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老北京俗語諺語合集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風(fēng)水寶地什剎海地區(qū),占地6萬多平方米,有“99間半”之稱的后罩樓攔腰將之隔為府邸和花園,府邸堂皇莊重,花園優(yōu)美繁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北京的俗語合集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京的俗語合集1
開瓶兒的二鍋頭---沖勁兒足。二鍋頭是北京特產(chǎn)高度清香型白酒,喝二鍋頭就像喝豆汁一樣,是體現(xiàn)北京韻味的一種表現(xiàn)。喝的時候多配以涼菜,如:花生米、高碑店豆腐絲、醬牛肉、拍黃瓜等。在品嘗老北京小吃,比如鹵煮火燒,爆肚,白水羊頭的時候,食客也常常一起飲用二鍋頭來助興提味。并且,在冬天吃餃子時,配以二鍋頭是最常見的搭配方式,有俗語道:“餃子就酒,越喝越有”。二鍋頭入口熱辣,謂之“有沖勁兒”。比喻為人做事有闖勁兒,潑辣,敢作敢為。
老太太喝豆汁兒---好稀(喜)。豆汁兒乃北京特色小吃中最具地方色彩者,能否喝豆汁兒可謂判斷老北京兒的標(biāo)志。根據(jù)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淀粉濾出制作粉條等食品后的剩余殘渣進發(fā)酵產(chǎn)生的,具有養(yǎng)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老北京人愛喝豆汁,或者直接買來生豆汁回家自己熬,一般冬天都這么喝;或者是到廟會和街頭的豆汁攤兒上去喝,一般夏天這么喝。諧音比喻個人喜好某件事情或某個物件,別人干涉不著。
艾窩窩打金錢眼---蔫有準(zhǔn)兒。京城道教名剎白云觀有窩風(fēng)橋,橋洞內(nèi)懸掛一個巨大銅錢,錢眼中有一小鐘,游人用小銅錢打大銅錢,擊中小鐘的會發(fā)出清脆響聲,寓意好運。艾窩窩是老北京清真風(fēng)味小吃。曾有詩云“白黏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它的特點就是色澤潔白如霜,質(zhì)地細膩柔韌,餡心松散甜香。同樣切糕也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老北京清真風(fēng)味小吃,特別是到了年節(jié),切糕一定是老百姓必吃的食物,主要是為了取個吉利,因為切糕有“年年高”之意。用艾窩窩打金錢眼當(dāng)然不會有聲。比喻辦事情心中有數(shù),不是聲張,穩(wěn)妥的人。
窩頭翻個---現(xiàn)了大眼。窩窩頭本來是過去北京窮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雜合面作成的。大個兒的有半斤來重,小的也有二、三兩。窩窩頭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間空,呈圓錐狀。為了使它蒸起來容易熟,底下有個孔(北京俗語叫窩窩兒),又因為它是和饅頭一樣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稱這種食品為窩窩頭。慈禧西逃餓壞了,吃了窩頭覺得美味無比,回京后御膳房御廚制作了栗子面窩頭,從此點心譜中又增添了一品小窩窩頭。如果您把窩頭翻個,就顯現(xiàn)出圓眼兒了。比喻想出風(fēng)頭反而出丑的人。
北京的俗語合集2
吃了烤肉到盧溝---宛(晚)來宛(晚)走。北京人提到烤肉,必提及“南宛北季”?!澳贤稹奔词强救馔?。數(shù)烤肉宛的字號最老,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20多年歷史。烤肉宛的烤牛肉,溢油,蕩香,鮮嫩有“賽豆腐”的美稱。宛平城位于盧溝橋畔,諧音比喻來得晚走的也應(yīng)該晚。
六必居的抹布---甜酸苦辣全嘗過。六必居店堂里懸掛的“六必居”金字大匾,出自明朝首輔嚴(yán)嵩之手。此匾雖數(shù)遭劫難,仍保存完好,現(xiàn)已成為稀世珍品?!傲亍痹谏a(chǎn)操作工藝上可以解釋為:用料必須上等,下料必須如實,制作過程必須清潔,火候必須掌握適當(dāng),設(shè)備必須優(yōu)良,泉水必須純香。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醬菜,它也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久、聲譽最顯著的一家。其抹布當(dāng)然是擦抹過各種味道,比喻飽經(jīng)風(fēng)霜,經(jīng)歷坎坷,見多識廣。
砂鍋居的買賣---過午不侯。砂鍋居,正名和順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單缸瓦市義達里清代定王府更房臨街之處。主打砂鍋系列,其中砂鍋白肉是招牌菜,是目前北京規(guī)模最大的主管砂鍋菜肴的中華老字號。以其特有的燒、扒、白煮等手法將豬肉類精粹烹于一延,贏得“名震京都三百載,味壓華北白肉香”的贊譽。過去每天只做一口豬,經(jīng)常是午間就賣完了,過午才來只能等明天了,比喻辦事情要趕早,不能耽誤時間。
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小蔥拌豆腐是北京人春夏常吃的一道家常菜,蔥莖色白,蔥葉色青,豆腐色白,拌之即呈一青二白?!扒唷迸c“清”同音,于是指“清白”、“清楚”等意用之。
北京的俗語合集3
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了。豆腐可是北京人喜愛的美食,老北京的豆腐制品品種繁多,有的還成為具有北京特色的北京豆制品,如豆?jié){、老豆腐、凍豆腐、豆腐干、豆腐熏干、白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腦、豆腐泡、炸三角、醬豆腐、臭豆腐等,還有豆汁、麻豆腐、血豆腐……幾百年來,老北京民間有無數(shù)個制作豆腐的作坊,簡稱豆腐坊。由此而形成的有關(guān)豆腐的地名有十幾個,豆腐胡同、麻豆腐胡同、豆腐池胡同、豆腐巷、大豆腐巷等。馬尾絲細而堅韌,穿入豆腐,怎能提起來呢!于是用以表示某人、事、物沒法提了。
凍豆腐---沒法拌。冬天,老北京人家的看家菜是大白菜和凍豆腐,凍豆腐特別受北京人的喜愛,什么時候想吃用涼水拔化了用它熬白菜、燉肉、魚湯豆腐、涮鍋子都行,用筷子夾起一塊凍豆腐您先得慢慢的吸食豆腐蜂窩里的湯汁那味道美極了,而且凍豆腐嚼起來勁道好吃。凍豆腐不能拌著吃,“拌”與“辦”同音,指事情沒辦法而言。
炒蔥---癟啦。說起炒蔥,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蔥爆羊肉,北京人會吃 ,用火鍋剩下的羊肉片做這道菜再合適不過了。羊肉配蔥入菜,吃起來鮮香,不失為寒冬飲食的一項好選擇。蔥加熱一炒,就癟。于是借以說人窘了、困住了等意思。
奶茶鋪的炕---窄長。滿族先世原無奶食之習(xí)。后來諦構(gòu)滿族共同體時將許多蒙古族人編入滿洲旗,隨著收來的蒙古族人日多,以后又編成蒙古八旗。自此,滿、蒙古二族人共同生產(chǎn)和生活,滿族人學(xué)會了吃奶茶。滿蒙旗人入關(guān)后,北京商界為應(yīng)旗人生活之需,有人在街上開設(shè)奶茶鋪,售奶和奶制品。奶茶鋪店堂狹窄,只可順窗搭一窄長的炕,寬度只容一人坐,長度則可同時列坐十?dāng)?shù)人或更多。于是奶茶鋪的炕就以狹窄而長為突出的特征。奶茶鋪的窄長炕,給北京人極為深刻的印象,認(rèn)為以此比喻物體太窄而無寬是最恰當(dāng)?shù)模谑切纬闪诉@句老北京歇后語。北京最后一家關(guān)閉的奶茶鋪是西城護國寺街西口內(nèi)路南的“香薷軒”,停業(yè)于1940年?!昂?這倒好!奶茶鋪的炕啊!”意思是譏諷這個東西過于窄長。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