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是怎么形成的
斑竹為散生竹。稈高7-13m,徑3-10cm。稈具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為著名觀賞竹。與原變種之區(qū)別在于稈有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為著名觀賞竹,稈用作制工藝品及材用。斑竹是怎么形成的呢?它與我們平常看到的竹子有什么不一樣?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斑竹是怎么形成的
九嶷山淚竹是由一種真菌侵染苦竹而形成的一種病態(tài),苦竹出筍后,表皮組織受到真菌侵染,隨著苦竹生長,真菌不斷繁殖、休眠,待到第二年春季,溫度、濕度適宜時,便在苦竹表面出現(xiàn)癥狀,呈現(xiàn)出褐色小斑塊,邊緣出現(xiàn)水漬狀淡黃色暈圈,這是由于菌絲產(chǎn)生的酶,將苦竹纖維組織分解的結(jié)果,淚斑中的螺紋,是由于環(huán)境因子周期性變化,致使菌絲產(chǎn)生間隔性生活期而形成的。
斑竹指的就是有斑紋圖案的竹子,不過斑竹并不是竹子的某一個品種,它是細菌侵蝕過竹身之后,在竹子表面形成的各種菌斑花紋。依據(jù)這些不同圖案的菌斑花紋,人們給斑竹又細分了三種類型,各自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鳳眼、梅鹿和湘妃,這其中又以湘妃竹為最好,它的收藏價值相對來說是這三類斑竹中最高的。[mottledbamboo]也叫“湘妃竹”。一種莖部有紫褐斑點的竹子,用于制作筆桿、竹扇、拐杖及飾物。
斑竹價格
成年的斑竹的稈高7-13m,徑3-10cm。斑竹苗的價格一般由其高度和粗細決定,從20元到100價格不等。高度0.5米一般為20元;高度為1米,粗約為1cm的為40元。高度為1.2米,粗約為1.5cm的價格在60元左右;高度為1.6米,粗約2cm的價格在100元左右。
斑竹產(chǎn)地
湖南藍山縣,位于三峰石南部的板塘自然保護區(qū)是九嶷山斑竹的主要產(chǎn)地。斑竹為散生竹。稈高7-13m,徑3-10cm。稈具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為著名觀賞竹。與原變種之區(qū)別在于稈有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為著名觀賞竹,稈用作制工藝品及材用。
分布范圍
據(jù)生物學(xué)家考證,九嶷山區(qū)原有一條斑竹林帶,分布于寧遠、道縣、江華、藍山4縣的山區(qū),東西長約200華里,南北寬近100華里。近世以來,由于人為破壞,斑竹日見衰微,現(xiàn)僅存幾百畝。從1981年開始,國家采取措施,在這里建立了自然保護區(qū)。
生長習(xí)性
性喜溫暖、耐高溫,生命力強。 喜溫、喜陽、喜肥、喜濕、怕風(fēng)不耐寒,靜水及水流緩慢的水域中均可生長,適宜在20厘米以下的淺水中生長,適溫15℃至30℃,越冬溫度不宜低于5℃,斑竹生長迅速,繁殖能力強,條件適宜的前提下,可在短時間內(nèi)覆蓋大片水域。
形態(tài)特征
稈高8~22米,直徑3.5~7厘米;節(jié)間鮮綠色,圓筒形,在具芽的一側(cè)有狹長。
斑竹的縱溝,稈環(huán)及籜環(huán)均甚隆起,兩者相距3毫米;稈籜長20~30厘米,寬10~20厘米,硬紙質(zhì)兼革質(zhì),背部較平滑,疏生黃色小刺毛,具大小不等之淡墨色斑點,籜耳不發(fā)達,籜舌短。長不及3毫米;籜葉作長三角形或帶狀。主枝三棱形或為四方形,實心或僅有小如針孔之中空。最后小枝單生,頂端具葉3~6枚;葉鞘棕黃色,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大都長5~20厘米,寬10~2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灰綠色,下面淡綠色。小穗?yún)?至數(shù)個,腋生或頂生于小枝上,通常每1小穗?yún)不客幸?~10枚佛焰苞;小穗含花2~5朵,狹披針形,長2.5~3厘米;穎1或2枚,或缺如;外稃披針形,多脈;內(nèi)稃狹披針形,先端2裂,鱗被3枚,矩形;雄蕊3;子房近于三角錐形,花柱細長,柱頭3裂,稀疏羽毛狀。筍期4~7月?;ㄆ?~6月。 栽培于庭園或野生山間。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山東、河南、廣西等地。 本植物的籜(斑竹殼)、花(斑竹花)亦供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