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勵志文章
好的勵志文章
很多成功的人,背后都會有一個勵志的故事,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好的勵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好的勵志文章:相信自己的“奇跡”
文/夏生荷
19世紀80年代前,法國新生嬰兒的死亡率非常高,平均每5個新生嬰兒中就有一個在學會爬行之前夭折,而那些早產(chǎn)并且體重不足的嬰兒,死亡率則更高,75%的這類新生兒因為體溫過低,會在幾周內(nèi)死亡,滿心的期待,換來的卻是無可奈何悲痛離別,這讓許多年輕的父母痛苦不已。
斯蒂芬·塔尼是巴黎婦產(chǎn)科醫(yī)院的一名年輕醫(yī)生,這家醫(yī)院主要是為住在城市里的貧困婦女們提供住院接生醫(yī)療服務,該院在當時的法國屬于貧困、弱勢的“二流醫(yī)院”,無論在硬件設備上還是軟件技術(shù)上,都無法與法國一流的大醫(yī)院相媲美,而塔尼也只是該院里一個資質(zhì)很淺的“二流醫(yī)生”。
但和同事們的冷漠與得過且過相比,塔尼卻相當善良和“有抱負”,每次看到早產(chǎn)的新生兒夭折時,他都非常難過和自責,覺得自己作為一名醫(yī)生,沒有盡到保護嬰兒的責任。而實際上,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受當時整體醫(yī)學水平的限制,普遍發(fā)生于任何一家醫(yī)院里,跟他個人沒什么關系。
可強烈的責任感讓塔尼下定決心,一定要攻克這個“只有大醫(yī)院、醫(yī)學博導們才有可能攻克的難題”,拯救新生的早產(chǎn)兒。他的這個抱負曾一度被同事們拿來當笑柄,“因為實在是太自不量力了”。可塔尼卻始終堅信有一天能實現(xiàn),并時刻將此事記掛在心頭。
1978年冬的一天,塔尼帶著3歲大的女兒去巴黎動物園里玩,當他走在動物們之間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些小雞孵化器,看著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雞,待在溫暖而舒適的孵化器中活蹦亂跳時,塔尼突然靈光一閃,興奮不已,覺得自己找到了一把救助早產(chǎn)新生兒的“鑰匙”。
幾天后,塔尼將巴黎動物園里的家禽養(yǎng)殖員奧迪·馬丁請了過來,請他幫自己制造出一個“大的小雞孵化器”,并將其命名為“育嬰保溫箱”。為了保證安全,該保溫箱并未采取用電供暖,而是通過向外層里不斷注入熱水,來維持內(nèi)部的恒定溫度,確保放入其中的早產(chǎn)新生兒能始終生活在一個溫暖舒適的環(huán)境里,不會因為體溫持續(xù)走低而喪命。
之后,塔尼說服了一些早產(chǎn)新生兒的父母,請他們同意將孩子放入到“育嬰保溫箱”中去。一年下來,有500名早產(chǎn)新生兒住進了塔尼的“育嬰保溫箱”中,其死亡率一下子由之前的75%大幅下降到32%!
這一結(jié)果,讓塔尼激動不已,他開始游說巴黎市政府,要求推廣他的新發(fā)明,后者終于被說動。2年后,巴黎市政府要求全巴黎的婦產(chǎn)科醫(yī)院都要配備這種“育嬰保溫箱”,3年后,塔尼的“育嬰保溫箱”在法國普及,后來又走向全世界。
由于“育嬰保溫箱”對挽救和保護嬰兒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帶給了無數(shù)早產(chǎn)兒生的“奇跡”,其作用超過了19世紀的任何一項發(fā)明。塔尼也被人們贊譽為“早產(chǎn)兒的救世主”。
今天,改進后的“育嬰保溫箱”還新增了氧氣輔助和其他先進的功能,早產(chǎn)兒的家人再也不用擔心失去孩子了。
誰都可以有夢想,誰都可以有抱負,千萬不要因為自身的平凡和世俗的嘲笑而放棄心中的夢想,做一個有心人,堅持下去,也許你就是下一個創(chuàng)造奇跡的“斯蒂芬·塔尼”!
好的勵志文章:苦難是鋪路石
文/季錦
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沒上過一天學,自幼跟隨爺爺在一個雜技團里,到處跑江湖賣藝,但因為沒有絕技在身,一直以來,她都是給別人當陪襯。
17歲那年,她決定學一門絕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團里挑大梁,也就能夠多掙些錢去養(yǎng)家。權(quán)衡再三,她決定苦練馬術(shù),她明知道這是個極其危險的絕活兒,一般也是男孩子才學的,但為了讓年邁的父母過上好日子,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決定??嗑氁荒旰蠼K于學成,從那天起,她也由團里的綠葉變成了紅花,掙的錢自然也比以前翻了幾倍。
就在她以為新生活在向她招手時,卻在一次演出中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被甩出五六米遠,臉頰重重地跌在了地上,頓時血流如注。從此,她的右臉上便留下了拳頭大的疤痕,正值青春卻慘遭毀容,這對于她和她的家人來說,是一個多么沉重的打擊啊!于是,在那樣的花樣年華,她卻不敢想自己的未來,因為她知道,沒有哪個男孩兒愿意接受丑陋的她。所以,當同齡女孩兒都在忙著談婚論嫁時,陪伴她的只有一場場演出和深深的自卑感。
直到21歲那年,她認識了一個不嫌棄她臉上有疤痕的男孩兒,才滿懷憧憬走進了婚姻。婚后,她與丈夫很恩愛,事業(yè)也蒸蒸日上,那時,她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也是最幸運的女人。
只是,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份幸福僅僅維持到婚后的第二年。在一次演出中,她再次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馬蹄從她的肚子上踏了過去,這次的事故讓她差點就沒了命。直到術(shù)后醒來,她才知道自己有了3個月的身孕,但孩子沒能保住,更令她難以承受的是因輸卵管斷裂,從而導致她今生再也不能生育。最終,她撿回了一條命,卻失去了婚姻。因為身為獨生子的丈夫及其家人不能接受她不能生育的事實,盡管她是萬分的不舍,卻也能理解丈夫的無奈。善良的她最終選擇了放手,獨自一人去承受所有的苦痛。
離婚后,她的世界萬籟俱寂,除了演出,她從來不敢走出家門,因為她很怕被人指指點點,生活的打擊摧毀了她的幸福,也踐踏著她的自尊。在那段黯淡無光的日子里,她對未來不再抱任何希望??删驮诖藭r,另一個男人走進了她的生命,那是一個老實本分的男人,沒有錢也沒多大能耐,卻愿意接受她,給她一個溫暖的家。于是,感動之余,她再一次把自己嫁了出去。
婚后,她和丈夫過得幸福無比,與丈夫的兒子也勝似親生母子,這樣的生活是她想要的。本來,丈夫和家人都勸她不要再練雜技,可大字不識一個的她又能去做什么呢?何況,雜技本身就是她的愛好和理想,她又怎肯輕易放棄?于是,在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后,她又開始苦練雙腿頂缸,從開始的幾十斤到最后的幾百斤,她再一次成了雜技團里的頂梁柱,演出一場接一場,甚至走上了多家電視專訪欄目。
她成功了,不但擁有了鮮花和掌聲,更是擁有了一個幸福女人的一切。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苦難,只要你勇敢地邁過去,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老天給你設置的所有障礙,都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強大,而那些苦難終將成為你通向成功大道上的鋪路石!
好的勵志文章:貝多芬的成長故事
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愷撒??捎姓l知道,貝多芬25歲時患耳疾,45歲時失聰。貝多芬的音樂給后人帶來了無盡的享受,可他卻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
請注意這個天生的音樂家
1770年12月6日,貝多芬誕生在波恩市的一個音樂世家。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并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他拜師于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jīng)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仆役”生涯的開始。
17歲時,貝多芬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受到熱情接待。莫扎特在聽完貝多芬彈了幾首鋼琴曲子后興奮地說:“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贊!”莫扎特還答應給貝多芬上課。可惜此后兩個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對此,貝多芬父親意志消沉,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再次回到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19歲那年,法國大路程爆發(fā),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后來,貝多芬通過人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收他為音樂仆役。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其音樂旋律時而如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雞鳴,時而如暴風驟雨。有人曾評論貝多芬的即興曲“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jù)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nèi)創(chuàng)作的。
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fā)聾。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 …要是干別的職業(yè),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里,這是最可怕的遭遇!”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于事,他搬到維也那鄉(xiāng)下去療養(yǎng)了兩年。結(jié)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zhuǎn),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窗口對面的教堂鐘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后,他終于創(chuàng)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diào)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貝多芬創(chuàng)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侖的,但他聽到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涂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貝多芬只有一個
1809年10月,法軍占領維也那,趨炎附勢的奧地利貴族們爭向占領者們獻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強迫貝多芬為法軍軍官彈奏鋼琴聽,這使貝多芬忍無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當晚離開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張紙條,上書:“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卻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現(xiàn)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另一次,當貝多芬與歌德一同散步時,迎面撞見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貴族們。面對他們,歌德立刻讓路,而貝多芬則坦然地說:“讓路的應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但歌德還是摘下禮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貝多芬則背著雙手,闊步向前。結(jié)果太子認出是貝多芬,連忙脫下禮帽向他致意,其侍從們也畢恭畢敬地分列兩邊,目送貝多芬挺胸而過。那次,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嚴。
貝多芬54歲時,創(chuàng)造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前后用了六年時間來創(chuàng)作、修改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響曲》首次在維也那卡德劇院演奏。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樂譜,也聽不見絲毫的琴聲。他全憑自己的記憶來指揮這場演奏。結(jié)果聽眾們興奮若狂,不時爆發(fā)出熱烈的喝采聲,鼓掌次數(shù)多達五次!而皇族成員出場也不過鼓掌三次。
貝多芬自勵人格的心理分析
從心理學上講,貝多芬之所以會在極度困苦的狀況下,一再創(chuàng)作出輝煌無比的音樂篇章,這與他的自勵人格有極大關系。自勵人格的突出特點是能很快將生活中的壓力轉(zhuǎn)化為自我勵志的動力,并在不斷的奮斗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自勵人格的人還很善于升華個人的精神痛苦,他們會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當成個人成長的契機,從而磨練個人的意志。
貝多芬的可貴在于他每每生活失意時,都會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尋求內(nèi)心的平衡。例如,貝多芬因失戀而譜寫出《致愛麗絲》,因向往自由而譜寫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因失聰而譜寫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都飽含對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滿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證明他有這個能力!
貝多芬的可貴還在于他永遠傲視達官顯貴,不因自己出身卑賤就去刻意巴結(jié)他們。他在音樂創(chuàng)作當中也突出體現(xiàn)出他的傲骨,他譜寫的旋律可比驚濤駭浪,可如氣壯山河,充滿了個性特征。
一個失聰之人,卻能寫出人類最動聽,最振奮的音樂篇章,這是貝多芬自勵人格的不朽傳奇。
看過“好的勵志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