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化的優(yōu)美散文
有關文化的優(yōu)美散文
寬容,是人類文化傳承的美德。大海因為寬容,而變得浩瀚無邊;天空因為寬容,云彩綿綿而美麗動人;山峰因為寬容,匯集細土塵沙而巍峨聳立。世界因有了寬容,才有了永恒的美麗;下面是有有關文化的優(yōu)美散文,歡迎參閱。
有關文化的優(yōu)美散文:國學伴我成長
“人之初,性本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伴著郎郎的讀書聲,學校開始了每天必修的課程——國學。所謂國學,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別小看了這些古文,它所表達的道理卻對現(xiàn)代人很有幫助。就比如“二人同心,其力斷金”這句話。它告訴那些不團結的人: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兩人意氣投合,就有切金斷玉的力量。再如“差若毫厘,謬以千里。”這句話,它告訴我們要注意細節(jié),不能粗心,差了一點點,損失就很大。就像查里國王一樣,因為少釘個馬掌,就失了一個國家,最后飲恨自殺!
《論語》,《三字經(jīng)》,《莊子》,《孟子》,《墨子》……匯集了哲理的精華,濃縮了智慧的結晶,這是中國多么燦爛的文化呀!
從前,我一直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但書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我可不想做偽君子,經(jīng)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考試我英語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高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jīng)學的很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而別的同學還在不斷進步。使我在第二次考試中得了第三名,與第一僅相差2分。那次考試,是對我高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擊。因此,我學得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wěn)步提升,經(jīng)常保持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跟同學合不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時。”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也是,本性難移嘛!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中國現(xiàn)在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如果一個民族不從自己的歷史中吸取“營養(yǎng)”,怎么發(fā)展進步。就像美國這樣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國家還要回過頭來學習沙士比亞,海倫……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歷史,他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并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讀書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獲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長大吧!
有關文化的優(yōu)美散文:藝術生活
藝術在??偸鞘指哐哦豢杉暗模鋵嵥梢允且皇赘?、一次展覽、一段經(jīng)歷……有藝術的生活就有歡樂,就有美。
生活處處有藝術,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當我小學一年級的暑假時,媽媽帶著我來到了一個弦樂培訓班,當我還沒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時,一個慈祥的老爺爺遞給我一把奇怪的東西,接著一個大哥哥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拿,還告訴我這把奇怪的東西叫“二胡”,從此,我的二胡學習生涯便開始了,剛開始還真是十分的“新鮮”
那時候,只知道新奇,根本不知道學習弦樂的艱辛,每天一放學回家就拿起二胡,拉著弓,內(nèi)外弦地拉換,覺得很有趣,可學了一段時間,新鮮癮過了,我便嘗到了學二胡的“艱辛”
先是找音很困難,因為二胡沒有像笛子、古箏那樣有個固定的音準,所以只能靠耳朵來找音調(diào),在音準問題上是需要學者下許多工夫。接著,我天生就是個慢性子,對快弓的掌握十分吃力,一練幾個小時還得不到什么見效。為此,我常常是邊哭邊學,再加上小孩子貪玩,可練二胡常常是好幾個小時,練完了還得做作業(yè),哪還有什么時間玩。那時,我對二胡還真是厭倦至極,還想過放棄,可每次還是堅持下來了。練了幾年,上了軌,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其實練二胡也是有技巧的,我也終于感受到了音樂、藝術帶給我的“樂趣”
隨著學習二胡等級的升高,曲子也越來越有難度??墒?,我卻不再像以前那樣厭倦,而是從中尋找樂趣。其實有沒有學會固然重要,但過程,克服困難的過程更重要。當我開心時,我用音樂表達我的歡樂,當我悲傷時,我也用音樂來發(fā)瀉、表達,將我的感情融入二胡,這也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吧!學二胡,真的令我“受益匪淺”
學二胡,不僅僅讓我有了這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使我收獲了克服困難的毅力與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至今,我已經(jīng)逐步學會如何良好把握和調(diào)解心理,使釘在面臨重大事件前不會驚慌失措、緊張而導致沒能發(fā)揮自己應有的水平。不僅這樣,學一門樂器,還使我的樂感有了提高,陶冶情操。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使我的生活中也飄滿了藝術的芳香。
有了藝術,生活才有美,有了生活,也才有藝術。生活處處都是藝術,不需要刻意發(fā)現(xiàn)。自然產(chǎn)生美,自然才有藝術。
有關文化的優(yōu)美散文:文人家風
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因此,古往今來,中國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聯(lián)”,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為“言傳”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一副令人費解的家教聯(lián):“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此聯(lián)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少年時期正是讀書好時光,可惜不知讀書的重要不喜歡讀書;年紀老了,懂得讀書的重要,想好好讀點書,可是老眼昏花,力不從心已經(jīng)不能好好讀書了。告誡子孫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貪玩,無心讀書。他父親興王心中擔憂,將他關在書房里,罰抄一副家教對聯(lián):“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創(chuàng)業(yè)難當權難知難不難。”規(guī)定每天抄100遍,否則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頓悟父親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親面前請罪。從此,把這副對聯(lián)掛在書房里,用功讀書。
難得糊涂的鄭板橋,以竹入聯(lián)寫就:“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yǎng)成數(shù)竿新生竹,直似兒孫。”教育兒孫做人要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jié)、剛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zhèn)涞难髣杖瞬?,曾任廣東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聯(lián)則是:“少讀書,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沒有天生的低天分,一個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為自己少讀書的緣故。
林則徐也十分重視家教,其家教聯(lián)寫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其晚年因病辭官回鄉(xiāng),儉樸生活,對子孫要求甚嚴,處處言傳身教,時時督促教導,鄉(xiāng)親們無不稱贊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1940年,為其侄媳魏蓉芳題寫一聯(lián):“莫學芙蓉空有面,應效芬芳發(fā)自心。”此聯(lián)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婦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導她要誠實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兒出嫁后,十分關心女兒女婿的生活,給他們寫了一副對聯(lián):“勞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鹽休浪費,勤儉持家。”為女兒的生活作了長遠規(guī)劃,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體現(xiàn)了慈父對女兒的愛護和關心。
千年家風,“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這些家教對聯(lián),底蘊厚重,韻味深長。于家,這是風范;于國,那是脊梁。
看過有關文化的優(yōu)美散文的人還看了:
2.文明有關精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