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舍與得議論文700字
關于舍與得議論文700字
生與義的舍與得,舍去生命得到義,更得到了人性的光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舍與得作文
人生因舍而有得。浩瀚無窮的宇宙,變化萬千的新鮮事物無時無刻不在充實著人們的生活。生活中只有敢于舍棄才會有所收獲。人生是復雜的,有時又是簡單的,簡單得只有舍與得。
人生就好比儲存器,儲存器里的東西便是生活中人們辛辛苦苦獲得的,儲存器里明明已經(jīng)塞得滿滿的,可是沒有幾個人覺得滿足,“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永不知足,讓自己煩躁、壓抑,卻還不舍得放手:不舍得孜孜以求的財富,不舍得下了許多功夫得到的權利,不舍得豪華的別墅與名牌衣服,并因此煩惱、痛苦、忙碌,甚至使得疾病紛至沓來。所以,我覺得人生并不會因為擁有的東西多而快樂。
我聽爸爸給我講過海參的故事。海參是一種棘皮動物,圓筒形的身體一根“腸子”通到底,身體一端的開口處是嘴,另一端的開口處是肛門,中間是一些具有消化及呼吸作用的“管子”。海參自衛(wèi)的方法非常特別,當它被人捉住時,會把體內(nèi)又黏又濕的管線及亂七八糟的東西從肛門里噴出來,纏到人的手指上。當你還來不及“脫手”時,海參就乘機溜走了。碰到螃蟹前來招惹或大敵壓境時,它也同樣“棄甲”而逃,排出黏稠且成團的內(nèi)臟器官,讓人“慘不忍睹”,而它卻能“無臟一身輕”地、從容地脫險離去。只要經(jīng)過幾個星期,海參就可以重新長出一套新的“引擎”來。“舍”方能“得”。海參“能舍”人之“難舍”,所以“能得”人之“難得”。
文天祥因舍得生命而名垂青史;董存瑞因舍身而換來戰(zhàn)斗的勝利;張學良、楊虎城因舍得個人私利而促進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孔繁森因舍棄小家而得“大家”的幸福。敢于舍棄需要勇氣,需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朵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片雪花的消融也帶不走隆冬的寒冷,一顆星的隕落更無損于浩瀚的星空。學會舍棄,才會有更為豐富多彩的收獲。舍棄也許是痛苦的,可也是美麗的,它會成為你靈魂深處彌足珍貴的一道風景,它會使你的心靈更加坦然、從容。
今天的舍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人生會因舍而更加精彩!
篇二:舍與得
舍與得,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俗話說: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人們?yōu)榱松睿烀γβ德?,急于獲得,而吝于割舍。事實上,該舍不舍,造成生活的負擔;不該舍而舍,又造成人生的遺憾。到底何者該舍,何者不該舍,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當你想要獲得某些東西就必須失去某些東西,最簡單地說,如果你想讓你的成績名列前茅,能考個好大學,就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這樣就舍去了你娛樂的時間,如果你不愿舍去,就換不回那“一紙如千金”的錄取證書。
小時候總是聽大人跟我們說,要學會舍棄,才能取得成功,也經(jīng)常會在書上看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我們當時只是看看就算了,從來沒有想過其中的深意,現(xiàn)在想來,其中的道理可不簡單。
什么該舍,可是自己卻不想舍,什么不想舍,可是卻該舍,這還牽扯到了自我的控制力,如果控制不了自己,把該舍的都舍不掉,那說再多的舍得舍得都是徒勞。
兩千多年前的吳王夫差,就做了一個在世人看來都很愚蠢的選擇,他沉迷于美色,對越王勾踐送出的美人來之不拒,其中西施最為著名。說他沉迷于美色,我覺得有些勉強,因為現(xiàn)在沒有人能知道歷史的本來面目,沒有人親歷,所以任何的歷史記載都有可能有虛構或夸張的成分,說不定當時吳王夫差是真的愛上了西施,大臣們苦心勸諫,他卻充耳不聞,結果很顯然,他是得了美人,卻賠上了江山還有性命。
其實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商紂王和妲己,周幽王和褒姒,都是為了美人而亡了國。其實“舍得”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衡量點,也許有人覺得這舍的值得,就算得到的不一定跟舍的相等,那也心甘情愿。
而活在今天的我們,舍什么,得什么,怎么舍,怎么得,都取決于我們自己,這也是我們必須深思的問題。而我們確實要先有舍,才能有得,但這“舍”必須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有把握的“舍”,不能盲目的“舍”,這樣才能更好的“得”,“得”到更好的!
篇三:生與義間的舍與得
生與義的舍與得,舍去生命得到義,更得到了人性的光輝。——題記
對與每個人來說,生命是最可貴的,而時間則是生命的計時器,它的流逝意味著生命也在流逝。當然,不排除極少部分人認為財富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他們即將失去生命而無法挽回時,他們才恍然意識到生命的可貴。
然而在一些人心中,有另一種財富,它在他們的心中與生命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那就是道義。當他們陷入生與義的兩難時,這就一種最為艱難的選擇——生與義間的舍與得。
魚,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是2000多年前儒家的思想核心,孟子在生與義之間,他選擇了義,即使生命也是可貴的。而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佳話也被人們所傳頌。
其實,我認為人的生命是可貴,但人有了生命,是為了實現(xiàn)價值,而在你選擇義的時候,也是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也許你會失去生命,但得到的卻是比生命更為可貴的價值。如果擁有生命而拋棄義,那么生命也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在加上為非作歹,那么生命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所以,生與義之間,生的舍去,而換取義是一種高尚的境界。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這是在2007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上對犧牲在藍天白云下的空軍戰(zhàn)士李劍英的頒獎詞。2006年11月14日,他在駕機訓練結束返航時,遭遇群鴿撞擊,飛機發(fā)動機熄火。此時只要他選擇跳傘,那么他完全可以脫身,但他為了確保覿面6個自然村中人民的生命,他選擇了迫降,與飛機共存亡。不幸發(fā)生了,飛機爆炸了,李劍英壯烈犧牲。從飛機熄火到他犧牲只有16秒鐘,為了保衛(wèi)人民,他讓自己的生命改變了航向,使他永遠離開了自己的崗位,長眠與藍天白云間。一生巨響將生命的價值擴大了,使英烈的靈魂得到升華,這就是生命的價值,這就是生與義間的關系。
生與義其實是相互的,在選擇了義的同時,也得到了生命的價值,生與義的舍與得是個兩難的境界,但也是個崇高的境界。焦裕祿、周恩來舍去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到的卻是千萬人民永遠的懷念;雷鋒舍去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到的是人民的贊賞,人民引以為榮;烈士們舍去的是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祖國的復興……他們舍去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卻也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難道這不是最崇高的境界嗎?
人類在地球村里住了幾千年,義是維護人與人間的和諧,只有義才能使這個地球村更加的和諧。