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游記隨筆
泰山游記隨筆
泰山是國家泰山游記隨筆A級旅游景區(qū)。大家旅游泰山有何心得?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泰山游記隨筆,一起來看看。
泰山游記隨筆篇一:夏游泰山
天氣竟然昏暗下來,裹夾著電閃雷鳴和斜風(fēng)驟雨,去往濟南的列車此時正途徑泰安。我只能透過車窗遠望雨霧下的莽莽雄山了,也為今后幾天的行程琢磨起來。在濟南,姐夫和我商量行程后決定等個好天氣再上泰山,至于能不能看見日出,那就得碰運氣了。
在濟南,曲阜,青島游玩了一個星期--泰安還是多云,望著灰蒙蒙的天空。我和姐夫毅然背著行囊出發(fā),登上了前往泰安的列車。近年來,姐夫迷上了戶外運動--登山,騎車,加入了"三人行",還自駕游去了云南。這次他就背上了他的登山行頭:帳篷,地墊,睡袋,水袋,登山杖一件不落。怎么著得有四十斤,啤酒肚沒了,身材也練回來了。我的雙肩包里只有雨衣,食物,水,手電,小刀(非管制刀具),就十來斤重--菜驢的目標(biāo)是徒步登頂。
岱廟
我們抵達泰安時,竟然出了太陽,一下子打破了腦子里《雨中登泰山》的臆想。于是打車前往岱廟,這是皇帝祭祀泰山的地方,總的來說泰山還是一座道教名山,信奉當(dāng)?shù)氐纳o佑的女神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
廟宇有城墻環(huán)護,宮殿式建筑年代久遠,油漆斑駁,御碑,石刻比比皆是,都是歷代名人雅士游歷泰山后留下的感悟頌揚之詞,也為后人研究當(dāng)時的歷史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來不及細看,只能用相機拍下來有空再咂摸味道吧。
北方人喜歡種植柏樹,槐樹,銀杏,至少目前留下來的以這幾種居多。這里面就有"唐槐"與"漢柏",柏樹老了易開裂,槐樹老了會爛心。而國學(xué)最喜歡研究的就是"形與相"了。你看樹桿開裂了,有句老話就叫"樹大發(fā)岔,孩大分家",當(dāng)然還會有更多藝術(shù)哲學(xué)的領(lǐng)悟。那老槐樹空心了積累了腐質(zhì)泥土,一粒樹上的種子落下來長成了新樹,就成了"母子連心".抽象的規(guī)律總要經(jīng)由生動的譬喻才能演繹為經(jīng)典,《易經(jīng)》講的都是這些吧。
姐夫更為喜歡靈動些的事物,對著歡群的錦鯉魚呀,鮮花碧草,古木的奇形怪狀紋理,一些生動的雕刻拍個不停。
山水林蔭
出岱廟,穿岱宗坊,直奔一天門,沿著孔子登臨處,天階,紅門開始了一路攀爬。這條登山石階依山伴溪,在沒有景點路段,我們便改為朔溪而行,呼吸山野間花草流水氣息也很遐意,偶爾被溪水浸濕了鞋子,一會兒就干了,留下的只是清涼感受。
路邊的石刻太多,也會匆匆而過,只對一些描繪出胸意有所觸動的才會駐足觀看。一路上小店攤販不少,旅游紀念品,拄杖,礦泉水,小山貨,他們就住在山上過著從容逍遙的日子。路邊散養(yǎng)著自家的雞群,雄雞抖著紅冠鳳尾,踱著剛健的方步在草叢里捉蟲覓食,那派頭儼然是泰山的精靈了。
過來三官廟,我們斜插經(jīng)石峪。高山流水之亭是一座四柱石亭,柱上楹聯(lián)"天門倒瀉一簾雨,梵石靈呵千載文",橫批"源頭活水".暴經(jīng)石上刻的隸書《金剛經(jīng)》,有些經(jīng)文已經(jīng)水蝕風(fēng)化了,聽瀑流觀水下經(jīng)文就能夠明心見性嗎?此刻,我能感受到的只有澗溪的嘩然與山風(fēng)的清涼。
柏洞附近的四槐樹據(jù)說是唐朝-程咬金所植。這也有草頂?shù)牟枧?,布置的自然整潔,繡球花開的正鮮艷,主人還用山澗里撈來的浮木做成根雕,桌,凳,供人休憩,路人絡(luò)繹不絕。
十八盤
南天門,幾乎還只是一點影子,十八盤卻像掛在山崖間的窄窄繩梯。過來中天門,山勢陡峭起來,陡壁之下的峰回路轉(zhuǎn),倒是不用日曬了,那就開始來耗體力,玩心跳吧。
只要連續(xù)走上八十級臺階,就會氣喘吁吁,心慌不已,汗水也會漫出來,于是只能停下來,靠著護墻短暫休息。然而路還是要走的,三五分鐘后便繼續(xù)前行,我采用"之"字形路徑向上爬去,腿部似乎要舒緩一些。拄著登山竹杖奮力撞擊著石板,擲地有聲的竹節(jié)里發(fā)出脆亮的聲響"嘟…嘟…嘟嘟……"振動著耳膜,也堅定著信心。
此時可以靜下心來,一路欣賞領(lǐng)會摩崖石刻的意境,轉(zhuǎn)移疲勞的感受,云步橋的亭子上就有"跋險驚心到此浮云成夢幻,登高極目從茲俗慮自銷沉".山間的蒼松,崖壁的碧草黃花(萱草),無不向我們展示著強勁不曲的生命力。杜甫當(dāng)年的"會當(dāng)凌絕嶺,一覽眾山小"的信念詩句,鼓舞了無數(shù)后來之人。在疲憊不堪之時,仍能夠發(fā)出堅毅的豪言壯語,激勵共勉,這就是不屈不撓戰(zhàn)勝萬難的英雄主義氣概。
如此十八盤倒成了朝圣泰山之旅了,從翠屏齋開始的緊十八盤成了最后的沖刺,可腳下的石階變窄陡了。每個人都躬著身子,喘著粗氣,靜下心走好腳下的每一步,目標(biāo)就在頭頂之上,上到南天門才算成"仙人".
大家終于都拖著身疲力竭的身體,能夠站在南天門前享受的勝利的欣喜。
玉皇頂看落日
進到南天門,已近下午六點了,太陽開始西下,我們閑散的走在白花花的天街上,這里已經(jīng)形成了繁華的街市;不再是印象里拿掃帚,葫蘆當(dāng)招牌的窄小街面。
白云亭,白云洞傳說當(dāng)年里面往外漂白云
穿過中升坊,我們直奔玉皇頂而去,路過碧霞元君祠時,廟門已關(guān),一些婦人帶著香燭,坐在門前休息,也許她們在等第二天進香吧。,碧霞元君祠側(cè)面是皇帝行宮遺址,在場地的前面我看到了門軸的石窩窩,后背的崖壁上刻滿了文字,最大的一幅是唐朝的《天下大觀》御碑。
后面的山頂就是皇家道場"敕修玉皇頂"了,山門緊閉。清輝落日映紅墻,望著夕陽沉浸,心情逐漸平復(fù)下來。忽然天籟間傳來了清亮的歡叫,"唧唧呀呀"不絕于耳,一陣陣黑色的剪影在空中徘徊掠過
--燕子,那是燕子!她們在夕陽前翩然起舞,在1545米的上空歡送著落日,這些玉皇頂?shù)木`呀!忽而聚攏,忽而散逸象一只扇動巨大薄翼的黑蝴蝶,如此的歡歌雀舞,讓我激動不已。這不正是太陽的圖騰
--雨燕金烏嘛。
太陽的最后一點鵝黃隱入紅霞,我們才離去,趕往日照峰露營。
拱北石觀日出
泰山觀日出地標(biāo)就是日照峰--拱北石。夜幕降臨前我們在拱北石下支起來帳篷,享用晚餐后躲進了帳篷。凈月高懸,天上人間,顧不上一路疲憊,我就安然入睡。夜上泰山來準(zhǔn)備看日出的年輕人,一撥接一撥,沒帶帳篷,山上的霧水濕氣確實是讓人無法入睡的,他們的到來也打碎了夜的沉寂。
翌日四點半,我們鉆出來帳篷,東方灰蒙蒙的有了些紅亮光,遠山還是肅穆不清的景象。天邊的烏云逐漸暗紅起來,慢慢的放出些霞光。霞光的天際漂著些許灰色的云,天空逐漸放亮,周圍的景色也清晰起來。從玉皇頂?shù)饺照辗逭緷M了人群,大家翹首遠望著東方。
慢慢的天邊的灰云被加熱變紅,然后又發(fā)白,似乎逐漸要被融化掉。太光芒陽快要出來,于是舉著相機,專心等待那烏云中的第一縷紅,隨著那一抹紅陽在烏云中冒出額頭,發(fā)際間開始赤熱變白--蛋黃的太陽從卵翼下脫殼而出終于跳了出來,在天際的烏云下放出燏燏黃黃的光芒。這光芒逐漸四射照亮了天邊的白云,映射到近處的樹梢上,也反射出點點晶光。此刻的拱北石也披上了紅妝,調(diào)整角度給拱北石和太陽來張合影,有了石頭的掩映,更襯出來太陽的耀眼光芒。天上舒展的鱗狀羽云和耀眼的太陽在一起組成了翱翔藍天的"白羽鳳凰"圖。而拱北石也顯出直沖霄漢的雄渾氣勢。
太陽升起,普照萬物,退去了那抹喜氣紅妝,再看玉宇清明。瓦藍的天空飄著些許煙云,玉皇頂和碧霞元君祠都白凈起來了,遠處是滾滾云朝,真有"天外天"的感覺。此時廟宇洞開,香煙繚繞,道士們清心唱經(jīng)早課,香客們虔誠頂禮膜拜。
感受泰山正能量,來泰山觀日出
后記
一天的徒步攀爬,汗水把衣服和背包全留下了白霜??辗ζ渖砹税?,卻沒有回力的酸痛。
泰山的碑刻太多,雁過留名,我卻沒有找到秦朝李斯的碑刻。
東岳廟前的五大夫松據(jù)說是秦始皇加封的,只是看上去太矮小了旁逸斜出的樹冠像個盆栽,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世襲后代嗎?怎么看也顯不出兩千多年的古樸蒼桑。
一路上的廟宇很多,但燒香自愿。我只在碧霞元君祠看見了道士。
終于還是和挑山工見上來面,只是開通了索道后,如今的挑山工是挑著貨物從上往下走,再也找不到那種硬朗向上的雄渾感覺了。
還有就是泰山頂上,一年四季日出的角度可能不同,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肯定不一樣。
下次也許要換個時節(jié)再來……
泰山游記隨筆篇二:雨中登泰山
細雨迷蒙,便是泰安之行留給我最深的印象。
泰安的雨是纏綿的,它飄灑溫柔,把整座泰山隱在自己身后,以致空氣都彌漫著潮濕的氣息。雨中的泰山,卻也有著別樣的韻味。
車把我送上了山腰,便不再行進。于是我下了車,把自己投身于一山雨霧之中。細雨霏霏,溫和地打在臉上,細細膩膩的。倒也沒什么涼爽之說,只是覺察到柔情,似母親愛撫孩子的臉。也對,大自然不就是人們的母親么?
印象中的泰山是巍峨的,千峰萬壑。但籠在細雨中的泰山,和著綿延不絕的峰,卻有了幾分婀娜、幾分柔美,有如一個靦腆的小姑娘,穿著飄逸的裙,佇立在和風(fēng)細雨之中。泰山俶爾親和起來,好似與我早就相識一般。
我選擇了步行上山。不為別的,只是想好好地親近泰山,雨中的泰山。
原本想著腳下的路該是泥濘的山路,路邊的滑石上長有青苔之類,空氣里有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夾雜著花草的芳香……總之是極富自然本色的畫面??上ё咴诂F(xiàn)實中的大道上,滑石青苔是有,路面卻是水泥的,因此泥土花草的芬芳銳減不少。不過這并不礙事,雨天的泥路極滑,若是摔上一跤,反倒可能減弱了我爬山的游興與賞雨的雅興。
在淅淅瀝瀝的雨中前行的我,決定不撐傘,就想感受一下淋著雨登泰山究竟會是什么樣的滋味。
在煙雨中緩步著,尋覓雨中泰山的韻味??上щm然腦海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受,待到“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旁人坐在小亭里等我娓娓道來時,卻什么也總結(jié)不出來了,似乎自己的口已不聽使喚,說出的話并非心中所想。許是不識泰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吧……
泰山游記隨筆篇三:爬上泰山
爬上泰山半腰后,只有濃霧與若隱若現(xiàn)的松尖。長發(fā)一縷縷沾濕,冰冷地粘在臉上.雙腿已經(jīng)疲軟不堪。這時不是為了征服泰山而想爬上去,站在山頂,而后告訴世界勝利是值得驕傲的.因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上去,因為霧濃而看不見上山的前路,每邁上幾節(jié)臺階,都似乎給呼吸造成壓力,只好大口喘著,潮濕的空氣使得汗液無法暢快,憋悶感也無法避免。身邊橫著身體下山的人,略帶得意地告訴向上踏步的人們還有多少米還有多久才到南天門,好心人很多,他們會告訴你只有不到十分鐘,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從刻在臺階上的血紅色的數(shù)字知道目前的高度12001300還是1500米,而繼續(xù)下去遠不止十分鐘,也許,那是下山者的最快速度吧。這是個好方式--永遠不知道離終點究竟多遠卻能在一定時候知道自己已經(jīng)到達的高度,由此明白,努力是怎樣被認可,人就是這么可憐可愛,因為一個刻在某處的認可就會心地笑了,然后會繼續(xù)爬,沒想那么多所以也沒想過所謂停下,只是抬腳,抬起腳步,我抬起腳,并且不抬頭,我寧愿埋頭看濕漉漉的石階看濕答答的發(fā)在眼前晃動--這是艱難中我的態(tài)度--沒有瞻望的勇氣,沒有俯視的心情,卻有一點點硬硬的執(zhí)著在心里。快到頂時,石階越來越窄時而會直挺挺地陡起來呈現(xiàn)大約七八十度的姿態(tài)鼓勵了最后這些頑固分子快爬,因為已經(jīng)沒有絕對的理由不喝最后這一碗江水,可以不論條件,無視困難,這時人又變得挺可愛。最后看見的一片平坦上仍然濃霧涌動,當(dāng)然,也人影晃動,畢竟,永遠不會只有一個征服者存在。從白玉雕欄俯身展目,風(fēng)吹千卷白紗立涌而上。
時間是座山,長的短的都是自己的,高的低的都是用生命來執(zhí)著地爬完的,走著走著就快結(jié)束了,事情由此分為兩種:夢想實現(xiàn)或者繼續(xù)作為夢想,存在于擦肩而過的遙遠中。聽說在黃山才得見云海,其實并不值得遺憾,云海再美不過是黃山的飄發(fā),沒有云海的泰山有它可愛的所有。
泰山游記隨筆相關(guān)文章:
1.游記隨筆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