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的背景介紹
你們知道嗎?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不曉得你們對于這個事變又了解了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嘘P九一八事變的背景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九一八事變的背景介紹
一、日本國內情況
1921年華盛頓會議后,日本開始大規(guī)模裁軍。1921年日本的軍費為七億三千萬日元,1930年則裁減到五億日元以下,裁減額達40%??墒谴笠?guī)模裁軍卻引起了軍人們的強烈不滿。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一直奉行軍事優(yōu)先的原則,培養(yǎng)了大批職業(yè)軍人。對于職業(yè)軍人來說,除了軍事以外他們沒有其他特長,裁軍等于砸他們的飯碗。
此外,裁軍以前職業(yè)軍人是社會上最受尊敬的人,軍隊是最光榮的職業(yè)。但裁軍開始后,職業(yè)軍人一下變成社會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學生不再報考軍事院校,一些飯店甚至拒絕穿軍服者進入。裁軍給職業(yè)軍人們帶來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不滿的軍人開始秘密集會,天劍黨、櫻會、一夕會等軍人秘密組織紛紛成立,后來廣為中國人所熟悉的、等人,都是一夕會的成員。不過當時最有名的還是石原莞爾,是他提出“滿蒙生命線”的理論。石原也是后來9·18事變的主謀。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義一主持召開“東方會議”,確立了“把滿洲從中國本土分裂出來,自成一區(qū),置日本勢力之下”的侵略方針。兩年后,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發(fā)動一場對中國東北的戰(zhàn)爭,借以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緩和階級矛盾,醫(yī)治經濟危機造成的創(chuàng)傷。
二、日本控制東北鐵路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zhàn)爭中獲勝,通過日俄講和條約,將中國旅順、大連等地的租借權和長春-旅順的鐵路及附屬設施的財產權利占為己有。此后,日本創(chuàng)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并有關東軍負責鐵路沿線的警備。
三、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召開“東方會議”,并制定了《對華政策綱要》(即田中奏折)。在田中奏折中曾經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其他如小中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边@份奏折在1929年被曝光,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國政府均認為是日本奉行對付中國政策的證明。
田中奏折的真實性受到包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長蔣立峰在內的學者質疑,當前的主流說法多認為其應為國民政府所偽造然而時至今日查考史料及歷史脈絡,當時日本計劃對華戰(zhàn)爭已久確為事實。
四、皇姑屯事件與東北易幟
當初,日軍與東北軍閥張作霖維持了合作關系,但漸漸的,日本開始將張作霖視為障礙。1928年,關東軍將張作霖乘坐的列車炸毀,張作霖重傷不治身亡,史稱皇姑屯事件。日本關東軍希望借此事件造成東北出現(xiàn)群龍無首的局面。
皇姑屯事件并未引起日軍所期待的東北混亂,相反,1928年12月29日,張作霖的繼承人張學良突然宣布全東北易幟,接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領導。張學良進一步對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并開始在南滿洲鐵路附近建設新的鐵路設施,通過低廉的價格與之競爭,導致南滿洲鐵路陷入了經營危機。感到危機感的關東軍不斷提出抗議,但張學良并不愿意妥協(xié)。因此日軍石原莞爾、等人決定發(fā)動戰(zhàn)爭來奪得主導權。
五、萬寶山事件
1931年,中國人郝永德,未經政府批準,騙取萬寶山村附近12戶農民的土地,并違法轉租給188名朝鮮人耕種水稻。這些朝鮮人開掘水渠,截流筑壩。這一工程侵害了當?shù)剞r戶的利益,馬家哨口200余農民上告。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僑出境”。然而日本駐長春領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鮮人撤走,且限令于7月5日前完成筑渠。
7月1日,中國農民400余人,聯(lián)合起來平溝拆壩。7月2日,日本警察鎮(zhèn)壓平溝的中國農民,雙方對峙,后日本增武裝警察,在日本軍警保護下,工程于7月5日完成。同時,朝鮮日報記者金利三,說朝鮮人在萬寶山被殺,掀起朝鮮半島大規(guī)模的排華活動,當?shù)厝A僑死傷數(shù)百人。日本卻以此次事件誣陷中國傷害朝鮮僑民。
六、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本關東軍中村震太郎大尉和曹井杉延太郎在興安嶺索倫一帶作軍事調查,被中國東北軍興安屯墾公署第三團團副董昆吾發(fā)現(xiàn)并扣留,在證據(jù)確鑿情況下,團長關玉衡下令秘密處決中村震太郎。日本借機宣稱東北軍士兵因謀財害命而殺死中村,威逼中國交出關玉衡,并在日本民眾中煽風點火,用“中村事件”和“萬寶山事件”誣陷中國“損害日韓移民”。
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
“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1、九一八事變后,國難日益深重,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的呼聲。蔣介石卻實行不抵抗政策。不甘做亡國奴、富有民族感和愛國心的中國各階級。各階層人民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
2、首先是中共宣言表達了全國人民的正義呼聲,給全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目標和方向。接著是淪陷區(qū)東北人民自發(fā)組織抗日義勇軍和在黨的領導下組成抗日聯(lián)軍,英勇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帝國主義步步進逼和國民政府連連退讓,引起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愛國力量的不滿,他們紛紛舉起了抗日反蔣的旗幟。這些都反映了在民族矛盾上升時期,中國各派政治力量出現(xiàn)了新的分化與組合,為后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奠定了社會基礎。
七七事變和九一八事變的區(qū)別有哪些
1、發(fā)生時間不同:918事變發(fā)生于1931年9月18日夜;77事變發(fā)生于1937年7月7日夜。
2、918事變的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是日本侵華的開始;而77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
3、在918事變中,中國(軍閥部隊)沒有進行抵抗,致使東北全境淪陷;77事變中,中國軍隊進行了抵抗,并隨后引發(fā)了全面戰(zhàn)爭。
一、時間不同
1、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fā)生于1937年7月7日。
2、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qū)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
二、事件影響不同
1、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于7月17日在廬山發(fā)表談話,宣布對日作戰(zhàn)。
2、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fā)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zhàn)火,它的爆發(fā)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序幕的揭開,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開始。
三、起因不同
1、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
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zhèn))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fā)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2、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
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xù)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