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植物的優(yōu)秀說明文:沙棗林
有關植物的優(yōu)秀說明文:沙棗林
編者按:沙棗,又名桂香柳、銀柳、七里香,蒙古語牙格達,維吾爾族人叫它給結格代。因它的花、果、枝、葉都可入藥,木材柔軟,塑性好,可做高級家具和工藝品,所以又叫百寶樹。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沙棗林。
又到九月,又到沙棗成熟的季節(jié),又勾起了我饞饞的思念。
沙棗,又名桂香柳、銀柳、七里香,蒙古語牙格達,維吾爾族人叫它給結格代。因它的花、果、枝、葉都可入藥,木材柔軟,塑性好,可做高級家具和工藝品,所以又叫百寶樹。它主要生長在西北地區(qū)的甘肅、寧夏、新疆和內蒙古的西部,尤為新疆分布最廣。
沙棗樹樹皮為栗褐色或紅褐色,樹干彎曲,枝條稠密,頗像楊柳樹。每年四月下旬開始發(fā)芽,葉子呈灰綠色。長圓披針形的葉片上長著一層白沙,因為它多生長在干旱的沙區(qū),使人誤以為那是風刮來的揚沙落在上面。它沒有胡楊樹挺拔的身軀,也沒有胡楊那亮綠的葉片,它像未長成的灰姑娘,更像一個灰頭垢面的丑小鴨,迎風矗立在肆虐的風沙中。
童年時代是在新疆兵團度過的。我們居住的連隊東南方有一片沙棗林。五月下旬,沙棗花開了,這是春天里留給人最有魅力,印象最深刻的花。淡黃色的小花像吊鐘一樣開滿了枝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花香,別看它的花型小,綻放出的香味非常濃。濃香的味道飄在空中,漫過廣闊田野,漫過村莊的各個角落,直沁人肺腑,幾里之外都能聞到?;ɡ锩娲蟾胖挥泄鸹ㄖ隳芎退噫敲?。因此它又有七里香的美稱。這個時候,養(yǎng)蜂人帶著帳篷和蜂箱來了。沙棗蜜又甜又香,是蜜中不可多得的上品,因此價格也不菲。
每到這個季節(jié) ,我路過樹下總會貪婪地嗅著花香的空氣,久久不愿離去。它不以花容取勝,而以香韻奪愛。
馬躍成寫過一首非常好聽的歌:
五月的沙棗花
五月的新疆,
處處飄著沙棗花香,
那花香令人陶醉,
忍不住將它折下;
花瓶中的,
沙棗花已然吐著芬芳,
而你在哪里呀,
我心愛的姑娘;
瓶中的沙棗花,
空留芳香惆悵。
回憶著你我如此悲傷,
早知道是這樣,
何必當初折枝斷香。
真情微風依舊送來,
那沁人心脾的沙棗花香。
我喜歡沙棗樹,它沒有胡楊樹高大挺拔的身軀,卻有著楊柳般柔軟婀娜的身姿。它雖沒有青松頂雪的氣質,卻有著面對風暴輕舞的勇氣。它雖然名不經(jīng)傳,卻耐得住寂寞和清貧。它看似柔弱,卻一生堅守在飛雪揚沙的前沿。不信你看,走在荒涼干旱的戈壁沙漠,胡楊樹有時都不能生存,卻有一兩株沙棗樹獨立荒原。干旱貧瘠的土地,只有它能生存下去。人們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看見它,就看見了希望。有時想:我們戍邊屯墾的兵團人,不正是這一顆顆的沙棗樹嗎。
每到夏天炎熱的季節(jié),沙棗林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暑假期間,沙棗果已有小拇指蓋大,淘氣的孩子爬上樹,采摘未成熟的青棗。那彎曲的樹身很適合于孩子們的攀爬。爬上去還可以舒服的坐在上面搖呀搖,像一個柔軟舒適的搖床,搖擺著幸福的孩提時光。那摘下的青果,成了他們相互玩耍中攻擊的子彈,在空中飛來飛去。更有心計的孩子用它做彈弓子彈。裝滿兩個衣兜的沙棗,也算是兵精糧足,信心滿滿,膽氣豪天,非常有戰(zhàn)斗力了。常常打得對方繳械投降,跪地求饒。陰涼的沙棗園,成了孩子們天然的避暑游玩大樂園。大人們找孩子,十有八九在里面能找著。
轉眼到了九、十月間,是沙棗成熟的季節(jié)。一串串瑪瑙般的沙棗長滿了枝頭。有橘黃色的,棗紅色的,淡黃色的,掛在樹上非常誘人。沉甸甸的果實把枝條都壓彎了,風擺過來,像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大人們忍不住的拿起鉤子或鐵锨,來到園子里勾下一大堆帶回家與老人分享。就連成群的鳥兒都不甘落后,飛入林中與人爭食。更有惹不下的孩子,一個禮拜天,三五成群的賴在樹上不下來,彼此遙相呼喊著,撿最好的果子,吃得腹脹肚圓后才回家。那份快樂和滿足,像是剛剛吃過一頓美味的大餐,歡樂的情趣好似過大年。
我最愛吃的是一種長在水渠邊上的大沙棗,因為靠著水邊,它個頭大,水分足,肉頭多。水渠的對面是田野,陽光充足,成色好,味道甜,口感也不澀,算是沙棗中的極品了。不過它采摘起來很不容易。好棗往往都長在枝頭和樹梢上,可是柔軟的樹枝,使人不敢高攀,而打搖下來的棗大部分都落入水渠中沖走了,所以能摘回來一點就顯得彌足珍貴了,當然也舍不得放開的吃了。
這又好吃又不用花錢的沙棗,是人們深秋季節(jié)里最喜歡的時令果。也是我童年和少年時期記憶里,最有樂趣最難忘的事了。
進入冬季,沙棗林依然不落寞。常常還有孩子跑到里面撿落在地上的果子解饞。放羊的人也會把羊群趕進林子里面,因為落下的樹葉和干棗是非常好的飼料,羊吃了也特別能催膘。
物轉星移,歲月悠悠。轉眼間離開新疆四十余載,又到沙棗成熟的季節(jié),那甜美留香的沙棗吃不到了,那份童年的樂趣也找不到了。多少往事已記不起來,只有那清香的沙棗花味空留肺腑,那沙棗果的甜美印在腦海。好想回到過去,回到那片沙棗林……。
作者:艾文
公眾號:金水文學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