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的詞語解釋及造句
囫圇吞棗,漢語成語,拼音hú lún tūn zǎo,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巖錄》。 下面是小編精選整理的囫圇吞棗的詞語解釋及造句,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詞語辨析
【詞目】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出處】宋代的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初無二致,正是鶻侖(囫圇)吞棗。”
【解釋】不多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對只是不理解,不加分析籠統(tǒng)接受。囫圇:整個兒。
【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貫通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成語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余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里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y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著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于牙齒,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牙齒?!甭犃诉@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牙齒了?!笨腿苏f:“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囫圇吞棗造句
1、我們要借鑒古人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切不可囫圇吞棗,應該厚積薄發(fā),如老馬識途一般循序漸進。
2、學習知識不能囫圇吞棗,而要細嚼慢咽;運用知識更不能張冠李戴,而要細心!
3、沒錯,千百萬囫圇吞棗般讀過他的某一部小說的讀者都會如饑似渴地徑直返回書店去購買他寫的書,這是可以理解的。
4、小明囫圇吞棗地把晚飯塞下肚,好像三天沒吃過東西似的。
5、史密斯囫圇吞棗地把晚飯塞下肚,好像三天沒吃過東西似的。
6、學習知識絕對不能囫圇吞棗,馬虎了事,要將每一個知識點都掌握徹底。
7、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而要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8、有些書只需淺嘗輒止,另一些供囫圇吞棗,尚有數(shù)需要細嚼慢咽,消化吸收。
9、在學習前人的東西時,取囫圇吞棗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0、學習要靠平時的積累,別到了臨時才囫圇吞棗的抱佛腳,這是不可取的。
11、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六周時間囫圇吞棗所有的材料來獲得一個全年的學分,長期來講,你將發(fā)現(xiàn)這將對您的孩子有害。
12、那種只有一個籠統(tǒng)說法的囫圇吞棗式的教科書,只能使學生”食而不化”,難以理解。
13、我已經(jīng)讀過數(shù)不清的電子書,囫圇吞棗了各種博主的許多經(jīng)驗,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結(jié)果。
14、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15、做事不能囫圇吞棗,要靜下心來做,否則欲速則不達。
16、想囫圇吞棗消化吸收新信息是困難的。
17、然而,人們來不及鑒別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圇吞棗的辦法,良莠不分,拾起來便用。
18、你看四大名著的時候一目十行,隨便瀏覽的話無異于囫圇吞棗,是沒有效果的。
19、以下就是這一張圖畫:書是這樣寫著:大蟒蛇將捕獲的獵物囫圇吞棗般嚥下去。
20、學習切忌囫圇吞棗,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21、“不管什么事,你都可以囫圇吞棗,”他說,“或者你可以試著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