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冬至節(jié)的作文
關(guān)于冬至節(jié)的作文
過冬至,吃餃子,搓湯圓,大家都會很開心!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冬至節(jié)的作文,供大家閱讀!
關(guān)于冬至節(jié)的作文:過冬至
明天就是冬至了,媽媽說今天讓我過把搓湯圓的癮,我喜出望外地說:“好呀!好呀!”媽媽把糯米粉加上水,又是揉又是搓的,松松干干的糯米粉被媽媽這么一搓一揉變成粘粘濕濕的一團。我好奇極了,就伸手揪了一小塊,捏了捏,咦!米粉團怎么像橡皮泥呀?
開始搓啦,媽媽掰了一小塊放在手掌上輕柔地搓起來,我也學著她的樣掰了一點放在手掌上,雙掌合上使勁地搓呀搓。唉呀!怎么軟軟地米粉團會碎成一塊一塊地呢?你瞧,媽媽搓的小湯圓又圓又光滑,別提有多可愛了,看得我直著急。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用力要均勻,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學著媽媽輕柔地搓起來,嘿!這下成功啦!看來搓湯圓還有訣竅呢!我們一鼓作氣,繼續(xù)搓著。不一會兒就搓了兩盤。我看著那珍珠似的湯圓,饞得垂涎三尺。問媽媽能不能煮一盤給我吃,媽媽說:“好啊!”媽媽把水燒開,再把湯圓放進鍋里,一個個小湯圓一齊貼在鍋低,不知它們?yōu)槭裁春湾伒走@么親熱。媽媽把鍋蓋蓋上,一會兒直冒熱氣,媽媽忙掀開鍋蓋,呀!一顆顆小湯圓像一粒粒潔白晶瑩的珍珠在水里上下翻滾追逐嬉戲。媽媽把湯圓裝進碗里,泡上花生磨成的粉,軟滑細膩,可好吃啦。幾分鐘我們就把一盤湯圓給吃完了,就像秋風掃落葉。
湯圓可真是我的最愛。
關(guān)于冬至節(jié)的作文:舊時冬至 互贈棉衣
提起過“冬至”,我就會想起“窮過渡”那陣子,因為這天可以改善伙食“打饞蟲”——吃水餃了。那時豬羊肉是奢侈品、稀罕物,連想都不敢想。但祖母心靈手巧,會包地瓜面皮的兩種素餡水餃,白菜芝麻鹽和蘿卜豆腐的隨意挑著吃。那時肚子里沒有半點油水,每人最少能“嗆”吃兩大盤。我二弟個頭大,能裝三大盤,非撐個肚兒圓不可。
直到我初小畢業(yè),才知道“冬至”為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鄉(xiāng)村農(nóng)戶普遍都有當做吉日盛節(jié)的習俗。民間俗稱冬至三刻陽氣上升,有冬至陽生壽即歸之說。章丘繡惠、寧埠鄉(xiāng)鎮(zhèn)一帶村落,百姓便將攤煎餅、熬黏粥燒灶的秫秸灰,冷卻后裝入竹筒內(nèi),盛滿后表面糊上一層白紙封嚴,隔夜查看白紙會自動撐破,以此法證明陽氣升騰。
根據(jù)《漢書》中記述:“冬至陽氣起而君道長,乃亂而復活之機,故賀。”鄉(xiāng)村皆舉辦隆重禮儀慶典。冬至前后三日,君不聽政,百官朝賀。鄉(xiāng)村、城鎮(zhèn)、官府內(nèi)絲竹管弦合鳴,輕歌曼舞;官衙外則鑼鼓嗩吶齊奏,龍騰獅舞,一派熱鬧非凡的盛景。民間則三日歇市,學子休假,舉辦鄉(xiāng)間娛樂活動共慶同賀。
冬至這天恰逢“交九”,有“冬至三九冰最堅”之說。這時,酷冬已臨,寒風似刀,雪蝶紛飛。古人曾戲作“打油詩”云:“山河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犬變白犬,黑狗身浮腫。”鄉(xiāng)間還廣泛流行“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順河看柳(枝色泛青欲萌芽);七九冰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灶間做飯坡里吃(春耕在田間吃飯,為爭分奪秒);九九加一九,耕牛滿坡走。”《九九歌》至今仍廣為流傳,成為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歌謠。
舊時冬至,至親密友要互贈御寒棉衣,以示親情關(guān)照。
在章丘北部刁鎮(zhèn)、寧埠,南部胡山、曹范一帶,土地寬滿肥沃,農(nóng)家多以男耕女織過活度日,莊戶人家便紛紛舉辦“消寒會”。從冬至早飯后,當家人便開始洗菜做肴、殺雞蒸饃、浸茶燙酒、置辦酒席。每年冬至傍晚,我家堂叔便盛情邀集四鄰八舍的開墑犁田的巧把式、推車擰水的壯勞力匯聚一堂、開懷暢飲、猜拳行令,姑嫂妯娌們則在火爐旁說說笑笑。一直熱鬧到夜半時分,一個個酒足飯飽,方才散去。俗說:“冬至笑鬧夜無眠,吃香喝辣如過年”,所以冬至又稱為“亞年”。
關(guān)于冬至節(jié)的作文:冬至話下縷縷溫情
寒風呼嘯,大雪翻飛,是一種模糊的印象,是一番番溫馨的話語,二十四個節(jié)氣紛紛迎來,天上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唉,又錯過了,我無奈的起了床,洗漱過后,期待成了冬日里的一縷溫暖,雨非是雨,雪非是雪,時而是個期盼的神情,時而是一場短暫的皚皚白雪……陽光照耀使朵朵鮮花綻放,片片飄雪成了冬至前的約定。
白白的在大地中嬌養(yǎng),冰冰的在潤雨中轉(zhuǎn)變,二十四個節(jié)氣,二十四個期約,讓皚皚白雪呈現(xiàn)我的笑臉。
陣陣硝煙飄然而起,農(nóng)家的冬至即將開始全新的旅程。
炒瓜子、炸豆子、品花生,大家已經(jīng)忘卻祖先遺留的種種習俗,我們應該保留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習俗,老人們總是說“有的吃,吃一日,沒的吃凍一日。”那只是民族傳統(tǒng)習俗罷了,各地的傳統(tǒng)習俗不同,冬至那一天全家歡聚一堂,邊吃炒貨,邊聊家常,有說有笑的過冬至,我們不能遺忘祖先遺留的傳統(tǒng)風俗,我們大家在冬至迎接迎接冬日里的第一場大雪……
每一個節(jié)氣,每一個節(jié)日,我們都不能遺忘,冬至話下,總有一縷縷溫情,與親切的問候在冬日里涌動又是那個場景又是那份企盼,迎來了新的一年。
關(guān)于冬至節(jié)的作文:冬至吃餃子的學問
過冬至,吃餃子,這個是個大學問呢!
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guān)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qū)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
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當時的“捏凍耳朵”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俗稱的餃子啦!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你說我能不照辦嗎?為了不凍耳朵,我也要下廚房包餃子嘍!
至于剁肉、拌餡兒等麻煩的工序就只好麻煩老媽來幫忙了。只見媽媽快刀斬亂麻,不一會就把一大塊羊肉剁成了富有粘性的肉餡兒了,我用手摸了摸,嘿!光溜溜的,捏起一點兒,還真有一種藕斷絲連的感覺呢!接著還要進行第二道工序——拌餡兒。
媽媽把剛剛剁好的肉餡兒倒進一個盆子里,依次放入了鹽、醬油、白糖(白糖提鮮的),十三香等調(diào)料,拿根筷子朝一個方向絞,不大一會兒,剛剛還是粉白色的肉餡兒已經(jīng)是完全大變樣了,而是呈茶褐色的樣子,黏糊糊的,也沒有剛才那么好看了,不過你若低頭仔細地聞一聞,一陣誘人的香味便撲鼻而來。
馬上要進行第三道工序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包餃子。我和媽媽分了工,我來搟面皮,媽媽則負責包餃子。大廚出場了,我捋捋袖子,穿上圍裙,還真有一副大廚的味道呢!
我拿過一個小面團,在案板上使勁兒壓了壓,壓出了一個不規(guī)則圖形,再拿搟面杖在面皮上滾動,有好幾次都粘到了搟面杖上,媽媽告訴我說:“這是因為你放的面粉太少了,所以導致黏在一起。”只見媽媽很快的在面皮上撒了一點面粉,帶我再次去搟的時候,果然不是很粘了,就這樣,我搟的第一個面皮就這樣橫空出世了,雖然它并不完美,缺胳膊少腿的,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嘛,有情可原....
搟了幾個面皮后,媽媽嫌我速度太慢,于是我又改行啦!搖身一變,變成了包餃子的主。我拿過一個面皮,小心翼翼的從盆子里挑了一點肉餡兒放進面皮的中央,接著是合口,不幸的是,我放餡過多,所以餃子先生的大肚皮上便多了幾個小補丁,嚴重破相。
費時費力半個鐘頭,總算是包好了餃子,就差下鍋啦!水燒開后,我小心翼翼的把水餃倒進鍋,只見餃子一個個如快活的小天鵝似的在鍋里快活的游泳,不大一會兒,鍋里泛起了白沫,餃子出鍋嘍!迫不及待的我不等火熄滅就迫不及待的撈了一大碗,再沾點準備好的調(diào)料,咬下一口,滿口生津,真是色香味俱全啊!不然怎么說還是自己做的好吃呢?這畢竟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啊!
關(guān)于冬至節(jié)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6.冬至的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