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父母親文章
雖然父母親已經(jīng)離去,但是還可以用文字紀念父母親,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紀念父母親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紀念父母親文章:紀念父親母親
這幾天,我一直在猶豫,我是否該為“紀念父親母親”寫幾句“后記”。一年前的今天,母親去世。在過去的一年中,我把父親母親的部分照片陸續(xù)貼到“天涯”,并且輔寫一些文字,記錄他們的人生點滴和音容笑貌。今天,我想我該告訴讀者和自己,這些文字是時候告一段落了。
在我撰寫這些文字的過程中,我的妻子曾經(jīng)問過我,逝者已逝,做這些事情有何意義?我想,這些文字,并不是寫給逝者的,而是寫給生者看的,或者說是寫給自己看的。我們的世界是由普通生命構(gòu)成的。當一對普通生命在這個世界上走過,我們記錄他們的足跡和悲歡離合,里面有著時代的印跡。了解過去,反思歷史,有助于更好地善待生者。
十五年前,父親在完成了一千多頁的“幻方大觀”文稿后,寫了一篇“后記”。我把這一“后記”手稿,貼在“父親的愛好:數(shù)學”篇中。下面,我借用其中的部分文字,做為這里的結(jié)語:
“幻方,給人以一種神秘迷人、變幻莫測、奇妙無比的感覺。它的‘迷、幻、奇’的特色,使有的人望而卻步,不敢問津。但‘迷、幻、奇’只是幻方給‘門外漢’的一種假象,它的真相是科學的、實事求是的一串數(shù)字的組合圖形。只要你能孜孜以求,深入堂奧,它的真緣便顯示出來了,它只是一些科學的數(shù)字組合體,并不那么‘迷、幻、奇’。這里,我倒可以簡明地八個子來概括幻方的形象,那就是:‘方正、平直、均衡、連續(xù)’,而這八個子也正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如何做人的道理所在呢?”
記于2014年1月12日
紀念父母親文章:懷念我的父親母親
如果說生命是一株綻放的玫瑰,那么愛便是那片哺育它的沃土;倘若奉獻是一份可以饋贈的厚禮,那么牽掛將會是永恒不變的微笑……
記憶里,家,仿佛是遠山般矗立而肅穆的父親,與環(huán)繞其間綿延不絕溫順如水的母親所共同構(gòu)織成的一幅圖畫,自己則像只候鳥——冬來春去,總在疲憊不堪、饑渴難耐之時才肯停留,又好像是孤帆可以休憩、避風的港灣。周而復(fù)始地習慣了,于是,始終無法忘記那些依賴的**。
父親在我的記憶中沒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因為我剛上初中,他就因積勞成疾離我而去,走時剛滿四十九歲,而當時我竟沒流下一滴眼淚。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的嚴厲。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典型的中國農(nóng)民,他對我們兄弟的要求之嚴已經(jīng)到了挑剔的、無法忍受的地步。家里人誰都怕他那永遠不變的冰冷表情,所以生產(chǎn)隊里的人送他“石頭”的戲稱,用現(xiàn)代時髦的語言描述叫“酷”吧。父親長得特帥,非常勤勞,否則也娶不到我的母親.
父親說過的話就好像是韻味悠遠的哲言,盡管他沒什么文化,是極普通的農(nóng)民。他種莊稼是一把好手,是當時四里八鄉(xiāng)的莊稼漢不可逾越的一座里程碑。他厲聲訓(xùn)斥的威嚴是我們五兄弟都必須服從的真理,奇怪的是在我的印象里居然找不出他的錯,比如他預(yù)言,小弟以后比誰都有錢、哪天要下雨、今年是否干旱,雖然他從未說出理由來,但都十分準確,精密地像部機器。
記憶里,母親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致使我現(xiàn)在的戀母情結(jié)仍無法解開。她就是我生命中華蓋般的巨傘,為我遮風避雨,為我造就一片陰涼。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但我的印象中,母親最疼愛的是我——我排行第四。后來才知道母親偏愛我,可能是因為我生命的傳奇。在我快滿兩歲的嚴冬,我出牛痘發(fā)高燒,后來就“死”了。在等待我的堂伯吃罷晚飯去掩埋我的這段時間,我的母親躺在里屋的床上無聲地哭泣,而我的堂嫂則跪在我家神龕前禱告,不停地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母親
在說聽見屋后有小孩的哭聲,堂嫂雖然不相信,但還是開了后門去看,真是在哭呢。就這樣我又莫名其妙地活了。在我能記憶的時候,母親就一直把我當寶貝,盡管后來又有了個小弟。母親無論是趕集還是走親戚,她都會帶上我。上小學時遇上雨天,她會背我上學校,盡管我說我怕同學笑話,但她仍然堅持。上初中時學校離家有十多里地,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為我做飯,在我吃飯的時候她又為我的飯盒里裝上中午蒸飯的米,下午回家時,我在老遠就能看見母親的身影。上高中時學校離家更遠,開始每周回家一次,后來學校每月放假一次,每次回家,在這邊巖上就能看見母親那十分瘦弱的身影,能感覺到她期待的眼神。這一周、一月里家中有了什么好吃的,總要等到我回去才肯大家一起共享。離家時她總要送我,走出兩三里遠了,回頭望,母親依然站在巖頭目送著我。
外公和兩個舅都是國民黨軍隊的高級軍官,母親雖然不識字,但所受的熏陶造就了她優(yōu)秀的品質(zhì)。母親是個安靜的人,包管一家所有的雜務(wù),她喜歡邊忙活邊輕聲哼唱著那些古老的歌謠,總是無怨無悔地為我們裝扮溫暖的安閑。后來我在看電影《城南舊事》,當“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歌聲響起時,我不自覺地跟著唱了起來,唱著唱著眼淚就簌簌地流了下來,我很小的時候就聽母親就常哼這首舅母教給她的歌?,F(xiàn)在,無論何時何地,我只要一聽見這首歌,喉頭就一陣發(fā)梗……母親是絕對賢良的女人,丈夫和五個爭氣的孩子是她驕傲的財富。她最喜歡看我們狼吞虎咽地吃完她親手準備的飯菜,然后再去灶屋不停地忙碌,好像天底下的活都是她自己的專利一樣,她噓寒問暖地叮嚀就如同我早已聽膩的歌謠,直到現(xiàn)在還覺得押韻。
母親常說,“家無讀書郎,哪有做官人,我再苦再累我也要讓你們讀書,能否有出息全看你們的造化。”我前面的兩個哥哥相繼考上了學校(二哥因“”輟學)離開了家、離開了深愛他們的母親,離開了民風淳樸的家鄉(xiāng)。母親平時對我的事情好像沒有刻意的要求——上學、工作,都任隨自然,只有對我結(jié)婚一事特別在意,她常說:“只要我的老四結(jié)婚了,我死也瞑目了”不象別人的母親那樣做作,這多少都讓我覺得不解和無奈,直到如今,當周圍人群向我投來贊許或者驚嘆的目光時,才頓覺自己很慚愧和當時的無知!
弟弟考上大學那年我已畢業(yè)三載,由于畢業(yè)后被分配在偏遠的小鎮(zhèn),所以意志特別消沉,由于母親特別在意我的結(jié)婚,所以那年我決定結(jié)婚。結(jié)婚那天,母親沒在場,那時母親由于患嚴重的腎病和冠心病,身體已經(jīng)十分不好了。回家過春節(jié)時,我看到母親激動地緊握住她兒媳的手而不知說什么時的場景,不知道怎的,竟那么讓人揪心,突然眼前隱約看到熟悉的山巒矗立,
有河水從遠處安靜地流淌過來,許多被秋風吹落的黃葉在飛舞著,時而飄落在那水面上,泛起層層漣漪……母親的容顏瞬間蒼老了許多,鬢角有扎眼的殘霜凝結(jié),眼角的魚尾紋霎時布滿了歷盡滄桑的臉,形成了一張細密的魚網(wǎng),那是自己至今揮不去的心傷,母親才六十歲啊。
那年春節(jié),因為弟弟上了大學,我結(jié)婚,家里平添兩件喜事,所以各自一方的兄弟都回家了,患冠心病的母親臉上又有了紅潤和久違的開心的笑容。節(jié)后,兄弟五個都離開家去上班、上學。還未到元宵,就傳來了母親去世的噩耗。三十多里山路,我踉踉蹌蹌一氣跑回家,就暈倒在母親的遺體旁……母親出殯那天,周圍自發(fā)趕來送葬的鄉(xiāng)親綿延五六里。安葬了母親,我在醫(yī)院里住了半年……躺在病床上,我成天在思念母親,腦海里突然有這樣一句禪味十足的話冒了出來:“不死的死奪去了有死的生”。
現(xiàn)在我想,如果母親是要看到我結(jié)婚才肯離去,那么我寧愿推遲二十年結(jié)婚。
母親離開我已經(jīng)十九年了,昨晚我在夢中又看見了她慈祥的面容。
紀念父母親文章:紀念我們慈愛的父親母親
在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我寫下一篇短文,紀念我們慈愛的父母親大人。 父親黃美鴻大人(1914-1985)誕生于民國三年二月初七日,母親盛金枝大人(1916-1991)誕生于民國五年七月十四日。父親、母親誕生的時候,中國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剛剛過去二--四年多。那時的中國,應(yīng)該還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zhì)的社會,是帝國主義列強恣意侵略中國的時代; 那時的中國以至于到往後很長的時間內(nèi),都是中國的普通民眾受苦受難、為生存拼搏奮鬥的時代。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情況才有了很大的好轉(zhuǎn)。正是這樣的時代,造就了我們慈愛的父親、母親。父親、母親的事情我知道的不多。一則由于我很早離開了老家,二則是對父母親早年的事聽到的也是很少。雖然父親于1985年就離開了我們,母親也于1991年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音容笑貌及思想情懷,還是長久地啟迪著我們後人。
祖輩的好兒子、好兒媳。祖母去世得早,從上世紀三十年代中葉直到祖父去世的1957年,祖父就一直和父母親住在一起,由父母親贍養(yǎng)我們的祖父。我們的母親很小的時候就到了黃家,按舊時的説法,屬于童養(yǎng)媳,自小由祖父母養(yǎng)大,才與父親完婚。父母親對祖父母是非常孝順。 記得1956年下半年的樣子,我那時也記事了,祖屋旁邊的稻場上堆了一垛垛的柴禾,因垛子很高,所以要用柴禾時一般就是從下面抽一捆出來。有一天祖父也是抽柴禾出來,由于用力過猛,人往後一仰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八十多歲的老人那經(jīng)受得起啊!結(jié)果摔成了重傷。這一摔,祖父就一直臥床不起,有半年多的樣子。是父親和母親,親侍湯藥茶飯于床前,沒有半點怨言,使祖父安度晚年,最後以82歲的高齡而善終。
父母親是好夫妻。按舊時的説法,父親是屬虎,母親屬龍,應(yīng)是龍虎鬥。但我從小都聽灣裏長輩誇他們是很好的一對。我也從未聽到過他們發(fā)生爭吵的事。他們一輩子都是和和氣氣,和睦相處,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小時在家的時候,曾經(jīng)聽到父親説過,一個人一生要經(jīng)過很多的磨難。這對于今人來説,是很難體會得到的。難,對于那個時代的人來説,可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正是磨難之中顯真情。
父母親是同輩中的好弟兄好妯娌。他們尊敬兄長,尊敬愛護姐妹兄嫂。我們的祖父母生子六:美慶,美朋,美高,美華,美利,美鴻,生女三:長適張,次適吳,三適張。我們的父親是老幺。我們的家族不少人都接受過父親和母親的資助和幫助。三伯美高、五爺美利一生未娶,因此沒有後代。他們二位去世時,都是我們的父母安葬的,並且立有墓碑。我每次回黃荊山掃墓時,也都在他們墓碑前上了香。對黃荊山我族後人的關(guān)心和教誨,更是讓每一個人都銘記在心。成為黃氏家族維係感情、凝聚人心的中心。
二位老大人是我們的好父母親。他們生子五:君學,成學,希學,元學,挺學,生女二:長女姣英適宗濤,次女愛英適袁觀海。按舊時的説法,是五男二女,七子團圓。......,哎呀,寫到這裏,我已經(jīng)寫不下去了,我的眼淚流出來了,半天了,一直止不住......。我想到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父母親對他們的每一個子女、每一個兒媳、每一女婿、每一個孫子孫女......,都是一樣的對待,一樣的愛護。父母親為了養(yǎng)育我們照顧我們,一輩子拼搏,一輩子操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前三嫂去世得早,小強也基本是由他們撫養(yǎng)成人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親對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也是堪稱模范,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以他們默默的行動來感化後人。對子女人生道路的選擇,非常尊重。我們兄弟姊妹算是從事各種不同的職業(yè),五個在黃石,兩個外出謀生,可以説,都有所成。也都得益于父母親的養(yǎng)育教化。
在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我們兄妹七人中,如今大哥黃君學、三哥黃希學已經(jīng)作古。剩下的人是黃石、武漢、海南各居一方。包括他們的女婿、子女、孫女婿、子女、重孫輩、重孫輩子女,我們的父母真是兒孫滿堂。他們地下有知,必當慰藉。我們紀念二位老人家,必當繼承他們的美德,繼承家族的傳統(tǒng),並發(fā)揚光大。
我們子孫,敬獻挽聯(lián)于黃公美鴻老大人、盛氏金枝老儒人靈前:
養(yǎng)育教誨猶在耳邊,如長江風、黃荊山的雨;
前輩源泉永存心底,是磁湖水、太子灣的雲(yún)。
看過“紀念父母親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