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為什么定在12月13日
2022國家公祭日為什么定在12月13日
牢記國恥,勿忘國殤,富國強軍,銳意進取,居安思危,常備不懈,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絕不讓歷史重演,這就是設立國家公祭日和舉行國家公祭儀式的意義所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國家公祭日為什么定在12月13日,希望大家喜歡!
國家公祭日的由來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占南京城,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進行了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規(guī)模殺害,30萬同胞慘遭殺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軍屠刀。
2014年2月27日,通過會議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政府設立的紀念日,以國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30多萬同胞。
國家公祭日的意義
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層面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爭罪行,牢記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以中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于,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tài),而避免出現(xiàn)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fā)展和時代進步。
中國國家公祭日歷史背景及意義
一、歷史背景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初期侵華日軍在當時的中國南京犯下的大規(guī)模屠殺、強奸以及縱火、搶劫等戰(zhàn)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開始持續(xù)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zhàn)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shù)。
二、意義
1、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中國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爭罪行,牢記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
2、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對于世界的意義,是敲響警鐘,促使世界各國保持喚醒的狀態(tài),不要輕易發(fā)動戰(zhàn)爭,戰(zhàn)爭是要付出代價的,南京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就是戰(zhàn)爭所帶來的沉痛代價。南京大屠殺造成30萬人死難也是日本法西斯極端主義者的殘忍暴行之一,也是在告誡全世界法西斯極端主義者,不要企圖否定和美化其犯下的丑惡罪行和殘無人性的侵略歷史真相,也不要妄想企圖挑戰(zhàn)和顛覆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的和平秩序,人類為了和平與自由是不惜流血犧牲與法西斯極端主義者抗爭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