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覓渡讀后感范文
手里捧著一本《覓渡》,陷入沉思的境地。覓渡,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摻雜著些許哲思,襲上心頭。良久,翻開書頁,浸入另一個靈魂的另一片思緒的海,窮盡目力之所及,只為覓渡。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覓渡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覓渡讀后感1
《覓渡》是一本語言優(yōu)美,意味雋永的散言集。這里面有政治歷史的咀嚼,有山川風景的感懷,有人生社會的思考。人為什么要寫文章?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回答人為什么要讀文章。說到底,寫作與閱讀是一種供求關(guān)系。閱讀是一種精神需求,如同吃飯是一種物質(zhì)需求。這種需求由低到高可分為六個層次:刺激、休閑、信息、知識、思想和審美。人總是在精神上追求這六種東西。要不然他就會感到空虛如同沒有吃飯,會感到饑餓。由于閱讀者的文化修養(yǎng)、職業(yè)特點不同,閱讀的層次也不同。就是同一層次的人或者同一位讀者,在不同時空、不同心情下,閱讀的內(nèi)容也有不同,比如在書房里和在地鐵里讀的東西就不一樣。但讀一段后,又想讀婉約派,過一段,又反過來讀豪放派。閱讀是一個復雜的精神會餐,綜合充電。 閱讀復雜,寫作也就復雜。滿足休閑有閑話、笑話等讀物;滿足信息有報紙;滿足知識有專業(yè)的或普及的讀物。而滿足思想和審美這兩個較高層次,可以是專門的思想理論和美學讀物,也可以體現(xiàn)在其他各類讀物中。散文是一種形式短小,但又旨趣高雅的文種,它不是應用文,不以求實,而專攻虛境,主要滿足人的思想和審美這兩個較高需求的。它可以敘述任何內(nèi)容,但必須見美見理。文章為思想和美感而寫,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頁的還書條上赫然印著2010年12月13日,挺舍不得還的。
有些書或許只與你有一面之緣,有些卻在一面之緣后,令你心愿讓緣分繼續(xù)。
讀過梁衡,可能說他的有些文章題材,那種歷史文化背景我并不著迷也未曾接觸,但綜合起來我不得不敬佩并喜歡他的思想。很難用幾個形容詞表現(xiàn)他的思想、他的筆鋒究竟是怎樣的,但是他打動我,似乎讓靈魂有路可走,找到了一條優(yōu)雅的道路去走。他寫《把欄桿拍遍》的辛棄疾,《亂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和居里夫人那《跨越百年的美麗》;寫《杏花村訪酒》,訪到這個小山村在天地之間不可挪移的韻味;寫《節(jié)的聯(lián)想》《追尋那遙遠的美麗》《熱炕》《忽又重聽走西口》,思考生活的道理,思考藝術(shù)的境界,思考事業(yè)的價值。概括來,我能夠感受到他的許多觀點是我感同身受的,其實也是打動我的。
聽說2009屆的學長們在日本社會實踐期間,所發(fā)的調(diào)查問卷里“職業(yè)精神”一詞,是所有填寫問卷的日本人都不明白的。所以我們感嘆,在我們認為職業(yè)精神一致高尚的國度里,竟實際上并不具有關(guān)于職業(yè)精神統(tǒng)一的概念。無論是否在于民族語言的差別,或許我們的關(guān)注點更應放在語言所傳達的內(nèi)容。同樣適于《覓渡》,書里沒有提過這個詞語,但上述文章無不讓人感受到一種精神的勃發(fā)。
做文章,要寫大事,大情,大理。梁衡先生這樣提倡,也是這樣餞行的。喜怒哀樂并不需要掰開揉碎了幾千字地寫,因為語言并不要用來分析人的最基本的情感。能夠表現(xiàn)作家的精神是最好的。
當我們旅行到一個優(yōu)雅的法國小鎮(zhèn),或者任何世界上優(yōu)美的地方,內(nèi)心似乎常常被當?shù)氐哪撤N東西打動,而說不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四周的寧靜?街道的干凈?花店老板體貼的服務(wù)?當?shù)厝送秮淼臒崆榈奈⑿?記憶中只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細節(jié)可供篩選,可我們被打動的原因怕是在于所有細節(jié)的集合所營造的氛圍。《杏花村訪酒》在酒與村子的相互影響、相互浸透中搖曳出酒的醇香與村子的歷史底蘊,搖曳出美,搖曳出藝術(shù)的感動。文字給人的感動來自作者與上帝的對話,風景給人的感動來自自然靈氣與人的純美心靈的交融,那該是世界上最感人的語言,是世界上最動人的景觀。
職業(yè)精神,處處有體現(xiàn)?!稛峥弧分械泥l(xiāng)村女教師,教書育人是她的事業(yè),因為有她,村子里的大人孩子擺脫了不識字的煩惱,幾十年來,全村上下已沒有人不是她的學生,鄰里在山里挖出了名貴的補品,常常是第一個想到送給她。她以質(zhì)樸的理想,無私的付出,收獲了幸福,創(chuàng)造了大愛。不同于現(xiàn)在的許多年輕人,選擇職業(yè)的標準停留在待遇、地位,于是出現(xiàn)了對一個職位或一個領(lǐng)域擠破頭的追逐。然而所有人的價值應是會體現(xiàn)在眾多的不同的領(lǐng)域的。有人說,比起面臨眾多選擇,最大的幸福反而是沒有選擇。意思是,年輕人更要學會放下浮躁的心態(tài),捫心自問自己的人生追求該在何處,而積極地去做事,去用自己的努力溫暖身邊的人和事,就是人最大的價值。這也成就了人的事業(yè)的最大價值。
覓渡讀后感2
一個柔弱之身的白衣書生,一個慷慨就義的革命英雄,他,就是瞿秋白。
秋白的文才折服了一代人。黃埔軍校,上海大學的講臺上都有他的身影。學生們求知若渴的大眼睛與坐無缺席的講堂,無不襯托出他那熠熠閃光的才華。秋白熱愛文學,喜愛探索知識帶給他的歡樂。他一生可以浸泡在書齋里,伴著書香氣息,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學。把文字間的美麗帶給后人,成為德高望重的文學泰斗。并完全遠離世俗,脫離戰(zhàn)火硝煙,兵荒馬亂,不參與一切革命紛爭。
盡管如此,盡管文學高于一切,盡管他會在腥風血雨的斗爭中受盡煎熬與困苦,瞿秋白仍然選擇了革命。在尋覓前方路途的岔路口,將小舟駛向崎嶇蜿蜒的道路。
瞿秋白以職業(yè)革命家自許?!鞍似邥h”,他挑起了統(tǒng)帥全黨的重擔,發(fā)出毅然決然的吼聲。可隨即,被黨的“左傾”狠狠地遏制住了喉,等著敵人的屠刀來砍。秋白被捕入獄。他雖為柔弱之軀,卻內(nèi)心縱橫交錯,有坦蕩如砥。秋白明了了生死大義,鋒利的刀架在了脖子上,寒冷刺骨也全然不懼。他已獲得了最大的堅強,從容。
秋白一生在覓渡,一生也沒有泊在好碼頭。他在無盡的探尋,尋找生命的歸宿,探究自己內(nèi)心的本真。
覓渡,覓渡,渡何處?
覓渡讀后感3
《人杰鬼雄》的壓卷之作《覓渡》,是一篇評價瞿秋白的散文。秋白去世半個世紀了,為什么人們至今以至永遠懷念他,紀念他?是因為他當過黨的領(lǐng)袖?是因為他的文學成就?還是因為他的從容赴死?當然有這些因素。而梁衡在散文中卻繞過這些,突出地評述了秋白對生、對死、對名的態(tài)度。
幾十年來,描寫秋白、紀念秋白、評價秋白的文章浩如煙海,而梁衡是第一個從人格上剖析秋白,一層層逼近秋白人性的最高境界,用秋白的人格魅力在讀者心中攪起了軒然大波。難怪此文一出,先后有百多家報刊轉(zhuǎn)載,難怪秋白的女兒獨伊讀過《覓渡》之后,在致梁衡的信中說:“父親一生磨難多,爭議多,先生的一支筆概括了父親的一生,提煉了他生命的精華。讓沒有讀過黨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親的思想脈絡(luò),和他對黨對國家的赤子之心?!薄办o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謝先生將個人的思考變成了億萬人對父親的追思”。誠哉斯言!信哉斯言!記得當年《覓渡》一出,我們幾個先睹為快的人,便不約而同,相互推薦。此后的幾年里,我讀此文不下十遍,每讀一遍,就覺得和秋白接近了一步,但又總覺得和秋白有說不盡的話。秋白一生是一幅讀不完的名畫,梁衡的《覓渡》是一篇讀不盡的散文。
梁衡評價瞿秋白的話:“哲人者,寧肯舍其事而成其心?!被蛟S,這句話是最能概括整本書的內(nèi)涵的,也是給了我深深的啟示。
以瞿秋白的才干,他完全可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翻譯家、金石家、書法家或名醫(yī)。但他卻偏偏選擇了革命家這條路。他的壯烈犧牲,我們在無限惋惜的同時,更多的,是景仰和崇敬。梁衡評價其為“舍其事而成其心”,也就是寧可放棄輕松安逸的生活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于是,我想:人要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何為人生價值?這是一個宏大的概念。我以為,就是高遠的目標。那怎樣的目標為高遠?我覺得至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他人即可。梁衡在《讀韓愈》中寫道:“他(韓愈)覺得自己的知識能力還能為地方百姓做點事,覺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這點冤枉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么?!边@也是“舍其事而成其心”,韓愈
在大一統(tǒng)的江山上被金鑾殿上的御筆指來劃去,他的生活或許不像瞿秋白那樣是主動放棄輕松安逸,多少有點無奈與悲涼。但生活的坎坷并沒有消解他善良的心靈,他的心中仍然是有那么一種精神,一種目標。雖然這目標比之于在朝廷上輔佐君王、治理江山小得多、卑微得多,但仍是符合他作為一個封建時代中國文人的良知的,那就是既然為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吧崞涫露善湫摹?,成就的不僅僅是自己一顆善良之心,也成就了一方水土的安寧祥和。所以說: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于己于他人都為有利。
梁衡說過:人生的價值恰在于昭示過程的進行?!澳繕说某霈F(xiàn)也是一個接一個的,人生的價值不會因一個目標的實現(xiàn)而宣告完成,相反的,在完成一個個目標的過程中,人生的價值才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xiàn)。曾一次次地被楊善洲的事例深深感動。做了一輩子的地委書記,辛苦操勞了一輩子,本應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的他,“舍其事而成其心”,在一個目標完成以后,再尋求到了新的更艱難的目標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那就是植樹造林。老人走了,換來的卻是翠林青山。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此一個人定不會空虛,而且定能快樂長久。所以說,一個能夠“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能夠不斷尋求目標體現(xiàn)人生價值的人,是能真正體悟生活美好的人。
但我并不是說要“成其心”必須“舍其事”。我們之所以銘記瞿秋白、韓愈、楊善洲這樣的人,是因為他們的目標和人生價值因為他們的悲劇和苦難而增添了些許的更為人奪目的光芒。但是不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仍是有的,比如歌德一生養(yǎng)尊處優(yōu)、榮華富貴,也照樣能獨領(lǐng)一幟,成為世界文學星空上的明星。所以我想強調(diào)的是,想要成其心,要實現(xiàn)人生價值,假惺惺地去受點苦、磨點難是不行的,關(guān)鍵是那顆心是否堅定、是否本善。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現(xiàn)在社會上,有些人不愿吃苦,沒有人生目標的追求,而是一味地渴求安逸的生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余秋雨曾說過:“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我更愿意把這種“舍其事而成其心”的精神說成是文化人格,它所支撐的是整個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不苛求我的文字能對這個社會有多大的改觀,但至少,我們應該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 ,唯其如此,才不致于使燦爛的民族精神淪于黯淡。
“舍其事而成其心”,短短一句話,承載的是很多很多??
覓渡讀后感4
叔本華說,“智力和意欲的關(guān)系就是光和可燃物的關(guān)系”.何解?前者依存后者而生也.梁衡的文字和他的背景在我看來也是光和可燃物的關(guān)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把欄桿拍遍》,這篇文章高中階段就有閱讀,非常喜歡.至少其大境界突破了一些傳統(tǒng)的局限性.某日在書城瞥見《覓渡》一書,閱讀良久不肯歸,于是在某一個假期將其買下.
有一些觀點和視角是要在梁衡這個位置上才能看清的,有一些疑問和背景也只有在梁衡的位置上才會產(chǎn)生.“意欲”之為“意欲”,非為個人,實為團體也;“智力”之為“智力”,非為團隊,亦屬個人也.
不過,在梁衡大境界大閱讀手法掩蓋下的,卻是一些從屬關(guān)系過強的意欲表征.我們只能說,閱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吧.
覓渡,覓渡,渡何處?到現(xiàn)在為止,梁衡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非常模棱兩可的.
高中老師親情推薦得知此書,我是看了三年用了三年,從中抽走無數(shù)作文素材,條條對得上閱卷老師的口啊.高中作文以議論文為主,論據(jù)有時不太好找,大眾化的無非司馬遷、愛迪生和魯迅,毫無亮點.這本書里有著很多歷史偉人的故事,也有著對大江大河的憑吊與感慨,包羅萬象,能應對不少作文的類型.優(yōu)美的筆法再加上情理與感悟合成了篇篇散文,摘抄幾段很是受用.極具藝術(shù)感的文字又不顯浮夸,題材人物雖都是眾人皆知的,但深刻的見解又使之不落窠臼,絕對好的作文書啊.我也是因此書開始喜歡上語文的,感覺文學藝術(shù)頗具魅力,其中寫李清照為亂世中的美神的一篇文對我影響頗深,開始喜愛李清照詞,直至今日.
覓渡讀后感5
書以《覓渡》為名,以《覓渡,覓渡,渡何處?》為開篇,就是為了寫瞿秋白一個人嗎?看著一篇一篇文章,講述者一個一個青史留名的人物,這本書就是他們的微傳記,讓人能時刻想起他們的所作所為。
英雄是孤獨的,只有英雄與英雄之間才有共同語言。瞿秋白和魯迅兩人的深厚感情,就是建立在兩個人共同的志向上的。文章中有句話:哲人者,寧肯舍其事而成其心。這類人的思考角度從開始就與常人不同,他們已經(jīng)達到了另一個高度,這是我們可能要花費一生的時間才能達到的,而大部分人甚至都觸及不到的高度。就如同站在巨人腳下和肩膀上看問題,自然得到的結(jié)果也就不同。在我們看來,瞿秋白舍棄了自己的生活,投入了革命,而在他自己看來,革命就是他的生活。他就是為了革命而生的,這種注定的命運,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在歷史上,總會有推著車前進的人,也會有阻擋歷史前進的事,推車的人也總會有脫離隊伍的那一刻,這是無可避免的。但是后人看到車轍和腳印,就知道,推車的人是誰,貢獻了多少力量。我相信,周總理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沒有日理萬機,平易近人,最后怎么會有百姓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壯舉。我看到了,在歷史的車轍后面,有一串深深的足跡,壓得比車轍還要深,消失在了1976年1月8日。
“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一篇《祭鱷魚文》,鏗鏘有力,代表了韓愈為民除害的決心。文章短小,卻義正言辭跌宕有力。雖然有以上書彈劾為生的言官,但是說真話一向是大多數(shù)古代官員最害怕做的一件事,韓愈不怕。耿直的性格固然好,但是帶來的后果可就不好了??v然如此,韓愈依舊在困境中,說實話,做好事。這讓我想到了孟子的“不為也,非不能也”,前有無數(shù)代官員,卻無人解決問題,韓愈一人就辦了,這必然也是后人尊敬他的地方。有官如此,只可惜皇上的慧眼沒有擦亮。在文學上的成就,從現(xiàn)在的視角看來,是獨特的。能在大流中脫離出來,就是一種突破。罪臣,文人,好官,這些身份的重疊也讓后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居于現(xiàn)狀,但不安于現(xiàn)狀。身軀可朽,但事跡不朽。
書中說林則徐是塊破磚頭,這點我不能茍同。我認為林則徐是一塊璞玉,皇上看不透,就以為他是一塊石頭,扔到了百姓手中,在這里他大放異彩,顯露出了寶玉的光輝。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無不是為了國家和百姓,在危亡時刻,他受命禁煙,在百姓群中,他墾地開渠。寶玉的光輝逐漸被整日的勞作蓋住了,但幸好朝廷又重新啟用,只可惜,沒干幾年,這塊飽經(jīng)風霜的玉石,在潮州普寧破碎了。他無愧于文忠這個謚號。罪臣,功臣,一切都有歷史評定。
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領(lǐng)域的國王,這話不假,但是想要成為國王,也是要付出一番努力的,否則只能在自己的想象中,戴上虛幻的王冠。這臆想可以成為你的王國,但也是一片毫無意義的土地。空有一番想象,是成為不了國王的。
節(jié),接也;節(jié),結(jié)也;節(jié),截也。節(jié),節(jié)也。每天都是平淡的節(jié)日,發(fā)生著該發(fā)生的,慶祝著該慶祝的,失落著該失落的。縱然對每個人來說,每一天的節(jié)意義都不同,但還是堅持下去吧。
初一覓渡讀后感范文相關(guān)文章:
初一覓渡讀后感范文
上一篇:最新紅樓夢讀后感中學生
下一篇:中學生水滸傳讀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