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蘭為什么叫死亡之花有什么傳說故事(2)
水晶蘭的形態(tài)特征
水晶蘭被稱為死亡之花,由于水晶蘭全身潔白沒有半點葉綠素,是無法行光合作用的半腐生植物,多半長在陰暗潮濕的樹林下,它的生長營養(yǎng)來自真菌所分解的腐植質(zhì),它一般生長在海拔1500-2500公尺的地方,常見于冷涼潮濕的針闊葉混合林間。多年生肉質(zhì)腐生草木,白色,干后變黑;根系在土中細而分枝密,交結(jié)成鳥巢狀的一大團;地上莖直立,單一,圓柱狀,高10-30厘米。鱗片狀葉近直立,互生,狹矩圓形或披針形,頗為肉質(zhì),白色,無毛或在花下面僅稍有毛。
多年生,草本,腐生;莖直立,單一,不分枝,高10-30厘米,全株無葉綠素,白色,肉質(zhì),干后變黑褐色。根細而分枝密,交結(jié)成鳥巢狀。葉鱗片狀,直立,互生,長圓形或狹長圓形或?qū)捙樞?,長1.4-1.5厘米,寬4-4.5毫米,先端鈍頭,無毛或上部葉稍有毛,邊緣近全緣?;▎我?,頂生,先下垂,后直立,花冠筒狀鐘形,長1.4-2厘米,直徑1.1-1.6厘米;苞片鱗片狀,與葉同形;萼片鱗片狀,早落;花瓣5-6,離生,楔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2-1.6厘米,上部最寬5.5-7毫米,有不整齊的齒,內(nèi)側(cè)常有密長粗毛,早落;雄蕊10-12,花絲有粗毛,花藥黃色;花盤10齒裂;子房中軸胎座,5室;花柱長2-3毫米,柱頭膨大成漏斗狀。蒴果橢圓狀球形,直立,向上,長1.3-1.4厘米?;ㄆ?-9月;果期(9-)10-11月。
花部形態(tài)
花頂生,單一,俯垂,筒狀鐘形,長約2厘米,白色;萼片早落,鱗片狀;花瓣3-4,分離,肉質(zhì),楔形或倒卵矩圓形,直立,上部有不整齊的牙齒,里面通常有密長糙毛,基部囊狀,早落;雄蕊8-10,花絲長達柱頭,有糙毛,花藥橙黃色;花盤有9齒;子房5室,花柱短,柱頭膨大成漏斗狀。
果實形態(tài)
蒴果橢圓狀球形,直立向上,長約12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1月。水晶蘭的花朵只有在幽暗潮濕的落葉層里,冒出晶瑩潔白的身影,有若水晶狀的菸斗。此時微微下垂的花朵,單生于植株的頂端,在幽暗處發(fā)出誘人的白色亮光,引人佇足欣賞。
水晶蘭的地理分布
中國主要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浙江、江西、安徽、臺灣、湖北、四川、貴州、西藏等地區(qū),大多生長在海拔800m~3000m冷涼潮濕的針、闊葉混交林間,故常人難得一見。
具體分布于昆明、騰沖、蒿明、祿勸、楚雄、景東、勐海、西疇、廣南、麗江、中甸、德欽;生于山坡林下海拔1 650—3 200米的地方。
俄羅斯、日本、印度、東南亞、北美也有分布。
本種集中分布在我國西南和西北。有些植物學者曾記載我國東北(黑龍江1)、吉林2))。也有本種,但我們在東北從未發(fā)現(xiàn)或接觸到本種標本,同時研究了前人所根據(jù)的標本,發(fā)現(xiàn)東北過去所記載之本種,均系矮假水晶蘭Cheilotheca humilis(D. Don)H. Keng之誤(參閱該種記述),所以我國東北并無水晶蘭之分布。
水晶蘭的栽培技術
栽培水晶蘭花,育壯苗是個關鍵。首先要保持蘭苗的株數(shù)。即分株不能過細,盡量保持在三苗以上,連體栽培。
栽培的環(huán)境盡量做到空氣溫度充足,同時保持光足、水足,促進蘭株生長,保持蘭苗苗體健壯。保護蘭根蘭花的生長是水晶蘭靠根吸收營養(yǎng)的。蘭根的根尖發(fā)黑,或者腐爛,均使根部不能及時向蘭株供應水份及營養(yǎng),這是造成水晶蘭燒焦的主要原因。因而要保護好根,必須保持盆內(nèi)疏水透氣,澆水要澆透,不要外濕內(nèi)干;夏天要定期沖洗蘭根,以免殘留的肥水保留在盆內(nèi),使根受到傷害。
增加蘭棚濕度增加蘭棚濕度,是種好水晶蘭的重要條件。蘭棚濕度不均,特別是高溫的夏季和早春時節(jié),蘭株的水分蒸發(fā)量過大,造成水晶蘭焦尖,所以要設法增加蘭棚濕度,把濕度保持在70%以上。蘭花水晶蘭生長中絕對不能用手觸摸或碰傷蘭株的水晶體。
盡量做到少換盆,避免傷及根尖,影響蘭株的生長。選擇透水、透氣的肥沃土壤進行種植。
除非人工模擬它原來的野生環(huán)境種植,否則該花的存活期很短。水晶蘭在春天發(fā)芽,從生長、開花到結(jié)果,整個生命過程也只有幾個月。因此,愛花的人們最好不要去改變它的生長狀態(tài),讓它自然生長在原來的野生環(huán)境里更合適。
看了水晶蘭為什么叫死亡之花還看:
3.水晶蘭花語是什么
5.水晶蘭的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