低迷者不要參與。另外天黑以后更不要去墳地。祭祀過程中不要在墳地嬉笑游戲,口吐不敬之語,離開時干凈利落,不留贓物。
5、墳墓有進水,塌陷,損毀的,建議在寒衣節(jié)當日進行修繕,墳頭的草木要及時清理,以保證先人在地下不受風吹雨淋之苦。有些人需要遷墳的,也最好在寒衣節(jié)和清明節(jié)進行。部分人墳地風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最好不要自作主張,一切根據(jù)專業(yè)人士堪輿進行。
寒衣節(jié)各地習俗
晉南地區(qū)送寒衣時,講究在五色紙里夾裹一些棉花,說是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晉北地區(qū)送寒衣時,要將五色紙分別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甚至還要制作一套紙房舍,瓦柱分明,門窗俱備。這些紙制工藝品除體積縮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還要精致漂亮。
洛陽
洛陽話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說,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這些東西油膏肥膩,操作間不免弄得滿手、滿臉皆是。
市區(qū)、偃師、宜陽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墳燒寒衣,而在家門口及十字路口燒。待到十月初一這天,瞅著天快黑了,人們抓把土灰,在家門前撒一個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燒紙衣、紙錠,祭奠先人。講究的人家,會特意跑到離家不遠的十字路口,為“游魂路鬼”送寒衣,為的是“鬼有所歸,乃不為厲”,賄賂那些流浪鬼,使它們能與自家的亡人和平共處。
北京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襲舊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紙店去買寒衣紙,它是用冥衣鋪糊燒活的彩色蠟花紙,裁成布匹形狀的長條,一般是一張紙破三條或四條。粉紅色的印上白色圖案;白色的則印上青蓮色的圖案;黃色的則印上紅色圖案(一般均為牡丹、菊花、蝴蝶的連續(xù)圖案)。也有用素色紙的??傊?,只是象征性的東西。有的把這些寒衣紙剪成衣褲狀,有的不剪,直接裝在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里焚化。還有的更為講究的富人,則是請冥衣鋪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襖、皮褲等高級冬裝。不論用什么樣的寒衣,都要以紙錢、紙錠為主,一并裝在包裹內(nèi),供罷焚化。
宅府門第,在祠堂里設奠;一般人家則將包裹當成主位,在堂上設奠,多以三碗水餃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鮮果品、滿漢糕點、冷葷熱炒,均無定例。焚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次序行四叩首禮(謂“神三鬼四”)。祭罷,或送墳地,或在門口焚之。老喪一律不舉哀。
魯
魯中一帶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燒寒衣,為無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
魯西南一帶,寒衣節(jié)上除了準備寒衣外,還以亡者生前喜愛的戲曲或神話故事為題材制作紙扎供陰間娛樂。
南京
南京地區(qū)送寒衣,要將各種冥衣裝一紅紙袋里,上面寫明亡者的身份及姓名,初一當晚,把紙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后拿到門外焚化,同時將剛收獲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讓祖先嘗新。其實,這一系列的祭祀活動都是緬懷祖先,祈求保佑家族興旺、子孫平安的表現(xiàn)。
寒衣節(jié)吃什么食物
1.面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qū)興吃蕎面、莜面。寒衣節(jié)吃面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yǎng)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平時應酬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陽春面,不僅解酒,還能起到養(yǎng)胃補身的功效。
冬天是吃蘭州拉面最好的季節(jié)。炸醬面是幾種風味面中營養(yǎng)搭配最合理的。刀削面由于制作工藝的差別,面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嘗試,而老年人就不該多吃了。吃面條應該多搭配一些蔬菜、蛋類食品。
2.紅豆飯
后人把十月初一當?shù)客龉?jié)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p>
紅豆的表皮致密而堅實,需要提前浸泡處理一下,否則蒸出來會很硬。傳統(tǒng)的紅豆飯做法是將紅豆事先泡水數(shù)小時,讓其喝飽水后,有時候還需要提前煮一下紅豆,然后再與大米一起蒸煮。現(xiàn)在可以稍微提前泡一下紅豆(也可不泡),然后用高壓鍋直接蒸煮,半個小時,軟糯香甜的紅豆飯就可以出鍋了。
3.逆糍
在惠州傳統(tǒng)的風俗中,“十月朝”是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傳統(tǒng)的祭牛節(jié)。在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種叫“逆糍”的傳統(tǒng)食品?;葜萑苏J為,牛為人類辛勤勞動了一年,要慰勞慰勞牛。
除了做些逆糍供奉牛神外,還有一些農(nóng)戶將菜葉包裹著逆糍來喂牛,祈求它身強體健。剩下的逆糍除了自己吃外,還會送給親朋好友。久而久之,這逆糍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tǒng)食品之一。
4.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燒?!边@是一句客家俗語,說的是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畢,勤勞的客家人會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做成應節(jié)食物糍粑,以慰勞一家老少,慶賀豐收。
吃糍粑最過癮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區(qū)陰寒潮濕,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會燃起火爐,大伙圍坐一團。將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漸漸鼓脹,嘰嘰作響,表皮微微隆起后像個大包子。此時將表皮弄破,會有一股白氣騰出,用口撕咬外酥內(nèi)軟外黃里白,似一個“金包銀”的糍粑拿在手里軟乎乎的,但千萬要注意避免燙了口舌。
5.餃子
洛陽有話云:“十月一,油唧唧?!币馑际钦f,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概_居民多是用“煎餡食”祭祖。
民間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來源于醫(yī)圣張仲景,他看到嚴寒中百姓耳朵被凍壞,故用面包了驅(qū)寒藥材,煮熟做成“嬌耳湯”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餃子餡料有葷有素,這種合理營養(yǎng)搭配,能起到進補養(yǎng)生的作用。除了必須的肉類和蔬菜,大蒜等調(diào)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體抵抗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