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摔跤競賽規(guī)則
中國式摔跤競賽規(guī)則
摔跤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運動,希臘、埃及、中國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記載。古代奧運會在公元前776年誕生之時,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項比賽,而且一直是歷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中國式摔跤競賽規(guī)則,歡迎借鑒參考。
第一章 通 則
競賽規(guī)則是推動項目健康發(fā)展和引導項目科學訓練、比賽的重要指南。中國式摔跤本著繼承與發(fā)展、普及與提高、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既繼承傳統(tǒng)又開創(chuàng)未來;既保持原味又適應現(xiàn)代的思想理念制定競賽規(guī)則。
通過競賽規(guī)則的杠桿作用,最大限度的展現(xiàn)中國式摔跤快速、多變、主動、連貫的精髓。鼓勵積極進攻,鼓勵做高難度、大幅度的技術動作,增強對抗性、提高觀賞性;最大程度的激發(fā)運動員主動進攻意識,限制消極防守行為,完美展現(xiàn)中國式摔跤項目魅力,力求做到觀眾易懂、裁判易判。
第一條 比賽場地
1.1 比賽場地:競賽臺為寬16米(m) X 16米(m),高60-80厘米(cm)的正方形比賽臺。比賽場地為12米(m)X12米(m)、14米(m) X 14米(m)表面覆蓋革制蓋單的正方形比賽墊子。
1.2比賽墊子為厚度6~8厘米(cm), 硬度18-22度,滲透深度小于或等于38mm,接觸回彈時間小于或等于50ms,能量吸收大于或等于70%,最大加速瞬間碰撞強度小于或等于30g的EVA材質(zhì)的摔跤墊子。
1.3 比賽區(qū):是場地中心直徑為9米(m)的圓形區(qū)域,比賽區(qū)域顏色明顯區(qū)別于保護區(qū)。
1.4 保護區(qū):比賽區(qū)外部邊沿至比賽墊子外部邊沿為保護區(qū)。
1.5 比賽開始線:比賽區(qū)中間相距3米(m)各標出紅藍線,面向裁判臺左紅右藍,開始線長60厘米(cm),寬6厘米(cm)
1.6 運動員出場線:位于紅方、藍方一側的比賽區(qū)外側。
第二條 比賽器材
2.1 公制計重器數(shù)臺(能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數(shù)的計重器:每個運動隊駐地2臺,稱重室4臺)。
2.2 計時鐘 2臺,備用;示分器2個,備用。
2.3 秒表 3塊,紅、藍色標識袖標各16個。
2.4 電子計分系統(tǒng)電腦5臺,操作密匙若干。
2.5 計分系統(tǒng)電腦擴音音響2套。(音箱型號為中號或大號)
2.6 計時、成績顯示電視屏幕6塊。
2.7 單音哨 2個。
2.8 雙音哨 2個。
2.9 銅鑼(鐘) 2套,備用。
2.10 120m移動接線板4套,電源線,音響線若干。
2.11 攝像機 8臺。
2.12 打印機 2臺。
2.13 復印機 1臺。
2.14 打印紙 若干。
2.15 記錄表格 :臨場記分表,運動員稱重表,臨場申訴表,臨場棄權表,比賽對陣表,各級別輪次編排定位表,若干。
2.16 筆 若干。
2.17 桌、椅 若干。
2.18 得分及判罰牌 :得分及判罰牌直徑20厘米(cm),把長20厘米(cm),兩面內(nèi)容相同。
2.18.1 得分牌12塊,紅、藍底白色字各6塊,分別為1、2、3。
2.18.2 警告牌:4塊,紅色、藍色警告各2塊。
2.18.3 罰出場牌:2塊,紅色(可共用紅色警告牌)。
2.19 賽場主擴音設備一套
2.20 場地燈光:燈光照度不低于1500LUX(勒克斯)。
2.21 “布絨吉祥物”8個,用于教練員申訴。
2.22 網(wǎng)絡直播用10兆網(wǎng)線一條。
第三條 服裝
3.1 跤衣:
3.1.1布料成分為全棉或含棉70%的棉布,不可太厚,太硬或者太滑,撕拉強度不少于2000牛頓。布料重量為700-850克/m2,面料應有凹凸紋路。
3.1.2顏色:跤衣為白色。跤衣衣襟、袖口邊緣縫有3.5厘米(cm)寬的紅色或藍色的色帶。
3.1.3 跤帶:帶子寬度為3.5厘米(cm)厚度為0.6厘米(cm),扎腰帶時跤帶必須穿過穿孔由腹前繞至后腰,第二圈再繞回腹前打扁結,打節(jié)后帶子余長35—40厘米(cm)。
3.1.4 運動員著摔跤衣后抬肘關節(jié)與肩關節(jié)齊平后屈臂90度,袖口尺寸不小于8厘米(cm)。
3.2 跤褲:
3.2.1布料為全棉含棉量不低于70%,顏色與跤衣相同,沿褲縫外側分別縫有3.5厘米(cm)寬的紅、藍色帶。
3.2.2 跤褲底部與踝骨持平。
3.3 跤鞋:為軟底高腰跤鞋。
第四條 比賽禮儀
4.1 著裝禮儀:
4.1.1 運動員上場之前,必須按本規(guī)則第三條之規(guī)定著裝。跤衣、跤褲邊條和跤帶的顏色要一致。
4.1.2 比賽進行中,運動員須經(jīng)場上裁判指令,才能整理服裝。
4.1.3. 女運動員跤衣內(nèi)必須穿白色無袖帶彈力的緊身上衣,不得穿戴有金屬或其它硬質(zhì)框架的胸罩。
4.2 儀表禮儀:
4.2.1 運動員儀表要整潔大方,皮膚暴露處不得涂抹油脂或油彩。
4.2.2 運動員不得佩戴各種首飾、硬質(zhì)發(fā)夾及硬質(zhì)護件。
4.2.3 運動員的頭發(fā)和男性胡須應長于10毫米(mm)或刮凈,長發(fā)必須編扎。
4.2.4 運動員的指甲不得長于1毫米(mm)。
4.3 禮節(jié)禮儀:
抱拳禮
4.3.1持立正姿勢,兩臂上抬至胸前呈環(huán)形狀,右手握拳,拳眼向下頜,左手五指并攏,拇指微屈,掌心壓在右拳四指部位。兩手合攏瞬間,向前略推。
4.3.2 比賽開始前,運動員站在場地保護區(qū)兩側,裁判員做出進場示意手勢后方可進場。進場后站在開始線按裁判員手勢向?qū)Ψ街卤Y。
4.3.3 比賽結束,運動員站在開始線,待場上裁判員宣判結果后,運動員相互致抱拳禮后退場。
第二章 一般規(guī)定
第五條 競賽性質(zhì)
5.1 個人競賽:以個人在所屬級別所取得的成績,確定個人名次。
5.2 團體競賽:
5.2.1 以每個團體所有被錄取的運動員的成績積分總和,確定團體名次(具體要求以競賽規(guī)程規(guī)定為準)。
5.2.2團體競賽:以所屬團體之間比賽成績確定名次。
第六條 競賽制度
6.1 淘汰制
6.2 淘汰復活制。
6.3 循環(huán)制。
第七條 年齡組別及體重級別
7.1 年齡組別:
7.1.1 男、女成年組:16周歲以上。
7.1.2 男、女青年組:15周歲~17周歲。
7.1.3 男、女少年組:12周歲~14周歲。
7.2 體重級別:
7.2.1 男子:
7.2.1.1 成年組:52kg、56kg、60kg、 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100公斤以上級。
7.2.1.2 青年組: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90kg、100kg。
7.2.1.3 少年組:40kg、44kg、48kg、52kg、56kg、62kg、68kg、75kg。
7.2.2 女子:
7.2.2.1 成年組: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82kg。
7.2.2.2 青年組:44kg、48kg、52kg、56kg、60kg、65kg、70kg、75kg。
7.2.2.3少年組:40kg、44kg、48kg、52kg、56kg、62kg、66kg。
競技體育之摔柔娛樂篇
第八條 稱量體重和抽簽
8.1稱量體重的工作由總裁判長領導,副總裁判長負責組織裁判員組成稱重組進行稱重工作,由檢錄長組織開展檢錄工作。
8.2比賽的前一天統(tǒng)一進行稱量體重,運動員應赤足穿短褲(女運動員穿貼身上衣)進行稱重。
8.3 運動員在第一次稱重時,體重低于或高于報名級別,可在30分鐘內(nèi)復稱1次,超時或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稱重達不到報名級別體重標準即為棄權。
8.4 抽簽:抽簽工作是在技術會議確認運動員相關信息后,由人工或電腦進行抽簽(根據(jù)競賽規(guī)程規(guī)定執(zhí)行)根據(jù)抽簽結果進行編排。
第九條 賽事安排、競賽時間
9.1 賽事安排:
9.1.1每個級別的比賽在一天內(nèi)結束,同一運動員每場比賽之間的間隔時間不少于15分鐘。
9.2 競賽時間:
9.2.1成年比賽每場比賽凈時6分鐘,上下半場各3分鐘,局間休息30秒。
9.2.2 青年和少年比賽每場比賽凈時4分鐘,上下半場各2分鐘,局間休息30秒。
第十條 比賽中的信號
10.1 上場信號:場上裁判做出兩臂側平伸后向上呈90度彎曲,掌心向內(nèi),召集運動員從比賽區(qū)外側上場。
10.2 開始比賽信號:場上裁判發(fā)出“預備(yubei),開始(kaishi)”口令,運動員開始比賽。
10.3 停止比賽信號:場上裁判發(fā)出“停(Ting)”的口令,運動員停止比賽。
10.4 比賽結束信號:以電子計時系統(tǒng)鳴哨或鳴鑼為準。
第十一條 臨場指揮教練員
11.1 教練員1人必須著裝整潔坐在指定的席位上。 11.2 比賽進行中,教練員不得用語言、手勢等不文明行為侮辱裁判員,不得進入比賽區(qū)域。
11.3臨場申訴: 教練員對比賽判罰有異議時,必須在場上裁判宣判后3秒鐘內(nèi)起立,向場內(nèi)拋擲“拋擲物”提出申訴。如教練員申訴成功,則退還“拋擲物”,教練員依然享有申訴權;如維持原判,則收回“拋擲物”并取消該場教練員臨場申訴權。
11.4 如果教練員仍對場上判罰存在質(zhì)疑,也可在本場比賽結束后,按規(guī)定程序,向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
第三章 比賽中的判罰
第十二條 進攻有效與無效
(一)進攻有效:
12.1 在比賽區(qū)內(nèi)將對方摔倒著地在保護區(qū)。
12.2 在比賽區(qū)內(nèi)將對方摔倒著地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qū)。
12.3 在比賽區(qū)內(nèi)將對方摔倒著地與自己踏入保護區(qū)同時發(fā)生。
12.4 將對方摔倒著地與裁判員暫??诹钔瑫r發(fā)生。
12.5 將對方摔倒著地與鳴哨(鑼)同時發(fā)生。
(二)進攻無效:
12.6 使用犯規(guī)動作進攻。
12.7 場上裁判員叫停后仍然進攻。
12.8 將對方摔倒著地在鳴哨(鑼)之后發(fā)生。
第十三條 得分標準
得分判定依據(jù):每個技術最后判分結果,是以被摔倒運動員的最后倒地狀態(tài)為判分依據(jù)和標準。具體得分標準如下:
13.1 得3分:將對方摔成軀干著地(肩、背、胸、腹、頭、體側),自己保持站立。
13.2 得2分:將對方摔成軀干著地(肩、背、胸、腹、頭、體側),自己隨之倒地。
13.3 得1分:
13.3.1 將對方摔成手、肘、膝、臀部著地。
13.3.2 對方身體任何部位接觸保護區(qū)。
13.3.3 對方或?qū)Ψ浇叹毷艿?次警告。
13.4特殊說明:使用跪腿摔將對方摔倒,根據(jù)對方倒地狀況判定得分。
13.5互不得分:
13.5.1 雙方不分上下同時倒地。
13.5.2 雙方同時出界。
13.5.3使用跪腿摔未成功,進攻方雖然膝蓋著地但能迅速站立。
第十四條 犯規(guī)
14.1 侵人犯規(guī):
14.1.1 使用反關節(jié)動作有意傷害對方者。
14.1.2 以手、肘、膝、頭部擊打和撞擊對方或抓對方生殖器官者。
14.1.3 用腳尖踢對方或用腳蹬踹對手者。
14.1.4 用腳踢、彈對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
14.1.5 按壓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對方頭發(fā)者。
14.1.6 雙手摟抱對方頭、頸者。
14.1.7 已將對方摔倒,還故意壓砸對方者。
14.1.8 將對方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將對方頭朝下垂直下摔,有意傷害對方者。
14.2 技術犯規(guī):
14.2.1 場上裁判發(fā)出開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后,仍然進攻者。
14.2.2 比賽進行中,作為教練員、助手干擾比賽或進入場地者。
14.2.3 比賽進行中,自行停止比賽者。
14.2.4 比賽中抓對方褲子者。
14.2.5 女運動員故意撕扯對方內(nèi)衣者。
14.2.6 比賽中佩戴飾物或堅硬護具者。
14.2.7 比賽進行中,跤衣帶、跤靴帶松開者。
14.2.8 違反本規(guī)則第四條各款規(guī)定者。
競技體育之摔柔娛樂篇
第十五條 消極
消極: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沒有實質(zhì)性進攻意圖的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消極:
15.1故意逃避比賽者,不受時間限制立即處罰。
15.2倒地后不立即起身,故意拖延比賽達5秒鐘。
15.3比賽進行中,用頭頂住對方,故意拖延比賽時間達10秒鐘。
15.4無論運動員把位是否有利,只要沒有實質(zhì)性進攻或反攻動作達15秒鐘。
15.5不積極搶手、不抓握跤衣、不積極進攻、無進攻意圖達15秒鐘。
15.6比賽開始60秒后,雙方運動員均沒得分,裁判員應根據(jù)運動員在場上的表現(xiàn),對相對消極的一方運動員進行消極處罰。
第十六條 檢錄
16.1運動員必須持有效證件在賽會指定檢錄處檢錄,合格后方能參賽。
16.2檢錄人員應對運動員是否佩戴各種飾物及硬質(zhì)護件、跤服、跤靴等認真檢查。
16.3檢錄合格后的運動員必須在指定的候場處等待。
第十七條 罰則
17.1 運動員在規(guī)定檢錄時間內(nèi)3次點名未到,按棄權處理。檢錄后運動員在宣告出場比賽的1分鐘內(nèi)未能按時上場比賽者按棄權處理。
17.2 比賽期間,運動員無故棄權,取消本人全部成績。
17.3 教練員違反第十一條第一款或第二款,第一次違反給予警告處罰,第二次違反給予判罰出場的處罰。
17.4 凡觸犯“侵人犯規(guī)”條例的運動員,將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給予警告或直接取消該場比賽資格處罰。
17.5 凡觸犯“技術犯規(guī)”條例者,將給予警告處罰。
17.6 比賽中一方或雙方運動員凡觸犯“消極”處罰條例者,將給予警告處罰。
17.7 比賽中,一方犯規(guī),情形對犯規(guī)者有利時,立即停止比賽按規(guī)定給予處理;如對犯規(guī)者不利則等該進攻動作結束后再叫停,并按規(guī)定給予處理。犯規(guī)者將對手摔倒不得分,并給予處罰;如犯規(guī)者被對手摔倒,則判對手得分,并追加犯規(guī)者的處罰。
17.8 比賽中,一方運動員受到4次警告,則取消該運動員本場比賽資格,宣布對方獲勝。
17.9 傷停判罰:比賽進行中,一方運動員因受傷(非犯規(guī)導致)而不能比賽時,場上裁判員暫停比賽。但暫停時間累計不能超過2分鐘,如果受傷者累計超過2分鐘仍不能參賽,則判受傷運動員本場負,保留其技術得分。
第四章 判定勝負和確定名次
第十八條 判定勝負
18.1 累計得分多者勝。
18.2 優(yōu)勢獲勝。比賽中雙方得分累計分差達8分時,即終止比賽,判得分多者優(yōu)勢獲勝。
18.3雙方得分相同,技術分多者獲勝;若相同,則判得3分多者勝,若相同,則判得2分多者勝;若還相同,則判最后得分者勝。
第十九條 名次的確定
19.1 個人淘汰賽名次
個人淘汰賽時直接產(chǎn)生1、2名,負于第1名、第2名者為并列第3名,負于第3名者為并列第5名,依此類推。
19.2個人循環(huán)賽名次
19.2.1 循環(huán)賽時,全部比賽結束后,按積分(即計分的總和,循環(huán)賽勝1場積2分,輸1場積1分,棄權1場0分)的多少確定個人名次,積分多者名次列前。
19.2.2 如兩人積分相等,則按兩人在比賽中的勝負確定名次,勝者名次列前。
19.2.3 如兩人以上積分相等,則以他們之間的比賽勝負確定名次。
19.2.4 如兩人以上積分相等又為循環(huán)互勝,技術分多者名次列前,其次獲3分多者名次列前,如相同,獲2分多者名次列前,若還相同,體重輕者名次列前。兩人體重相同,勝者名次列前。若三人體重還相同,進行附加賽確定名次排列。
19.2.5 參加預賽或決賽的場數(shù)不到一半者,成績?nèi)孔鲝U,不計名次,曾與其比賽的對方成績均予注銷。
19.2.6 參加預賽或決賽的場數(shù)已達到或超出一半時(如應賽6場,已賽完3場或3場以上)應按其積分確定名次,其余未進行比賽的場次,均按棄權論處。
19.3 團體名次:
19.3.1 按各單位運動員在各級別比賽中被錄取最好名次的總和確定名次,得分多者名次列前。
19.3.2 如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團體積分相等,獲得第1名多的單位名次列前;如再相等,獲得第2名多者名次列前;依此類推。
19.3.3 團體對抗賽時,以循環(huán)賽或淘汰賽賽制進行比賽。
19.3.4 錄取方法及每個級別錄取前幾名及每個名次各得幾分,由主辦單位在競賽規(guī)程中規(guī)定。
第五章 裁判人員及其職責
第二十條 裁判人員的組成
20.1 總裁判長1人、副總裁判長1至3人。
20.2 每場比賽:執(zhí)行裁判長1人、場上裁判1人、側面裁判1人、計時記錄裁判1人、檢錄裁判1人。
20.3 編排記錄長1人、編排裁判2至4人。
20.4 檢錄長1人,檢錄裁判2至4人。
20.5 宣告員1人。
20.6 醫(yī)務監(jiān)督1人。
20.7 根據(jù)比賽規(guī)??勺们榘才挪门袉T和工作人員的人數(shù)。
第二十一條 裁判人員的職責
21.1總裁判長:
21.1.1 解釋規(guī)則
21.1.2 領導裁判人員,負責裁判組的組織工作。
21.1.3 比賽前對場地器材和設備進行總的檢查。
21.1.4 當裁判員的判定不一致時,可做最后的決定。
21.1.5 裁判員不稱職或發(fā)生嚴重錯誤時,可建議競賽委員會給予相應的處理,必要時可停止裁判員職務。
21.1.6 如遇特殊情況(不可預見性)影響比賽時,可決定是否繼續(xù)進行比賽。
21.1.7 審定、簽署和宣布比賽成績。
21.1.8 比賽結束后及時作出書面總結。
21.2 副總裁判長:
21.2.1服從并協(xié)助總裁判長領導裁判組的工作。總裁判長缺席時,代行總裁判長職責。
21.2.2 全面負責所分場地執(zhí)裁工作,負責管理、調(diào)度裁判員工作和裁判員個人推優(yōu)或處分的工作。
21.2.3 根據(jù)需要也可兼任執(zhí)行裁判長工作。
21.2.4處理臨場比賽錄像審議,由該場比賽的三名裁判員和負責該臺比賽的副總裁判長共同研究,如果意見不統(tǒng)一,則請總裁判長參加,最后以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來決定判罰。
21.3執(zhí)行裁判長:
21.3.1 比賽開始前檢查本場地比賽的用具和比賽場地,準備好記分表。
21.3.2 比賽中監(jiān)督、協(xié)調(diào)場上裁判及其他裁判員的工作。
21.3.3 比賽中在接到場上裁判和側面裁判判定的得分信息后,即刻判定出得分結果,并舉牌示眾。如場上裁判和側面裁判所判分值不統(tǒng)一時,執(zhí)行裁判長可采納其中一方意見并舉牌示眾。如執(zhí)行裁判長持有第三種意見,可召集場、側裁判員合議并將結果示眾。如合議意見不能統(tǒng)一時,報副總裁判長審定。
21.3.4 根據(jù)場上情況,判定運動員的得分、處罰、獲勝、棄權、取消比賽資格,以及對教練員的處罰等事宜。
21.3.5 比賽結束,審核、簽署比賽成績記錄表。
21.4 場上裁判:
21.4.1 嚴格執(zhí)行規(guī)則,用手勢和口令指揮運動員上場進行比賽、下場、行禮和臨場治療等事宜。
21.4.2 判定運動員的得分和判罰情況,并第一時間用手勢示眾,然后按執(zhí)行裁判長的最后判定結果宣告得分和處罰情況。
21. 4.3 處理場上的相關事宜,宣告本場比賽結果。
21.5 側面裁判:
21. 5.1 在側面裁判工作臺就坐,對運動員得分、犯規(guī)等情況及時表達自己的意見并舉牌示意。
21. 5.2 及時向執(zhí)行裁判長舉牌示意教練員的違規(guī)情況。
21. 6 電子計時記錄裁判員:
21. 6.1 根據(jù)場上裁判發(fā)出的開始和暫停的口令計時。
21. 6.2發(fā)出比賽開始和結束的信號,比賽時間結束以電子記分器發(fā)出的聲音為準。
21. 6.3 比賽開始前5秒鐘,發(fā)出準備開始的信號。
21. 6.4 根據(jù)場上裁判員的宣告,負責記分、示分、計時。
21. 6.5 遇有傷病等情況時,根據(jù)場上裁判員的指示計時,提示療傷時間,累計療傷時間達2分鐘時,即鳴哨告示。
21.7 編排記錄長:
21.7.1 負責編排組審核最后報名單、抽簽及比賽編排工作。
21.7.2 比賽開始2小時之前,負責將各級別輪次編排定位表,公示張貼至駐地和賽場的工作。
21. 7.3 負責各種競賽記錄表格的準備工作,收集、審查、登記、發(fā)布比賽成績。
21. 7.4 負責編制成績冊,填寫證書并協(xié)助大會發(fā)獎。
21. 7.5 負責將所有編排記錄、成績錄取表、體重表等表格資料整理后上交總裁判長。
21.8 檢錄長:
21. 8.1 參與稱量運動員體重的工作,檢查稱重器材。
21. 8.2 在每場比賽開始前10分鐘,負責組織運動員點名,嚴格執(zhí)行規(guī)則檢查運動員的服裝及儀表。
21.8.3 比賽前3分鐘通知運動員入場,并檢查其服裝顏色是否與出場順序表一致。
21.8.4 組織志愿者或工作人員在比賽場地內(nèi)引領運動員入場、退場的工作。
21.8.5 向裁判臺副總裁判長報告棄權運動員名單,向編排長上交運動員棄權表。
21.8.6 檢錄裁判在檢錄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21.9 宣告員:
21. 9.1 摘要介紹競賽規(guī)程和規(guī)則。
21. 9.2 宣告每場比賽順序,報告每場比賽結果。
21. 9.3 負責臨場的宣傳教育工作。
21. 9.4 宣告總裁判長確定告知全體參會人員的有關事宜。
21.10 醫(yī)務監(jiān)督:
21. 10.1 審核運動員的“體格檢查表”。
21. 10.2 負責受傷者的急救工作,對受傷運動員能否繼續(xù)參加比賽給予建議。
第六章 裁判方法及手勢口令
第二十二條 裁判方法
22.1 每場比賽由1名執(zhí)行裁判長、1名場上裁判、1名側面裁判負責比賽的判罰工作。執(zhí)行裁判長坐在裁判臺(離保護墊2米)執(zhí)裁;場上裁判在比賽區(qū)執(zhí)裁;側面裁判坐在執(zhí)行裁判長對面(離保護墊2米)。
22.2 比賽中當出現(xiàn)運動員“第三點”著地時,場上裁判應即刻發(fā)出“?!钡目诹?,并舉手示分。側面裁判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舉牌示分。執(zhí)行裁判長如同意其中一方或雙方的判決,舉牌示分。場上裁判根據(jù)執(zhí)行裁判長的判定做出宣告。
22.3 執(zhí)行裁判長若與場上、側面裁判意見不同時,可召集場上、側面裁判商議后判定。如意見不能達成統(tǒng)一時,應報副裁判長合議后做出判決。仍不能達成統(tǒng)一時,須報總裁判長合議,以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22.4 場上、側面裁判員認為運動員有消極、犯規(guī)行為時,應向執(zhí)行裁判長示意。若場上、側面裁判員同時示意,則執(zhí)行裁判長應即刻判定,由場上裁判宣告。若1位裁判員示意,執(zhí)行裁判長則根據(jù)自己的判斷決定是否判定。場上裁判有權先停止比賽,再征求判罰。
22.5 比賽中教練員出現(xiàn)違反規(guī)則行為,場上、側面裁判員應向執(zhí)行裁判長提出處罰意見,執(zhí)行裁判長決定是否處罰。如處罰,由執(zhí)行裁判長向違規(guī)教練員出示警告牌,教練員受第二次警告時,場上裁判員令其離開比賽場地。
22.6 出現(xiàn)雙方相互抓握對方均無進攻意識的僵局時,可暫停比賽,重新開始。
第二十三條 裁判員的手勢、口令及記錄工作
23.1 場上裁判員手勢口令
23.1.1 運動員上場:場上裁判左手戴紅色標識,右手戴藍色標識站在比賽場地中央面向裁判臺,兩臂側平舉,手心向上,五指并攏,然后做肘彎曲,兩上臂向上90度,手心向內(nèi);待運動員走到比賽開始線,兩臂下擺,指向雙方開始線后,待雙方運動員行禮后收臂。
23.1.2 征詢比賽開始:場上裁判面向裁判臺立正姿勢站立,右臂前舉,掌心向前,得到執(zhí)行裁判長示意后放下。
23.1.3 開始比賽:場上裁判立正姿勢站立,左腳向前跨一步,兩臂在體側下方抬起,與身體成45度角,掌心向上,并發(fā)出“預備”口令,然后兩臂直臂擺動至身體前方呈交叉狀,五指并攏,掌心向下,同時發(fā)出“開始”口令。
23.1.4 暫停比賽:場上裁判右臂向前伸直,五指并攏,拇指在上,指向運動員,同時發(fā)出“?!钡目诹?。
23.1.5 得1分:場上裁判面向執(zhí)行裁判長,一臂(左紅右藍)側舉,小臂呈90度向上,伸出食指。
23.1.6 得2分:場上裁判面向執(zhí)行裁判長,一臂(左紅右藍)側舉,小臂呈90度向上,伸出食指和中指。
23.1.7 得3分:場上裁判面向執(zhí)行裁判長,一臂(左紅右藍)伸直上舉,伸出拇指、食指、中指。
23.1.8 紅(藍)方得分:場上裁判看到執(zhí)行裁判長裁決后,做出得分手勢,發(fā)出“紅(藍)方 (1、2、3)分”口令。
23.1.9 互不得分:兩臂體前斜下舉,掌心向后,然后擺動交叉2次。
23.1.10 消極判罰提示手式:一方運動員消極時,場上裁判員口令提示消極方,一臂(左紅右藍)五指并攏掌心向上,在腰腹處側舉反復屈肘擺動3秒鐘。手臂擺動中,若消極一方開始進攻,則停止擺動。
23.1.11警告:場上裁判一臂(左紅右藍)屈肘側上舉,握拳,拳心向前,同時發(fā)出“紅(藍)方,消極(技術犯規(guī)、侵人犯規(guī))警告一次”口令。
23.1.12 出界:一臂向前伸直,五指并攏,拇指在上,在體側前后擺動兩次。
23.1.13 整理服裝:面向需整理服裝的運動員,兩掌放在左右腰腹處,指尖向下。
23.1.14宣告勝負:場上裁判一臂(左紅右藍)向獲勝運動員側上方舉起后小幅度落下(約30度角左右),同時發(fā)出“紅(藍)方勝”口令。
23.2 執(zhí)行裁判長的執(zhí)裁動作
23.2.1 開始比賽:執(zhí)行裁判長端坐裁判臺,一臂上舉,五指并攏,掌心向前。
23.2.2 暫停示意:鳴單音哨。起立面向場上裁判,一臂上舉,五指并攏,掌心向前。
23.2.3 得分示牌:向得分運動員一側,舉(1分2分或3分)得分牌。
23.2.4 互不得分:舉白牌示意。
23.2.5 處罰示牌:
23.2.5.1 對運動員警告:向被警告運動員上舉紅色或藍色警告牌。
23.2.5.2 對教練員警告:向被警告教練員上舉紅色或藍色警告牌。
23.2.6 判定勝負: 一臂(左或右)側舉,五指并攏,掌心向前,指向獲勝一方。
23.2.7召集場上裁判員:起立,兩臂向前抬起屈肘上舉,五指并攏向上,掌心向內(nèi)。
23.3側面裁判的示分動作
23.3.1 得分:面向執(zhí)行裁判長,舉得分牌(1分、2分或3分)。
23.3.2互不得分:單臂向前舉白牌。
23.3.3 處罰:
23.3.3.1 對運動員警告:上舉(紅或藍)警告牌。
23.3.3.2 對教練員警告:起立,上舉(紅或藍)警告牌。
23.3.4 暫停: 側面裁判若發(fā)現(xiàn)需暫停比賽的情況時,應面向執(zhí)行裁判長,起立,右臂上舉,示意暫停。
23.4記錄員記錄工作
記錄符號:
23.4.1 得分:“1”表示得1分;“2”表示得2分;“3”表示得3分。
23.4.2 警告:用“×”符號表示。
23.4.3 最后得分:用“0”符號表示。
第七章 附錄
競賽臺、比賽場地、跤服標準規(guī)格。
第八章 修改權與解釋權
第二十四條 規(guī)則的解釋權與修改權
《中國式摔跤競賽規(guī)則》的解釋權、修改權由中國摔跤協(xié)會中國式摔跤發(fā)展委員會負責。
本規(guī)則于2017年1月1日期開始實行。
相關文章:
4.中國式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