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年級數(shù)學課教學隨筆
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啟發(fā)他們的思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底年級數(shù)學課教學隨筆,希望大家喜歡!
底年級數(shù)學課教學隨筆篇一
填未知數(shù)這一內容,是在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這一節(jié)的,在這一節(jié)里,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是重點,而填未知加數(shù)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為學生已初步建立10以內數(shù)的數(shù)感,對10以內數(shù)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填未知加數(shù)這一內容,從知識的邏輯順序來說,與10以內的減法一樣,屬于同等難度的;但是,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來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對于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小朋友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這一內容的學習,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又可以為今后進一步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做準備。
課前我先安排了猜一猜的環(huán)節(jié)。猜一猜,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填未知數(shù)的有關知識。填未知加數(shù)是所在章節(jié)的難點知識,因此,我設計由抽象到具體,由對口令到數(shù)的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從舊知到新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讓學生以此為生長點,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
圓珠筆圖的教學,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大膽嘗試。教學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在討論中動口、動腦,形成多向信息交換與評價,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說,又通過語言表達,發(fā)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直觀圖和老師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讓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在“7+()= 10”中的括號里該填幾;最后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脫離實物在括號里填數(shù)。這樣設計,把直觀感知同問題啟發(fā)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啟發(fā)他們的思維,由具體到抽象,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的漸進原則。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樣化。如圓珠筆圖和小旗子圖就出現(xiàn)了多種解題方法。對這一內容的編排,教材上采用了兩種方式,一是用實物圖的方式,二是用算式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表現(xiàn)為“A+( )=B”的呈現(xiàn)形式,這容易使學生得到不完全的認識。所以我在教學的練習題中又增加了( )+A=B的形式。這樣,將有助于學生對填未知數(shù)這一學習內容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對加法交換律的知識也作恰當?shù)臐B透,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悟。
教學中教師通過直觀圖和老師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讓學生得出在“7+()=10”中的括號里該填幾;接著再通過問題提示讓學生增畫小旗,并在“6+()=8”中的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最后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脫離實物在括號里填數(shù)。這樣設計,把直觀感知同問題啟發(fā)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啟發(fā)他們的思維。
在填這個未知數(shù)時,學生思考了多種理解,無論是利用分解、組成還是減法計算的方法,但最后都能得出相同的答案。他們的算法雖各不相同,但其多樣化的算法正反應了新《課標》中提到的“算法多樣化”。在新《課標》中提倡并鼓勵學生多樣化計算,這樣有利于“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shù)學”,并矯正過去算法的“一統(tǒng)化”。
另外,本節(jié)課還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如何去檢查答案是否正確的方法,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底年級數(shù)學課教學隨筆篇二
上學期,我充分領略了一年級的課堂。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但課堂上往往出狀況,有些確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剛開始上課時,我就是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jié)課上下來,真是腰酸背痛,一個字"累"!
后來,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xiàn)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等,用來獎給表現(xiàn)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fā)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xiàn)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后,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會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會有所提高。上課紀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輕松,教學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這學期我繼續(xù)沿用上學期的方法,另外,我經過上學期的觀察,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能力上,表現(xiàn)突出,于是,我把這些學生安排在各小組擔任小組長,負責小組內成員的紀侓、學習及作業(yè)完成情況。這樣,以學生管理學生,消除了學生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為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贊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底年級數(shù)學課教學隨筆篇三
在人教版一年級第一冊的第四單元分別是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比較少,安排的課時也不多,其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中也有初步的接觸。這樣容易給我們一種假象:教學內容看似簡單,學生也好像全都會了,可以不用怎樣教了。
事實并非如此,學生以前所學到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知識只是很表面的,對于它們的主要特征、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qū)別等知識學生是還沒有深入掌握的。怎樣才能讓學生正確掌握這些知識呢?在教學這一單元時,我采取了以下幾個步驟讓學生動起來:
一:課前,讓學生與家長動起來:
在教學學這一單元時,我提前一天布置學生一個任務,讓學生動手準備學具:找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形狀、顏色的小盒子;各種小球等。家中有現(xiàn)成的學生很快就可以找到了,家中沒有現(xiàn)成的學生就讓他們發(fā)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和他們一起想辦法找、做。通過這樣一發(fā)動,學生和家長都迅速行動起來,讓他們各自身邊的資源整合成一個整體資源,很快就找齊了該節(jié)課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學具、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的牙膏盒、飲料盒等;圓柱體的紙巾筒、汽水罐等;皮球、乒乓球等。
二: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
各種課前準備工作就緒,開始上課了。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從直觀的事物中抽象出各個圖形的本質特征,因此,每教學一種圖形,我都注意讓學生首先動手摸一摸已準備好的學具,然后說一說、議一儀,最后學習用完整、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他們的特征。由于老師給與了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實踐的機會,學生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很自然就認識了這些物體的特征,然后通過老師的逐步引導,逐一把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特征概括總結出來了
底年級數(shù)學課教學隨筆篇四
24字教學模式,注重讓學生說,而要讓學生會說,訓練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很重要。一年級學生由于不知道如何清楚的表達出題目中的各部分的關系而思維受到限制,學生對自己的思維活動的表述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學生難以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所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低年級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對事情的條理化敘述,不僅是表達能力的鍛煉,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維嚴密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也要重視學生敘述的條理性。如教學15-9時,可敘述為:先將15分成10和5,先用10減去9得1,1+5得6,所以15-9=6
思維是有邏輯的,它是確定的、前后一貫的、有條有理有根有據的。因此在教學中,還注意訓練學生用準確而有條理的語言講出自己的思路、過程和結果。如在教學3元2角 =?角時,可這樣引導學生:“1元是10角,3元就是30元,3元2角是30角加上2角就是32角。”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了語言的連貫性,促進了思維的邏輯性。因此訓練語言的連貫性也很重要。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它必須經過我們做老師的長期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得以提高。
底年級數(shù)學課教學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