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諺語
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諺語
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同時也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風俗諺語有很多,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風俗的諺語,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
二十四節(jié)氣民間諺語
1、三月雷,麥屹堆。
2、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3、春分無雨到清明。
4、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
6、立春三場雨,遍地都是米。
7、秋分天晴必久旱。
8、雨灑清明節(jié),黃風刮半月。
9、夏至刮東風,半月水來沖。
10、谷雨麥挑旗,立夏麥頭齊。
11、久雨見星光,明日雨更狂。
12、清明前后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
13、谷雨麥懷胎,立夏長胡須。
14、六月六秋,早收晚丟。
15、處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6、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17、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18、小暑風不動,霜凍來的遲。
19、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20、芒種開了鏟,夏至不納棉。
21、日落山灰黃,來日大風響。
22、螞蟻成群,大雨淋淋。
23、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24、夏日雷雨三后晌。
25、一陣太陽一陣雨,栽下黃秧吃白米。
26、小滿暖洋洋,鋤麥種雜糧。
27、夏至落雨,九場大水。
28、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29、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
30、秋分天氣白云來,處處好歌好稻栽。
二十四節(jié)氣風俗習慣
立春
咬春
立春時民間有“咬春”的習俗,立春吃春餅,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蘿卜,則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
鞭春牛
立春日,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薄4号T谒苤茣r,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當牛被打爛時,五谷就流了出來,拾起谷粒放回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雨水
接壽
在我國有些地區(qū),雨水這一天女婿、女兒要去給岳父岳母送節(jié)。送禮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壽緣” 長,長命百歲。
撞拜寄
雨水節(jié),在川西民間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jié)氣。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白舶菁摹闭腋傻哪康?,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
驚蟄
祭白虎
傳說以前人們認為驚蟄這天,白虎會出來吃人,為保平安,便要在驚蟄日舉行祭祀,求上天保佑,不要讓白虎出來害人,還用豬肉去喂白虎,以求塞住虎口。
打小人
一般在三叉路口、橋底、路旁、山邊等陰暗的地方進行,相傳這樣的地方煞氣大,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雖然打小人在平時也可以進行,但在驚蟄這天打小人,具有特別的寓意,據(jù)說效果也最好。因為驚蟄的時候,害蟲益蟲雖然都出來活動了,但這時他們的力量還比較弱小,沒形成氣候,比較好打。小人也一樣,在小人未成氣候之前給予迎頭痛擊,可以起到壓制、打擊小人,讓小人遠離的作用。
春分
“豎雞蛋”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這一天最好玩的莫過于“豎雞蛋”:選一個光滑勻稱、沒有冷藏或煮熟過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在桌上把大頭朝下地豎起來?!按悍帧绷⒌暗膫鹘y(tǒng)起源于年前的中國,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如今這一中國習俗已成為“世界游戲”。春分這一天是時間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穩(wěn)定性最好。
清明
祭祀
清明節(jié)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
踏春
踏春,古時稱探春、尋春等。古代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游,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機會。
放風箏
古人認為,清明節(jié)放風箏可以消除災難、放飛晦氣。古人會把災禍疾病寫在風箏上,等風箏升到天空時剪短風箏線,任憑清風把它送到天涯海角,以期除病消災,祈求天賜好運、一年平安吉祥。
谷雨
賞牡丹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肮扔耆茨档ぁ?,每逢谷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等地都有觀賞牡丹的盛會,及至入夜,觀游一天的人們便懸燈宴飲,花意盈盈,人們稱之為“牡丹花會”。
食香椿
北方有谷雨節(jié)氣吃香椿的習俗。谷雨前后香椿樹萌發(fā)嫩芽,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yǎng)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的食用歷史已逾千年,漢代即已遍布大江南北,從達官貴人到民夫走卒均可享用?!峨S園食單》中所載香椿拌豆腐,“到處有之,嗜者尤眾。”
喝谷雨茶
有諺語說:“清明見芽,谷雨見茶”。清明時茶樹只能長出幼嫩的小芽,此時采摘的茶葉叫“明前茶”,芽小產(chǎn)量低。谷雨時節(jié),氣候溫暖濕潤,小芽可迅速長成鮮葉,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時機。此時采制的茶稱“谷雨茶”,又名“二春茶”。一年之中所產(chǎn)茶葉以此時的最為滋味鮮濃,實惠耐泡。
祭海節(jié)
對于漁民而言,谷雨節(jié)流行祭海習俗。谷雨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過了谷雨,百魚近岸。”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谷雨這天漁民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
立夏
立夏日“見三新”
立夏日,要“見三新”。哪“三新”?櫻桃、青梅與新麥。櫻桃甜,青梅酸,新麥清香。
而此時麥尚未熟,如何嘗新?取青麥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條,稱為“捻轉(zhuǎn)”,為一歲五谷新味之始。也有將青麥炒熟,糖拌,稱“涼炒面”。嘗新的還有蠶豆,所謂“消梅松脆櫻桃熟,新麥甘香蠶豆鮮”。
秤人
古時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經(jīng)過苦夏,瘦了多少??崾钪拢蠛沽芾?,正是最好的減肥季節(jié)。
有意思的是,當時“懸以大秤”,民間形容是,“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秋千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huán)肥”。——閨秀都走出了深閨,懸秤看來像是秋千,燕是趙飛燕,環(huán)是楊貴妃了。
立夏飯
舊時,鄉(xiāng)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后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立夏茶
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不飲立夏茶,一夏苦難熬”。
蝦面
閩南地區(qū)立夏吃蝦面。蝦與夏諧音,而海蝦熟后變紅,為吉祥之色。
烏米飯
烏米飯,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nèi)數(shù)小時后燒煮而成。烏黑油亮,清香可口,江南人人愛。
小滿
祈蠶節(jié)
江浙一帶在小滿節(jié)氣期間有“祈蠶節(jié)”。我國農(nóng)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在南方女織的原料以蠶絲為主。蠶是嬌養(yǎng)的“寵物”,很難養(yǎng)活,古代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yǎng)蠶有個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在農(nóng)歷四月放蠶時節(jié)舉行祈蠶節(jié)。
小滿動三車
江南一帶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在農(nóng)諺中,百姓以“滿”指代雨水的豐裕程度,小滿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時節(jié),如若田里不蓄滿水,就會造成田坎干裂,無法插秧,影響農(nóng)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們會早考慮,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帶動水車灌溉水田。
芒種
青梅煮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送花神
芒種時節(jié)送花神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祭祀習俗。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花神退位,故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是日,人們要設案供物,焚香祭祀,來為花神餞行。
夏至
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qū)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之所以吃面,一是為了取一個好彩頭,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含義。
時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種趣味盎然的夏至節(jié)日食俗。
北京:“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山東:“冬至餃子夏至面”;
江蘇:“夏令三鮮”,地三鮮是莧菜、蠶豆和杏仁,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鮮是海絲、鯽魚和咸鴨蛋;
陜西:夏至食粽子等。
小暑
食新
舊時有小暑“食新”迎豐收的習俗,小暑過后,農(nóng)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飯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還可以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大暑
曬伏姜
大暑期間,湖南地區(qū)還有曬伏姜的習俗,老姜放在簸箕中或用棉線穿成一串,吊在屋檐下,任憑風吹日曬、雨淋露濕,直到末伏的最后一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