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
《刀鋒》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是一本能讓人思考的好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刀鋒的讀后感,分享給大家!
《刀鋒》讀后感
沒想到我能看完這本書,這本書已擱置許久,曾經(jīng)看過幾頁,不知道什么原因,那段時間沒能堅持看完,想來,可能看書也要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書吧。
美國,拉里,一個笑起來惹人愛又溫暖有教養(yǎng)的孩子,二次大戰(zhàn)時做了兩年的飛行員,有一個彼此相愛的女朋友,伊莎貝爾,那是個聰慧、陽光、開朗的孩子。伊莎貝爾家境殷實,生活在美國上層社會,社交廣泛,而伊莎貝爾對這一切很滿足并打算一直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拉里在飛行的時候親眼看到戰(zhàn)友為了救他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用他的話說:人死了可以這么的死?;貋砗?,像變了一個人,雖然大體上還以前表面上變化不大,但內(nèi)心已改變了很多,這邊從他拒絕格雷安排的工作就看得出,他和伊莎貝爾約定,他去法國巴黎這個世外桃源的地方去“晃膀子”兩年,如果兩年之后他愿意回到美國 ,那么兩人結(jié)婚,如果兩年之后,他還是希望繼續(xù)“晃膀子”,那么,他只能過他想要的生活,而伊莎貝爾也會按照她想要的生活方式以及她父母要求的那樣重新開始她的生活。
拉里,用了兩年學(xué)習(xí)看了很多關(guān)于哲學(xué)的書,想弄清楚人為什么活著,活著的意義,之后,走了很多國家,靠自己的體力和那點前期原因留下的固定收入,最后在印度,精神得到了升華。
作者毛姆用第一人稱像是在做一次心靈路程,各色人物盡在其中,最后因為性格、觀念、追求的東西不一樣便有了各自的人生,可悲的是有個女人(真可悲,我看完連她名字也忘記了)因為生活不順遭受了打擊而選擇了自暴自棄,最后下場很慘,被人殺掉仍到海里,警察聯(lián)系上毛姆和拉里,幫她做了安葬。
“毛姆的文章常在譏諷中潛藏對人性的憐憫與同情”,《刀鋒》試圖通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
刀鋒的讀后感
超脫的拉里寄托著毛姆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深刻思考。在毛姆晚年的心靈告白中,我們看到毛姆覺得戰(zhàn)爭不只是冷酷,而是一種對欺騙的提示:它打碎了“人們曾經(jīng)以為是真實的一切”。使人們“從夢幻中醒來,開始反思到底真與假、善與惡之間有沒有距離”。同時,毛姆也認為,戰(zhàn)爭是人類自我中心過于膨脹的結(jié)果。規(guī)避戰(zhàn)爭的方法,除去種種現(xiàn)實因素,在心靈之中首先是擯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觀念和意識,而應(yīng)該達到“無我”的境界,在精神與字宙的和諧相融、交流無阻中體味生命的無限。毛姆以拉里這個不朽的文學(xué)形象,表達了對人之本質(zhì)的認識:心靈中存在無數(shù)的欲念,是欲念構(gòu)成了人們實踐的動力。而拯救人,首先需還心靈以平靜。
《刀鋒》實際上以一種現(xiàn)實主義的面貌,表達了與表現(xiàn)主義相似的人生荒謬本質(zhì)論。盡管毛姆并沒有采用直接走入內(nèi)心、訴諸神秘直覺的方法?!兜朵h》在小說內(nèi)涵上采用的是一種反諷,是讓意義在自我矛盾的相會中被抵消摧毀。
拉里與伊莎貝爾的愛情走到絕路,許多人認為是偶然事件的結(jié)果,事實上是無法挽回的必然事件,用社會學(xué)中的價值沖突理論可以做出合理的解讀。價值沖突論認為社會并不是整合,而是存在著不同利益群體,這些不同的利益群體各自持有自己的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導(dǎo)致社會沖突。
拉里與伊莎貝爾的分手,實質(zhì)上揭示了美國新興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念對歐洲古老文明的巨大沖擊。隨著美國的日漸強大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歐洲各國的削弱,美國代表著急功近利,物質(zhì)追求的價值觀念成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主流社會觀念,對歐洲一直持有的文明優(yōu)越感幾乎是顛彼性的沖擊。拉里如果生活在半個世紀前的歐洲社會,他都只是歐洲古老文明中極為平常的個體,而正因為他生活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解構(gòu)的歷史關(guān)口,使他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極致。
讀《刀鋒》有感
上一次讀《刀鋒》,是在六年之前,那時我才大一,眨眼間已經(jīng)研二了啊。當(dāng)時讀書只是恍惚記著這樣一句話:一把刀的刀鋒不容易越過,得到東西并不那么簡單。這一次重讀,卻想起來嵇康《絕義書》的一句話:四民有務(wù),各得其志為樂。
在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里,似乎每個人都如愿以償了。艾略特成為了社會名流,宴會交游不斷;伊莎貝兒在一個文明社會得到了地位和財富;格雷找到了穩(wěn)定而賺錢的工作;魯維埃呢,得到了一直渴望的生活的保障;索菲得到了徹底的解脫,而拉里,他獲得了安身立命之道,我呢,(也就是作者),繼續(xù)寫作,繼續(xù)講故事。
在這個簡單至極的甚至不能稱作一個好故事的故事中,除去了對于毛姆的欽佩,對他無與倫比的人物塑造能力的欽佩,對他游刃有余的情節(jié)掌控力的欽佩,更對于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外的人生感到一種縹緲的遐思。
人是可以選擇自己的一生的,也是可以過好自己的一生的。在有這種權(quán)利的社會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可能性。對于拉里來說,戰(zhàn)爭中朋友的死觸動了他最敏感的那根弦,他開始問,開始尋找。生命的意義,生活的價值,這些已經(jīng)被前人追問了幾千年的問題,仍然還有追問下去的必要和價值。對于拉里來說,好工作不能阻止他,即使是伊莎貝兒的愛情,也不能阻止他(這也警示了姑娘們,選擇了一個有想法的男朋友可能很酷,但未必是件好事)。
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想住在什么地方,想認識什么樣的人,那就去做。每個人都只有自己的一生,這樣難得而唯一的機會,千萬不要放過。愛寫詩的顧城去小島上寫詩,愛籃球的科比去NBA打球,愛經(jīng)商的人在商場上掙扎,愛做官的人在官場上浮沉是的,你只需要選擇你愛的,去升華或者去墮落,一切都取決于你。
至于拉里,只是這茫茫人海中典型的一個。我們蕓蕓眾生中,其實很多人都是拉里,都是愿意去思考去選擇去承擔(dān)的人。
《刀鋒》是本好書,至少,它能讓人思考。
猜你喜歡:
3.父愛陷阱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