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選擇尋夢
時間:
何 平1由 分享
2003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開始實施。2004年7月,大學畢業(yè)我申報了西部計劃項目,選擇去當一名志愿者,經(jīng)過簽訂《招募協(xié)議》、醫(yī)院體檢、發(fā)放《確認通知書》、成都報到集合、拉薩集中培訓等程序,最終被分配到西藏拉薩團市委進行為期兩年的志愿服務工作。評語:這是一名在西藏奮斗兩年的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期滿,他可以選擇離開高原,回到家鄉(xiāng),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留下,要將他的“尋夢之旅”進行到底。一、夢起飛的地方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那年,我出生在位于西部的關中農(nóng)村,祖祖輩輩都是沒有踏出過黃土地的純粹農(nóng)民,在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父親看來,唯一的心愿就是我和哥哥能夠通過考學跳出“龍門”,光宗耀祖。1994年,我上初中,哥哥初中畢業(yè)開始跟舅舅學起了木匠手藝,我便成了完成父親心愿的唯一人選。印象中,當時家里的情形是:泥塑的灰暗的墻壁,老式的傳統(tǒng)雕花窗欞,對開的老式的門板,泥壘的土火炕,昏黃的落滿灰塵的15W的燈泡,一切的一切對于現(xiàn)在都市人們來說都顯得原始而古老。
我從小就“野心”勃勃,不很安分,廣闊的田間、山野成了我的樂園。在能夠聽到收音機就歡天喜地、看場電影就像過年一樣的年代,我把所有童年的好奇心都放在了村里村外的山野。那時,我春天上山挖藥材,夏天進溝里給牛割草,秋天幫忙收獲柿子、撿柴火,儼然一副勞動的架勢。對此,父母非常不滿,多次提醒我將心思放在學習上。盡管如此我還是依然故我,學習成績往往名列前茅,野外勞動表現(xiàn)更加積極,并且干得津津有味。誠然,我對勞動表現(xiàn)出的熱情并不是體會到了勞動的真諦,而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盤。走進山野,我為滿眼的綠樹野花陶醉,我對滿溝的野果垂涎,我更為滿心的清新氣息歡欣。漸漸長大后,山野溝坡依然是我假期常去的地方。我常常在夜晚的村外望著滿天晶晶亮的繁星發(fā)呆,經(jīng)常坐在山坡草地上望著對面迷朦的山巒出神,心卻早已不知道飛到祖國的什么地方,做著一個連我也搞不清楚的祖國山川夢。
1990年代末,我高考落榜,要強的父親“民主”地征求我的意見,我低低地告訴父親“再考一次”,于是我重新回到學校加入復讀的行列。這時家里的生活已經(jīng)漸漸富裕,每年果園收入不菲,哥哥開始給人做工有了收入。然而,西部關中農(nóng)村的觀念普遍傳統(tǒng),農(nóng)村孩子跳出龍門的“正當”途徑還是考學和當兵,村里的年輕人也很少有在外打工的,即便今天,村里出外打工的青年也寥寥無幾。
2000年我終于不負眾望,擠過了獨木橋,從此開始我迷茫而不知所措的大學生活。城市的生活令我眼花繚亂,尤其是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我第一次看到了課本中的天安門、八達嶺長城,第一次坐上了地鐵,第一次知道了電腦……我感受著城市的繁華和現(xiàn)代,也體會著城市的喧鬧和擁擠,內(nèi)心深處卻經(jīng)常會懷念西部農(nóng)村的廣闊和清新。城市和農(nóng)村的強烈反差令我迷茫,專業(yè)知識學得普普通通,視野和觀念卻越來越開闊,心也越來越“野”。記得大三時,我和同學參加一個家庭沙龍,每個人寫下自己的夢想,聽別人說自己的夢想都是買車、買別墅什么的,我心惆悵。自己寫下的卻是“不讓自己的父母離開土地”、“去一次西藏”等夢想。因為我來自西部,我明白我對西部有一種特殊的感念和眷戀。也是在這一年西部計劃項目開始實施。
終于畢業(yè)了,我毅然申報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我選擇去當一名志愿者,我選擇離開北京,選擇去西藏,選擇尋夢。當時,同學不解、表姐反對、父母猶豫,多虧從日喀則打工歸來的哥哥從旁勸解,西藏不是家人想象的那樣偏僻和落后,才終于打消了父母親人的擔心和猶豫。而此刻,西藏在我心里是什么樣子呢?恐怕除了藍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淳樸的藏民外只有親自去看了……
二、我的尋夢之旅
走出貢嘎機場的第一眼,我就被眼前的藍天白云和雪山深深吸引,稀薄的空氣并沒有帶給我任何麻煩,高原特有的開闊和純凈卻一下根植在我的心底,我開始在心里問自己:這就是我夢想的西部、夢想的西藏嗎?
在西藏博物館出征宣誓儀式上,我們來自北京、上海、四川三地高校的81名大學生志愿者一起莊嚴地讀出“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誓言,之后像種子一樣一顆一顆地被撒到了區(qū)、市、地區(qū)各單位,用我們自己的行動去真切體驗屬于“志愿者”三個字的責任和義務,用兢兢業(yè)業(yè)的志愿服務為西部的開發(fā)和發(fā)展貢獻渺小的力量,同時感受志愿光環(huán)所透射出的光彩和無奈。
走在圣城拉薩,我像走在畫中,走在自我的升華和沉思里。我在稀薄的空氣里感受陌生的虔誠,在異樣的氛圍里熟識原始的信仰和歷史的厚重。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這是怎樣的一段體悟?當最初的印記慢慢變得模糊,它和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漸漸混合,在一片潔白之后開始飛升,飛進屬于歷史的夢和現(xiàn)實的真。在布達拉宮廣場前,我在歷史留存的遺跡面前久久注視,深深沉默。巍巍的藥王山,高高的白塔,裊裊的香火,傳承著最初的佛家傳說。潮涌的信徒,虔誠的禮節(jié),用肢體的沉默向心中的圣靈獻上最真的膜拜。紅白相間的布達拉宮永遠都是異鄉(xiāng)游客眼里的一個謎,充滿神秘,充滿靈犀。這座巍峨的世界遺產(chǎn)陪伴著高原的土地一起變老,直到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生靈們的最終的信仰的化身。且不說紅白宮中珍藏的價值連城的珍寶,單看那氣勢洶洶的外表,就足以不敢小覷它的神圣和力量。布達拉宮建筑所包含的美學思想歷來受到文史哲佛學家們的高度關注,這方面的專著遍布佛學著作和美學論著之中。曾有人這么概括:布達拉宮建筑是集中反映蒙藏地區(qū)全部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tài)的靈魂,是現(xiàn)實社會中的巨大主題。我更加默然。
到團委開始志愿服務工作,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團體,我用最快的時間去熟悉業(yè)務,熟悉青少年活動組織過程,感覺青年工作充滿激情、充滿繁瑣、充滿挑戰(zhàn),我學習起草各種公文,從最初的簡報、方案、通知,逐漸到各種工作總結(jié)、匯報材料、領導講話稿,在忙碌和壓力下一步一步走向進步,直到同事漸漸拿著起草的稿子讓我?guī)兔π薷臅r,我的心底才有了說不出的成就感。
在西藏,泡茶園似乎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美妙的體驗。有閑的早晨,我和同事踏著霞光走進大昭寺附近的魯布茶館,去體驗這種獨特的美妙。我們穿過狹窄的藏式小樓過道,耳畔依然縈繞著路邊小攤上的悠揚旋律。走進茶館,在擁擠的人流中交錢,拿著服務員用藏語寫著幾碗面的紙條,紙條背面通常都是小學生的卷子和試題,我去領面同事找空位,雖然每次都和別人擠坐在一起,但絲毫不會改變我們吃面喝茶的興致。服務員把曬干的牛糞和木料填進爐膛,那熊熊的火光總讓我恍惚不已,分辨不清自己那一刻身處何方。記起同來的志愿者給我分析在鄉(xiāng)下牧區(qū)用水洗碗和用牛糞擦碗哪個更干凈的科學依據(jù)時,我雖然微笑著接受了他的結(jié)論,卻從來不想親自去鄉(xiāng)下的牧區(qū)體驗那樣的禮遇。而此刻面前燃燒的牛糞令我不敢相信這里已經(jīng)脫離了牧區(qū)。茶館里光線很暗,油膩膩的條桌,看上去總是給人一種臟兮兮的感覺。早晨的茶館人總是滿滿的,熟識的不熟識的人擠在一起,吃吃藏面、喝喝甜茶,交流著一天發(fā)生的大小“新聞”,消磨著自然的美好時光。
春節(jié)前后,市項目辦(團市委)開始對拉薩地區(qū)的志愿者進行節(jié)日慰問,作為負責志愿者日常管理工作的我一起陪同領導慰問,走進服務單位聽到對志愿者的肯定評價,志愿者給單位整體氛圍和工作作風起到了促進和帶動作用,聽到這些我的心中踏實了。尤其2005年進行志愿者需求調(diào)查時,申報單位開始增加人數(shù)開始增多,也更加印證了這一點,說明我們項目管理工作已經(jīng)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心中也由衷地感嘆:志愿者原來就像催化劑一樣悄悄地發(fā)揮著有益的作用。
在西藏工作,自然免不了領略高原風光,印象最深刻的是2004年秋天去日喀則的那次。一路上,窗外的高原景色應接不暇的沖進我的眼簾,連綿起伏的高山、雪山、河流一直陪伴著我們,對于高山這種好客的熱情和擁有這種性情的高山的兒女們我只有用心中默默的祈禱和祝福來表達我深沉的崇敬。路過河川平原,看到剛剛收割的青稞被整齊的堆在田里,那形狀遠遠看去就像牦牛的脊梁,一堆堆一垛垛,和黑珍珠般的牦牛一樣令人喜愛。路過高原草場,看見低頭吃草的牦牛,通體油黑發(fā)亮,長長的毛直垂到地上,大部分時候都看見她們在低頭單獨吃草,沒有任何嬉戲與喧鬧的場景,這種沉靜與悠閑或許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一路上,清清的河流,藍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偶爾浮現(xiàn)在群山深處高聳入云的雪山,都是那么令人心情愉悅,令我絲毫感覺不到旅途的疲倦。在貪婪的享受著屬于雪域所獨有的的美麗景色的同時,我也在嘗試著從更深的層次去尋找屬于雪域的獨特魅力。車子翻山時,我看著窗外,車子隨著曲折的山路不斷變換視角,一會兒外面是一色黃褐的秋山,一會兒又變成了漸漸幽深的山谷,我往外探了探頭,感覺汽車就在山谷邊行走,似乎一不留神就有不可想象的后果。山谷對面是聳立的高山,秋已近,山上一朵朵黃色的植物遠看就像朵朵雛菊,遠看如同枯葉,鋪滿整個山坡。車子到達山頂,經(jīng)幡掛在長繩上隨風飄動,在高原的山尖上分外令人驚喜,旁邊是成堆的潔白哈達,用來表達人們對神秘的大地和天空的敬愛之心,同時也暴露了許多作為生靈的渺渺情思。面對高原的天空、白云、草地、河流和群山,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們都會產(chǎn)生些許難以言喻的神秘感和敬畏感,這是每一位大地的生靈都會擁有的善良和高貴的表現(xiàn),我亦然。
工作之余,我們志愿者會一起做飯、一起打球、一起唱歌,借以消遣工作之余的年輕和激情。日久后,我們開始琢磨干一點什么事情,于是在2003年志愿者聯(lián)系的基礎上,我們繼續(xù)和一家孤兒院取得聯(lián)系,利用周末去那里為孩子們上課。我被安排教中班數(shù)學,每個禮拜騎車穿過羅布林卡路時,我的心情都感到充實無比。有時候會聽到羅布林卡維修圍墻的藏民用板子啪啪拍打的聲音,有時候會看見西山頂上低低的浮云輕飄飄的飛舞的姿態(tài),有時候也會遇到改道的中巴車飛馳過后揚起的塵灰,那樣就不是僅僅氧氣不足了,整個人都會被灰塵吞沒,但這絲毫影響不了自己愉快的心情。經(jīng)過我們的授課孤兒院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了明顯進步,2005年后半年,經(jīng)過大家共同努力孩子們按照年齡分別送到了不同的學校接受正規(guī)教育,從此開始他們不同的人生。
三、夢想的歸宿
轉(zhuǎn)眼間,兩年的服務期滿,由于兩年的工作表現(xiàn),我先后被評為全區(qū)、全市優(yōu)秀志愿者,看著屬于自己的銀質(zhì)獎章時,我的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這是屬于青春的切實見證,這也是屬于夢回西藏的真實體現(xiàn)。如今,夢已漸遠,夜闌人靜縈繞心間的卻是關于走與留的現(xiàn)實問題。的確,西藏的美麗神秘的無窮魅力對我是一種誘惑,西藏習慣的氛圍和熟悉的朋友對我是一種依戀,我割舍不掉。然而,遠方親人的殷殷期盼、屬于自己的鄉(xiāng)土氣息又是擺脫不掉的無形壓力。對此,我又該如何選擇?
雖然已經(jīng)在西藏生活了兩年,但對西藏仍然有太多的感覺,有太多的想象。許多內(nèi)地朋友聽說這邊乞丐太多,曾詫異的問我:西藏真的很窮嗎?我無言以對。做畢業(yè)論文時因為剛好涉及“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這一問題,那時就看到西藏是全國差距最大的省份。因此,我能夠說什么呢?只能在自己志愿服務期間,不要被同情心所掩蓋,工作中不要僅僅靠良心接觸問題,或許我們更需要科學、文明、制度的規(guī)范和約束,對于許多無法改變的社會問題,我需要思考,需要質(zhì)疑,需要時間去改變。這個時候,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頭頂光環(huán)的志愿者了。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順利通車,西藏成為世界的焦點,整個高原沸騰了,青藏鐵路帶給高原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在“天路”帶給高原無限希望的同時,也帶給我一種莫大的鼓舞,也最終促使我下定了留的決心。5月還在電視臺的“綻放的青春”節(jié)目中公開說自己不會留下的我,到7月就征得家人同意申請留藏工作。至此,我選擇將我的尋夢之旅進行到底。(完)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那年,我出生在位于西部的關中農(nóng)村,祖祖輩輩都是沒有踏出過黃土地的純粹農(nóng)民,在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父親看來,唯一的心愿就是我和哥哥能夠通過考學跳出“龍門”,光宗耀祖。1994年,我上初中,哥哥初中畢業(yè)開始跟舅舅學起了木匠手藝,我便成了完成父親心愿的唯一人選。印象中,當時家里的情形是:泥塑的灰暗的墻壁,老式的傳統(tǒng)雕花窗欞,對開的老式的門板,泥壘的土火炕,昏黃的落滿灰塵的15W的燈泡,一切的一切對于現(xiàn)在都市人們來說都顯得原始而古老。
我從小就“野心”勃勃,不很安分,廣闊的田間、山野成了我的樂園。在能夠聽到收音機就歡天喜地、看場電影就像過年一樣的年代,我把所有童年的好奇心都放在了村里村外的山野。那時,我春天上山挖藥材,夏天進溝里給牛割草,秋天幫忙收獲柿子、撿柴火,儼然一副勞動的架勢。對此,父母非常不滿,多次提醒我將心思放在學習上。盡管如此我還是依然故我,學習成績往往名列前茅,野外勞動表現(xiàn)更加積極,并且干得津津有味。誠然,我對勞動表現(xiàn)出的熱情并不是體會到了勞動的真諦,而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盤。走進山野,我為滿眼的綠樹野花陶醉,我對滿溝的野果垂涎,我更為滿心的清新氣息歡欣。漸漸長大后,山野溝坡依然是我假期常去的地方。我常常在夜晚的村外望著滿天晶晶亮的繁星發(fā)呆,經(jīng)常坐在山坡草地上望著對面迷朦的山巒出神,心卻早已不知道飛到祖國的什么地方,做著一個連我也搞不清楚的祖國山川夢。
1990年代末,我高考落榜,要強的父親“民主”地征求我的意見,我低低地告訴父親“再考一次”,于是我重新回到學校加入復讀的行列。這時家里的生活已經(jīng)漸漸富裕,每年果園收入不菲,哥哥開始給人做工有了收入。然而,西部關中農(nóng)村的觀念普遍傳統(tǒng),農(nóng)村孩子跳出龍門的“正當”途徑還是考學和當兵,村里的年輕人也很少有在外打工的,即便今天,村里出外打工的青年也寥寥無幾。
2000年我終于不負眾望,擠過了獨木橋,從此開始我迷茫而不知所措的大學生活。城市的生活令我眼花繚亂,尤其是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我第一次看到了課本中的天安門、八達嶺長城,第一次坐上了地鐵,第一次知道了電腦……我感受著城市的繁華和現(xiàn)代,也體會著城市的喧鬧和擁擠,內(nèi)心深處卻經(jīng)常會懷念西部農(nóng)村的廣闊和清新。城市和農(nóng)村的強烈反差令我迷茫,專業(yè)知識學得普普通通,視野和觀念卻越來越開闊,心也越來越“野”。記得大三時,我和同學參加一個家庭沙龍,每個人寫下自己的夢想,聽別人說自己的夢想都是買車、買別墅什么的,我心惆悵。自己寫下的卻是“不讓自己的父母離開土地”、“去一次西藏”等夢想。因為我來自西部,我明白我對西部有一種特殊的感念和眷戀。也是在這一年西部計劃項目開始實施。
終于畢業(yè)了,我毅然申報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我選擇去當一名志愿者,我選擇離開北京,選擇去西藏,選擇尋夢。當時,同學不解、表姐反對、父母猶豫,多虧從日喀則打工歸來的哥哥從旁勸解,西藏不是家人想象的那樣偏僻和落后,才終于打消了父母親人的擔心和猶豫。而此刻,西藏在我心里是什么樣子呢?恐怕除了藍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淳樸的藏民外只有親自去看了……
二、我的尋夢之旅
走出貢嘎機場的第一眼,我就被眼前的藍天白云和雪山深深吸引,稀薄的空氣并沒有帶給我任何麻煩,高原特有的開闊和純凈卻一下根植在我的心底,我開始在心里問自己:這就是我夢想的西部、夢想的西藏嗎?
在西藏博物館出征宣誓儀式上,我們來自北京、上海、四川三地高校的81名大學生志愿者一起莊嚴地讀出“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誓言,之后像種子一樣一顆一顆地被撒到了區(qū)、市、地區(qū)各單位,用我們自己的行動去真切體驗屬于“志愿者”三個字的責任和義務,用兢兢業(yè)業(yè)的志愿服務為西部的開發(fā)和發(fā)展貢獻渺小的力量,同時感受志愿光環(huán)所透射出的光彩和無奈。
走在圣城拉薩,我像走在畫中,走在自我的升華和沉思里。我在稀薄的空氣里感受陌生的虔誠,在異樣的氛圍里熟識原始的信仰和歷史的厚重。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這是怎樣的一段體悟?當最初的印記慢慢變得模糊,它和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漸漸混合,在一片潔白之后開始飛升,飛進屬于歷史的夢和現(xiàn)實的真。在布達拉宮廣場前,我在歷史留存的遺跡面前久久注視,深深沉默。巍巍的藥王山,高高的白塔,裊裊的香火,傳承著最初的佛家傳說。潮涌的信徒,虔誠的禮節(jié),用肢體的沉默向心中的圣靈獻上最真的膜拜。紅白相間的布達拉宮永遠都是異鄉(xiāng)游客眼里的一個謎,充滿神秘,充滿靈犀。這座巍峨的世界遺產(chǎn)陪伴著高原的土地一起變老,直到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生靈們的最終的信仰的化身。且不說紅白宮中珍藏的價值連城的珍寶,單看那氣勢洶洶的外表,就足以不敢小覷它的神圣和力量。布達拉宮建筑所包含的美學思想歷來受到文史哲佛學家們的高度關注,這方面的專著遍布佛學著作和美學論著之中。曾有人這么概括:布達拉宮建筑是集中反映蒙藏地區(qū)全部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tài)的靈魂,是現(xiàn)實社會中的巨大主題。我更加默然。
到團委開始志愿服務工作,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團體,我用最快的時間去熟悉業(yè)務,熟悉青少年活動組織過程,感覺青年工作充滿激情、充滿繁瑣、充滿挑戰(zhàn),我學習起草各種公文,從最初的簡報、方案、通知,逐漸到各種工作總結(jié)、匯報材料、領導講話稿,在忙碌和壓力下一步一步走向進步,直到同事漸漸拿著起草的稿子讓我?guī)兔π薷臅r,我的心底才有了說不出的成就感。
在西藏,泡茶園似乎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美妙的體驗。有閑的早晨,我和同事踏著霞光走進大昭寺附近的魯布茶館,去體驗這種獨特的美妙。我們穿過狹窄的藏式小樓過道,耳畔依然縈繞著路邊小攤上的悠揚旋律。走進茶館,在擁擠的人流中交錢,拿著服務員用藏語寫著幾碗面的紙條,紙條背面通常都是小學生的卷子和試題,我去領面同事找空位,雖然每次都和別人擠坐在一起,但絲毫不會改變我們吃面喝茶的興致。服務員把曬干的牛糞和木料填進爐膛,那熊熊的火光總讓我恍惚不已,分辨不清自己那一刻身處何方。記起同來的志愿者給我分析在鄉(xiāng)下牧區(qū)用水洗碗和用牛糞擦碗哪個更干凈的科學依據(jù)時,我雖然微笑著接受了他的結(jié)論,卻從來不想親自去鄉(xiāng)下的牧區(qū)體驗那樣的禮遇。而此刻面前燃燒的牛糞令我不敢相信這里已經(jīng)脫離了牧區(qū)。茶館里光線很暗,油膩膩的條桌,看上去總是給人一種臟兮兮的感覺。早晨的茶館人總是滿滿的,熟識的不熟識的人擠在一起,吃吃藏面、喝喝甜茶,交流著一天發(fā)生的大小“新聞”,消磨著自然的美好時光。
春節(jié)前后,市項目辦(團市委)開始對拉薩地區(qū)的志愿者進行節(jié)日慰問,作為負責志愿者日常管理工作的我一起陪同領導慰問,走進服務單位聽到對志愿者的肯定評價,志愿者給單位整體氛圍和工作作風起到了促進和帶動作用,聽到這些我的心中踏實了。尤其2005年進行志愿者需求調(diào)查時,申報單位開始增加人數(shù)開始增多,也更加印證了這一點,說明我們項目管理工作已經(jīng)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心中也由衷地感嘆:志愿者原來就像催化劑一樣悄悄地發(fā)揮著有益的作用。
在西藏工作,自然免不了領略高原風光,印象最深刻的是2004年秋天去日喀則的那次。一路上,窗外的高原景色應接不暇的沖進我的眼簾,連綿起伏的高山、雪山、河流一直陪伴著我們,對于高山這種好客的熱情和擁有這種性情的高山的兒女們我只有用心中默默的祈禱和祝福來表達我深沉的崇敬。路過河川平原,看到剛剛收割的青稞被整齊的堆在田里,那形狀遠遠看去就像牦牛的脊梁,一堆堆一垛垛,和黑珍珠般的牦牛一樣令人喜愛。路過高原草場,看見低頭吃草的牦牛,通體油黑發(fā)亮,長長的毛直垂到地上,大部分時候都看見她們在低頭單獨吃草,沒有任何嬉戲與喧鬧的場景,這種沉靜與悠閑或許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一路上,清清的河流,藍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偶爾浮現(xiàn)在群山深處高聳入云的雪山,都是那么令人心情愉悅,令我絲毫感覺不到旅途的疲倦。在貪婪的享受著屬于雪域所獨有的的美麗景色的同時,我也在嘗試著從更深的層次去尋找屬于雪域的獨特魅力。車子翻山時,我看著窗外,車子隨著曲折的山路不斷變換視角,一會兒外面是一色黃褐的秋山,一會兒又變成了漸漸幽深的山谷,我往外探了探頭,感覺汽車就在山谷邊行走,似乎一不留神就有不可想象的后果。山谷對面是聳立的高山,秋已近,山上一朵朵黃色的植物遠看就像朵朵雛菊,遠看如同枯葉,鋪滿整個山坡。車子到達山頂,經(jīng)幡掛在長繩上隨風飄動,在高原的山尖上分外令人驚喜,旁邊是成堆的潔白哈達,用來表達人們對神秘的大地和天空的敬愛之心,同時也暴露了許多作為生靈的渺渺情思。面對高原的天空、白云、草地、河流和群山,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們都會產(chǎn)生些許難以言喻的神秘感和敬畏感,這是每一位大地的生靈都會擁有的善良和高貴的表現(xiàn),我亦然。
工作之余,我們志愿者會一起做飯、一起打球、一起唱歌,借以消遣工作之余的年輕和激情。日久后,我們開始琢磨干一點什么事情,于是在2003年志愿者聯(lián)系的基礎上,我們繼續(xù)和一家孤兒院取得聯(lián)系,利用周末去那里為孩子們上課。我被安排教中班數(shù)學,每個禮拜騎車穿過羅布林卡路時,我的心情都感到充實無比。有時候會聽到羅布林卡維修圍墻的藏民用板子啪啪拍打的聲音,有時候會看見西山頂上低低的浮云輕飄飄的飛舞的姿態(tài),有時候也會遇到改道的中巴車飛馳過后揚起的塵灰,那樣就不是僅僅氧氣不足了,整個人都會被灰塵吞沒,但這絲毫影響不了自己愉快的心情。經(jīng)過我們的授課孤兒院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了明顯進步,2005年后半年,經(jīng)過大家共同努力孩子們按照年齡分別送到了不同的學校接受正規(guī)教育,從此開始他們不同的人生。
三、夢想的歸宿
轉(zhuǎn)眼間,兩年的服務期滿,由于兩年的工作表現(xiàn),我先后被評為全區(qū)、全市優(yōu)秀志愿者,看著屬于自己的銀質(zhì)獎章時,我的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這是屬于青春的切實見證,這也是屬于夢回西藏的真實體現(xiàn)。如今,夢已漸遠,夜闌人靜縈繞心間的卻是關于走與留的現(xiàn)實問題。的確,西藏的美麗神秘的無窮魅力對我是一種誘惑,西藏習慣的氛圍和熟悉的朋友對我是一種依戀,我割舍不掉。然而,遠方親人的殷殷期盼、屬于自己的鄉(xiāng)土氣息又是擺脫不掉的無形壓力。對此,我又該如何選擇?
雖然已經(jīng)在西藏生活了兩年,但對西藏仍然有太多的感覺,有太多的想象。許多內(nèi)地朋友聽說這邊乞丐太多,曾詫異的問我:西藏真的很窮嗎?我無言以對。做畢業(yè)論文時因為剛好涉及“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這一問題,那時就看到西藏是全國差距最大的省份。因此,我能夠說什么呢?只能在自己志愿服務期間,不要被同情心所掩蓋,工作中不要僅僅靠良心接觸問題,或許我們更需要科學、文明、制度的規(guī)范和約束,對于許多無法改變的社會問題,我需要思考,需要質(zhì)疑,需要時間去改變。這個時候,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頭頂光環(huán)的志愿者了。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順利通車,西藏成為世界的焦點,整個高原沸騰了,青藏鐵路帶給高原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在“天路”帶給高原無限希望的同時,也帶給我一種莫大的鼓舞,也最終促使我下定了留的決心。5月還在電視臺的“綻放的青春”節(jié)目中公開說自己不會留下的我,到7月就征得家人同意申請留藏工作。至此,我選擇將我的尋夢之旅進行到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