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的形成與特質
鉆石的形成與特質
鉆石是指經(jīng)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鉆石的原石。鉆石美麗、昂貴,深受眾多珠寶愛好者的喜愛,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鉆石的相關知識。
鉆石的形成與特質:
形成原理
有人說金剛石就是鉆石,其實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它們的差別就等同于木頭和家具之間的關系),鉆石只是金剛石精加工而成的產品,現(xiàn)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鉆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鉆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huán)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huán)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鉆石(無色)。為了便于理解鉆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鉆石的原巖。
自從鉆石在印度被發(fā)現(xiàn)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鉆石的故事,這是由于位于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鉆石的原巖,被風化、破碎后,鉆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鉆石被埋在沙礫中。鉆石的原巖是什么?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鉆石,此后鉆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巖石,它就是鉆石原巖——金伯利巖(kimberlite)。什么是金伯利巖?金伯利巖是一種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fā)性成份的偏堿性超基性火山巖,這種巖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巖、榴輝巖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云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巖漿形成于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于這種巖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fā)現(xiàn),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鉆石的原巖稱鉀鎂煌斑巖(lamproite),它是一種過堿性鎂質火山巖,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鉆石科學家們經(jīng)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鉆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fā)現(xiàn),鉆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于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鉆石可形成于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采的礦山中,大部分鉆石主要形成于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鉆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鉆石在地球誕生后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鉆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鉆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鉆石主要出產于地球上古老的穩(wěn)定大陸地區(qū)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鉆石,如1988年前蘇聯(lián)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fā)現(xiàn)了鉆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鉆石并無經(jīng)濟價值。
鉆石的特質:
結晶習性
合成鉆石常為:立方體、八面體以及兩者的聚形
天然鉆石常為: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以及兩者的聚形,還有常見三角薄片雙晶
顏色
合成鉆石常為黃褐色,并且經(jīng)常被輻照改色成藍、橙、粉、褐以及金黃色
天然鉆石98%都是無色—淺黃系列。
表面以及內部紋理
合成鉆石:可顯示樹枝狀或者交叉狀紋理
天然鉆石:表面常見三角凹痕或者三角座,內部常顯示與結構相關的紋理。
放大觀察
合成鉆石:籽晶及其幻影區(qū),各種形態(tài)的金屬包體
天然鉆石:沒有金屬包體
可見光吸收光譜
合成鉆石:無415.5nm吸收線,在液氮獲得的低溫條件下可以測得658nm吸收峰和500nm以下全吸收
天然鉆石:絕大部分都是415.5nm吸收線
紫外熒光
合成鉆石:長波下通常是沒有熒光的,短波下有黃綠色、橙黃色熒光,有“馬耳他十字分帶”現(xiàn)象,同時有明顯磷光
天然鉆石:在長波下多為藍白色熒光,短波下較弱或者顯示惰性。
陰極發(fā)光儀
合成鉆石:與紫外熒光分布特征相似,不同成長區(qū)顯示不同的熒光分帶
天然鉆石:多是不規(guī)則
因為天然鉆石生長的時候,環(huán)境是時刻都會變化的,然而合成鉆石的生長環(huán)境都是一成不變。
紅外光譜
合成鉆石:1130波束的吸收普帶
天然鉆石:1176、1282波束的吸收譜帶。
導電性
合成鉆石:有的可能具有導電性或者導熱性
天然鉆石:除了藍色鉆石是半導體之外,均不導電,而且是沒有磁性。
其他
比如異常雙折射形形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